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 花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t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有座大寺庙,大寺庙里有个小沙弥,小沙弥每天只做一种事,准备好洁净的盆子和手巾,接待进山门的施主。
  一天早晨,如同过去无数个早晨。这天,有个花农挑着一担鲜花进来了,他的双手沾满了泥巴。
  小沙弥猜定花田离寺庙不远。他眼一亮,花瓣还托着亮晶晶的露珠呢。
  花农仿佛进了自己家一样随便,他用盆子舀了水洗手,留下一水盆污泥。他拿起手巾擦手,手巾也留下了泥痕。
  小沙弥来不及阻止。一个卖花的人,连问也不问,就自以为是地洗手,弄脏了盆子和毛巾,连一句抱歉的话也不说,好像这些是专为他准备的一样,还显出舒服的样子。
  小沙弥一股怒火从心里冒出来,他操起搁在两篮鲜花上的扁担,就朝花农的头上狠狠地击了一下。
  花农倒下了,一动不动。
  小沙弥消了火,扔下扁担,慌忙舀了一盆水浇花农的脸,毫无反应。一扁担,一条命。
  小沙弥仓皇逃跑,边奔跑边念叨。起先,他念叨,“死了”;渐渐地,转为“我死了”;后来,又念“花死了”。
  小沙弥难以确定是幻觉还是现实,最后一个记忆竟然是篮中的鲜花。只是,露珠似乎受了惊,像花农的生命一样消失了。
  小沙弥总觉得有人紧紧地追逐着,回头,却是空。夏转秋,秋入冬,他进了深山里的一座寺庙。
  住持说他有慧根。
  小沙弥想,已经甩掉了过去那个小沙弥,像鲜花凋零,现在,活着的是另一个小沙弥。
  二十年后,住持圆寂。那个当年的小沙弥已是寺中的禅师,他顺理成章地当了住持,可是,他心中还住着那个小沙弥。
  每天早晨,他到东院外的僧田里浇花锄草。他的袖子、鞋子沾了湿湿的露水。他不擦,让它自然干。花田环绕着寺庙,花田中的鲜花盛放着。
  一天早晨,如同过去无数个早晨。突然,他击鼓集众。
  寺中的和尚疑惑:“不是集众的时间,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呀!”
  所有的和尚集中到法堂。住持端坐着,双目微闭,双手数珠。
  住持突然说:“二十年前的一段公案,今午当了。”
  众和尚疑惑不解:“二十年前,什么公案?”
  住持睁开眼,说:“至午方知。”
  艳阳悬照当空,有一个穿着破旧军装的士兵,出现在法堂。
  住持仍端坐着,手拨念珠,双目闭合。
  那个士兵张弓搭箭,瞄准住持。
  住持睁眼,含笑,点头,鼓励道:“请射,请射。”
  士兵一愣,收起弓箭,说:“哎呀,奇怪,你我素不相识,近日无冤,往日无仇,我莫名其妙地跑到你这里,见你第一眼,就不由自主地要射杀你,差一点儿失手呢。”
  住持说:“我已等候多年,该了的就了,该来的就来,请射,请射,众僧见证。”
  士兵說:“我绝不滥杀无辜。我当兵,就是要在战争中为父报仇。战争结束了,我枉对这一手好箭术,我到处寻找杀死我父亲的人。现在,恳请大师指点吧。”
  住持说:“现在,请你射箭,请射,请射。你找准了,因为,我在你的模样上看出了你父亲的相貌。我像你父亲那样种花,我忘不了那一担花瓣上受了惊的露珠。”
  那个士兵当场折断了弓箭,说:“我终于弄清了父亲的事情。现在,我只有一个要求,请求大师收我为徒,让我管理寺庙的花田。”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明朝成化十一年,三月,陈文瑜调任龚州知县。他带着两名随从、一个书童,坐一叶扁舟,沿江南下。其时,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一路江水苍茫,烟波浩渺。没过几日,古城龚州将近,陈文瑜走出船舱,伫立船头,眺望两岸景色。杏花烟雨,桃红柳绿,陈文瑜诗兴顿起,吟道:“龚州平原小路斜,两岸村落百姓家;眼前分明桃源景,只欠溪流泛落花。”此时,江风吹拂,衣衫飘飘,龚州城郭遥遥在望。  至龚州渡口,下船登岸。码头上,早有
期刊
爹肩上扛一架凉床,嘎吱嘎吱地走。长生跟在后面,一把篾扇啪啪地摇动,心早已飞到晒场。  晒场不远,地势高,通风,向阳,耗费了几块肥土修成,又宽又大。那时集体的小麦、玉米、稻谷等都运到这里晾晒。如今包产到户了,晒场按户头被分化成一些小方块,方便家家户户都有地方晾晒粮食。  天气炎热,夜不能寐。那时候农村很少有电风扇,更别说空调了,为了避暑,村民们经常把篾席之类的拖到室外睡觉。  玉米丰收后,堆在晒场上
期刊
银河中有很多星星,它们很美,闪耀光芒。我穿越银河,我走过很多地方,可是没有停留在任何一颗星球,我四处漂游。我的心已经不再悲凉,我走过很多地方。我被迫离开自己的家,末路狂奔。我四处漂游,找寻可以安身的地方。  乐声幽远。  一个黄金星球。  是这里了,我应该停下来了。天空蔚蓝,我停在了这里,带着我残存的家族成员。  这个星球的生物正备受欺凌。他们的土地里是金子,他们的洞穴深处是金子,他们的水是金子,
期刊
时间:2020年12月30日上午9:30  地点:中国作家协会十楼会议室  参会人员:李敬泽、胡友笋、何向阳、李一鸣、郑健、班峰、纪秀荣、梁鸿鹰、施战军、邓凯、李炳银、黄传会、白烨、张陵、曾镇南、陈福民、傅逸尘、张健、李朝全、张纪欣、薛印胜、缪友文、徐福伟、高伟、佟鑫、赵宁、李壮、商晓倩、许晨  主持人:程绍武  程绍武(《中国作家》主编):长篇报告文学《山海闽东》研讨会是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中
期刊
“什么,李想和同学去省城参加Z明星见面会了?”李大强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全都是星星在闪烁。他老婆见状,赶紧一把搀住了丈夫,万分后悔将女儿去省城的事说给李大强听。李大强慢慢地瘫坐在菜场的水泥地上,两眼空洞地望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马上就要高考了,女儿怎么这么糊涂呢?她到底想怎么样啊?女儿李想从小就能歌善舞,最大的梦想就是当明星。而李大强也一直鼓励女儿,说只要她坚持努力,梦想一定可以
期刊
后堂前向东,有一条阴暗的弄堂,长十多米,宽一米多,带个人字顶瓦棚。瓦棚的椽子向下塌陷,几根吊在半空,让我非常害怕。它也漏雨,让弄堂一年到头滑溜溜的。晴天的时候,上面会洒下几点光亮。这些光点往下扩大,映在烂泥地上,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很是好玩儿。  弄堂的北边,是三间平房,顶头有扇朝南的独门。这独门的上方,钉着一块蓝底白字的公房铁牌。门已破旧,门槛下原来砌着砖头。可能时间太长了,砖头松动,时常露出
期刊
秦大福住在麻城郊区,说是郊区,也只是和麻城隔着一条河。  河叫麻河,桥自然就叫麻河桥。这座桥就像是条扁担,一头挑着的是乡村,一头挑着的是城市。一水之隔,风景却是大不一样。就跟那时的家庭结构一样,父亲是城市户口,吃的是商品粮,而母亲却是农村户口,吃的是农业粮。我们麻城人把这样的家庭叫“一头沉”。  麻河桥也是一头沉的。沉的是南边是乡村。  晚上,南端的人站在桥头,就能看见桥北边城市的灯火辉煌。能听见
期刊
风有些大。光秃秃的树干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噼啪的声响。挣扎在通往来年春天的路上,内心越加寒冷。  我裹了大衣,陪男友去火车站接他表妹。  “让你们久等了。”她先看见我们。  她的嘴唇有点儿干裂,头发凌乱,一件起了毛球的驼色大衣上有许多褶皱,手里仅提着一个棕色小包。没有其他行李。  “你出来时他们没说什么?”男友问。  “他们说回就回吧,过段时间来看娃。”表妹回答,脸上掩饰不住欣喜。  这才记起,
期刊
往事随云走,但雷在喊雨。  那个教我用指尖在黑白键上跳舞的人,嘴一张一合,轻松地道出三个星期后有五年一度的钢琴比赛,她说她想给我选一首比较难的曲子去参赛。“惊讶”二字写在我瞪得像铜铃般的眼睛上——没想到钢琴老师竟将重任委予我!嘴巴说让我参加容易,双手练起来难啊!况且我从来没有赏识过自己的琴技,不知老师为何这么器重我。  选曲之际,老师的目光闪电般地掠过所有我认为没有难度甚至有点儿难度的曲目,很快溜
期刊
暴雨下了整整一夜。凌晨,暴雨还在下,没有一点儿停的迹象。  德根老汉坐在自家堂屋当门,一口接一口地抽着老烟袋。望着屋外如注的暴雨,德根老汉紧锁双眉。雨幕中,一个人撑着雨伞匆匆奔进德根的院子。  谁这么早来我家?老汉正在惊诧,雨伞下的人已经奔到眼前,是村支部书记沈明。老汉再次惊诧。  “德根叔,我跟您商量件事!”沈明用手抹了一下脸。尽管打着雨伞,可他浑身依然湿漉漉的。  德根老汉赶紧站了起来,他满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