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应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65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总检出率为43.8%,其中9%的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困扰。大四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咨询体系,开设人际关系课程,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等途径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同时需要对人际困扰严重的重点人群进行积极关注,从而使所有大学生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地方院校大学生 人际困扰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际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大学作为大学生通向社会的过渡阶段,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外,同时需要在大学这个“模拟社会”中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困扰,人际关系问题总检出率的比例最高为58.0%[1],最低为16.0%[2]。其中具有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比例在10%~25%左右。这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得到高校乃至社会的关注,解决好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教育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周口师范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各120名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25份,经过筛选,有效问卷为365份,有效率为85.88%。其中,大一学生95人,大二学生92人,大三学生94人,大四学生84人。
1.2工具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该量表共28题,包括交谈方面、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各7个问题,各分量表的得分范围是0~7分,总分得分范围是0~28分。该量表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
1.3施测与数据处理
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年级分别抽取两个班级利用晚自习时间集中施测,当场回收。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总体状况
对大学生人际困扰总分及各维度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人际困扰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127人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感受到人际交往困扰,占总人数的34.8%;有33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感到严重困扰,占总人数的9.0%。约占四成的大学生在交谈交流方面感到困扰,半数学生在交际交友方面感到困扰,在接人待物和异性交往方面,感到困扰的学生则占三成左右。
大学生人际困扰严重,究其原因,首先是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生也应当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他们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这样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人际困扰。另外,根据埃里克森人格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18到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大学生迫切需要友情的温暖,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和发展友情,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当然,大学人际关系比中学时代更加复杂,大学是一个小社会,班干部竞选,进入学生会,评优表先中也会出现一些摩擦,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人际困扰。
2.2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比较
以人际困扰总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均值比较(M±SD)
由表2可知,在人际困扰总分、交际交友、接人待物和异性交往四个维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可知,在人际困扰总分、接人待物、交际交友和异性交往三个维度方面大四年级困扰程度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大四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这一结果与赵洁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这或许是因为大四是大学生涯最关键的一年,他们要面对考研或就业的压力,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负性情绪,从而造成人际困扰。一部分考研的大四学生每天都在相对封闭的场所进行枯燥的学习,内心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冲突,另一部分就业的大学生在大四可能会逐渐步入社会,在面对复杂的各种社会人和事时往往会遇到挫折,理想遭遇现实之后会让他们心情低落,这样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3.对策与建议
3.1高校应当重视并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43.8%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困扰,其中严重困扰的学生占9.0%。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比较严重。可见,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比较严重,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人际关系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课程向大学生介绍一些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及技巧,包括正确使用交往语言和体态语言传达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交往的时间空间选择;交往方式和策略的合理选择;交往过程中的自我调节等。当然,除了开设必要的人际关系课程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有关人际交往的讲座和学术报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例讲解,教给学生更多的人际交往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为人际困扰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目前,心理咨询尽管在高校很普遍,各高校均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因各种心理问题起到了疏导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的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模式还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访学生,有的学生甚至不敢走进咨询室与咨询老师进行交流。所以,学校有必要在建立心理档案的基础上,主动地对存在人际交往严重困扰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和训练,还可以开辟网上心理咨询站,使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同学能够在网上和有同样问题的同学交流,释放心理压力,也可以和心理咨询老师及其他同学沟通,获得经验。在网络匿名性的条件下,学生往往可以敞开心扉,从而有利于咨询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
另外,应当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对人际困扰大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辅导员是在大学期间和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人,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导者。辅导员要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融入到工作职责中,通过深入宿舍、谈心记录、班级骨干会等方式,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学生。通过学生干部轮岗、学生干部培训等方式,锻炼严重人际困扰的学生,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2对大四年级学生人际困扰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
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四年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且与其他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大四年级学生人际困扰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笔者分析大四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可能与大四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导致的负性情绪有关。相关研究也表明,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与人际困扰具有显著正相关[5]。因此,改善大四学生人际关系应当从压力源入手,尽可能地消除他们的负性情绪。首先,信息缺失会使得个体失去对情境的控制,因而产生负性情绪。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快速有效地将考研和就业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大四学生,另一方面有必要对大四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可以通过哪种手段和途径了解考研和就业信息。其次,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关于考研和就业的讲座或沙龙活动,让大四学生能够了解考研和就业必要的知识,同时了解其他学生在考研和就业方面的状况,吸取经验,从而更从容地应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第三,可以针对大四学生开展情绪调节方面的讲座或课程,让其了解如何正确地调节情绪。
参考文献:
[1]李兆良,高燕,赵太阳等.大学生宽恕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7):87-88.
[2]李彩娜.周伟.张曼.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5):509-514.
[3]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99-345.
[4]赵洁,林艳艳,罗家英.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8):746-750.
[5]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2(6):115-120.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2013年度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zksyqn201302B。
关键词: 地方院校大学生 人际困扰 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工更加细化,人际关系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大学作为大学生通向社会的过渡阶段,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外,同时需要在大学这个“模拟社会”中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困扰,人际关系问题总检出率的比例最高为58.0%[1],最低为16.0%[2]。其中具有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的比例在10%~25%左右。这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得到高校乃至社会的关注,解决好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是高校教育者必须承担的责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周口师范学院大一到大四学生各120名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25份,经过筛选,有效问卷为365份,有效率为85.88%。其中,大一学生95人,大二学生92人,大三学生94人,大四学生84人。
1.2工具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该量表共28题,包括交谈方面、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各7个问题,各分量表的得分范围是0~7分,总分得分范围是0~28分。该量表被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
1.3施测与数据处理
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年级分别抽取两个班级利用晚自习时间集中施测,当场回收。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总体状况
对大学生人际困扰总分及各维度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人际困扰总体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127人人际交往能力一般,感受到人际交往困扰,占总人数的34.8%;有33人在人际交往方面感到严重困扰,占总人数的9.0%。约占四成的大学生在交谈交流方面感到困扰,半数学生在交际交友方面感到困扰,在接人待物和异性交往方面,感到困扰的学生则占三成左右。
大学生人际困扰严重,究其原因,首先是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大学生也应当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他们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这样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人际困扰。另外,根据埃里克森人格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18到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大学生迫切需要友情的温暖,所以他们会主动寻求和发展友情,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挫折。当然,大学人际关系比中学时代更加复杂,大学是一个小社会,班干部竞选,进入学生会,评优表先中也会出现一些摩擦,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人际困扰。
2.2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比较
以人际困扰总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困扰均值比较(M±SD)
由表2可知,在人际困扰总分、交际交友、接人待物和异性交往四个维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年级差异。经过事后比较可知,在人际困扰总分、接人待物、交际交友和异性交往三个维度方面大四年级困扰程度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大四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这一结果与赵洁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这或许是因为大四是大学生涯最关键的一年,他们要面对考研或就业的压力,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负性情绪,从而造成人际困扰。一部分考研的大四学生每天都在相对封闭的场所进行枯燥的学习,内心可能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冲突,另一部分就业的大学生在大四可能会逐渐步入社会,在面对复杂的各种社会人和事时往往会遇到挫折,理想遭遇现实之后会让他们心情低落,这样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3.对策与建议
3.1高校应当重视并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43.8%的大学生存在人际困扰,其中严重困扰的学生占9.0%。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比较严重。可见,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困扰比较严重,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人际关系相关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课程向大学生介绍一些人际关系的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及技巧,包括正确使用交往语言和体态语言传达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交往的时间空间选择;交往方式和策略的合理选择;交往过程中的自我调节等。当然,除了开设必要的人际关系课程之外,还可以定期举办有关人际交往的讲座和学术报告,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例讲解,教给学生更多的人际交往的知识和经验。
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体系,为人际困扰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目前,心理咨询尽管在高校很普遍,各高校均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大学生因各种心理问题起到了疏导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的心理咨询室的工作模式还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访学生,有的学生甚至不敢走进咨询室与咨询老师进行交流。所以,学校有必要在建立心理档案的基础上,主动地对存在人际交往严重困扰的大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和训练,还可以开辟网上心理咨询站,使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同学能够在网上和有同样问题的同学交流,释放心理压力,也可以和心理咨询老师及其他同学沟通,获得经验。在网络匿名性的条件下,学生往往可以敞开心扉,从而有利于咨询的开展和问题的解决。
另外,应当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对人际困扰大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辅导员是在大学期间和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人,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指导者。辅导员要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融入到工作职责中,通过深入宿舍、谈心记录、班级骨干会等方式,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学生。通过学生干部轮岗、学生干部培训等方式,锻炼严重人际困扰的学生,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2对大四年级学生人际困扰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
本研究结果提示大四年级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且与其他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大四年级学生人际困扰情况进行重点关注和引导。笔者分析大四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最高可能与大四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导致的负性情绪有关。相关研究也表明,负性情绪的发泄、压抑、体验与人际困扰具有显著正相关[5]。因此,改善大四学生人际关系应当从压力源入手,尽可能地消除他们的负性情绪。首先,信息缺失会使得个体失去对情境的控制,因而产生负性情绪。一方面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快速有效地将考研和就业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大四学生,另一方面有必要对大四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可以通过哪种手段和途径了解考研和就业信息。其次,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关于考研和就业的讲座或沙龙活动,让大四学生能够了解考研和就业必要的知识,同时了解其他学生在考研和就业方面的状况,吸取经验,从而更从容地应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第三,可以针对大四学生开展情绪调节方面的讲座或课程,让其了解如何正确地调节情绪。
参考文献:
[1]李兆良,高燕,赵太阳等.大学生宽恕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7):87-88.
[2]李彩娜.周伟.张曼.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5):509-514.
[3]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99-345.
[4]赵洁,林艳艳,罗家英.大学生人际关系、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8):746-750.
[5]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2(6):115-120.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2013年度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地方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zksyqn20130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