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草履蚧在商丘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分别从加强植物检疫、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层面以及政策层面介绍了其防治对策,以期为草履蚧的无公害防治提供技術参考。
关键词 草履蚧;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对策;河南商丘
中图分类号 S763.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62-01
草履蚧又名桑虱,俗名树虱子、草鞋虫,属同翅目绵蚧科。我国分布广泛,国外分布于日本。草履蚧是商丘市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夏邑县、梁园区、民权县、睢县等地,以若虫和雌成虫吮吸杨树、泡桐、柿树等林木的汁液造成为害,树木被害后轻者导致寄主无法抽叶,连续危害后,可导致树木枯梢死亡,近年来危害呈加重趋势。
通过近几年对草履蚧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探索出了防治其最实用、最有效、最经济、最适宜推广的技术和措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推广应用后,每年可使200万株杨树免受危害,每株杨树按目前市场价每年增值40元计算,共计可挽回经济损失8 000万元。同时产生很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原、构建完备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减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调节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资源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为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良好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该方法既环保、又经济,为有效应对草履蚧的发生为害提供借鉴。
1 生物学特性
草履蚧属于同翅目绵蚧科,成、幼(若)虫群集于树干基部或嫩枝、幼芽等吸汁为害,为典型雌雄异体昆虫。成虫雄体长5~6 mm,翅展10 mm,腹部深紫红色,头胸黑色,触角念珠状10节,黑色,略短于体长;前翅紫黑至黑色,前缘略红;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雌体长10 mm,无翅,椭圆形,背面隆起似草鞋,黄褐至红褐色,疏被白蜡粉和许多微毛[1]。
2 发生规律
该虫在商丘市1年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内于树周围土缝中、杂草或秸秆中越冬。在2月上旬开始孵化后,暂居在卵囊中,随着温度的上升,一般于1月中下旬始见若早虫出土,在晴朗天气中午树木的阳面可见若虫,2月上中旬陆续上树危害,初孵若虫密集在离地面不到1 m的主干上,但仍呈蛰伏状态,喜在树洞和树杈等隐蔽处群居。树芽萌动后,多在10:00—14:00爬至嫩枝和幼芽上吸食为害。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若虫上树盛期,喜在较粗的枝条阴面群集危害。若虫3月中旬第1次蜕皮,4月上中旬第2次蜕皮,4月下旬雌若虫第3次蜕皮后变为成虫。5月上中旬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仍取食为害,并爬到根部周围的土层中产卵,每雌虫可产卵40~60粒,多者可达120粒,雌虫产卵后即干缩死去。4月底至5月初开始下树,5月底下树结束,多潜伏于树干周围1 m左右的2~3 cm土中[2]。
3 防治对策
3.1 技术措施
3.1.1 加强植物检疫。人为调运是使草履蚧远距离蔓延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加强植物检疫是预防草履蚧蔓延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在引进苗木时,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在发生区挖运苗木时严禁带土或进行除害处理,避免人为传播[3]。
3.1.2 人工防治。“控上抑下法”是商丘市睢县森防站探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先后在睢县等地进行试验和推广,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成效非常显著。“控上抑下法”就是在草履蚧的发生期,12月至翌年1月,在树干距地面80 cm处,刮去老皮,绑塑料布,向下反卷成下喇叭口状,并在塑料布上涂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拦虫虎或废机油,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若虫上树,每天用刷子将粘附的死虫去掉,效果良好[4]。对“漏网之鱼”,在其下树的过程中,也就是4—5月,在树干距地面80 cm处,将老塑料布去掉,重新绑塑料布并向上反卷成上喇叭口,使成虫在下树时,统一集中在喇叭口内进行全部消灭,防止其下树产卵,这样可有效地控制翌年的虫口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5]。通过1~2年的有效治理,可使草履蚧基本得到控制,甚至全部消灭。
3.1.3 物理防治。也可采用在树干上缠有毒胶带,即先在树干高1 m处刮去15 cm宽老翘皮1圈,刮后缠由商丘市民权林场自行研制的有毒胶带,要尽量保持胶带平滑,胶带与树干无缝,可起到阻止草履蚧上树和毒杀效果[6]。
3.1.4 生物防治。草履蚧的寄生性天敌有草履蚧白僵菌、草履蚧花翅跳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红环瓢虫、大红瓢虫、黑缘红瓢虫等6种,其中红环瓢虫为优势种。生物防治是目前提倡的重要防治手段,但在实际防治工作中,不能人为地放养,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同时在用药防治时注意加以保护[7]。
3.1.5 化学防治。可于若虫孵化盛期,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或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5%啶虫脒乳油4 000~5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喷2~3次,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8]。另外,可以在树木根部不同方位,用充电电钻钻5~10个孔,用注射器注入50%甲胺磷或氧化乐果等2 mL/孔进行防治[9]。
3.2 政策措施
3.2.1 准确掌握虫情,指导生产防治。市、县森防站及时开展虫情调查,准确发布了卵孵化时间、若虫上树时间、虫口密度等情况,为草履蚧防治提供指导性意见。
3.2.2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市县召开专项防治工作会议,成立防治领导小组,下发有关草履蚧防治的紧急通知,进行安排部署。
3.2.3 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由于草履蚧若虫出土时间长,及时处理被隔离后若虫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市林业局组成2个督导组巡回到各县区督导检查草履蚧防治工作。各县区抽调人员定点跟踪,督促各乡(镇)每天防治1遍若虫。
3.2.4 搞好技术培训,普及防治技术。市站印发了虫情通讯,专题介绍防治技术,睢县森防站在县电视台制作了草履蚧防治专题节目,在睢县新闻栏目和社会广角栏目中播出,夏邑县、睢县、民权、梁园区等县区召开防治现场会,印发了防治材料8 000余份,全民动手积极开展防治,有效推动了草履蚧防治工作的开展。
3.2.5 筹措防治资金,确保任务落实。认真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各县区积极筹措资金,购买防治药品拦虫虎、防虫专用胶带及废机油等防治物资,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3.2.6 多策并举,综合防治保成效。各地实施阻隔防治、阻隔法与地面喷药防治相结合以及采取清理树下杂物、人工消灭、树干基部注药、地面喷雾等多种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草履蚧危害。
4 参考文献
[1] 徐公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王晓平,赵金盘.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现代园艺,2009(8):46.
[3] 钱桂芝.草履蚧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林业科技开发,1998(3):52.
[4] 陈汉杰.新编林果病虫害防治手册[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5] 仝国彦.草履蚧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98.
[6] 刘志群.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国土绿化,2011(2):41-42.
[7] 杨实娃,孙锋,任波.草履蚧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1):80-82.
[8] 吴学芬,钱振晗,王光标.苏北地区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9(1):76-77.
[9] 杨朝乾,于昌甫,吴川,等.草履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2008,21(5):27-28.
关键词 草履蚧;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防治对策;河南商丘
中图分类号 S763.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162-01
草履蚧又名桑虱,俗名树虱子、草鞋虫,属同翅目绵蚧科。我国分布广泛,国外分布于日本。草履蚧是商丘市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夏邑县、梁园区、民权县、睢县等地,以若虫和雌成虫吮吸杨树、泡桐、柿树等林木的汁液造成为害,树木被害后轻者导致寄主无法抽叶,连续危害后,可导致树木枯梢死亡,近年来危害呈加重趋势。
通过近几年对草履蚧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探索出了防治其最实用、最有效、最经济、最适宜推广的技术和措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全市推广应用后,每年可使200万株杨树免受危害,每株杨树按目前市场价每年增值40元计算,共计可挽回经济损失8 000万元。同时产生很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原、构建完备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减少自然灾害、提高粮食产量、调节气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森林资源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为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现代旅游业提供良好条件,具有较好的社会生态效益。该方法既环保、又经济,为有效应对草履蚧的发生为害提供借鉴。
1 生物学特性
草履蚧属于同翅目绵蚧科,成、幼(若)虫群集于树干基部或嫩枝、幼芽等吸汁为害,为典型雌雄异体昆虫。成虫雄体长5~6 mm,翅展10 mm,腹部深紫红色,头胸黑色,触角念珠状10节,黑色,略短于体长;前翅紫黑至黑色,前缘略红;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雌体长10 mm,无翅,椭圆形,背面隆起似草鞋,黄褐至红褐色,疏被白蜡粉和许多微毛[1]。
2 发生规律
该虫在商丘市1年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内于树周围土缝中、杂草或秸秆中越冬。在2月上旬开始孵化后,暂居在卵囊中,随着温度的上升,一般于1月中下旬始见若早虫出土,在晴朗天气中午树木的阳面可见若虫,2月上中旬陆续上树危害,初孵若虫密集在离地面不到1 m的主干上,但仍呈蛰伏状态,喜在树洞和树杈等隐蔽处群居。树芽萌动后,多在10:00—14:00爬至嫩枝和幼芽上吸食为害。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若虫上树盛期,喜在较粗的枝条阴面群集危害。若虫3月中旬第1次蜕皮,4月上中旬第2次蜕皮,4月下旬雌若虫第3次蜕皮后变为成虫。5月上中旬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成虫仍取食为害,并爬到根部周围的土层中产卵,每雌虫可产卵40~60粒,多者可达120粒,雌虫产卵后即干缩死去。4月底至5月初开始下树,5月底下树结束,多潜伏于树干周围1 m左右的2~3 cm土中[2]。
3 防治对策
3.1 技术措施
3.1.1 加强植物检疫。人为调运是使草履蚧远距离蔓延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加强植物检疫是预防草履蚧蔓延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在引进苗木时,应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在发生区挖运苗木时严禁带土或进行除害处理,避免人为传播[3]。
3.1.2 人工防治。“控上抑下法”是商丘市睢县森防站探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先后在睢县等地进行试验和推广,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成效非常显著。“控上抑下法”就是在草履蚧的发生期,12月至翌年1月,在树干距地面80 cm处,刮去老皮,绑塑料布,向下反卷成下喇叭口状,并在塑料布上涂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制生产的拦虫虎或废机油,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若虫上树,每天用刷子将粘附的死虫去掉,效果良好[4]。对“漏网之鱼”,在其下树的过程中,也就是4—5月,在树干距地面80 cm处,将老塑料布去掉,重新绑塑料布并向上反卷成上喇叭口,使成虫在下树时,统一集中在喇叭口内进行全部消灭,防止其下树产卵,这样可有效地控制翌年的虫口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成本低,效果好[5]。通过1~2年的有效治理,可使草履蚧基本得到控制,甚至全部消灭。
3.1.3 物理防治。也可采用在树干上缠有毒胶带,即先在树干高1 m处刮去15 cm宽老翘皮1圈,刮后缠由商丘市民权林场自行研制的有毒胶带,要尽量保持胶带平滑,胶带与树干无缝,可起到阻止草履蚧上树和毒杀效果[6]。
3.1.4 生物防治。草履蚧的寄生性天敌有草履蚧白僵菌、草履蚧花翅跳小蜂等;捕食性天敌有红环瓢虫、大红瓢虫、黑缘红瓢虫等6种,其中红环瓢虫为优势种。生物防治是目前提倡的重要防治手段,但在实际防治工作中,不能人为地放养,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应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同时在用药防治时注意加以保护[7]。
3.1.5 化学防治。可于若虫孵化盛期,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向枝叶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或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5%啶虫脒乳油4 000~5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喷2~3次,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8]。另外,可以在树木根部不同方位,用充电电钻钻5~10个孔,用注射器注入50%甲胺磷或氧化乐果等2 mL/孔进行防治[9]。
3.2 政策措施
3.2.1 准确掌握虫情,指导生产防治。市、县森防站及时开展虫情调查,准确发布了卵孵化时间、若虫上树时间、虫口密度等情况,为草履蚧防治提供指导性意见。
3.2.2 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市县召开专项防治工作会议,成立防治领导小组,下发有关草履蚧防治的紧急通知,进行安排部署。
3.2.3 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由于草履蚧若虫出土时间长,及时处理被隔离后若虫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市林业局组成2个督导组巡回到各县区督导检查草履蚧防治工作。各县区抽调人员定点跟踪,督促各乡(镇)每天防治1遍若虫。
3.2.4 搞好技术培训,普及防治技术。市站印发了虫情通讯,专题介绍防治技术,睢县森防站在县电视台制作了草履蚧防治专题节目,在睢县新闻栏目和社会广角栏目中播出,夏邑县、睢县、民权、梁园区等县区召开防治现场会,印发了防治材料8 000余份,全民动手积极开展防治,有效推动了草履蚧防治工作的开展。
3.2.5 筹措防治资金,确保任务落实。认真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各县区积极筹措资金,购买防治药品拦虫虎、防虫专用胶带及废机油等防治物资,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3.2.6 多策并举,综合防治保成效。各地实施阻隔防治、阻隔法与地面喷药防治相结合以及采取清理树下杂物、人工消灭、树干基部注药、地面喷雾等多种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草履蚧危害。
4 参考文献
[1] 徐公天,杨志华.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王晓平,赵金盘.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现代园艺,2009(8):46.
[3] 钱桂芝.草履蚧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J].林业科技开发,1998(3):52.
[4] 陈汉杰.新编林果病虫害防治手册[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5] 仝国彦.草履蚧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98.
[6] 刘志群.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国土绿化,2011(2):41-42.
[7] 杨实娃,孙锋,任波.草履蚧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1):80-82.
[8] 吴学芬,钱振晗,王光标.苏北地区草履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9(1):76-77.
[9] 杨朝乾,于昌甫,吴川,等.草履蚧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植物医生,2008,21(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