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优先战略中的误区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与城市规模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一个城市越大,对公共交通的依赖就越高。对此,许多人推论认为:大城市交通拥堵一定是由于公共交通不发达。这种推论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公交优先不是公共汽车优先
  许多人把公交优先理解为公共汽车优先,于是城市政府采取许多措施鼓励公共汽车发展,如大量增加公共汽车的数量,开通更多的公共汽车路线,给乘座公共汽车的人以很优惠的票价,建公交专线等。公共汽车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私家车,但问题解决了吗?结果可能是私家车购买或使用受到了抑制,但另一个灾害出现了,上下班高峰期,公共汽车大排队,长龙似地横亘于宽大的马路上的现象蔚为壮观,成为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公共汽车与私家车对道路的压力有两点不同:第一个不同点是,公共汽车是整天在跑,私人车只是时段使用,于是公共汽车形成的交通流是持续化的(人少时也在空转),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会更大,而某个私家车的交通流是非持续性的,影响也是暂时的。北京有公共汽车2万辆,如果考虑到其大小差异及使用率的差异,将其折合成私家车,那应该相当于上百万辆小汽车在不断地运转着,对交通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第二个不同点是,公共汽车因个头大(中国公共汽车有越做越大且越豪华的趋势),在交通拥堵的路面状况下缺乏灵活性,于是加剧了交通拥堵,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处理起来会更加麻烦了。所以,一个城市公共汽车过多,同样会是灾害。
  还有一个问题,拥有私家车是个人权利,是否开私家车上班、办事同样是他们的权利。居民是如何选择的呢?因为公共汽车多、路线多、票价低、停车费高,人们就会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吗?从国际比较来讲,这里同样有一条规律:大城市中,居民或城市区域布局分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私家车的依赖会越强,公交的重要性会大大降低。手头找不到最新的数据,只好用较老的数据来说明这一点,70年代,结构很紧凑的大都市,如纽约、东京、芝加哥、伦敦、悉尼等,市中心区开汽车上下班的人数比例较低,不超过20%,纽约和东京最低,仅分别为7%和6%,芝加哥、伦敦、悉尼分别为16.5%、10.5%和13%。相反,美国布局最为分散的大城市洛杉矶开汽车上下班人数占63%,相似的城市如波士顿和旧金山则分别为40%和65%。
  正如前两篇分析的那样,城市交通的效率取决于城市人口的大布局,取决于城市路网结构,公共汽车的作用明显受到这两大结构问题的限制,也就是说,前两个问题不解决,靠大力发展公交,喊破头的公交优先战略是无济于事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布局越分散的城市,公共交通的跨度就越大,北京的公共汽车不少线路从东向西大贯穿,或大斜穿,一条公交路线公共汽车站数达到30~40个,路网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不畅通,使人们乘公共汽车既拥挤又耗时,特别是没有准点,这必然误事,所以,交通再拥堵,人们也是更倾向于选用私家车,因为私家车有明显的两大好处,一是直达性更强,二是可根据交通状况选择路线(公交是固定的路线,要堵车就一点办法都没有),避免堵车。
  
  地铁优先不是郊区化导向
  公交优先,还有一个问题,公交优先是指公共汽车优先,还是地铁优先?我以为,在中国的大城市应是地铁优先,不是公共汽车优先。不管是紧凑型的大城市或分散的大都市,市中心内巨大的交通流,或市区与郊区连接处的巨大交通转乘流,靠公路汽车是无法解决的。在纽约、东京等紧凑型大都市,地铁是绝对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市中心60%~80%的交通流是靠地铁完成的,公共汽车承载的交通流仅及地铁的1/5。公共汽车在大都市的公共交通体系中居于较为次要的作用,而且公共汽车路线应尽可能短些,在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两大重要节点的连接问题,如将部分的交通流从周边汇集到地铁站、火车站、长途公共汽车站等,最近北京在搞“最后1公里工程”,这是一个很现实很紧迫的问题。
  建立密集、发达的地铁网是大都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措施。而我国的大城市发展地铁的现状是什么呢?会起到从根本上治理交通拥堵的作用吗?据我的观察,我们在修地铁上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地铁规划以郊区导向,而不是以市区导向。我们看到,最近几年我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在规划地铁、大建地铁,但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地铁规划的重点不在市中心,而在郊外,目的是想分散中心人口和解决郊区人口上市中心的问题。
  郊区导向的地铁交通规划有以下问题。一是这一地铁发展模式,会加剧人口的分散,同时,还会大幅度增加向市中心集中的交通流,从而加剧交通拥堵。最近听到北京有5条通向郊区的地铁通车,我的反应是这坏了,会有更多的人将向郊区分散,交通流将更进一步放大,因此,北京的交通问题必然更加恶化。第二个问题是,建这样的地铁系统成本极高,不仅建设的成本很高,而且以后的運营成本会高得惊人。第三个问题是公交的私交化问题。公共交通解决的是大多数人的交通问题,郊区导向的地铁,主要的功能是送一部分人上下班,于是公交变成了私交,这是严重的公共资源浪费。
  在国外的大城市,地铁系统一定都建在市区内,不出城。城内的地铁系统有三个重要的功能:一是使交通流主要集中在地下,不干扰地面,同时,通过与城市的写字楼或商场内连,从而大大减少地面交通压力,也大大减少了市中心区步行人的数量。二是方便的市内地铁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一般居民向郊区的转移,让人口集中于市中心,从而大大地减少了市区与郊区间的交通流压力。三是节约公共投资。不仅节约地铁的投资,而且因城市更加紧凑高效,使地面和地下基础设施(各种管道设施)投资量大幅减少。
  城市政府为什么热衷于采取郊区化的地铁规划导向呢?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天真地以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最好办法,这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搞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专家失职,告诉了城市决策者一个非常错误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或观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利益驱动。修地铁是很耗钱的,过去各地政府都不情愿修地铁,因为投资太大,建不起,现在变了,建地铁尽管很费钱,但在房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修地铁太划算了,建设一条向郊区某地的地铁,地铁线沿线的地价和房价都会大幅上涨,政府卖地的收入就会暴增,于是地铁都修到了郊外,因为郊区才有可开发的土地,市区内的土地都有主了。所以,中国城市的地铁不是市区内人口越密集的地方修得越多,这样必然是离解决交通问题越来越远。
  在中国城市的地铁规划和建设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就是政府管制,即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才能修地铁。我不知道这个限制的底线是人口200万,还是300万,我只知道像厦门这样的城市不让修地铁,这是一种人为的想当然的限制。许多城市目前只有100万人口,但它的发展前景是300万或500万,甚至可能是1000万。谁想到今天安徽省合肥市的人口会突破300万呢?80年代其仅有65万人,解放初仅6万人。我们的城市化空间很大(指人口向城市集中,而不是城市面积摊大饼扩张),今天是100万城市,过几年就是200万。我到过德国的慕尼黑,人口仅100多万,但地铁系统非常发达。城市地铁规划和建设都要有预见性,所以修地铁的即期人口限制要放开。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公共交通体系?中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点上:一是公交发展模式上体现地铁优先的原则,而地铁规划建设要放弃郊区导向,转为市中心导向,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地铁在解决城市市中心交通的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功能。二是加强各种公共交通子系统的有机连接,形成高效的综合性公共交通网。城内是地铁系统,城外则是铁路系统和私人汽车交通网,小汽车的交通流和郊区的短程铁路流在城区外汇集,进入市区内的地铁系统和地面公交系统内。同时解决好“最后1公里”的交通问题。三是按照两个重要原则来规划和修建地铁。第一个原则是市中心地铁网的密度一定要高,国外的经验表明,最佳的密度是200~300米能找到地铁口。第二个原则是哪里人多往哪修,因为它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的交通问题。
其他文献
2014年,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启动之年,改革二字,无疑是这一年中国经济的主题。  2013年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规划了中国新一轮经济改革蓝图,而接下来的这一年则被各方给予“厚望”。高层在经济改革方面的决心有多大,改革障碍有多大,以及改革道路有多曲折,这一年的变化会给出部分答案。  这一年,中国第一次在官方话语系统中将GDP增长的数据限定在“7.5%”的上下浮动,中国经济正式进入重质量,而
在“延迟领养老金”,以及“以房养老”意见所激起的舆论氛围中,我捕捉到了一种社会焦虑:老了,养老不会主要还得靠自己吧?  抗伤害能力相当弱的人民群众如是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以后真的主要靠自己去当园丁、去抵押房产养老,那么现在、以前和以后,每个月交的养老金,又算怎么回事呢?这些钱,在现在,也许还有未来,到底去了哪儿,养谁去了?  假定这类情境发生在西方,一定有这样的声音响起:既然养老制度这一“社会
201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2周年的日子。在距离百年大党越来越近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执政风险也是空前复杂。任何组织都是一个有机体,都要追求“健康”,执政党也不例外。十八大后,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政治承诺,要对党内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而从十八大到现在,新一次的执政党整风行动的轮廓也日益清晰。  其基本逻辑就是,从民众最容易产生不满,并且常有切肤之痛的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形式主义、
2013年6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让中美关系重回良性发展的轨道,从内政和外交上看都是中国新领导层不得不直面的课题,加州“庄园会晤”是中国新领导人打开对美外交局面的契机。  “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阳光之乡’峰会都给中美关系撒下了阳光。”这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伊丽莎白·伊科纳米(Elizabeth C. Economy)
李克强总理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这句话还在回响,就得到应验。  作为“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一个预告性“意见”,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制定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已出来两个月。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也开始了“行动”。但据媒体近日披露,改革并非全面推进,而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将优先着手基层员工,对于饱受诟病的央企高管收入则暂时搁置。  在“改革攻坚”的紧迫气氛中,这多少让人失
9月9日,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去世。汤一介在1980年代创办和主持的中国文化书院,将一批德高望重的学人如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等汇聚在一起,对传统文化经历“文革”后重新接续传播功不可没。  今年5月4日,习近平来到北大人文学院,和87岁的汤一介先生“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儒藏》工程由汤一介主持,收入5000余部儒家典籍,预计2020年编纂完成,将成为
01. 2012年7月竣工的平壤绫罗人民游乐园。游乐园位于横贯市中心的大同江绫罗岛上,由海豚馆、水上乐园、室外游乐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等组成。  02. 学生在平壤市中心仓田大街的高端住居区广场上打手机。朝鲜手机用户数量增长迅速,已超过150万,而他们使用的手机,多数产自中国。朝鲜境内不能国际漫游,亦未开放互联网。  03. 平壤人民公园内,参观游玩的朝鲜游客。公园由朝鲜军人用3年时间建成,2012
这并不是托克维尔在中国的第一次流行。上世纪80年代起,他的著作就成为许多中国知识人热衷引用的思想资源。当然,他是经典作家,而且他的话题涉及的法国与美国,属于中国人最有兴趣了解的欧美大国。更重要的是,他所谈及的如革命、民主、法治,正是中国当代最热门也最纠结的话题。  在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杨凤岗教授的记忆里,再上一次集中讨论托克维尔是在2008年,当时他参加了两次美国企业研究所组织
朝鲜军人庆祝第三次核试验成功。  2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11时57分50秒,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发生5.0级 “人工地震”,并被外界认定系核试验所致,随后朝鲜官方通讯社—朝中社宣布,朝鲜当天成功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这是继2006年和2009年之后,朝鲜所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  朝鲜的核活动如何从无到有?它又将向何处去?从“反核”到承认核指控  如今鲜为人知的是,在金日成时代,积极倡导“半岛无核化”的反
前两天,一个律师朋友A在微信圈里感叹:当事人不讲诚信,官司赢了,也执行到位了,但就是不肯支付律师费,还反过来威胁他。  我给A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案件执行中,为了当事人的案件能迅速执行到位,他请了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吃个饭。在饭局中,也邀请当事人B参加。  邀请B参加这个饭局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作为他的代理律师,A尽力做了工作。  不过,当一切如愿时,B反悔、不肯支付律师费。  “约有50万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