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与体验,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教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
  1 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乡下人家》一课,在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理解这句话时,要多让学生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从而使自己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晴。所以,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2 清除文字障碍,为掌握课文内容做准备
   阅读课文前,教师要提醒学生,阅读时会有文字障碍,要边读边想,把不会读的字词画出来。读课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清除文中的文字障碍,利用工具书、师生交流、同学交流等方法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读懂了文章内容,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才能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其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进行相关知识、情感、态度的交流,让人身心愉悦。以上的几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种方式的探索,都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上,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注重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并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1 基本资料    F,男,17岁,身高1.75米,中专二年级学生    2 个案建立缘由    2.1 F是在2007年第一学期转入我班的学生,因在校期间,经常无故旷课,头脑容易发热,多次违反校纪校规,转入我班之前曾因上网打游戏而多次旷课,受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由于行为表现不好,直接导致了操行成绩的不及格,以上这些表现引起了我对他的特别关注。  2.2 案主的基本情况  家庭背景:父亲,43岁,初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回归英语教育的自然化阐述了英语教学加、减、乘、除四法则,以期达到学生在轻松惬意中实现学习英语的目的。  【关键词】回归;加;减;乘;除  诚然,英语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已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农村英语教学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如何改变这种不如愿的现状呢?我的总结是要在教育教学中遵循“英语回归自然”的法则。我的“英语回归自然之加、减、乘、除法则”是:  1 加。加就是要给学生
期刊
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科学课程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探究学习中,教
期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基于以上这些要求,作为语文课程实施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就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重要性尤其显得重要。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来凸现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呢?  一名善于思考的教师
期刊
汉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偏重语法结构的分析、讲解,及机械的句型操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违背了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又背离了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在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在以下两方面要加强口语训练。  1 培养讲汉语
期刊
人是情感的载体,人对客观世界、外在事物的认知带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心理实践表明,在具有情感因素的场合中,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远远高于在非情感因素场合中的认知能力。由此可见,在特定场合中,借助一些教具,制造某种氛围,可促进人们对事物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到这个人为创设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来,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饱含浓烈感情的知识,而不
期刊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难题。  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
期刊
【摘要】笔者以为,有效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遵循教学规律,教师帮助学生增强听说读写的能力,唤醒学生的言语欲望,提高学生的言语表现力,激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从而最终达到引领学生走上言语人生和诗意人生的目的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语文;有效教学;原则与方法  1 “语文有效教学”的含义  何谓语文有效教学?冯为民先生在((网络信息资源与语文有效教学》一文中所阐述的:“语文的有效教学
期刊
寒假里,闲来无事,整理书架时,无意中翻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细细读来获益匪浅,反思过去五年的教学工作,我发现了自己曾历经的六个误区,现总结如下:  误区一:  备课就是花大量的时间备教科书。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他在上一堂公开课时,所有听课老师完全被他的课所吸引,连做记录都忘了。当问他花多少时间备这堂课时,答案是“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是15分钟”
期刊
【摘要】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属于教学智慧中的一种,专指语文教师特有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彰显的教学智慧,本文概述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分别从语文教师课堂智慧的特征、类型、功能等方面进行论述,进一步淦释语文教师课堂智慧之内涵。  【关键词】教学智慧;语文教师;课堂智慧  1 语文教师课堂智慧的特征  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形成于日常的课堂情境中,运用于真实的课堂因此,本文认为语文教师课堂智慧具有情境性、实践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