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发布,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立,内控指引解读为企业实施内控规范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和指导。内部控制涵盖了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其目标就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地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创新,使之不断完善和规范,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105-01
内部控制从一开始就与会计或者说会计工作密切相关,这就奠定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地位。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它的产生并不是太久。1985年在美国成立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1987年成立了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92年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从而在美国及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范围相当广泛,其作用已远不止防弊纠错,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其次,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再次,能够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企业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最后,能够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也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内部控制不能凌驾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上,它只有动态的、适合企业的才是最好的。它的建立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所以并不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越全越好,控制环节越细越好。首先,内部会计控制规模受控制目标的制约。控制的规模一般与控制的目标相适应,如果控制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护财产安全,控制的规模若大大超出这一目标,那么实质上存在一些多余的控制,应该加以避免。相反,如果控制的目标较高,而控制规模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这则是内部控制的严重不足。其次,内部会计控制受成本效益关系的制约。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某一内部会计控制环节而直接带来的效益,这是显而易见的,如通过在生产环节进行成本核算,计算某一工序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另外,某一控制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作用,但它会使整个控制系统的作用得到发挥,如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了解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失控环节和虚假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持续改进。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增加某一内部控制环节,必然会消耗人力物力;其次,过多的控制环节会影响业务处理速度,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关系。当然,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依赖于业务人员的素质。因为内部会计控制毕竟要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明确自己的工作所处的重要位置和责任,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必须具有与自己的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在业务出现不正常迹象时,应能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果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较差,那么,内部会计控制便可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防范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风险呢?我认为,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就是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处理上每一环节的风险防范,培养会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使会计人员认识到所在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要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意义、作用和紧迫性。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其次就是整章建制,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和优化,要突出对业务风险点的防范,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中风险的系统排查,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制订出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对象、原则、手段、重点控制环节和要求,使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都有章可循,要重视内控制度的更新。对不适应业务发展以及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及时进行重新修订,对已经过时的或已有新规定代替的制度、办法予以废止。最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完善会计监督手段。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是严格执行。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要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无济于事。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要在督促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前提下,强化会计负责人和上级会计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总之,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显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企业管理层能够重视内控工作,对实施内控规范体系有正确认识,持之以恒,全力推动,终将使企业面貌发生大的改变,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会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105-01
内部控制从一开始就与会计或者说会计工作密切相关,这就奠定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地位。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它的产生并不是太久。1985年在美国成立了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旨在探讨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之道,1987年成立了COSO委员会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1992年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从而在美国及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范围相当广泛,其作用已远不止防弊纠错,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促进维护资产安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其次,能够提高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再次,能够促进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企业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最后,能够促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也是内部控制的终极目标。
虽然内部会计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内部控制不能凌驾于企业经营活动之上,它只有动态的、适合企业的才是最好的。它的建立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所以并不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越全越好,控制环节越细越好。首先,内部会计控制规模受控制目标的制约。控制的规模一般与控制的目标相适应,如果控制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护财产安全,控制的规模若大大超出这一目标,那么实质上存在一些多余的控制,应该加以避免。相反,如果控制的目标较高,而控制规模不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这则是内部控制的严重不足。其次,内部会计控制受成本效益关系的制约。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益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某一内部会计控制环节而直接带来的效益,这是显而易见的,如通过在生产环节进行成本核算,计算某一工序单位产品原材料成本,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另外,某一控制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作用,但它会使整个控制系统的作用得到发挥,如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了解会计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失控环节和虚假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持续改进。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增加某一内部控制环节,必然会消耗人力物力;其次,过多的控制环节会影响业务处理速度,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关系。当然,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依赖于业务人员的素质。因为内部会计控制毕竟要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工作。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责任心,明确自己的工作所处的重要位置和责任,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必须具有与自己的工作相适应的工作能力,在业务出现不正常迹象时,应能及时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如果这些工作人员的素质较差,那么,内部会计控制便可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防范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风险呢?我认为,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就是通过广泛的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处理上每一环节的风险防范,培养会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和了解,使会计人员认识到所在部门的风险管理水平与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要使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的意义、作用和紧迫性。让每一位会计人员都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其次就是整章建制,完善会计内控制度。对现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和优化,要突出对业务风险点的防范,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中风险的系统排查,找出各环节的风险点,制订出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设计出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作业流程。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对象、原则、手段、重点控制环节和要求,使每个会计岗位的操作都有章可循,要重视内控制度的更新。对不适应业务发展以及不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办法及时进行重新修订,对已经过时的或已有新规定代替的制度、办法予以废止。最后,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完善会计监督手段。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在建立了全面的会计制度体系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是严格执行。在会计核算中要强调真实、准确、完整、合法;而在会计监督中要强调独立、严格、及时、有效,尤其是要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因为事后发现问题往往已经无济于事。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要在督促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的前提下,强化会计负责人和上级会计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总之,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效果显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要企业管理层能够重视内控工作,对实施内控规范体系有正确认识,持之以恒,全力推动,终将使企业面貌发生大的改变,企业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