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剖析原因的同时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设计了对应的课堂教学案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检验实施效果.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概念;教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服务于实践.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的基本要素,它的理解和应用是数学本质内容之一. 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形成了数学概念,也满足了数学体系发展的需要. 有些数学概念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大部分概念是经过多次抽象概括一些数学概念后形成和发展的. 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只揭示其描述而不考虑现实意义,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习得的成果,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并且不知用、不会用、不敢用,不善用. 大众数学精神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们掌握必需的、学习有用的数学,满足不同人学习不同数学知识的需求,争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等和谐地结合起来,增进受教育者对概念的理解,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概念的实用意义,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应用意识,将其培养成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应用意识是受教育者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从数学的角度主动地观察、感知、分析新事物、新现象,再按照数学语言、逻辑推理、思想方法等,描述、理解和解决新问题的带有心理倾向性的认识活动,从精神层面解释为一种意念. 它是在理解数学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将现实问题数学化之后,脑子就会立刻闪出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念想,随即开始试图按照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推理证明方法逐层递进,寻找各种数学方法,最后选择一个解决问题最优的数学方法,从而主动地将问题解决. 一个人具有较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通常具备应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并产生相应的积极行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把“应用意识”作为关键词,明确指出主要从三个方面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数学应用意识:是否能够认识到丰富的数学信息隐藏在生活中;是否能主动地利用数学方法解释现实中的问题;新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否能积极地找寻其背景并探索它的应用价值.
概念教学中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很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即应用意识的培养仅限于应用题,只是因为考试中有应用的题型才培养应用意识的. 其实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随时的.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所以概念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部分更应该从根本上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数学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之必要条件.
1. 教材因素
我国传统教科书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数学应用价值的忽视,直接阻碍了受教育者运用课本的理论解决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意识较弱. 当前的教材较为贴近现实,大量的教学活动穿插在各个环节,但是零散的活动设计导致教育者不能有效地根据教科书有序地组织教学,受教育者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受到了阻碍. 章飞在《数学活动经验的教科书实施》中这样阐述,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并产生应用知识的内在意念,将知识沉淀在认知结构中,从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学过程中的“掐头去尾”实际上割裂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障碍重重,感到数学十分的枯燥乏味、无用,困惑于数学带来的压力,教材中引出概念经常缺少组织化的经验材料和数学概念切合实际的应用.
2. 教师因素
教育者教学的思想和方式对受教育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许多教育者把“数学应用”理解为会解数学应用题,认为“数学应用”是一种绝对、静态的模式. 甚至现在仍有部分教师本身不具有发现、提取、分析、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有的教师把教学和经验性内容割裂.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教师上课采取演绎方式来呈现. 先给学生一个形式上的定义,让其死记硬背,或再用一些实例来说明概念的正确性,最后加以应用,通过做题来应对考试. 数学概念的教学作为基础教学更应该让学生体会生活问题数学化、同时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3. 学生因素
很多受教育者认为数学具有简单性和消极性,他们的理解和看法具有片面性,数学观是不完善的. 人们的数学观直接支配他参与数学活动的方式、影响他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量与数学概念相关的问题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仿佛与学生的数学世界隔离,学生体会不到数学概念的应用价值. 数学经验是概念教学之载体,高年级的数学概念更是抽象、复杂,更需要在数学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建构,引入时须借助学生的直觉思维.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无论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活动水平还是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都需要前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4. 评价因素
升学率作为目前数学教学的主要评价体系,大大阻碍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由于很多因素难以测量和打分,学生应用意识的测评在一次卷面中很难得到结果,并且更加难以制定出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衡量标准,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努力程度和积极性. 甚至很多老师也考虑到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这种长时间的考量上,遗忘了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若干建议
1. 思想上重视概念的教与学
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习概念有什么用,只想着解题考试能过关,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 数学概念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受教育者应用意识的建构. 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如数学的应用和模型化,数学发展过程等数学教科书以外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逐渐养成习惯性地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时积极将数学模型再现,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教育者更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讲授概念的方法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尽量减少一些纯课本的死板教条的学习方法,多举一些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渗透应用思想熏陶学生,使学生概念学习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提高.
2. 重视概念的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中尽可能提供数学概念原型,以适当的现实背景创设概念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活跃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课堂气氛,激发兴趣;重现数学概念产生的知识和实际背景,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复习旧知识时在经验基础上类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演绎新概念;活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概念与时俱进之美;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开设数学活动课、创造数学应用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提出问题,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开阔视野,了解数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能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广泛应用.
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化的同时也要追求数学概念生活化. 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应用概念,靈活应用概念,在总结出数学概念后要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与生活内容贯穿到一起,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3. 完善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评价的重要性被重视,人们认识到以前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对发展性评价很是推崇,以教育、激励、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评价的目标,而非考查他们的考试分数. 在数学教育中,应该在评价主体、方法、内容、时间、结果等方面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民主的多元化教育评价机制,全程关注受教育者各学习阶段表现出来的情感及态度变化,监督整个学习过程及追踪学习结果等,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得到真正的评价,从而让受教育者得到个性和潜能的全面发展. 合理的机制、严格的监控、到位的措施,不管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还是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来说都是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也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概念教学的研究分析,说明数学概念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身数学应用意识和水平,利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本着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技能、精神和意识的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逐渐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初中生;数学概念;教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也服务于实践.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的基本要素,它的理解和应用是数学本质内容之一. 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形成了数学概念,也满足了数学体系发展的需要. 有些数学概念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大部分概念是经过多次抽象概括一些数学概念后形成和发展的. 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只揭示其描述而不考虑现实意义,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重视学生习得的成果,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概念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并且不知用、不会用、不敢用,不善用. 大众数学精神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们掌握必需的、学习有用的数学,满足不同人学习不同数学知识的需求,争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在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等和谐地结合起来,增进受教育者对概念的理解,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概念的实用意义,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应用意识,将其培养成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和外延
数学应用意识是受教育者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从数学的角度主动地观察、感知、分析新事物、新现象,再按照数学语言、逻辑推理、思想方法等,描述、理解和解决新问题的带有心理倾向性的认识活动,从精神层面解释为一种意念. 它是在理解数学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建构,将现实问题数学化之后,脑子就会立刻闪出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念想,随即开始试图按照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推理证明方法逐层递进,寻找各种数学方法,最后选择一个解决问题最优的数学方法,从而主动地将问题解决. 一个人具有较好的数学应用意识,通常具备应用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并产生相应的积极行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把“应用意识”作为关键词,明确指出主要从三个方面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数学应用意识:是否能够认识到丰富的数学信息隐藏在生活中;是否能主动地利用数学方法解释现实中的问题;新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否能积极地找寻其背景并探索它的应用价值.
概念教学中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很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误区,即应用意识的培养仅限于应用题,只是因为考试中有应用的题型才培养应用意识的. 其实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随时的. 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要素,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所以概念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部分更应该从根本上注重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数学基本技能形成与提高之必要条件.
1. 教材因素
我国传统教科书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数学应用价值的忽视,直接阻碍了受教育者运用课本的理论解决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意识较弱. 当前的教材较为贴近现实,大量的教学活动穿插在各个环节,但是零散的活动设计导致教育者不能有效地根据教科书有序地组织教学,受教育者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累积受到了阻碍. 章飞在《数学活动经验的教科书实施》中这样阐述,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感悟并产生应用知识的内在意念,将知识沉淀在认知结构中,从而丰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教学过程中的“掐头去尾”实际上割裂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障碍重重,感到数学十分的枯燥乏味、无用,困惑于数学带来的压力,教材中引出概念经常缺少组织化的经验材料和数学概念切合实际的应用.
2. 教师因素
教育者教学的思想和方式对受教育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许多教育者把“数学应用”理解为会解数学应用题,认为“数学应用”是一种绝对、静态的模式. 甚至现在仍有部分教师本身不具有发现、提取、分析、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有的教师把教学和经验性内容割裂. 数学概念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教师上课采取演绎方式来呈现. 先给学生一个形式上的定义,让其死记硬背,或再用一些实例来说明概念的正确性,最后加以应用,通过做题来应对考试. 数学概念的教学作为基础教学更应该让学生体会生活问题数学化、同时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3. 学生因素
很多受教育者认为数学具有简单性和消极性,他们的理解和看法具有片面性,数学观是不完善的. 人们的数学观直接支配他参与数学活动的方式、影响他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量与数学概念相关的问题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仿佛与学生的数学世界隔离,学生体会不到数学概念的应用价值. 数学经验是概念教学之载体,高年级的数学概念更是抽象、复杂,更需要在数学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建构,引入时须借助学生的直觉思维.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无论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活动水平还是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都需要前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4. 评价因素
升学率作为目前数学教学的主要评价体系,大大阻碍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由于很多因素难以测量和打分,学生应用意识的测评在一次卷面中很难得到结果,并且更加难以制定出教师教学、学生学业评价的有效衡量标准,从而严重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努力程度和积极性. 甚至很多老师也考虑到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这种长时间的考量上,遗忘了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
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意识的若干建议
1. 思想上重视概念的教与学
很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习概念有什么用,只想着解题考试能过关,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引导. 数学概念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受教育者应用意识的建构. 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如数学的应用和模型化,数学发展过程等数学教科书以外的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将生活问题数学化,逐渐养成习惯性地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面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时积极将数学模型再现,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 同时教育者更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讲授概念的方法应该不断进行改革,尽量减少一些纯课本的死板教条的学习方法,多举一些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渗透应用思想熏陶学生,使学生概念学习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提高.
2. 重视概念的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课堂中尽可能提供数学概念原型,以适当的现实背景创设概念教学的数学问题情境,活跃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课堂气氛,激发兴趣;重现数学概念产生的知识和实际背景,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复习旧知识时在经验基础上类比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演绎新概念;活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概念与时俱进之美;重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开设数学活动课、创造数学应用环境,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提出问题,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开阔视野,了解数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能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概念的广泛应用.
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化的同时也要追求数学概念生活化. 在实践中应该广泛应用概念,靈活应用概念,在总结出数学概念后要强调概念的物理意义,将教科书中的知识与生活内容贯穿到一起,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3. 完善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评价的重要性被重视,人们认识到以前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对发展性评价很是推崇,以教育、激励、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为评价的目标,而非考查他们的考试分数. 在数学教育中,应该在评价主体、方法、内容、时间、结果等方面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民主的多元化教育评价机制,全程关注受教育者各学习阶段表现出来的情感及态度变化,监督整个学习过程及追踪学习结果等,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得到真正的评价,从而让受教育者得到个性和潜能的全面发展. 合理的机制、严格的监控、到位的措施,不管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还是对我国的数学教育来说都是件值得期待的事情,也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概念教学的研究分析,说明数学概念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自身数学应用意识和水平,利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本着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技能、精神和意识的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逐渐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