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探究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55868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训练就是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学生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和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训练;思考;推理;逻辑规律;新思维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的思维活动。它不是天生的禀赋,任何个体都需通过学习、训练、实践才能使自己不断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初中阶段正是逻辑思维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课堂教学是师生同步思维的过程,不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在实践思维策略时,也应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
  地理思维能力是中学地理学科能力体系的核心。揭示地理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阐明地理事物之间和人地之间的联系,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往往只记住了零散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如果用逻辑的方式把这样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内化为一个知识体系,既方便保存,又方便提取。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改变自己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地位,而转化成帮助学生寻找思维线索的导航者。逻辑思维训练就是利用各种渠道训练学生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和比较等方面的能力,教会他们运用地理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地理事物,把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特点和要素综合成一个整体概念。从而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接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分类存放。
  在教学中,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1.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追因朔果”,强调地理现象的因果联系,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如讲述气温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分布规律时,呈现“世界气温分布图”,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气温随纬度增高而降低的分布规律。进而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规律,能不能用已学的知识推理出这一结果。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线索:气温高低—太阳光照的多少—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的公转。通过由果朔因使学生把前后章节的知识串起来。使“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个难点不再是一个孤立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而融入了整个的知识系统中。
  2.巧设思维矛盾,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辨证性,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
  如学习“日本的工业”时,先呈现日本的资源分布图,读图得出日本是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然后让学生回顾身边日本的工业产品,引出日本是个工业发达的国家。由二者引出矛盾问题:日本没有丰富的资源却工业发达,它利用了哪些优势来发展工业。引导学生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特点等入手,分析出日本的基本国策是:贸易立国、教育立国、科技立国,最后分析日本形成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3.复习旧知识,导出新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如日本的气候学习中,由复习亚洲气候类型入手,回忆出东亚的季风气候中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特征,比较日本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得出日本比同纬度的东亚地区冬季气温偏高,夏季偏低,而年降水量偏多。引导学生认识到日本受海洋影响较多,形成了海洋性季风气候。
  4.尊重事件的逻辑规律,巧妙理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推理,找出地理现象发生的规律
  课程安排中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本知识顺序,而要依据知识本身的内部规律(比如,介绍国家时,把农业放在对它影响较大的地形和气候之后讲述;而把工业放在对它影响较大的资源分布之后介绍;一般区域地理讲述时由自然地理导出人文地理知识)。这样安排反映出知识的内部联系,学生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老师不必费力讲述,学生也能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利用多种渠道,教会学生发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逻辑,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方面,作业分析时,帮助学生阅读题干和题目问题之间的因果联系,学习分析出题者的思路。比如,武汉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它所在的地区是我国一个稠密的地区。这道题要求学生看清题干讲的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说明本题思路是讲城市的人口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填写人口稠密是符合出题思路的。
  另一方面,每次考试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分析每一道题出错的原因,寻找解题的关键和解题的思路。同时让学生自我评估对该题反映的问题的掌握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发现教学过程轻松了,庞杂的知识被简化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都提高了。具体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提高,增强了地理学习的自信心。思维训练解放了他们的大脑,变机械式记忆为意义识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已不再是他们的压力,而是开拓眼界、丰富内涵的思维过程。
  2.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体系的了解,对教师教学模式的熟悉,都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愈来愈多的同学开始课前预习,课堂上,他们从“沉默的羔羊”转变成为“小小演说家”。
  3.简化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节约了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余的时间补充教材、丰富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
  这样的教学实践也充分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新要求。素质教育呼唤新的课堂,新的课堂需要新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轻松地学、愉快地学、高效地学。
  (作者简介:马咏梅,女,汉族,199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至今一直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其他文献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栋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所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想获得蓬勃兴旺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具有聪明才智的大学生加入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落实课改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只有学习方式转变了,学习活动的效果才能有质的飞跃。要实现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构建问题环境等途径,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动意识能动性和创造不断得到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学习方式;转变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教师吸纳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都在进行
在当代艺术研究中,精神分析方法成为了一种非常有影响力的文艺批评手法。本文在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爬梳的基础上,认为,对人的关注使得既具有感性身体语言又包含了
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初也是最长的场所是家庭。每个人的意志品质、个性性格、礼仪道德、人生理想、求知兴趣等等,都是在家庭熏陶与启迪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的。而家庭教育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福禄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今天的青少年,20年后将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生力军。
摘要:分析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治安防范“盲区”,探索出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解决高校治安问题,有助于维护高校的治安安定与校园安全。  关键词: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高校;治安工作;承包    伴随高校多校区建设、招生规模扩大及后勤社会化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高校安全管理,而不断升级的治安问题又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而突显的治安问题给学校公共财产安全和师生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