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生产中轧辊堆焊技术实践应用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钢材市场竞争逐渐白热化,各钢铁公司都在钢材生产精细化及低成本战略上积极追求,本文在如何降低轧辊消耗,提升作业率方面通过进行新技术应用,作了部分实践性的分析。
  关键词: 钢材生产 成本 轧辊消耗 进行新技术应用
  1 前言
  在线材生产过程中,轧辊与轧件直接接触,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是线材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变形工具。轧辊是轧钢生产中大型消耗性部件,轧辊的不断重车使得辊径逐渐减小,从而增大了咬入难度,同时也造成了料型尺寸保持度较差。由于常规轧辊修复过程中因磨损程度达到报废尺寸及局部缺陷而导致轧辊大量报废。如果通过新技术的革新及应用来改善咬入条件,尤其是粗轧机组1#轧机轧制坯料的咬入条件并降低轧辊报废所带来的成本压力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2 生产线概况
  日照钢铁棒线厂高线区共有三条生产线,承担此次生产试用的为3#生产线。3#生产线主要轧钢设备有6架平立交替粗轧机,6架平立交替中轧机,6架平立交替预精轧机,10架精轧机组,主要用于Φ6.5-Φ16mm光圆及Φ8-Φ14mm盘螺产品生产。
  3 轧辊堆焊技术的应用
  轧辊堆焊技术是指去除轧辊旧轧槽表面的疲劳层及缺陷后,用合适的堆焊材料、采用科学的工艺将其修复至原始辊径的过程。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轧辊经过多次使用,但辊径始终保持不变,从而保证良好的咬入条件,同时也降低了轧辊消耗、提高轧辊使用寿命。
  3.1 轧制工艺
  因1#轧机长期受咬入不顺利因素的影响,轧钢工习惯性将1#压下量调小,将1#出口轧件尺寸由115mm调整到117mm,以减小咬入难度。但此种方式对后续轧机机组的消差能力要求较高,头尾尺寸差别较大,同时也加大了中轧乃至预精轧的轧辊消耗。为检验新型工艺技术的适用性,重新修定了轧制程序,将1#出口尺寸固定为115mm。因负荷前移,合理配置后续轧制机组压下量。
  3.2 工装准备
  在轧辊选材上,经过广泛对比讨论,将轧辊的材质定为堆焊性能更佳的65CrNiMo轧辊。因堆焊技术的特殊性及成本考虑,确定采用外委加工的方式进行轧辊堆焊处理。通过采购部门协调,轧辊制造厂家加工出符合我方要求的轧辊运抵我处。我厂立即加工孔型、装机后上线使用。在将轧辊三个轧槽全部使用完毕后下线,运抵专业轧辊堆焊厂家,对轧辊进行疲劳层的车削、堆焊、热处理及孔型的修复。最后,经堆焊修复后的轧辊返厂后,重新装置在3#生产线1#轧机。
  3.3 工艺跟踪
  堆焊轧辊于2012年5月21日下午5时许投入试用,完成一次性咬入,效果良好。因堆焊轧辊单槽过钢吨位达到16455吨,于2012年5月30日上午更换下线。查看轧槽,槽面有轻微裂纹,属正常磨损,说明仍有相当的生产潜力。
  5月30日下线轧槽实拍图(左图),对比未经使用的新轧槽(右图):
  经过必要的轧机机体维护,于6月6日上午11时轧机重新上线进行第二道轧槽的试用,于6月12日下午更换下线,过钢量为15629吨。
  6月12日下线轧槽实拍图:
  由于前两道轧槽试用时,轧制钢种均为HRB400。为测试堆焊辊的各钢种、各工艺的适用能力,在对最后一道轧槽进行实验时,特安排HPB235、SAE1008、SAE1018、HRB400A8等不同的规格及钢种进行生产轧制。本次实验从6月19日11时起,至6月29日12时结束,共用时10天,过钢吨位达到20859t,远超过理论过钢量。
  6月29日堆焊轧辊下线轧槽实拍图(左图),对比未经堆焊的轧辊(右图)。
  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实验对比可知,堆焊轧辊展现出良好的工作性能。过钢总吨位达到50943吨,超过预计40000吨的过钢量,单槽过钢量基本可以达到目前规定的16000吨。并且在多种钢种、多种工艺的生产变化上体现了较好的适应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以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得到了相应改善,因辊径的保持性好,咬入角稳定,解决了长久以来二次修磨辊上线后钢坯咬入难的老问题;压下量可控性增大,料型控制难度降低;轧槽表面保持度好,改善了轧件表面质量;因外委修复,轧辊修磨工时及损耗随之减少。
  4 堆焊技术的推广
  在第一次堆焊处理的轧辊下线后进行二次堆焊修复的同时,我厂继续采购新材质的轧辊,为全厂三条生产线都使用该项成果做准备。
  由于初期只使用一对轧辊在3#生产线进行试用,后期在此采购的轧辊到货较晚,且目前到货的轧辊较少,加之外委堆焊维修周期较长。因此到目前为止,堆焊修复过的轧辊只有8支,如果三条生产线1#轧机每次上线时都使用堆焊的轧辊,最少需要保证65CrNiMo材质的轧辊数量达到30支(不考虑断辊等特殊情况)。3#线只有5月下旬、6月全月、8月下旬、9月全月进行使用, 1#、2#生产线从11月下旬开始才陆续开始使用。
  5 总结
  1、新型轧辊堆焊技术适用性较好,可以满足生产轧制需要。
  2、需要采购新型轧辊,前期投入费用比较大,但综合计算,可产生可观效益。
  3、在试用过程中,堆焊轧辊曾多次出現打滑现象,在堆焊材料选择上仍旧需要与厂家做相应的沟通。
  4、堆焊材料对水冷要求较高,需对现有水冷方式进行改造升级。
  作者简介:
  1 王呈健(1985.8-) 男 ,山东日照人 民族: 汉,学历: 本科
  2 周锋(1979.5-) 男 山东日照人,民族: 汉 学历:本科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钣金件的实际加工过程为例,探讨了钣金件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落料;冲孔;压铆;焊接;折弯;电镀;喷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的进步,钣金件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汽车上,机器上、各种生活用具如排油烟机、燃气灶等等均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钣金件,因此如何制作出质量好外观美观的钣金件,加工工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就钣金件的加工工艺做出详细的说明,具体如下:  首先
习总的风格很鲜明。上周日他出现在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大雨如注,仍坚持走到露天现场,向当地同志了解港口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发展潜力,他特别关注港口集装箱的流向问题,恐怕是想亲自了解经济运行的一些实际情况,因为物流是一个重要参考。有意思的是他还问到设备是不是国产的,港务集团的同志答得很好:“这里的港口设备都是国产的。中国的港口设备制造是世界一流的,在国际上也很有竞争力。”总书记听后笑了,连声说对。  
摘要:输送胶带机作为钢铁、煤炭等企业常用的输送设备,加大对输送胶带机的故障判断和防范,对于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输送胶带机的故障为研究对象,结合输送胶带机日常使用的实际,提出了对输送胶带机故障判断的方法和防范策略。通过本研究以期为输送胶带机的维护和保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送胶带机; 故障判断; 故障防范; 保养  引言  输送胶带机能否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正
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当今的机械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阐述了智能系统的定义和其在未来科学技术的中心地位,说明了智能化是电子信息技术
摘要:数控机床作为当代机械制造业的主流装备,其测量反馈系统对数控机床的制造精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半闭环和闭环控制精度的对比,阐述了闭环系统的高精度控制,经过对光栅尺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相关驱动器参数、系统参数的设置,论述了半闭环数控车床改装全闭环数控车床的设计和安装调试的实现。  关键词: 半闭环控制 全闭环控制 光栅尺 间隙补偿 精准制造  伴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的精准制造已经成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中型钢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在简要介绍管理系统的开发环境及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分别从系统维护、档案管理、检修计划设置、查询和统计功能、辅助功能及系统信息等几大模块着手,详细介绍了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技术。同时,结合实例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给予广大钢厂系统管理人员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型钢厂;设备检修;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分析
主要研究塔式起重机上高强螺栓的错误用法和预防对策。塔式起重机高强螺栓常见的错误用法主要有采用弹簧垫圈进行高强度螺栓防松、高强螺栓反复使用、基础节和过渡节连接离强
摘要: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不改变被检测对象理化状态的情况下,对被检对象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的检查和测试,借以评判它们的连续性﹑完整性﹑安全性以及其他性能指标。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无损检测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的各种领域,尤其在保证承压类设备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方面,无损检测技术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 检测人员 检测设备 检测工艺 检测报告 检测环境  X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