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异蚤蝇及其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

来源 :植物保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x9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利用蚤蝇携带白僵菌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效果。[方法] 采用室内饲养结合室外释放的方法研究蚤蝇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并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蚤蝇携菌法、直接撒粉法等不同方法比较球孢白僵菌MA0813菌株对松墨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经形态学鉴定确认寄生松墨天牛的蚤蝇为东亚异蚤蝇(Megaselia spiracularis Schmitz)。该虫人工饲养、繁殖十分容易,活动能力强,飞行扩散超过400 m,在宁波全年发生10代,以蛹越冬。球孢白僵菌MA0
其他文献
针对阜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农业结构特点,提出蓄水保墒、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粮草间作等集成优化技术内容.总结了综合保苗、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高产高效技
名师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声誉,名师可以带动一个学科,带动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当前,在教育界存在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即越是名校,名师越多,教学风格越丰富多彩,创新特色越斑斓绚丽。为此,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加大了名师培养的力度,不断地扩大名师队伍。但名师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也就是说,名师培养既要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更要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
教师几乎天天与讲台为伴,将学生作为听众,“宣讲”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因此,教师似乎拥有最大的话语空间。但是,走进一些教师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默的文化”。相当多的教师感受到,他们在与自己日常的职业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上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听不到教师的话语,在漫天的“声讨”声中我们听不到教师的反抗,在个体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不到作为文化人的
尾矿库的排洪构筑物多以隧洞、涵洞、溢洪道的形式体现,且大多避开了排洪构筑物上部重要建筑物在尾矿库运营期间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而从主坝侧部或地下深部进行排洪构筑物的建
在室内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东亚飞蝗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0h,结果表明:群居型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65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7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
为分析孔隙水对河堤生态加筋挡墙的静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方式并结合静力学模型进行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纵深变化的加大,河堤生态加筋挡墙系数总体稳定在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