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再遭黑手,世界名画遭遇盗贼\警察与博物馆的战争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1日,就在距离法国巴黎现代艺术馆5幅世界级名画失窃之后仅两个月,珍藏于埃及Mahmoud Khalil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梵高名作《罂粟花》又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盗走,让人不禁惊呼:这个世界真是太不安全了!在面对盗贼、警察与博物馆的战争时,这些命途多舛的世界名画只能无奈地叹息自己的零落之命。一
  8月21日,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老城区的Mahmoud Khalil博物馆如往常一样在上午正式开门接受参观,但不到一个半小时之后,安保人员就惊讶地发现,馆内价值约5000万美元的梵高名作《罂粟花》已经被人从画框中切割下来盗走了。没有警报,也没有监控录像,尽管当地警方已经以最快速度赶来,但案情没有丝毫进展。仅仅10名参观者中没有一位被拍到有作案嫌疑,而画框上留下的指纹在现场也找不到一个可以匹配的人。
  埃及警方随即展开大规模搜捕,其国内亿万富翁甚至悬赏100万埃镑(17.52万美元)征集关于盗贼的线索。同时,埃及文化部副部长也因渎职罪被抓捕。因为在埃及方面看来,这不仅是关系到价值5000万美元的名画本身,更关系到埃及人的脸面——毕竟博物馆43个监控摄像头只有7个在运作的调查结果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但是,世界名画的被盗从古至今都无人能根治,差一点儿就让人相信这是一种命运了。在面对盗贼、警察与博物馆的战争时,这些没能被历史尘烟掩埋掉的画布上的艺术品,只能哭笑不得地等待自己最终的归属。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虽然看过周润发在《纵横四海》里潇洒盗走那幅莫迪里阿尼作品的人,多少都会对盗画贼们心存好奇。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些大多来自国际艺术品偷窃集团的成员们,都没有那么潇洒随性的作案动机和帅得让人想把珍宝拱手相让的英俊外表。千百年来,因为这群只为财死的艺术大盗,世界名画的多舛命运就没有停止过,而这一次被盗的便是埃及Mahmoud Khalil博物馆里的梵高名画《罂粟花》。
  其实,这幅名画在埃及已经不是第一次遭遇黑手了,早在1978年。该画就曾被盗走过。当时它同样是陈列在这家原本属于埃及已故政治家Mohammed Mahmoud Khalil的私人宫殿的博物馆中。直到两年之后的1980年,该画才在科威特被寻回,但因为在画被找回之前的1979年,国际拍卖市场上有一幅同名画作在伦敦的拍卖市场以43D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所以至今为止,人们都对Mahmoud Khalil博物馆中珍藏的这幅《罂粟花》的真假一直存有疑问。
  但这一次的失窃不仅成功转移了人们对真伪问题的注意力,更让埃及政府怒不可遏。“画作被盗时,博物馆中43个监控摄像头只有7个能正常工作,而博物馆的警报系统则完全失灵。”这样的调查结果让埃及文化部颜面扫地,民众对政府不作为的愤懑之声萦绕于耳。于是愤怒的埃及总检察长立即对埃及文化部副部长穆罕默德·穆赫辛及另外4名MahmoudKhalil博物馆的安保人员发出了羁押令,并对他们展开了轮番轰炸式的调查听证。
  另一方面,就在画作被盗的当天下午,开罗机场发现了两个意大利人企图偷带画作《罂粟花》出境,激动的埃及文化部官员随即发布了被盗名画失而复得的消息。然而当天晚些时候,埃及警方又认定截获画作系赝品。虽然警方极力表示这很可能是犯罪组织的障眼法,终还是难掩一场闹剧的滑稽。
  再联想到今年5月,法国巴黎现代艺术馆中那场劫难式的失窃,人们不禁要惊呼:这个世界太不安全了!但现实就是这样让人不想承认;目前全球平均每年都有价值50亿美元的名画被盗抢。神秘富豪的收购,敲诈保险公司或帮政府洗钱等高回报的动机总是让有的人忍不住想铤而走险。而形同虚设的安保系统、总是马后炮的警方力量,让这些名画的命运变成了只能等待盗贼与警察和博物馆斗法的无可奈何。“是名画,总会被偷的。”这也成了世人都不愿看到,又不断跃入眼帘的现实。
  
  世界名画失窃之最
  
  正如电影中的盗画雅贼那些千奇百怪的作案手法一样,当代的“名画魔手”们也有十八般武艺用来对付博物馆本不坚固的安保防线。而在这些世界名画盗窃案之最中,既有让人啼笑皆非的疯狂动机,也有经典尽毁的悲惨结局,几乎每一个都比电影情节还跌宕。
  
  最便捷的偷盗——蒙克《呐喊》
  挪威一贯被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幸福的国家,而这种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对于众多盗画贼来说也同样适用。
  位于挪威奥斯陆的国家美术馆和蒙克博物馆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受艺术大盗青睐的地方了,保存在这两个地方的著名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rich)的主要作品几乎全部被盗过,其中那幅世界闻名的《呐喊》的不同版本还分别在这两个地方遭遇过厄运。
  1988年,蒙克的名作《吸血鬼》就曾在蒙克博物馆中被盗,当时博物馆内既无像样的防盗系统,也无有效的监视装置,于是许多人都嘲讽地说这家靠蒙克大师1944年去世时捐赠的作品而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是世界上最体恤盗画贼的地方。但这次失窃没能引起挪威政府足够的重视,2004年8月22日,博物馆开门仅1个多小时,两个蒙面歹徒突然闯进来,用枪威逼参观者和工作人员,在众目睽睽之下摘下了蒙克最著名的作品《呐喊》和《麦当娜》。一名目击者说:“这些画只用绳子挂在墙上,用力一拉绳子就断了,画就可以被拿走,这些劫匪就是这么干的。”
  而在此之前的1994年2月,收藏在挪威国家美术馆里的另一版本的《呐喊》也曾遭遇魔手。当天小偷用梯子登上了美术馆的天窗,翻进馆内,整个过程只花了50秒钟。而就是这要命的50秒,让名作《呐喊》不知所踪。盗贼向博物馆提出了索要30万英镑赎金的要求,3个月后,警察装扮成美术馆负责人假意向窃贼交纳赎金,终于成功地令这幅名画失而复得。而这起50秒的犯罪也成为名画失窃史上最便捷的偷盗案。
  
  最大的损失——加德纳美术馆失窃
  贯穿美国东西的90号公路从西边进入波士顿的路口上,耸立着FBI的500万美元巨额悬赏广告牌。20年来,“加德纳美术馆”失窃的13幅名作一直是FBI的耻辱。
  伊莎贝拉·斯图亚特·加德纳是一个在艺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可是如果没有“加德纳美术馆”(IsabelIa Stewart Gardner Museum),她不过就是个任性的女人,游客只有在参观波士顿众多的名人故居时,才能偶然瞥到她的姓氏。然而,伊莎贝拉幸运地因为一些小趣味成就了自己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她任性而为的“芬威园”在百年之后成为美国的文化瑰宝之一——“加德纳美术馆”。1898年,伊莎贝拉在丈夫去世之后,把所有的激情都用在了艺术品上。在当时荒凉的芬威公园买下土地,盖起文艺复兴风格的园林,伊莎贝拉为的只是收藏回忆。她活着的时候,“芬威园”是她居住与宴客的庭院,她死后在遗嘱里要求“芬威园”对公众开放,条件 是一草一木都永久不可改动。所以今天的人们参观的房间,墙纸斑驳、窗帘褪色,虽然老了旧了,但和百年前伊莎贝拉起居的地方没有丝毫分别。是的,她富有,孀居,膝下无子,生活在黄金时代的波士顿,实在有任性的权利。
  然而在今天,伊莎贝拉以及“加德纳美术馆”除了因为艺术和传奇而闻名,更因为一个巨大的悲剧。1990年3月18日夜晚,两名乔装成警察的男子在81分钟内偷走了伊莎贝拉珍爱的13幅旷世名画,包括两幅镇馆之宝——伦勃朗唯一的航海主题油画《加利利海上风暴》以及维米尔的作品《音乐会》,总价值高达5亿美元。整个盗窃过程行云流水——轻松制服保安、躲过所有监控设备、没有攻击性武器,这起惊天大案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艺术品偷盗案,博物馆由于未给艺术品购买保险,所以损失也无法挽回。20年一晃而过,FBI抛出的天价悬赏仍没有任何线索。该案也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大悬案,被归人“死档”。直到今年3月,盗窃案的20周年前夕,FBl发表声明宣布,将再次对此案展开全面调查!因为目前FBI正在利用最先进的DNA鉴定技术对当年在案发现场采集到的DNA样本进行重新检测,从而试图确定两名劫匪的真实身份。
  如今,“加德纳美术馆”百年不变的展厅里,13幅空白的画框悲怆地挂在褪色的墙上,继续等待那些被抢走的伦勃朗、维米尔和德加,他们或许明天就会回来,或许永远不会回来。
  
  最著名的失窃——达·芬奇《蒙娜丽莎》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盗得《蒙娜丽莎》更让人兴奋的事呢?而真正将此想法付诸行动的大盗却不是为了盒钱和名声,
  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曾在1910年被盗,而那其实只是一幅赝品。人们一边在为真品未失窃庆幸的同时,又强烈要求卢浮宫挂出真品让世人瞻仰。于是卢浮宫决定给所有重量级的作品都配上防盗玻璃罩,以确保《蒙娜丽莎》真迹的安全。为此,他们招募了数名手艺高超的匠人,意大利人维琴佐佩鲁吉阿便是其中之一。然而,这位后来被证明患有轻度精神病的民族主义者早就处心积虑地想把本国的国宝偷回家去。
  佩鲁吉阿耐心等待了10个月之后,干1911年8月19日假扮成游客进入卢浮宫参观,闭馆之时,他潜入《蒙娜丽莎》所在的展厅,轻易解除了自己安装的玻璃罩,取下画像,撬门而出。警方四处寻找失窃画作,终无所获。直到2年后,佛罗伦萨一个古董商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以任何价格求购任何艺术品”,不久他就收到佩鲁吉阿的来信,称自己拥有《蒙娜丽莎》,但前提是只能卖给意大利人。古董商回信表示自己愿意帮他把《蒙娜丽莎》卖给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当佩鲁吉阿带着《蒙娜丽莎》来到约定地点时,才发现等待自己的是意大利警察。
  虽然这名古怪的盗画贼难免牢狱之灾,但意大利民众却把他当成了民族英雄。《蒙娜丽莎》的失而复得,让人在转悲为喜的同时也忍不住哑然失笑。
  
  最惨痛的结局——疯狂的斯蒂芬
  她将这些举世闻名的画作从画框中副下来一一撕碎,装进袋子,想都没想就扔进了运河中
  相比上述所有名画失窃之最,法国人斯蒂芬·布赖特威泽和他母亲的作为才是真正给人类艺术史带来了一场劫难。2001年11月,31岁的斯蒂芬在瑞士卢塞思一家博物馆盗窃一支中世纪的军号时,被当场抓获,而在审讯过程中,警方意外获知,他原来是一个超级艺术品大盗。在被捕前8年中,他曾在法国等5个国家的几十个博物馆里疯狂盗走大量17、18世纪的名画和艺术品,包括布鲁格尔的《年轻人》、克拉那奇的《老年人》和《克利夫斯公主》等无价之宝。斯蒂芬说,他将盗窃来的名画藏在斯特拉斯堡的母亲家中,只是想每天都能看到它们。
  然而,令警方目瞪口呆的是,斯蒂芬的母亲在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后,为掩饰和减轻儿子的罪责,竟自作主张地将那一幅幅名画的框架捣毁,把画作撕碎了塞进袋子里,扔进附近的运河中。这些被毁的名画价值至少在14亿美元至19亿美元之间,而与其他尚存人世,只是不知所踪的名画相比,这些被撕碎剪烂、扔进运河的珍宝才真是让这个膜拜它们的世界欲哭无泪。
  
  盗贼、警察与博物馆的战争
  
  大多被盗名画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都难以出手,所以盗贼更愿意跟警方或博物馆直接交易。但是碍于面子,警方很难接受这种条件,求画心切的博物馆又宁愿背着警方与盗贼谈判。是把窃贼投进监狱还是要艺术品完好归来?这是一个问题!
  现实中人们去博物馆其实很少看到全副武装的保安,更不要说什么红外线警报装置了。事实上,近年来的艺术品失窃案不仅因为安保不得力,有些博物馆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2008年,乌克兰的东西方艺术馆失窃的国宝——卡拉瓦乔的传世名作《耶稣被捕》,就是因为博物馆窗棂年久失修,窃贼只卸下一块玻璃就突破了展厅的报警系统。而最近在威尼斯遭灾的提香名作《大卫与歌利亚》,虽未被盗,但却因为消防队在附近救火而遭水袭,其损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看来,博物馆似乎大多都只陶醉于拥有世界顶级的艺术品,却无心保护它们。更糟糕的是,这些珍宝通常是没有保险的,因为对保险公司来说,这些艺术品本来就难以估价,更抵不住整天暴露在人流如织的公共场所所面临的风险。而且即使保险公司能算出一个合理的投保数额,博物馆方面也肯定没办法为自己的所有收藏付出天价保费。管理层倒是言之凿凿,说与其把高额保费拿来打水漂,不如把这笔钱投入到安保中。可是,问题又回到了博物馆自己身上:说了这么多年,安保措施到底在哪里呢?
  警方的追查不力,更是助长了艺术品盗窃团伙的嚣张气焰。通常,人们总是看到报道说失窃的作品偶然在某个仓库里出现,或是警方动用了某种高科技的搜寻工具找到名作,而事实上这只是无奈的警方与窃贼达成的交易。1975年波士顿美术馆也曾遭遇窃案,据当时的报道称,这幅画在几个月后又回到了博物馆中,因为警方释放了窃贼团伙正在蹲监狱的头子。只是这些都得是桌面下的交易,无论是警察还是政府都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身为执法者却姑息养奸,更无法忍受自己成为世人的笑柄。
  但是,警方和犯罪分子的交易毕竟在少数,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因为面子问题而眼睁睁看着能被追回的名作重新沦落天涯。“加德纳美术馆”的13幅巨作就是因为FBI不肯与嫌疑人交易而迟迟无法追回。1997年,有人向FBI索取500万美元来交换这批名画的下落,却被FBI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拒绝了,并且声称这个人只是吹牛。其实这个人叫杨格罗斯,后来在接受ABC采访时自称是一个波士顿艺术品盗窃团伙的成员,虽然没有入伙抢劫“加德纳美术馆”,但知晓很多内幕。美术馆这边求宝心切,曾试图单独和杨格罗斯交易,却被FBI以破坏司法公正为由而挫败。
  时间又过了13年,现在按耐不住的FBI自己也贴出了500万悬赏的告示,还向联邦法院申请了3个对爆料人的豁免权。今年早些时候,FBI又说要重新鉴定案发现场的DNA,希望奖金和DNA至少能有一样有用。可惜再没有一个“杨格罗斯”站出来了,FBI和“加德纳美术馆”都只能继续等待。
  
  编辑:陈思蒙
其他文献
云想衣裳花想容。4月的踏青时节,也是繁花盛开之时,那么就抽出几只鲜花,随着自己的心情编织出属于自己的花之梦。本期,著名形象咨询专家、著名色彩专家于西蔓女士与《淑媛》读者特别分享自己的插花心得。  1. 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在构图上最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西蔓选择了几条简单的绿叶便使得整体的造型充满了盎然生机。  2. 插花十分注重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于满目绿叶从中点缀零星花朵,会使得整体更
期刊
三月初,我出差在韩国,在首尔的商店里买衣服的时候,旁边有个女士看见我用不熟练的韩文就过来帮忙。后来聊了起来,她说她曾经在中国的青岛留过学所以会说中文,自己是韩国人,已经远嫁日本,回来看望母亲,明天就回日本去了。我问了一句,在日本的哪里居住呢?她说仙台!  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海啸卷走了无数的生命,而仙台是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我不禁替那位曾经帮助过我的女士担忧起来——你我匆匆一晤,也许
期刊
8月25日,40岁的希腊“王子”尼古拉斯(Prince Nikolaos)与他29岁的美国未婚妻塔蒂阿娜-布拉特妮克(Tatiana Blatnlk)在有着“魔法岛屿”之称的希腊小岛斯佩查举行了婚礼,整个仪式只邀请了亲密的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到场。因为希腊在1974年就从君主制国家变为了共和国,所以这场婚礼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王室婚礼”,可是婚礼当天的浪漫气氛和几乎所有欧洲王室成员到场的盛况还是
期刊
9月12日,千余名法国人自发组织起来在巴黎举行集会示威,声援伊朗妇女阿什蒂亚尼,反对伊朗对其执行残忍的“石刑”。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把国际社会的这场人道主义接力赛推向了高潮,一贯强硬的伊朗政府也不得不暂时推迟了对阿什蒂亚尼的行刑时间。但当国际社会的人道精神遭遇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法律,作为案件中心的这名伊朗妇女到底能否得到真的救赎呢?  近日,同事到意大利出差,被意大利街头大大小小、无处不在的声援阿什蒂
期刊
9月1日起,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回忆录《旅程》(《AJoumey:My PolitiCaI Life》)正式在全球公开发售。在书中,布莱尔不仅回顾了自己从1997年至2007年担任首相的10年间做出的各种重大决定。更首次披露了有关工党大选失利、出兵伊拉克和戴安娜王妃之死等诸多事件的内幕,甚至还痛批今年5月12日刚刚辞去英国首相职位的戈登·布朗是“EQ为零的傻瓜”。种种劲爆言论使本书在发行短短数
期刊
我的邻居喜欢养花,具体说,她只喜欢养那些被遗弃的花儿。  每到周日,她早早出门,但不是去菜市场,而是去花市。送花车离去后,她会在那些被扔弃的凌乱叶堆里,寻找还带有些许根须的花木。带花草回家的路上,她会边走边说“以后让阿姨来照顾你吧”或者,“小叶子一定会长大”之类的温言软语。  回家后,她帮花草洗去污浊,消毒后种植在自制的水植杯子里。同时,她还会边做边在心里鼓励花草,希望它们坚强,希望它们能适应这个
期刊
展览作品的数量只有2件,这多少听起来有些滑稽,但8月末在英国巴斯时尚博物馆开幕的这场只拥有2件展品的“‘斜裁女皇’玛德琳`维奥内特主题回顾展”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英国人甚至把它都上升到了国家尊严的高度。而这位曾经与可可。香奈儿齐名的女服装设计师则用那些著名的褶皱和斜线,征服了近百年来的时尚世界。  玛德琳·维奥内特(MadeleineⅥonnel)的名字在今天虽已不像可可香奈儿那么耳熟能详,但是“
期刊
Givenchy最新发布的2010年秋冬系列广告大片在时尚圈引燃了一把烈火,这不仅是因为其妖冶魅惑的中性风格,更是因为它破天荒地启用了一位变性超模。是的,Lea T,这位现在全球唯一的变性超模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红遍了全球。意大利版《名利场》、法国版《Vogue》,大批的时尚杂志都争相请她去做专访,拍大片,但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走红,Lea T强调的只有两个字——孤独。  具有南美风情的浓重眉眼、冷峻而
期刊
午后一杯暖暖的红茶,正在逐渐变成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三五好友促膝而谈,或是一人举杯透过玻璃幕墙远观来往的车水马龙,一些小心事,一些温柔情愫,随着手中的一握红茶氤氲升腾。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问候,是一种心境,是一种优雅格调。  英式下午茶—优雅小情结  英式下午茶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那时的下午茶礼仪可比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英式下午茶要严谨得多;下午茶时间通常会在每天的午后四点开始,首选上好的大
期刊
2010年的夏天,纽约著名设计师戴安·冯·芙丝汀宝(Diane VonFursfenberg)也终于跨界室内设计领域,受邀为位于伦敦Mayfair区的CIaridge’s精品酒店设计了20间套房及房间。那些色彩鲜明的斑马纹和印花图案为这个地标式的古老酒店注入了DVF的特殊风情。而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设计师,也必将凭借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在室内设计领域掀起一股不可抵挡的DVF风潮。  拥有百年历史的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