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移植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对肝损伤的修复作用及示踪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同种异体移植菲立磁(Feridex)标记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大鼠肝脏的定居、迁移及其对肝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制作SD大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将Feridex标记的大鼠BMSCs注入此模型肝脏.分别于注射前6 h,注射后6 h、1周、5周行大鼠肝脏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铁(Fe3+)测定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肝损伤组,镜下可见肝内出现弥漫性分布的点片状坏死,肝血窦充血明显,弥散性炎性细胞浸润.普鲁士蓝染色证实Feridex标记BMSCs阳性率>90%;透射电镜见铁颗粒位于BMSCs胞质中;MRI扫描SE-T2WI序列成像显示:Feridex标记BMSCs注射组注射后6 h与注射前比较,在局部注入区域可见明显的低信号改变,注射后1周、5周低信号改变区域逐渐扩大,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组在各时间点的MRI低信号改变范围更大.各组病理学改变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好转,血清ALT与AST水平降低,BMSCs肝脏注射组更为明显;Feridex标记BMSCs注射组与未标记细胞注射组在各时间点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类似,血清ALT、AST及Fe3+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移植的BMSCs可促进大鼠肝脏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功能恢复;MRI可追踪到Feridex标记的BMSCs在肝损伤大鼠肝脏实质内弥散。

其他文献
从临床工作者的角度,我对读者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表示同意.21204年的NCCLS是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指南性文件,适用于临床。
期刊
目的 介绍成人间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例42岁男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Ⅲ期患者行活体扩大右半肝移植治疗.其45岁姐姐为供者,CT评估供者包含肝中静脉的扩大右半肝体积为728.4 cm3(801 g),供肝/受者体重比为1.3%.供肝之肝右、中静脉整形后与受者整形后之肝右静脉行端-侧吻合;供受者门静脉、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胆管整形后与受者胆总管行端-端吻
目的 总结罕见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治体会,以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罕见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10例影像学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诊断准确率为23.8%;B超、CT、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4.3%、19.4%和22.2%.32例罕见肝良性占位手术切除后无复发,7例罕见肝恶性占位性病变术后2例已分别存活18和36个
因颈椎过度伸展性暴力造成的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轻度或隐匿的颈椎骨关节与椎间盘及韧带损伤,常规X线平片多无明显征象,如忽视了损伤的机制,易因疏漏而影响诊治.自1954年Schneider等[1]首次报告颈椎过伸性颈椎脊髓损伤,人们开始逐步认识这种损伤机制。
期刊
患者 女,60岁,因"反复腹胀10个月,加重伴上腹痛3个月"于2006年1月23日入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阴性,腹膨隆,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左肝增大至剑突下10 cm,脾脏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阳性,液波振颤阳性,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大小便常规、血常规无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15.5 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36.8 s,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 22,谷氨酸转移酶21 U/
期刊
子宫平滑肌瘤病累及血管及下腔静脉临床少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平滑肌瘤,其生长行为可超出子宫范围,以平滑肌细胞沿子宫和(或)子宫外静脉内生长为特点,可沿着子宫周围静脉或卵巢静脉、髂静脉到达下腔静脉,甚至侵入右心房、右心室而累及心脏,临床常称之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Durck等于1907年首次报道了IVL累及心脏的病例[1]。
期刊
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1aparoscopic nephron-sparing surgery,LNsS)已成为新的趋势.2005年4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25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我们采用单纯阻断肾动脉后行肾部分切除的方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期刊
矫形、器械内固定、前路和(或)后路融合,已经成为治疗成人脊柱侧凸的标准术式.但对于处于生长期特别是幼儿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过早融合势必会对脊柱生长造成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在矫形和防止畸形进展的同时,又保持脊柱正常的活动性,尽可能避免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和一些并发症的"曲轴现象"等的发生,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难题.随着一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出现和开展,人们在研究后路手术的同时,也把关注的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