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锳先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中华书局,2001第二版)中有一个“语辞备考录”,其中有近百条备考词目,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唐宋笔记语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搭猱”(2001:256)一词即为其中之一,转引如下:
《能改斋漫录》卷二“搭猱”条:“俗以不情者为搭猱,唐人已有此语。周颛处士答宾从绝句云:‘十载文章敢惮劳,宋都回鹚为风高。今朝甘被花枝笑,任道尊前爱搭猱。”’
《能改斋漫录》是南宋吴曾撰写的笔记集,它记载史事,辨证诗文典故,解析名物制度,資料丰富,援引广泛,且保存了不少已佚文献,因而为后世文史研究者所重视。“搭猱”条有释义,又有例证,可以说是比较正确。但是后人看来却不太明白为何“搭猱”为“不情者”之义,且例证的上下文体现得又不是很清楚。因此,王镆师将其列为备考之列。我们先弄清楚该例的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该例之义,《全唐诗》例(2)之前还有一段小序:“颛一作。奥学不中第,旅浙西。从事游饮,昧于章程,座中皆戏之,有赠诗云云。”同样的内容在《太平广记》中也有记载。如:
(1)唐处士周颛洪儒奥学,偶不中第,旅浙西。与从事欢饮,而昧于令章,筵中皆戏之。(《太平广记-嘲诮五》卷二五七)
(2)座客《嘲周颛》:“龙津掉尾十年劳,声价当时斗月高。惟有红妆回舞手,似持霜刀向猿猱。”(《全唐诗》卷八七一)
(3)周颛《和座客》:“十载文场敢惮劳,宋都回为风高。今朝甘被花枝笑,任道尊前爱缚猱。”(《全唐诗》卷八七一)
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能改斋漫录》所举例证之由来。周颛虽博学,但几次未中第。且不知道饮宴中的酒令,因此欢饮时筵席中的人就嘲戏他。《嘲周颛》之诗意是嘲笑周颛虽博学多才,却经十年追逐官场之路未能成功,而今志向全无,似乎只有红妆舞娘手中的舞带还好像是去俘获猿猱的利刀。而周颛的《和座客》是为回应座客的《嘲周颛》而作,在回应宾客的嘲笑中,周颛不是采取反驳的态度,而是一种心甘情愿接受的心态,这从“甘被花枝笑”中即可看出,即“今天心甘情愿被美女们所笑,任凭你们说我在酒桌上容易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行为”。“筵中”为何“皆戏之”,是因为周颛“昧于章程或令章(二词皆规定之义)”,在酒桌上昧于“饮宴中的规定”,当然就会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因此,例(3)“任道尊前爱缚猱”之“缚猱”与《能改斋漫录》中“任道尊前爱搭猱”之“搭猱”的意义应该是相同的,即“不合情理的”之义。
因此,《能改斋漫录》释“搭猱”为“不情者”是正确的。“不情(者)”即“不合情理(之事或行为)”之义。有例为证:
(4)《对花戏作》:“八十衰翁月高,可怜老气尚桷豪。春来纵被花相恼,半是无心半搭猱。(宋·姜特立《梅山续藁》卷十二)
(5)《云智和尚真赞》:“哆哆啝啝,搭猱左科,吃十方饭,唱快活歌。任慵,没礼数,赶则去,招则住。住似着衫,去如脱。禅徒苦口劝和光,捏聚虚空要泊路。”(宋·黄庭坚《山谷集》卷十四)
(6)搭猱渐觉小儿嗔,年例由渠那管贫。所得几何回笑脸,争教十万不通神。(清·沈钦韩《吴郡岁华纪丽·压岁钱》)
例(4)之诗意应理解为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可喜的是豪气尚在,即使在春天有时被花撩惹,还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花一半是无心的,一半是不识人间情理(即不合情理)的。例(5)中“哆哆啝啝”指形容念经声,也形容不清楚貌(汪维懋,1999:445),“左科”是指“固执不通人情”之义,“搭猱”之“不合情理”之义与“左科”的意义相近,因此,此例是说“哆哆啝啝地、不合情理固执地念经”,而这种不合情理固执念诵经卷的结果是“任慵,没礼数,赶则去,招则住。”因此,此例之“搭猱”释为“不合情理”也是通畅的。例(6)中的语序应是“渐觉小儿嗔搭猱”,诗歌将“搭猱”前置是节奏的需要,诗歌前二句的意思是:“逐渐发觉小孩因压岁钱而生气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每年按例给多少压岁钱都是由他们(别人或前人)规定的,哪里还管大人贫困呢?”
因此,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搭猱”用例中,皆可以用“不合情理(的事或者行为)”之义来解释。但是,“搭猱”为何具有“不情(者)”之义呢?该词中的“搭”应为“依附,附着”之义,当其后为形容词或者动词时,“搭”的这种“附着”之义融入到后一构词语素中,且“搭”的词义有所弱化,双音节词义的表达主要由“搭”后的语素来表达。如:
(7)皮日休《奉和鲁望寄南阳广文次韵》:“八会旧文多搭写,七真遗语剩思量。”(《全唐诗》卷六一四)
(8)一则三三则七,牧羊编畔女贞花,拒马河边望夫石。石击尺赤土画簸箕,从教眼搭痴。(宋·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二》
(9)如公几年读书不长进时,皆缘公恁地,所以搭滞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一)
例(7)中“八会旧文”指“道教阐述最高教义之书”,“搭写”的字面意思是“依附于写”,融合后就是“书写”之义,从前后句互文结构来看,和后文的“思量”一样本应该是个并列的复合词,但“搭”并无“写”义,因此“书写”义皆由“写”来表达;同样,例(8)“从教眼搭痴”是说“听从教导而眼神痴迷”,例(9)中“搭滞”即“停滞”之义,这二例之“搭”的“依附”义同样融入到双音词的后一语素中,复音词的语义主要有后一语素来表达。
“搭猱”之“搭”同样是如此,其义已经弱化,“依附”义已经融入到“猱”的语义中。而“猱”也不再是表示动物名称猿猱之“猱”,而是形容词或者动词,表示“狡猾”或“欺骗”之义。“狡猾”义突出的是人或物所具有的特征,而“欺骗”义是突出具有“狡猾”特征之人易做出的动作,二义是同一特征的两个面,可以互相引申(“猱”之语义系统可详参胡丽珍,2013)。如:
(10)其郡襟山而束水,其人猱黠而易随,等闽之支属。(《全唐文》卷七六三》
(11)迹其反复狡猱,自负枭雄,而卒殒其身,亦天下之愚人也。(清·王韬撰《园笔乘》卷一) (12)鄂州百岩明哲禅师,药山看经次,师曰:“和尚休猱人好!”(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13)一日师看经次。柏岩日:“和尚休猱人得也。”师卷却经日:“日头早晚。”日:“正当午。”(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四)
例(10)(11)中“猱”为形容词,意义为“狡猾”、“奸诈”之义,因为“猱黠”、“狡猱”均为同义并列的复音词,则“猱”与“黠”、“狡”的意义是相同的。而例(12)(13)中的“猱”为动词,“猱人”即“骗人”之义。
“猱”有“狡猾”或“欺骗”义不仅体现在与具有“狡猾”义的同义词搭配,还体现在历代人们对猱这一动物的认知中。如:
(14)舒元舆《坊州按狱》:“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全唐诗》卷四八九)
(15)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日:“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日:“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明·刘元卿《贤弈编·卷三》)
从以上例中可以看出,在人们的认知中,猱是一种奸诈、狡猾的动物。因此,表示该动物名称的名词义就能够引申出表示该动物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的形容词义,而形容词义“狡猾”又引申出动词义“欺骗”。
因此,作为意义已经弱化的“搭”与形容词或者动词的“猱”组合成复音词“搭猱”,其义主要在“猱”上,但“搭猱”的意义融合后又有所引申,从“狡猾”义引申为“不合情理”义。因为“狡猾”的特征会含有虚假的成分,而虚假的性质往往是不合情理的,故这种引申也是非常自然的。
“搭猱”解释为“不合情理的”还有一个旁证“掣猱”,如:
(16)师拈棒。僧云:“老和尚莫掣猱。夺棒打老和尚去在?”师云:“今日被这瞎汉钝置煞我。”(《古尊宿语录》卷七)
(17)师云:“今日無端黄面浙子钝置一场。”僧云:“老和尚莫掣猱好。”问:“如何是佛?”师云:“如何不是佛?”问:“惜宗风护三乘。如何是道?”(《古尊宿语录》卷七)
以上二例中“掣猱”应为“乱来”之义。《释名·释姿容》:“掣,制也,制顿之使顺己也。”而“猱”为“狡猾”、“欺骗”义,则“掣猱”就是“使狡猾/欺骗顺己也”,“狡猾/欺骗顺己”即是“乱来”之义,“乱来”的行为即是“不合情理的”,因此“掣猱”是《能改斋漫录》将“搭猱”解释为“不情者”的一个有力旁证。
那么,“搭猱”、“缚猱”与“掣猱”的意义相关相近,前二词可以通过异文得到印证。《汉语大词典》失收此三词,宜据补。
《能改斋漫录》卷二“搭猱”条:“俗以不情者为搭猱,唐人已有此语。周颛处士答宾从绝句云:‘十载文章敢惮劳,宋都回鹚为风高。今朝甘被花枝笑,任道尊前爱搭猱。”’
《能改斋漫录》是南宋吴曾撰写的笔记集,它记载史事,辨证诗文典故,解析名物制度,資料丰富,援引广泛,且保存了不少已佚文献,因而为后世文史研究者所重视。“搭猱”条有释义,又有例证,可以说是比较正确。但是后人看来却不太明白为何“搭猱”为“不情者”之义,且例证的上下文体现得又不是很清楚。因此,王镆师将其列为备考之列。我们先弄清楚该例的背景才能正确理解该例之义,《全唐诗》例(2)之前还有一段小序:“颛一作。奥学不中第,旅浙西。从事游饮,昧于章程,座中皆戏之,有赠诗云云。”同样的内容在《太平广记》中也有记载。如:
(1)唐处士周颛洪儒奥学,偶不中第,旅浙西。与从事欢饮,而昧于令章,筵中皆戏之。(《太平广记-嘲诮五》卷二五七)
(2)座客《嘲周颛》:“龙津掉尾十年劳,声价当时斗月高。惟有红妆回舞手,似持霜刀向猿猱。”(《全唐诗》卷八七一)
(3)周颛《和座客》:“十载文场敢惮劳,宋都回为风高。今朝甘被花枝笑,任道尊前爱缚猱。”(《全唐诗》卷八七一)
从以上三例可以看出《能改斋漫录》所举例证之由来。周颛虽博学,但几次未中第。且不知道饮宴中的酒令,因此欢饮时筵席中的人就嘲戏他。《嘲周颛》之诗意是嘲笑周颛虽博学多才,却经十年追逐官场之路未能成功,而今志向全无,似乎只有红妆舞娘手中的舞带还好像是去俘获猿猱的利刀。而周颛的《和座客》是为回应座客的《嘲周颛》而作,在回应宾客的嘲笑中,周颛不是采取反驳的态度,而是一种心甘情愿接受的心态,这从“甘被花枝笑”中即可看出,即“今天心甘情愿被美女们所笑,任凭你们说我在酒桌上容易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行为”。“筵中”为何“皆戏之”,是因为周颛“昧于章程或令章(二词皆规定之义)”,在酒桌上昧于“饮宴中的规定”,当然就会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因此,例(3)“任道尊前爱缚猱”之“缚猱”与《能改斋漫录》中“任道尊前爱搭猱”之“搭猱”的意义应该是相同的,即“不合情理的”之义。
因此,《能改斋漫录》释“搭猱”为“不情者”是正确的。“不情(者)”即“不合情理(之事或行为)”之义。有例为证:
(4)《对花戏作》:“八十衰翁月高,可怜老气尚桷豪。春来纵被花相恼,半是无心半搭猱。(宋·姜特立《梅山续藁》卷十二)
(5)《云智和尚真赞》:“哆哆啝啝,搭猱左科,吃十方饭,唱快活歌。任慵,没礼数,赶则去,招则住。住似着衫,去如脱。禅徒苦口劝和光,捏聚虚空要泊路。”(宋·黄庭坚《山谷集》卷十四)
(6)搭猱渐觉小儿嗔,年例由渠那管贫。所得几何回笑脸,争教十万不通神。(清·沈钦韩《吴郡岁华纪丽·压岁钱》)
例(4)之诗意应理解为诗人虽然年岁已高,但可喜的是豪气尚在,即使在春天有时被花撩惹,还是可以原谅的,因为花一半是无心的,一半是不识人间情理(即不合情理)的。例(5)中“哆哆啝啝”指形容念经声,也形容不清楚貌(汪维懋,1999:445),“左科”是指“固执不通人情”之义,“搭猱”之“不合情理”之义与“左科”的意义相近,因此,此例是说“哆哆啝啝地、不合情理固执地念经”,而这种不合情理固执念诵经卷的结果是“任慵,没礼数,赶则去,招则住。”因此,此例之“搭猱”释为“不合情理”也是通畅的。例(6)中的语序应是“渐觉小儿嗔搭猱”,诗歌将“搭猱”前置是节奏的需要,诗歌前二句的意思是:“逐渐发觉小孩因压岁钱而生气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每年按例给多少压岁钱都是由他们(别人或前人)规定的,哪里还管大人贫困呢?”
因此,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搭猱”用例中,皆可以用“不合情理(的事或者行为)”之义来解释。但是,“搭猱”为何具有“不情(者)”之义呢?该词中的“搭”应为“依附,附着”之义,当其后为形容词或者动词时,“搭”的这种“附着”之义融入到后一构词语素中,且“搭”的词义有所弱化,双音节词义的表达主要由“搭”后的语素来表达。如:
(7)皮日休《奉和鲁望寄南阳广文次韵》:“八会旧文多搭写,七真遗语剩思量。”(《全唐诗》卷六一四)
(8)一则三三则七,牧羊编畔女贞花,拒马河边望夫石。石击尺赤土画簸箕,从教眼搭痴。(宋·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二十二》
(9)如公几年读书不长进时,皆缘公恁地,所以搭滞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一)
例(7)中“八会旧文”指“道教阐述最高教义之书”,“搭写”的字面意思是“依附于写”,融合后就是“书写”之义,从前后句互文结构来看,和后文的“思量”一样本应该是个并列的复合词,但“搭”并无“写”义,因此“书写”义皆由“写”来表达;同样,例(8)“从教眼搭痴”是说“听从教导而眼神痴迷”,例(9)中“搭滞”即“停滞”之义,这二例之“搭”的“依附”义同样融入到双音词的后一语素中,复音词的语义主要有后一语素来表达。
“搭猱”之“搭”同样是如此,其义已经弱化,“依附”义已经融入到“猱”的语义中。而“猱”也不再是表示动物名称猿猱之“猱”,而是形容词或者动词,表示“狡猾”或“欺骗”之义。“狡猾”义突出的是人或物所具有的特征,而“欺骗”义是突出具有“狡猾”特征之人易做出的动作,二义是同一特征的两个面,可以互相引申(“猱”之语义系统可详参胡丽珍,2013)。如:
(10)其郡襟山而束水,其人猱黠而易随,等闽之支属。(《全唐文》卷七六三》
(11)迹其反复狡猱,自负枭雄,而卒殒其身,亦天下之愚人也。(清·王韬撰《园笔乘》卷一) (12)鄂州百岩明哲禅师,药山看经次,师曰:“和尚休猱人好!”(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五)
(13)一日师看经次。柏岩日:“和尚休猱人得也。”师卷却经日:“日头早晚。”日:“正当午。”(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十四)
例(10)(11)中“猱”为形容词,意义为“狡猾”、“奸诈”之义,因为“猱黠”、“狡猱”均为同义并列的复音词,则“猱”与“黠”、“狡”的意义是相同的。而例(12)(13)中的“猱”为动词,“猱人”即“骗人”之义。
“猱”有“狡猾”或“欺骗”义不仅体现在与具有“狡猾”义的同义词搭配,还体现在历代人们对猱这一动物的认知中。如:
(14)舒元舆《坊州按狱》:“探情与之言,变态如奸猱。”(《全唐诗》卷四八九)
(15)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日:“余偶有所获腥,不敢私,以献左右。”虎日:“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猱则已走避高木。(明·刘元卿《贤弈编·卷三》)
从以上例中可以看出,在人们的认知中,猱是一种奸诈、狡猾的动物。因此,表示该动物名称的名词义就能够引申出表示该动物所具有的典型特征的形容词义,而形容词义“狡猾”又引申出动词义“欺骗”。
因此,作为意义已经弱化的“搭”与形容词或者动词的“猱”组合成复音词“搭猱”,其义主要在“猱”上,但“搭猱”的意义融合后又有所引申,从“狡猾”义引申为“不合情理”义。因为“狡猾”的特征会含有虚假的成分,而虚假的性质往往是不合情理的,故这种引申也是非常自然的。
“搭猱”解释为“不合情理的”还有一个旁证“掣猱”,如:
(16)师拈棒。僧云:“老和尚莫掣猱。夺棒打老和尚去在?”师云:“今日被这瞎汉钝置煞我。”(《古尊宿语录》卷七)
(17)师云:“今日無端黄面浙子钝置一场。”僧云:“老和尚莫掣猱好。”问:“如何是佛?”师云:“如何不是佛?”问:“惜宗风护三乘。如何是道?”(《古尊宿语录》卷七)
以上二例中“掣猱”应为“乱来”之义。《释名·释姿容》:“掣,制也,制顿之使顺己也。”而“猱”为“狡猾”、“欺骗”义,则“掣猱”就是“使狡猾/欺骗顺己也”,“狡猾/欺骗顺己”即是“乱来”之义,“乱来”的行为即是“不合情理的”,因此“掣猱”是《能改斋漫录》将“搭猱”解释为“不情者”的一个有力旁证。
那么,“搭猱”、“缚猱”与“掣猱”的意义相关相近,前二词可以通过异文得到印证。《汉语大词典》失收此三词,宜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