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教师要落实到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等学习的各个环节,包括自主预习,着重基础;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作业指导,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复习方法,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自主预习;课堂学习;作业指导;方法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64-1
对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笔者认为要落实到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等学习的各个环节。怎样把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各个环节呢?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为例,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主预习,着重基础
预习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之一,更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课前预习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极大影响。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感知、了解教学内容;通过预习,学生会对新课有所思考,而思考会有收获也会激发问题,带着收获、带着问题去上课的学生会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听得更专注,发言更积极。
我设计的预习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为填空题,把新课主要知识点以填空形式系统的呈现。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良莠不齐,总体较差。填空形式为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指明了方向,化难为易,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抓手。二为“我的疑惑”,要求学生写下预习后对课文涉及内容的疑问。
通过对预习题的批改,教师会发现学生思维的盲点、易错点,成为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渠道,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更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提出的疑问,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纠正错误、解决疑问。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中,学生的问题就涉及“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什么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始皇是个暴君,为什么书上说他重用人才”“秦始皇很厉害,为什么秦朝很短命”。我发现在教学中适时地提到这些疑惑时,提问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其他同学兴趣也明显高昂,参与更积极。
二、课堂学习,锻炼能力
1.以读明知。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历史教师首先要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历史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单元标题,了解时代特征;读课题,了解一课的主题;读标题,了解一课中重要事件;读正文,掌握具体历史知识;读文献资料,学会分析、理解、运用史料;读地图形成空间概念。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中通过读单元标题,学生明确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的时期;通过读课题知道本课主题是秦朝的建立和巩固;通过读标题,学生知道这一课中的重要事件有“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通过读秦朝疆域图,学生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点,明确了秦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2.以说促思。
说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说史实、说故事、说评价、说感悟。在“秦王扫六合”一课中,我通过设问让学生说一说“秦为什么能一举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我通过展示一系列故事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秦统一全国后面临哪些问题?追问这些问题会给秦朝的经济文化、秦朝的统治带来什么影响?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在了解基本史实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秦始皇的评价。还可以说一说“我”的疑惑,说一说“我”的收获等等。总之,鼓励学生说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以听炼智。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在课堂一旦教师太放手就会导致学生太能闹腾,所以纪律的约束是必须的,要教会学生认真地倾听,听老师对要点的分析强调,听其他同学对史实的叙述,听其他同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在倾听中动脑思考、分析比较,掌握正确历史知识,锻炼学生的思辩力。
4.以写达能。
做好笔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教会学生记笔记;同时初中学生的书面语的表达总体较为欠缺,语不成句、词不达意的情况较多,所以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写,写出对某事的观点、某人的评价。可以从一两句评价开始,到一小段表述,到一小篇历史论文。
三、作业指导,养成习惯
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作业指导,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充分利用奖惩机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二要强调做题方法训练,要向学生强调养成圈划关键词句的习惯,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尤其是历史史料常涉及文言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会有很大障碍,如下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什么制度?柳宗元对此制度持什么态度?通读整句后很多学生不知所云,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逐步圈出关键字词“秦”“郡”“宰(宰:县令)”“得”等,从而判断这段话是柳宗元关于秦郡县制的论述,并且持肯定的态度。
四、方法归纳,提升能力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一环,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编制知识框架线索是厚书读薄的好办法。在每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编写一课的框架,在每单元结束后编写单元框架,期中、期末复习时要求学生按照单元、课题、各标题层层细化的方法系统回顾复习。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自主预习;课堂学习;作业指导;方法归纳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64-1
对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笔者认为要落实到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等学习的各个环节。怎样把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各个环节呢?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为例,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自主预习,着重基础
预习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之一,更是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课前预习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极大影响。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初步感知、了解教学内容;通过预习,学生会对新课有所思考,而思考会有收获也会激发问题,带着收获、带着问题去上课的学生会更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听得更专注,发言更积极。
我设计的预习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为填空题,把新课主要知识点以填空形式系统的呈现。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良莠不齐,总体较差。填空形式为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指明了方向,化难为易,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抓手。二为“我的疑惑”,要求学生写下预习后对课文涉及内容的疑问。
通过对预习题的批改,教师会发现学生思维的盲点、易错点,成为教师了解学情的重要渠道,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更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提出的疑问,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动力,促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纠正错误、解决疑问。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中,学生的问题就涉及“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六国”“什么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始皇是个暴君,为什么书上说他重用人才”“秦始皇很厉害,为什么秦朝很短命”。我发现在教学中适时地提到这些疑惑时,提问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其他同学兴趣也明显高昂,参与更积极。
二、课堂学习,锻炼能力
1.以读明知。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历史教师首先要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历史教材,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读单元标题,了解时代特征;读课题,了解一课的主题;读标题,了解一课中重要事件;读正文,掌握具体历史知识;读文献资料,学会分析、理解、运用史料;读地图形成空间概念。如“秦王扫六合”一课中通过读单元标题,学生明确秦汉时期是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的时期;通过读课题知道本课主题是秦朝的建立和巩固;通过读标题,学生知道这一课中的重要事件有“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通过读秦朝疆域图,学生了解秦朝疆域的四至点,明确了秦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2.以说促思。
说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说史实、说故事、说评价、说感悟。在“秦王扫六合”一课中,我通过设问让学生说一说“秦为什么能一举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我通过展示一系列故事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秦统一全国后面临哪些问题?追问这些问题会给秦朝的经济文化、秦朝的统治带来什么影响?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在了解基本史实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对秦始皇的评价。还可以说一说“我”的疑惑,说一说“我”的收获等等。总之,鼓励学生说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以听炼智。
初中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在课堂一旦教师太放手就会导致学生太能闹腾,所以纪律的约束是必须的,要教会学生认真地倾听,听老师对要点的分析强调,听其他同学对史实的叙述,听其他同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在倾听中动脑思考、分析比较,掌握正确历史知识,锻炼学生的思辩力。
4.以写达能。
做好笔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教会学生记笔记;同时初中学生的书面语的表达总体较为欠缺,语不成句、词不达意的情况较多,所以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写,写出对某事的观点、某人的评价。可以从一两句评价开始,到一小段表述,到一小篇历史论文。
三、作业指导,养成习惯
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作业指导,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充分利用奖惩机制,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二要强调做题方法训练,要向学生强调养成圈划关键词句的习惯,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尤其是历史史料常涉及文言文,初中生的阅读理解会有很大障碍,如下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什么制度?柳宗元对此制度持什么态度?通读整句后很多学生不知所云,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逐步圈出关键字词“秦”“郡”“宰(宰:县令)”“得”等,从而判断这段话是柳宗元关于秦郡县制的论述,并且持肯定的态度。
四、方法归纳,提升能力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一环,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编制知识框架线索是厚书读薄的好办法。在每课结束后,我要求学生编写一课的框架,在每单元结束后编写单元框架,期中、期末复习时要求学生按照单元、课题、各标题层层细化的方法系统回顾复习。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的系统学习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