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原则、过程等的讨论,揭示了在《仪器分析》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学习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获得的体验,掌握自然科学研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的过程,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以往的《仪器分析》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是教师单向灌输,即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构、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可能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等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核心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对各种仪器的了解只停留在“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而探究性学习大大弥补了接受性学习(或叫维持性学习)的不足,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深受学生的好评,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性学习的几个原则
1.学会学习原则
探究性学习将目标定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上。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经,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解决。
2.多向交流原则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争辩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多向交流。教学形式也把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性学习教学。
3.知情统一原则
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基础为主要依据,以情感因素为动力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研究个性,发展个性,并把学生差异与教学差异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
4.师生互动原则
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为主要条件,教师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又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中的调节者与组织者。
5.合理评价原则
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的依据,如参与程度、认真态度、自主精神、规范操作程序等。评价应做到即时、即地、即兴,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自参与、重非智力因素的成长、重学生全员参与。
二、探究性学习的几个过程
1.感性认识阶段
在学习各种仪器之前,先让学生看、摸仪器及其各零部件,增加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阶段
一般情况下,提前一周或讲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将仪器说明书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思考、提出问题(也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组讨论阶段
通常在教室或实验室中对照仪器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弥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4.动手操作阶段
分组对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发现、记录、汇总各组遇到的各种问题,克服依赖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5.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
此阶段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它将探究性学习引向深入,将理论和实践、个性与共性、真理与谬论、老师和学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思辨性以及师生之间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热情。
6.个别消化阶段
在以上几个阶段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再回过头来熟悉、反思、理解、消化、掌握仪器的所有相关内容,使他们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真正让它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7.评价阶段
对学生的评价要兼顾个人的探究学习情况与其所在小组的探究学习情况,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并行和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也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中,感到来自时代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压力,以及切身体会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师生的共同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01.
[2]刘定一.高中生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上海教育科研,1998,09.
作者简介:贺红举,1968年4月,男,高级讲师,教务处长。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从而加深对知识获得的体验,掌握自然科学研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的过程,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概念和规律,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以往的《仪器分析》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是教师单向灌输,即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结构、用途、使用范围、使用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故障、可能的原因及排除方法、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等内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核心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对各种仪器的了解只停留在“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而探究性学习大大弥补了接受性学习(或叫维持性学习)的不足,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深受学生的好评,现总结如下:
一、探究性学习的几个原则
1.学会学习原则
探究性学习将目标定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上。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经,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解决。
2.多向交流原则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学生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争辩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多向交流。教学形式也把个别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性学习教学。
3.知情统一原则
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基础为主要依据,以情感因素为动力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研究个性,发展个性,并把学生差异与教学差异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去探究,并在探究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
4.师生互动原则
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为主要条件,教师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又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中的调节者与组织者。
5.合理评价原则
以学生的现实表现作为判定的依据,如参与程度、认真态度、自主精神、规范操作程序等。评价应做到即时、即地、即兴,重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自参与、重非智力因素的成长、重学生全员参与。
二、探究性学习的几个过程
1.感性认识阶段
在学习各种仪器之前,先让学生看、摸仪器及其各零部件,增加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阶段
一般情况下,提前一周或讲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将仪器说明书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思考、提出问题(也可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组讨论阶段
通常在教室或实验室中对照仪器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提问,相互弥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4.动手操作阶段
分组对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发现、记录、汇总各组遇到的各种问题,克服依赖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5.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阶段
此阶段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它将探究性学习引向深入,将理论和实践、个性与共性、真理与谬论、老师和学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思辨性以及师生之间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仪器分析》的浓厚兴趣和探究热情。
6.个别消化阶段
在以上几个阶段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再回过头来熟悉、反思、理解、消化、掌握仪器的所有相关内容,使他们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真正让它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7.评价阶段
对学生的评价要兼顾个人的探究学习情况与其所在小组的探究学习情况,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动口并行和相互交流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状态,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与各种技能都得以充分的发展。教师也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中,感到来自时代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压力,以及切身体会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师生的共同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01.
[2]刘定一.高中生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上海教育科研,1998,09.
作者简介:贺红举,1968年4月,男,高级讲师,教务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