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事关学校的“内涵升本”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要转变办学思想,创办特色院校,增强就业竞争实力;要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人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要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要加强思想教育,更新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就业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郝德新(1970-),男,安徽太湖人,滁州学院学生处处长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安徽滁州239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4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批专科院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为本科院校。对于这些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其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研究分析这类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意义
1.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大学生就业既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第一,大学生就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从子女能否考上大学向上大学后能否顺利就业转变,可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二,大学生就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学生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人力资源,同时又是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容易引发群体事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第三,大学生就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①
2.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水平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就业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新建本科院校应对激烈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手段。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今后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也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通过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可以为学校进行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大学生就业。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校的专业、课程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现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新建本科院校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加严重。第一,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二,专业及课程设置发展滞后,没有能够及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高等教育的专业趋同现象比较严重。第三,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第四,新增专业市场适应性不强,毕业生就业口径较窄,存在着短期就业、隐性失业之患。第五,专业及课程设置与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学校办学无特色,专业无特点,学生无特长,导致专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错位。
2.学校对就业工作认识得不全面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薄弱影响大学生就业。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对就业工作内涵的理解不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薄弱,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与岗位要求相差甚远。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无法适应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就业指导的范围窄、方法旧、途径少,有的学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仅是从大学四年级开始,其方式多为就业指导课、就业动员会以及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提供人生规划、职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使学生及早了解自我、合理定位、合理求职,并为自己今后从业奠定基础的学校寥寥无几。
3.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和期望值过高影响大学生就业。受精英教育时代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仍然陈旧,许多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狭窄,缺乏开阔的视野,缺乏创新创业的精神准备。在不良择业心理影响下,毕业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从而错过机会,造成人为的就业困难。
4.毕业生的弱势地位客观上也给就业造成障碍。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表现在,第一,学校名气不高。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不出名的专科学校合并重组而成,即使升本后也仍然缺乏老牌、重点高校所具有的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大量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数据表明,老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而那些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就明显处于弱势。第二,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不发达城市,而且贫困生较多。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的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偏低、签约质量不高。第三,毕业生就业自信心较差。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毕业学校层次、名气的原因,在面对不可回避的职业选择时,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缺乏就业主动性。
三、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1.转变办学思想,创办特色院校,增强就业竞争实力。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一,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发展观。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越有竞争力,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就越好,学校的发展就越快。第二,要科学定位,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的改造力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功能,正确认识学校在整个社会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发展中的定位,从而确立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办学类型、规模与特色以及学科布局、服务方向和管理模式。要以就业、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培育重点学科,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力争在同类型、同层次的院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人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建本科院校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努力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要做到按需培养人才,做到招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和谐一致。要搞好市场调研,对市场行情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就业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决策。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在市场的大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实行订单式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销定产”,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全程合作办学之路,为毕业生就业赢得先机。要坚持厚基础、宽领域的质量观,强化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就业指导是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工作内容、方法途径和构建体系上下功夫。第一,要充实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配备专门设施,尽快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第二,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出发,贯彻全程指导,系统规划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按照就业指导的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安排合适的就业指导项目。第三,要采取多种就业指导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除了自身人员做好校内指导外,还要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职业辅导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和职业规划、形象设计等;邀请社会上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校友等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学校应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通过组织选派学生到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加深对公司的了解,并邀请单位的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生的指导培养。另外,就业指导还要向课堂外延伸,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提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互通信息、增进了解、双向选择的平台,广泛收集人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4.加强思想教育,更新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理性定位就业期望值。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树立现代的就业观;要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观;要破除“精英化”的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调整好心态,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才需求定位,充分了解人才市场趋势,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树立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思想,到西部、到广大的农村、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业。同时,要引导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从目前来看,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②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年龄、精力都占有优势的社会人群,应该具有较多的“创业”空间。学校应积极鼓励毕业生主动投入到创业中,这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财富,而且创业者本身也成了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理念,是新一代大学生主动迎接社会挑战、积极参与社会竞争的可贵品质。时代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应直面社会挑战,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与人生。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②吴洪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2):3.
[参考文献]
周济.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就业 问题 对策
[作者简介]郝德新(1970-),男,安徽太湖人,滁州学院学生处处长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安徽滁州239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4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批专科院校通过合并重组升格为本科院校。对于这些新建本科院校来说,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其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研究分析这类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意义
1.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大学生就业既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第一,大学生就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从子女能否考上大学向上大学后能否顺利就业转变,可以说就业是民生之本。第二,大学生就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大学生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人力资源,同时又是非常活跃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容易引发群体事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第三,大学生就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①
2.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水平将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好坏、就业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新建本科院校应对激烈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手段。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对今后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工作也具有指导与促进作用。通过收集各种就业信息,可以为学校进行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主动性。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大学生就业。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曾指出:“高校的专业、课程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现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新建本科院校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加严重。第一,专业设置过窄过细,导致培养的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二,专业及课程设置发展滞后,没有能够及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高等教育的专业趋同现象比较严重。第三,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与社会的需求有着较大差距,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第四,新增专业市场适应性不强,毕业生就业口径较窄,存在着短期就业、隐性失业之患。第五,专业及课程设置与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学校办学无特色,专业无特点,学生无特长,导致专业结构矛盾更加突出,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严重错位。
2.学校对就业工作认识得不全面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薄弱影响大学生就业。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对就业工作内涵的理解不够,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薄弱,人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与岗位要求相差甚远。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无法适应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就业指导的范围窄、方法旧、途径少,有的学校就业指导的开展仅是从大学四年级开始,其方式多为就业指导课、就业动员会以及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对学生提供人生规划、职业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使学生及早了解自我、合理定位、合理求职,并为自己今后从业奠定基础的学校寥寥无几。
3.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和期望值过高影响大学生就业。受精英教育时代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仍然陈旧,许多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狭窄,缺乏开阔的视野,缺乏创新创业的精神准备。在不良择业心理影响下,毕业生往往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定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从而错过机会,造成人为的就业困难。
4.毕业生的弱势地位客观上也给就业造成障碍。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上相对处于弱势地位。表现在,第一,学校名气不高。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是由不出名的专科学校合并重组而成,即使升本后也仍然缺乏老牌、重点高校所具有的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大量的招聘信息和就业数据表明,老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认可,而那些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就明显处于弱势。第二,很多新建本科院校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不发达城市,而且贫困生较多。与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相比,贫困毕业生的签约时间滞后、签约率偏低、签约质量不高。第三,毕业生就业自信心较差。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毕业学校层次、名气的原因,在面对不可回避的职业选择时,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缺乏就业主动性。
三、新建本科院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1.转变办学思想,创办特色院校,增强就业竞争实力。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基地,根本任务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一,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和发展观。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通过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和提高就业水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越有竞争力,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就越好,学校的发展就越快。第二,要科学定位,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的改造力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功能,正确认识学校在整个社会系统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以及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发展中的定位,从而确立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办学类型、规模与特色以及学科布局、服务方向和管理模式。要以就业、市场、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劳动力市场供求规律,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培育重点学科,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力争在同类型、同层次的院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特色人才,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建本科院校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实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职业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努力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要进一步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要做到按需培养人才,做到招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和谐一致。要搞好市场调研,对市场行情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就业工作的计划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决策。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在市场的大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实行订单式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销定产”,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全程合作办学之路,为毕业生就业赢得先机。要坚持厚基础、宽领域的质量观,强化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就业指导是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工作内容、方法途径和构建体系上下功夫。第一,要充实就业指导队伍,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配备专门设施,尽快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第二,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从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出发,贯彻全程指导,系统规划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内容。要按照就业指导的规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安排合适的就业指导项目。第三,要采取多种就业指导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除了自身人员做好校内指导外,还要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职业辅导专家,对学生进行自我测评和职业规划、形象设计等;邀请社会上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校友等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学校应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和就业基地,通过组织选派学生到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加深对公司的了解,并邀请单位的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生的指导培养。另外,就业指导还要向课堂外延伸,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提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互通信息、增进了解、双向选择的平台,广泛收集人才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渠道的信息服务。
4.加强思想教育,更新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充分就业。大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理性定位就业期望值。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使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树立现代的就业观;要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观;要破除“精英化”的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要调整好心态,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才需求定位,充分了解人才市场趋势,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树立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思想,到西部、到广大的农村、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业。同时,要引导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从目前来看,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②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年龄、精力都占有优势的社会人群,应该具有较多的“创业”空间。学校应积极鼓励毕业生主动投入到创业中,这不仅可以为社会带来财富,而且创业者本身也成了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理念,是新一代大学生主动迎接社会挑战、积极参与社会竞争的可贵品质。时代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发展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应直面社会挑战,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与人生。
[注释]
①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1-19.
②吴洪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2):3.
[参考文献]
周济.再接再厉 扎实工作 开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