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所对应的零件精度设计和质量检测能力是机械行业从事设计、操作、质检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教学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在应用上又有较大的灵活性,且内容抽象、单调,涉及的概念多、术语多、符号代码多。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有限,教学过程也显得困难。因此,如何教好这门重要的课程变得尤为突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巧妙举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举例法,上好绪论课。学生们对每门新课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存在许多疑问:这门课有什么用处?好不好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上好第一堂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形象地讲清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尤其是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在今后工作中的使用价值。讲清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并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讲清学习方法。比如,讲到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时,以学生熟知的手机电池为例讲起,从手机的品牌、设计、生产、组装到维修各个环节中用到互换性的实例讲解,并不时穿插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水平,使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一线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拟、借鉴和引申的范例。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例如,在讲解尺寸公差部分,将生产一线的典型零件作为真实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图纸信息,提出“图纸中有哪些尺寸?是否有公差要求?分析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如何检测?”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案例和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分析,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学有所用,能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本课程,一定要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以满足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测量部分的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照实物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及读数原理,并示范仪器的使用,示范过程中讲清需要注意的事项。接着,根据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典型零件(如减速器的轴类零件),并根据图纸中的尺寸、精度要求判断零件的合格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测量技能,又使学生对尺寸精度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测量中,师生互动,小组同学互相帮助、探讨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好地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难理解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如在讲解形位公差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概念,选择一些典型的形位公差带三维图形,结合动画模拟、以逐步演示的方式演示给学生。这样,将书本上抽象、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改变枯燥的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物切入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讲解标准件的公差与配合部分时,通过展示实物或产品(减速器中的滚动轴承、键和螺纹),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有效的切入。在此基础上讲解以上各标准件的国家标准规定,包括代号的含义、查表方法、标注方式及测量器具的选择。对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于实践工作,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六、综合训练——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将本课程与正在进行的机械零件测绘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对减速器进行测绘,需要确定主要零件的公差精度及配合类型,在绘图过程中强调公差的标注。通过此次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更为后续进行的二级减速器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他们培养成适应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成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2] 赵利颇.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体会[J].科技信息,2010,(26).
[3] 徐茂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教学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在应用上又有较大的灵活性,且内容抽象、单调,涉及的概念多、术语多、符号代码多。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有限,教学过程也显得困难。因此,如何教好这门重要的课程变得尤为突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巧妙举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举例法,上好绪论课。学生们对每门新课都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存在许多疑问:这门课有什么用处?好不好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上好第一堂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形象地讲清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尤其是它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在今后工作中的使用价值。讲清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悬念,并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讲清学习方法。比如,讲到互换性的概念及意义时,以学生熟知的手机电池为例讲起,从手机的品牌、设计、生产、组装到维修各个环节中用到互换性的实例讲解,并不时穿插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水平,使学生听的津津有味,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产一线的情况总是千变万化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模拟、借鉴和引申的范例。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例如,在讲解尺寸公差部分,将生产一线的典型零件作为真实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图纸信息,提出“图纸中有哪些尺寸?是否有公差要求?分析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及如何检测?”等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案例和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分析,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学有所用,能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组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本课程,一定要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以满足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测量部分的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对照实物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及读数原理,并示范仪器的使用,示范过程中讲清需要注意的事项。接着,根据学生们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典型零件(如减速器的轴类零件),并根据图纸中的尺寸、精度要求判断零件的合格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测量技能,又使学生对尺寸精度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测量中,师生互动,小组同学互相帮助、探讨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好地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难理解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如在讲解形位公差带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概念,选择一些典型的形位公差带三维图形,结合动画模拟、以逐步演示的方式演示给学生。这样,将书本上抽象、静态的概念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改变枯燥的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物切入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讲解标准件的公差与配合部分时,通过展示实物或产品(减速器中的滚动轴承、键和螺纹),使学生对有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就能有效的切入。在此基础上讲解以上各标准件的国家标准规定,包括代号的含义、查表方法、标注方式及测量器具的选择。对于学生较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课堂教学更贴近于实践工作,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六、综合训练——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将本课程与正在进行的机械零件测绘相结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对减速器进行测绘,需要确定主要零件的公差精度及配合类型,在绘图过程中强调公差的标注。通过此次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更为后续进行的二级减速器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改革与探索,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将他们培养成适应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成芳.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
[2] 赵利颇.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体会[J].科技信息,2010,(26).
[3] 徐茂功.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