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氮平联合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代谢的影响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A组(45例)、B组(40例)和C组(37例),A组患者予奥氮平片治疗,B组患者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C组患者予奥氮平片联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的FBG、BUA、TC、TG、LDL–C、BMI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ANS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患者的BUA、TC、LDL–C、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C组患者的BUA、TC、LDL–C、BMI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与单独使用奥氮平或帕利哌酮相比,奥氮平联合帕利哌酮不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但也未提高疗效,临床联用时需慎重。
其他文献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财富—文物。文物有着特殊的时代记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及科学价值。对于考古人员而言,研究不同时代的文物,可以重塑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思想等,文物对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经过漫漫时光长河的洗礼,文物会受到不同因素、不同程度的损坏,和旧时形态已大不相同,如何在使用现有文物(测绘、利用等)时不破坏文物本身
期刊
目的 比较奥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SCH)的效果及对糖脂代谢、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来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114例老年SC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8例。分别给予奥氮平、喹硫平和氨磺必利治疗,对应组别分别为奥氮平组、喹硫平组和氨磺必利组。治疗4周后,采用PANSS量表评价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采用
期刊
目的 构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3—2014年参加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18岁以上河南省常住居民,将基线无心脑血管疾病、无失访、无关键变量缺失的5757人作为随访队列。采用加权的Cox回归分析构建模型,以C统计量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7.0
期刊
报纸
目的 探讨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SZ)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糖脂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南京脑科医院收治的88例SZ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氨磺必利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
期刊
报纸
报纸
近些年来,我国高新科技领域飞速发展,衍生了许多新兴技术,人工智能便是其中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产业智能化发展。对于我国金融领域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解放了生产力,促成了流程变革,但金融是强监管的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在许多方面仍未完善,在应用过程中势必会存在诸多风险。因此,为了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要针对应用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将难点逐一突破,充分发
期刊
目的建立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院内血糖管理模式,并评价该模式对非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糖尿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我院非内分泌科住院期间自愿加入院内血糖管理并符合纳排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组建以内分泌科医师及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科联合院内血糖管理小组,每日查房制定患者降糖方案及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运用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将内分泌医
期刊
以苏州平江街区及斜塘老街为典型案例,结合日常生活实践理论,建立基于场域理论的社会空间分析框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质性方法,探究文化消费与日常生活场域内社会空间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区位街区的历史文化累积程度具有较大差异,这也决定了街区开发本身所拥有的可塑性。2)街区的发展基础会对权力主体的决策产生影响,权力主体的干预时序与实施力度直接影响战略规训的方向与实践结果。3)更新改造推动街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