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市上城区望江门外的海潮路北段有一地名:始版桥。据历代民间传说,这里是北宋庆历年间的伟大发明家毕昇故居和始创活字排版印刷术的遗址地。古地名始版桥由来已久,沿用千年至今。现在此地建有始版桥新村的住宅小区。
毕的历史功绩
毕昇,北宋时代中期杭州人。据有关史料记载,毕昇祖上原籍湖北英山县,家庭出身贫寒,幼年跟随父母家人从湖北避灾逃荒而流落到杭州。当时栖居在望江门外菜农聚居的近江村一带,即现今海潮路北段的始版桥新村附近。
毕昇自幼属于外地迁徙而来的难民,因而家境十分穷困,在十余岁时,便进入清河坊天街附近的刻书铺,做刻印匠学徒工。毕昇聪敏勤劳,虚心学习钻研雕版刻印的技艺,经十余年如一日的艰苦磨励,他终于成为当时杭州著名的技艺高超的雕版刻印工匠。
自五代杭州作为吴越国京都开始,到北宋时期,杭州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艺术更是繁荣昌盛,传播文化艺术重要载体——书籍出版业也十分兴旺,杭州的雕版刻印质量堪称全国一流。当时,鼓楼清河坊至众安桥、官巷口沿天街一带是书籍铺和刻印坊集中的中心地段。
北宋朝淳化五年(994),宋太宗下圣旨,《史记》《前汉书》和《后汉书》等贵重古籍送杭州刊印,作为朝廷国子监的标准本珍藏。可见当时杭州印刷技术已经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因此全国约有半数以上的重要书籍均在杭州刻印。宋代著名学者叶梦得曾经称赞曰“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
由于杭州精湛的印刷质量,当时的印书业务非常繁忙,而雕版印刷术费工费时,难学难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雕版刻印工匠工作十分辛苦,技术要求高而效率比较低,此外,雕版刻印还有错字难修改,雕版放置占用空间和面积大,拼版寻找和使用不便等缺点。
心灵手巧的毕昇每天在书籍刻印铺辛苦劳作,心里却萌生了改革落后的雕版印刷老方法的念头,琢磨着始创一种灵活新颖的排版方法……创新的念头一旦在心底产生,便久久萦回于胸而挥之不去。
毕昇先是在家里用木块刻成每个汉字,尝试着进行活字排版。但因为木块的材质和纹理的差异,木块活字在热胀冷缩中极易变形,活字排版后平整度很难掌握,所以木质活字排版效果不理想。但是,毕昇没有气馁!
有一天傍晚,毕昇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了望江门外的居住地,在家门口看了孩子们用黏土做成骰子玩游戏,由此而得到启发。他试用胶泥刻成一个个活字,再用火焙烧制成陶质铅字。用黏土刻字造形方便,简化了刻字造形工艺,焙烧成陶质铅字,质地坚硬不易变形。这解决了活字成形后两大难题,从而为活字排版印刷术的新工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昇接着按照排版的实际需求,由一字刻一印发展到一字刻多印,以适应一篇文章可能在印刷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的要求。这样就使原来整块雕版一次拼版的“死”字成为可供反复多次使用,随机灵活组合的“活”字。真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排版印刷术,省时省力便于操作,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印刷效率。其科学方法和先进程序,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这是我国古代印刷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大飞跃。
宋朝杭州著名科学家沈括撰写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书中详细介绍了布衣毕昇首创活字排板印刷术的生动事迹。沈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用文字详实记载举世闻名“四大发明”的第一人。沈括作为毕昇同时代的杭州人,他用文字见证了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史实。毕昇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明新时代,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历史性的贡献。他的发明比德国科学家谷腾堡按照毕昇活字排版原理,创造的同类水平的“活字母”排版印刷术早了400年。
马克思在谈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活字排版印刷术,对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时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活字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新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毕与始版桥的历史渊源
大发明家毕昇生活在北宋朝中期,他的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迹未见有史书或地方志记载。这是封建专制时代的等级门第观念局限性所造成的历史遗憾。毕昇贫寒的布衣身份,低卑的社会地位,是他进入史书和地方志不可逾越的“门坎”。
沈括的《梦溪笔谈》主要是总结介绍重要的科学技术成果。他在书中详细介绍布衣毕昇发明活字排板印刷术的具体史实和成果,但对于毕昇生平事迹、生活状态、生卒年月等从略,因为这些生平传记内容并非是《梦溪笔谈》涉及的主要内容。但是,沈括能忠于科学史实,敢于打破封建专制的等级门第观念,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布衣工匠毕昇的重大发明成果,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尽管史书对毕昇的生平鲜有记载,但从民间传说和历史看,始版桥与毕昇是有历史渊源的。
杭州背街小巷的一些古地名,如卖鱼桥、米市巷、盐桥、皮市巷等,都反映其当时历史的社会生活状况。据此,始版桥应是与毕昇发明活字术有紧密联系,毕昇望江门外具体的故居遗址地,与毕昇发明和始创活字排版印刷术有某种密切的关联。
“始版桥”的古地名由来已久,延用千年至今。现在仍有始版桥新村和始版桥社区,可以看出古地名的历史传承和沿革。毕昇长辈是从湖北逃荒迁徙到杭州的难民,落户在望江门外菜农聚居的村落里,符合历史和现状的一般规律。
“始版桥”现在是有名无桥,相传历史上确实有桥,坐落于始版桥新村南侧的东宝路上。现始版桥新村东面是新开河,西边是贴沙河,这两条河基本上是南北向平行河道。而原先还有一条连接新开河与贴沙河的东西向的小横河,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东宝路工程建设中已经填平为东宝路的路基。虽然这两条河古已有之,但在历史进程中新开河、小横河曾经一度湮没,在建国后的河道整治中,仍以原河道遗址的走向而开凿。古始版桥应该是跨驾于东西向的小横河上面,从而成为连接望江门外和清泰门外的一条古道的必经之桥。
毕昇与始版桥似乎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杭州古地名中用木板的“板”字做地名的有数十处之多,如长板巷、板桥路、石板巷、板桥村等。然而以出版的“版”字用作地名的仅始版桥一处。据传说,宋代始版桥曾经出现一位聪明能干、技艺高超的印书工匠。相传始版桥附近在宋代确有一座古桥,因年久失修而倾圮。毕昇成功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后,便在望江门附近独自创办一家印书铺。他采用活字排版印刷术后,既提高了书籍印刷质量和功效,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方便望江门外的行人过河,毕昇出资重新修建了古桥,题名为始版桥。传说毕昇晚年常在始版桥头闲坐聊天,或下棋看书,这里曾经有过他悠悠踪影和履迹。民间传说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口头传承,亦是非物质文化的珍贵遗产。
始版桥的古地名犹如一座象征性的丰碑,记载着此地与毕昇始创活字排版印刷术的某种关联。□
毕的历史功绩
毕昇,北宋时代中期杭州人。据有关史料记载,毕昇祖上原籍湖北英山县,家庭出身贫寒,幼年跟随父母家人从湖北避灾逃荒而流落到杭州。当时栖居在望江门外菜农聚居的近江村一带,即现今海潮路北段的始版桥新村附近。
毕昇自幼属于外地迁徙而来的难民,因而家境十分穷困,在十余岁时,便进入清河坊天街附近的刻书铺,做刻印匠学徒工。毕昇聪敏勤劳,虚心学习钻研雕版刻印的技艺,经十余年如一日的艰苦磨励,他终于成为当时杭州著名的技艺高超的雕版刻印工匠。
自五代杭州作为吴越国京都开始,到北宋时期,杭州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艺术更是繁荣昌盛,传播文化艺术重要载体——书籍出版业也十分兴旺,杭州的雕版刻印质量堪称全国一流。当时,鼓楼清河坊至众安桥、官巷口沿天街一带是书籍铺和刻印坊集中的中心地段。
北宋朝淳化五年(994),宋太宗下圣旨,《史记》《前汉书》和《后汉书》等贵重古籍送杭州刊印,作为朝廷国子监的标准本珍藏。可见当时杭州印刷技术已经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因此全国约有半数以上的重要书籍均在杭州刻印。宋代著名学者叶梦得曾经称赞曰“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
由于杭州精湛的印刷质量,当时的印书业务非常繁忙,而雕版印刷术费工费时,难学难做,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雕版刻印工匠工作十分辛苦,技术要求高而效率比较低,此外,雕版刻印还有错字难修改,雕版放置占用空间和面积大,拼版寻找和使用不便等缺点。
心灵手巧的毕昇每天在书籍刻印铺辛苦劳作,心里却萌生了改革落后的雕版印刷老方法的念头,琢磨着始创一种灵活新颖的排版方法……创新的念头一旦在心底产生,便久久萦回于胸而挥之不去。
毕昇先是在家里用木块刻成每个汉字,尝试着进行活字排版。但因为木块的材质和纹理的差异,木块活字在热胀冷缩中极易变形,活字排版后平整度很难掌握,所以木质活字排版效果不理想。但是,毕昇没有气馁!
有一天傍晚,毕昇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到了望江门外的居住地,在家门口看了孩子们用黏土做成骰子玩游戏,由此而得到启发。他试用胶泥刻成一个个活字,再用火焙烧制成陶质铅字。用黏土刻字造形方便,简化了刻字造形工艺,焙烧成陶质铅字,质地坚硬不易变形。这解决了活字成形后两大难题,从而为活字排版印刷术的新工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昇接着按照排版的实际需求,由一字刻一印发展到一字刻多印,以适应一篇文章可能在印刷中重复使用同一个字的要求。这样就使原来整块雕版一次拼版的“死”字成为可供反复多次使用,随机灵活组合的“活”字。真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排版印刷术,省时省力便于操作,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印刷效率。其科学方法和先进程序,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这是我国古代印刷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大飞跃。
宋朝杭州著名科学家沈括撰写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书中详细介绍了布衣毕昇首创活字排板印刷术的生动事迹。沈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用文字详实记载举世闻名“四大发明”的第一人。沈括作为毕昇同时代的杭州人,他用文字见证了毕昇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的史实。毕昇的发明开启了人类文明新时代,为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历史性的贡献。他的发明比德国科学家谷腾堡按照毕昇活字排版原理,创造的同类水平的“活字母”排版印刷术早了400年。
马克思在谈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活字排版印刷术,对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时说:“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活字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新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毕与始版桥的历史渊源
大发明家毕昇生活在北宋朝中期,他的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迹未见有史书或地方志记载。这是封建专制时代的等级门第观念局限性所造成的历史遗憾。毕昇贫寒的布衣身份,低卑的社会地位,是他进入史书和地方志不可逾越的“门坎”。
沈括的《梦溪笔谈》主要是总结介绍重要的科学技术成果。他在书中详细介绍布衣毕昇发明活字排板印刷术的具体史实和成果,但对于毕昇生平事迹、生活状态、生卒年月等从略,因为这些生平传记内容并非是《梦溪笔谈》涉及的主要内容。但是,沈括能忠于科学史实,敢于打破封建专制的等级门第观念,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布衣工匠毕昇的重大发明成果,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尽管史书对毕昇的生平鲜有记载,但从民间传说和历史看,始版桥与毕昇是有历史渊源的。
杭州背街小巷的一些古地名,如卖鱼桥、米市巷、盐桥、皮市巷等,都反映其当时历史的社会生活状况。据此,始版桥应是与毕昇发明活字术有紧密联系,毕昇望江门外具体的故居遗址地,与毕昇发明和始创活字排版印刷术有某种密切的关联。
“始版桥”的古地名由来已久,延用千年至今。现在仍有始版桥新村和始版桥社区,可以看出古地名的历史传承和沿革。毕昇长辈是从湖北逃荒迁徙到杭州的难民,落户在望江门外菜农聚居的村落里,符合历史和现状的一般规律。
“始版桥”现在是有名无桥,相传历史上确实有桥,坐落于始版桥新村南侧的东宝路上。现始版桥新村东面是新开河,西边是贴沙河,这两条河基本上是南北向平行河道。而原先还有一条连接新开河与贴沙河的东西向的小横河,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东宝路工程建设中已经填平为东宝路的路基。虽然这两条河古已有之,但在历史进程中新开河、小横河曾经一度湮没,在建国后的河道整治中,仍以原河道遗址的走向而开凿。古始版桥应该是跨驾于东西向的小横河上面,从而成为连接望江门外和清泰门外的一条古道的必经之桥。
毕昇与始版桥似乎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杭州古地名中用木板的“板”字做地名的有数十处之多,如长板巷、板桥路、石板巷、板桥村等。然而以出版的“版”字用作地名的仅始版桥一处。据传说,宋代始版桥曾经出现一位聪明能干、技艺高超的印书工匠。相传始版桥附近在宋代确有一座古桥,因年久失修而倾圮。毕昇成功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后,便在望江门附近独自创办一家印书铺。他采用活字排版印刷术后,既提高了书籍印刷质量和功效,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方便望江门外的行人过河,毕昇出资重新修建了古桥,题名为始版桥。传说毕昇晚年常在始版桥头闲坐聊天,或下棋看书,这里曾经有过他悠悠踪影和履迹。民间传说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口头传承,亦是非物质文化的珍贵遗产。
始版桥的古地名犹如一座象征性的丰碑,记载着此地与毕昇始创活字排版印刷术的某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