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埚检测系统在80 L真空感应炉中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来源 :机电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真空感应炉坩埚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论述了如何将直流电阻的测试原理成功应用于真空感应炉坩埚检测系统。坩埚检测系统的分析主要基于陶瓷坩埚的温度变化,在设计中采用两路冗余检测系统检测并持续记录坩埚电阻值变化,并将其记录值可视化处理,在坩埚电阻过低时进行告警。该系统的可靠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因为利用客观测得的数据来获取坩埚状态信息,该设备中使用的坩埚实现了最佳使用效率,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空感应炉;陶瓷坩埚;直流电阻;PLC;人机界面
  0    引言
  坩埚检测系统的测量方法采用了直流电阻的测试原理,即通过测量两个安装于不同部位的非磁性不锈钢电极来监控坩埚状态。第一个电极直接与金属熔液接触,另一个网状电极则安装在感应炉线圈内的炉衬中。坩埚检测系统的分析主要基于陶瓷坩埚的温度变化,因为随着温度升高,陶瓷坩埚的电阻将会呈对数递减规律。此外,随着裂纹逐渐扩大及层状腐蚀缩短熔炼液与电极网之间的电阻距离,系统的敏感度将会提高,电势差降低,因此测得的电阻值更低。
  此检测系统采用了两路冗余设计方案,既能降低系统故障概率,又可有效进行测得结果比对,设备控制系统可持续记录坩埚电阻值并向操作人员报告坩埚的状态。人机界面中预留了坩埚电阻下限报警设置,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坩埚类型及经验电阻测得数据对此进行设定。一旦在熔炼时发生坩埚电阻低于预警值的情况,则人机界面会自动进行告警。
  1    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陶瓷坩埚
  1.1    陶瓷坩埚在真空感应炉中的作用
  在使用真空感应炉进行有色金属熔炼的工艺过程中,陶瓷坩埚在装料阶段用于装载固体炉料;在随后熔化、精炼及浇铸阶段又成为将金属及合金成分熔炼为高温金属熔液的熔池器皿。
  1.2    用于真空感应炉中陶瓷坩埚的特点
  在有色金属冶炼生产过程中,陶瓷坩埚壁内外温差极大,通常在1 000 ℃以上。真空感应炉在间歇作业时,陶瓷坩埚壁会重复经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上料时还会受到冷料块的冲击,熔化阶段则会持续受到密度极大的金属熔液的静压力及真空感应炉的自我搅拌作用导致金属熔液对坩埚的冲刷。因工作条件很差,陶瓷坩埚必须有较小的线膨胀系数、较高的高温机械强度才可以减少裂纹的产生。图1为刚打结完毕的氧化铝坩埚,图2则为仅使用过一次的同一坩埚的对比图片。
  鉴于陶瓷坩埚的良好化学稳定性、绝缘性、放气量小等特性与文章论述内容相关性不大,此处不再赘述。
  坩埚是在真空感应炉设备中易损且需频繁维护的部件,可以说陶瓷坩埚的寿命直接决定了真空感应炉的生产效率,所以在日常的使用中,对陶瓷坩埚的维护尤为重要。
  2    坩埚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对于坩埚使用寿命的判定,通常都是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以目视检查来进行的。坩埚检测系统的出现可以使得坩埚设备通过客观的可测量数据来量化坩埚的使用状况,并以此进行评估。
  2.1    测量原理
  陶瓷坩埚的电阻值会随温度上升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如图3所示,随着温度的上升,不同材料的坩埚材料电阻率呈对数下降趋势,因此坩埚壁因侵蚀造成的温度升高会导致出现明显的电阻降低及电压降。
  此外,因裂纹造成的局部温度上升也可被可靠记录,通过持续在每一炉熔炼生产后进行记录并分析坩埚的电阻值,即可获取有效的坩埚状态。
  坩埚检测系统的分析主要基于陶瓷坩埚的温度变化。此外,随着裂纹逐渐扩大及层状侵蚀缩短熔炼金属液与另一探测电极之间的电阻距离,系统的敏感度也会提高,电势差相应降低,而测得的电阻值也会更低。
  2.2    坩埚检测系统原理设计
  文章中提到的坩埚检测系统设计基于直流电阻测量原理,所需的测量电流由电压源提供,该电源安装于真空感应炉外部的控制柜内。
  坩埚检测系统的原理图如图4所示,测量过程在两个采用不同构造的电极之间执行。为了避免强交变电磁场对测量的影响,电极均需使用非磁性不锈钢材质。接地的电极5直接与熔融状态的金属液进行接触,另外一个电极4则安装于永久炉衬2与坩埚1之间。作为电压源与测量装置的检测系统6则用于记录金属熔液与电极4之间距离的电阻值。
  2.3    数据的记录
  如果要使坩埚检测系统可靠工作,则该系统必须具备可安全记录低电阻并提供准确解决方案的功能。据此,本文论述的坩埚检测系统使用了冗余电阻检测方案,操作人员可在人机界面对测试系统中两套使用不同测试电流范围的测试仪表进行切换,而设备的控制系统则会对从测试仪表处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并持续在人机界面进行显示,以告知操作人员当前坩埚的可能状态。
  2.4    测量设备的选择
  鉴于真空感应炉强交变磁场的恶劣测量工作环境及被测量电阻的一端电极需与金属熔液直接相连接,如何选取合适的测量仪表显得尤为重要。
  2.4.1    测量设备的耐压等级
  因为通常情况下真空感应炉有效线圈内的电压在直流573 V至更高电压,此电压值取决于设备配套的中频感应电源输出电压。如果发生坩埚破裂,炉衬失效,此时可能会导致熔池内金属熔液带电。所以,此时需要考虑测量仪表的输入侧可承受电压等级,如有必要则根据标称电压加装相应的耦合装置。
  2.4.2    中频感应电源对测量设备的影响
  真空感应炉中使用中频感应电源对线圈内的金属进行感应加热,故所选用的测量仪表应能够应用于带电连接到配有整流器或变送器的非接地系统,且可靠精确地进行绝缘电阻的测量。此测量仪表需能自动消抑电压波动对电阻测量的影响,而且也需要能够实时自適应系统泄漏电容;其测量技术必须能够满足不同的要求,以保证最佳的响应时间及相对不确定性。   2.4.3    选取测量仪表的其他考虑因素
  工作时,选用的测量仪表应不间断地监视被测试系统的绝缘阻值,并将该绝缘阻值转换为相应的模拟信号,便于PLC输入模块进行采集;并且在测得绝缘阻值低于预设报警值时,通过相应的报警继电器开关中继相应报警信息;待做完相应解决措施,绝缘阻值恢复正常,相应报警应可被复位。输出模拟量信号频率应可调节设置,以匹配后续PLC输入模块的采样频率。
  为了保证不丢失绝缘电阻的测得值,测量仪表需在下一个正确的测量值被获取前保存最后被测得的数值,且可自动检测测得信号质量及更新信号时间并进行提示。
  为确保整个检测系统的安全可靠,作为核心的测量仪表需定期自检或者进行自我功能测试,且在系统错误或连接故障发生时进行告警。
  2.5    测量信号的选取及A/D转换
  2.5.1    测量信号的选取
  如果传输信号的电缆较长,则连接电缆的阻值会相应较大,如使用电压信号进行传输,根据分压原理,电缆电阻会导致电压信号衰减,从而产生误差。加之真空感应炉设备现场存在强交变电磁场,会产生较高的干扰电压,对电压传输信号尤为不利。而电流信号传输的抗干扰和稳定性好,就不存在此类问题。因此,此设计方案中选用电流信号作为测量信号。
  2.5.2    差分信号的优势
  模拟信号只有通过模数转换为数字信号才能使用软件进行后续的计算处理,所以在采集到检测设备的0~20 mA信号后,需要选用合适的模拟量输入模块来处理此模拟量信号。
  基于差分信号相较于普通单端信号走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能有效抑制电磁干扰等优点,选取模拟量输入模块时自然要选取此类型输入。
  2.5.3    A/D转换后数据调整的公式
  综合研判后,最终选取了使用差分输入、分辨率为12 Bit、转换时间为2 ms的某型支持PROFIBUS-DP协议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对该模拟量输入模块进行数据调整,计算过程中应用到的各变量注释如表1所示,对应处理数据的计算公式如下:
  Y_a=(B_a+X_adc)×A_a
  Y_aus=Y_a
  如通过内部调整增益1进行调整,则计算过程需加入:
  Y_1=B_h+A_h×Y_a
  Y_aus=Y_1
  Y_2=B_w+A_w×Y_a
  Y_aus=Y_2
  如通过内部调整增益2进行调整,则计算公式需加入:
  Y_1=B_h+A_h×Y_a
  Y_2=B_w+A_w×Y_1
  Y_aus=Y_2
  数据输出格式如表2所示。
  3    PLC程序与人机界面的开发
  3.1    PLC选型与相关程序开发
  3.1.1    PLC的选型
  原真空感应炉设备上选用的是西门子S7-400系列PLC,其具有处理速度快、通信性能强大、可靠耐用、诊断功能强、集成人机接口服务、I/O扩展功能强等特点,故坩埚检测系统的控制器即为真空感应炉本身的PLC控制器。
  3.1.2    电阻值数据的处理
  坩埚检测系统的电阻值经测量仪表转换为0~20 mA信号,此信号经模拟量输入模块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PROFIBUS-DP现场总线传输到PLC CPU中的输入过程映像存储器。此时需要开发对应的功能块,将获得的数字信号处理为直观的实数电阻值。
  按照测量仪表给定的电阻转换计算公式如下:
  RF=(20 mA×120/I)-120
  式中:20 mA为电流最大值;120为选定的电阻中间值;I为实际测得电流值;RF为以千欧为单位的绝缘电阻。
  图5为测量仪表电流输出曲线图。
  3.1.3    电阻值计算功能块
  根据此公式开发相应的功能块如图6所示,其中功能块左侧的输入数据均为浮点数即实数类型,经过运算后直接输出以千欧为单位的实数型电阻值数据。
  因为坩埚检测系统使用了冗余设计,所以会从两个绝缘电阻测量仪表中获得毫安信号。如果只是在原有程序中添加相应计算的PLC程序,因为烦琐而不利于程序的后续阅读,不够简洁规范;开发出对应功能块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但可以进行二次调用,而且程序直观易懂,易于调试人员进行调试及后续维护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输出电阻值的准确,在电阻值计算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参考中间值。
  3.1.4    为减小误差在PLC程序中采取的措施
  通常,为减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用高精度检测仪表、多次测量后使用平均值法并进行误差补偿,其中误差补偿之前已提到过可以通过测量准确电阻值在模拟量输入模块中使用其专用软件进行补偿,当然亦可在PLC程序中进行误差补偿的程序开发。但使用平均值法减小偶然误差就只能在PLC程序中进行。故在使用前述电阻值计算功能块之前,会使用另外一个求平均值功能块,以1 s的采样周期对电流模拟量转换的实数值进行保持,并对最新的10个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然后才将此平均值作为电阻计算功能块中电流模拟量值输入。
  3.2    人机界面的开发
  3.2.1    人机界面简介
  人机界面是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接触的界面,可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收形式之间的转换。使用人机界面操作更加直观,增加了操作人员对重点部件状态实时监控和操作的便利。在工艺过程日趨复杂、对机器和设备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的环境中,获得最大的透明性对操作员来说至关重要。   此系统中使用的人机界面为西门子博途WinCC开发,WinCC具有处理方式直接、透明、灵活等优点。
  3.2.2    人机界面中坩埚检测系统相关设计
  系统正常工作时,坩埚检测系统中测试1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此时以1.2 kΩ作为电阻中间值进行计算。为便于切换测试系统,在人机界面中加入了切换开关,点击“测试2电阻”按键后,系统通过转换继电器切换到测试2线路,此时PLC程序使用120 kΩ作为电阻中间值进行计算。图7为人机界面中相应的坩埚电阻值显示及测试切换按钮的画面。
  此外,在设备状态设置界面,还创建了对应坩埚阻值告警输入界面,图8为实际应用开发的相应报警值设定画面。当实际测得电阻值低于此处设定的电阻值下限时,人机界面会进行报警提示且报警装置会以声光形式告警。
  4    结论与建议
  綜上所述,该坩埚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得到了验证,因为利用客观测得数据来获取坩埚状态信息再结合操作人员的经验判断,提高了坩埚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系统的告警设置可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针对现场使用情况及后续探讨,该系统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位于坩埚与永久炉衬之间的检测电极可以按不同区域铺设(如上中下,或沿坩埚外周分若干部分)相同数量的电极,并在后续测量线路中使用继电器进行切换。这种变更的好处是便于操作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到出现裂纹的区域。
  (2)选用更新型号可以将实际测得电阻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绝缘电阻测量设备,该数字信号使用通信总线直接传送到PLC中。这样的设计可以取消模拟量输入模块,并因此减小信号在多次转换中带来的系统误差。
  (3)在人机界面添加对应的坩埚监控画面,并可根据电阻值的变化趋势在坩埚画面中生成渐变色显示。此设计可以让操作人员更直观地了解到有裂纹的区域。
  [参考文献]
  [1] 刘喜海,徐成海,郑险峰.真空科学技术丛书:真空冶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 BOWLING S.理解A/D转换器的性能参数[Z].Microchip Technology Inc.,2007.
  [3] 姜建芳.西门子S7-300/400 PLC工程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陈华.西门子SIMATIC WinCC使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收稿日期:2021-04-30
  作者简介:侯茸豪(1978—),男,上海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其他文献
摘 要:对脱离器的使用环境和运行状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阐述了脱离器的运行原理和现有脱离器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结合相关标准和实际需要,确定了一种新型脱离装置用脱离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基于上述指标进行设计和试制,随后对提出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确保了设计结构的可靠性。  关键词:脱离器;热爆式;避雷器;安秒特性;密封特性  0 引言  脱离器作为避雷器的一种常规附
摘 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烟花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标准的支持向量机是二分类,现对其进行非线性处理及多分类变换,使其能适用于变压器故障分类。针对支持向量机参数难以确定的情况,采用烟花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从而搭建烟花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模型。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故障诊断准确率优于其他算法。最后,进一步将算法用于机器学习的其他标准数据集,证明了该算法具有泛化性。  关键词
摘 要:结合50 MW生物质锅炉的运行经验,通过对不同的生物质燃料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生物质锅炉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总结了切实可行的生物质燃料配烧办法,并指出了不同的生物质燃料造成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为生物质锅炉稳定运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生物质燃料;生物质锅炉;稳定运行  0 引言  生物质是指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质,多为树头、树皮、树枝和木材行业的副产品。生物质燃料种类繁多、特性各
介绍了一种基于OPC服务实现Simulink和组态王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技术,通过简单举例说明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建立过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OPC技术,基本完成了不同平台间数据的实时交换,且从曲线可以看出,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