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是一门教师,学生,学生之间互动的艺术。小学语文各个学段的课堂中都相互渗透着这三者,而评价一门语文课出彩与否,也就是看教师对这三者如何把握,各部分不和谐存在,是一堂语文课不出彩的原因。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应该积极从这三方面入手,改善我们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 发言 互动 有效性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现代教育对老师教育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而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学生间合作问题,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对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主要从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不善于倾听与合作、老师提问是否有效这三点来探讨语文课堂的低效原因。
一、学生不爱发言的症结与解决措施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语言文字交际的能力。[1]我们的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那将如同一潭死水,老师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很多老师课下抱怨,学生就像一个个木头,课堂成了自己的独角戏。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完了,学生会表达些什么呢?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不敢越参考答案一步,这是我们的教学初衷吗?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树立在课堂上发言的自信心
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通常因为害怕答错题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取笑,所以与其被笑话不如不参与课堂发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的思维、态度将会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这种缺乏自信的态度,影响的不仅是学生一时的成绩,而且是其以后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自由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言。教师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找其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感觉老师就是自己的倾听者,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宽松的课堂环境是组织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二、引导学生在倾听与合作中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自我表现意识强,不善于倾听他人见解,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不强,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发言
在语文课堂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他”的发言,很多同学往往觉得课堂就是自己和老师的课堂,对别人的见解只当耳旁风或者不屑一顾。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几个字就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应先教育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构建良好的小组合作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有时课堂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可课后一问三不知。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所以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过于依赖或盲从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甚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所以成员都参与探讨,优秀学生成了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学困生则成了默默无闻的旁听生,同时我们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就无法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无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班中学生按照他们的学习水平、认知倾向、个性差异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最好三五人。在小组合作中,每小组成员都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所有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为此,教师要做精心的筹划和有效的组织,才可以使各小组成员各显其能。
三、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将这门艺术拿捏得恰到好处,提问的效果才会显现。简简单单的几个提问就把整篇课文的内容和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在上课过程中,每个问题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同学们对彼此的发言还会相互补充、探讨,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整堂课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每一位孩子都有公平的获得教育的机会;其次培养学生快乐情绪、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孩子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小学生的经验相适应;从而通过学习提升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态度;使学生的身体、情感、心理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权利意识、社会责任、价值态度得以发展。所以,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在一堂出彩的语文课上是至关重要的。这使得学生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在老师、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自尊心强、好玩等特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提高其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发言中学习,让他们在发言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倾听与合作在课堂上往往被学生忽略,这与教师平时引导分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忽略合作环节,教师应该积极搭桥,构建学生间的合作基础,让知识火花在合作中燃烧起来。教师是课堂的指挥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语文课堂本是精彩的课堂,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必然就能催生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学生在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如果一名教师不甘平庸,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课堂低效在哪里并努力改进,那么,我们离高效课堂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韩江伟.让学生的手举起来——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J].教学改革,2009,(08):30-31.
【关键词】语文课堂 发言 互动 有效性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 现代教育对老师教育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使得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而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学生与学生间合作问题,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对此,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主要从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不善于倾听与合作、老师提问是否有效这三点来探讨语文课堂的低效原因。
一、学生不爱发言的症结与解决措施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语言文字交际的能力。[1]我们的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那将如同一潭死水,老师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很多老师课下抱怨,学生就像一个个木头,课堂成了自己的独角戏。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完了,学生会表达些什么呢?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不敢越参考答案一步,这是我们的教学初衷吗?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树立在课堂上发言的自信心
学生在课堂上不发言通常因为害怕答错题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取笑,所以与其被笑话不如不参与课堂发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的思维、态度将会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这种缺乏自信的态度,影响的不仅是学生一时的成绩,而且是其以后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自由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言。教师对于不敢回答问题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找其谈心,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感觉老师就是自己的倾听者,愿意与老师分享自己的见解。宽松的课堂环境是组织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二、引导学生在倾听与合作中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自我表现意识强,不善于倾听他人见解,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不强,我觉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倾听他人发言
在语文课堂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他”的发言,很多同学往往觉得课堂就是自己和老师的课堂,对别人的见解只当耳旁风或者不屑一顾。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几个字就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因此做为一名教师,应先教育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构建良好的小组合作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汇报,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报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有时课堂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可课后一问三不知。学生学习水平不同,所以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过于依赖或盲从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甚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所以成员都参与探讨,优秀学生成了合作学习的主角,而学困生则成了默默无闻的旁听生,同时我们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就无法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无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班中学生按照他们的学习水平、认知倾向、个性差异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不同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最好三五人。在小组合作中,每小组成员都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所有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为此,教师要做精心的筹划和有效的组织,才可以使各小组成员各显其能。
三、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性提问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将这门艺术拿捏得恰到好处,提问的效果才会显现。简简单单的几个提问就把整篇课文的内容和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在上课过程中,每个问题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讨论,同学们对彼此的发言还会相互补充、探讨,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整堂课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每一位孩子都有公平的获得教育的机会;其次培养学生快乐情绪、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孩子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强调知识的掌握与小学生的经验相适应;从而通过学习提升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技能、态度;使学生的身体、情感、心理得到发展;使学生的权利意识、社会责任、价值态度得以发展。所以,教师的有效性提问在一堂出彩的语文课上是至关重要的。这使得学生都能有效利用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在老师、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自尊心强、好玩等特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提高其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发言中学习,让他们在发言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倾听与合作在课堂上往往被学生忽略,这与教师平时引导分不开,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忽略合作环节,教师应该积极搭桥,构建学生间的合作基础,让知识火花在合作中燃烧起来。教师是课堂的指挥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语文课堂本是精彩的课堂,课堂提问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应该简单呆板、一成不变。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必然就能催生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学生在与老师互动与同学互动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如果一名教师不甘平庸,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课堂低效在哪里并努力改进,那么,我们离高效课堂的脚步也就越来越近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韩江伟.让学生的手举起来——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J].教学改革,2009,(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