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神话,在2012年破碎成一地鸡毛。国内各风电设备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普遍出现严重下滑。与此同时,光伏领域内9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正陷落于停产的泥沼之中。“风”“光”不再的背后,有产能过剩、贸易壁垒等方面的重重桎梏。
世界风能协会主席贺德馨在谈到风电产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今年以来,作为国内重要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滨海新区,将创新目光聚焦于技术、市场、模式等产业的每个关键领域,力图以多元化创新重新塑造新能源产业。
技术创新促产业由大向强迈进
国务院在今年7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这份规划中画出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发展路线图,都将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列入重大行动。技术创新之迫切性,可以从官方表述中一窥。贺德馨在出席“2012天津风电产业创新论坛”时坦言,风电产业技术水平与欧美风电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国家能源局在《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则说得更为直白,光伏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滞后,主要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提升产业的创新水平上,国家能源局今年为风电产业设计的方略,是放之新能源产业的其它领域也皆准的一个方略。它的具体包括,整合风电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建立风电公共技术研究试验测试平台,引导和鼓励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鼓励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共同出资建设风电技术研发机构。
从今年落户滨海新区的新能源项目,能轻易看出国家政策正使产业力量向研发领域汇聚的趋势。作为国内风电产业的龙头之一,明阳集团宣布在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则将其风力及光伏发电性能检测平台布局新区;中电(天津)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今年公布的投资计划中,也提出在新区建设风电叶片检测中心和试验风洞。中电(天津)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军明指出,研发和检测项目的落户,将整体提升新区风电产业的实力和形象。
市场创新寻求蓝海商机
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上调至21GW。之后每隔1-2个月,政府主管部委便会出台一项利好国内光伏产业的新政策。政策之密集为此前所罕见,遍览这些政策,核心只有一个:启动国内市场,应对欧美双反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据统计,今年1-11月份,国家发改委审批了约60个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合计100万千瓦,同比增长近300%。国内光伏市场已被触发,各方投资者纷纷摩拳擦掌。中兴能源有限公司先知先觉,早在今年3月便将光能业务总部布局滨海高新区,主要面向国内外新能源领域提供专业投资。今年10月,招商新能源集团也抢滩滨海,在生态城设立华北地区总部,其规划到2020年所辖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2吉瓦。如此大手笔,引来低迷的国内光伏企业一片欢呼。
此刻的国内光伏市场,颇似“十一五”之初的国内风电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国内风电市场已告别2011年之前年年倍增的阶段,行业的缓步发展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给后来者。但武军明显然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他领导的中电(天津)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锁定了风电场安装和运维领域。“在成熟市场,风电场安装和运维占整个产业20%以上的份额,但国内该领域却没有真正有实力的公司进入,市场基本空白。”武军明计划到2014年占领这片产业新蓝海6成以上的疆域。
模式创新创造竞争新优势
“积极开展太阳能发电应用方式和投资、建设及运营模式创新。”这是《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光伏产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发出的呼唤。相对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似乎更为困难。在业内人士看来,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政策上的创新作为支持,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政策创新方面的基础。但显然,滨海新区显然具备在政策上创新的基础,因此这里也得以孕育出创新的商业模式。
在金融创新方面的优势,使滨海新区成为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聚集地。去年年底,英利集团在新区注册成立了天津鑫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探索国内光伏行业融资租赁之路。今年这家公司的业务全面铺开。这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融资租赁服务不只针对购买我们的客户,也面向供应商。当供应商在规模扩张中遇到资金瓶颈时,我们可以收购客户的生产设备,为客户提供现金支持,之后再将设备以租赁的方式给供应商使用。通过融资租赁,英利集团可以在客户方获得更多的订单,实现更大的利润;在供应商一方,则可以密切合作,以更低价格,采购产品。 (责任编辑:刘莉)
(来源:滨海时报)
世界风能协会主席贺德馨在谈到风电产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时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今年以来,作为国内重要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滨海新区,将创新目光聚焦于技术、市场、模式等产业的每个关键领域,力图以多元化创新重新塑造新能源产业。
技术创新促产业由大向强迈进
国务院在今年7月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这份规划中画出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发展路线图,都将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列入重大行动。技术创新之迫切性,可以从官方表述中一窥。贺德馨在出席“2012天津风电产业创新论坛”时坦言,风电产业技术水平与欧美风电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国家能源局在《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则说得更为直白,光伏制造关键技术研发滞后,主要生产设备依赖进口,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提升产业的创新水平上,国家能源局今年为风电产业设计的方略,是放之新能源产业的其它领域也皆准的一个方略。它的具体包括,整合风电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力量,建立风电公共技术研究试验测试平台,引导和鼓励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提高技术研发能力,鼓励地方政府和当地企业共同出资建设风电技术研发机构。
从今年落户滨海新区的新能源项目,能轻易看出国家政策正使产业力量向研发领域汇聚的趋势。作为国内风电产业的龙头之一,明阳集团宣布在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则将其风力及光伏发电性能检测平台布局新区;中电(天津)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今年公布的投资计划中,也提出在新区建设风电叶片检测中心和试验风洞。中电(天津)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军明指出,研发和检测项目的落户,将整体提升新区风电产业的实力和形象。
市场创新寻求蓝海商机
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将“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上调至21GW。之后每隔1-2个月,政府主管部委便会出台一项利好国内光伏产业的新政策。政策之密集为此前所罕见,遍览这些政策,核心只有一个:启动国内市场,应对欧美双反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据统计,今年1-11月份,国家发改委审批了约60个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合计100万千瓦,同比增长近300%。国内光伏市场已被触发,各方投资者纷纷摩拳擦掌。中兴能源有限公司先知先觉,早在今年3月便将光能业务总部布局滨海高新区,主要面向国内外新能源领域提供专业投资。今年10月,招商新能源集团也抢滩滨海,在生态城设立华北地区总部,其规划到2020年所辖电站的装机容量将达2吉瓦。如此大手笔,引来低迷的国内光伏企业一片欢呼。
此刻的国内光伏市场,颇似“十一五”之初的国内风电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的国内风电市场已告别2011年之前年年倍增的阶段,行业的缓步发展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给后来者。但武军明显然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他领导的中电(天津)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锁定了风电场安装和运维领域。“在成熟市场,风电场安装和运维占整个产业20%以上的份额,但国内该领域却没有真正有实力的公司进入,市场基本空白。”武军明计划到2014年占领这片产业新蓝海6成以上的疆域。
模式创新创造竞争新优势
“积极开展太阳能发电应用方式和投资、建设及运营模式创新。”这是《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光伏产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上发出的呼唤。相对于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似乎更为困难。在业内人士看来,商业模式创新往往需要政策上的创新作为支持,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政策创新方面的基础。但显然,滨海新区显然具备在政策上创新的基础,因此这里也得以孕育出创新的商业模式。
在金融创新方面的优势,使滨海新区成为国内最大的融资租赁聚集地。去年年底,英利集团在新区注册成立了天津鑫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探索国内光伏行业融资租赁之路。今年这家公司的业务全面铺开。这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融资租赁服务不只针对购买我们的客户,也面向供应商。当供应商在规模扩张中遇到资金瓶颈时,我们可以收购客户的生产设备,为客户提供现金支持,之后再将设备以租赁的方式给供应商使用。通过融资租赁,英利集团可以在客户方获得更多的订单,实现更大的利润;在供应商一方,则可以密切合作,以更低价格,采购产品。 (责任编辑:刘莉)
(来源: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