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644894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为例,探讨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中地域美术资源的拓展,将现有的资源以类型属性和艺术特征为基点概括为石窟艺术、美术文物与考古、民间工艺美术三大资源群,并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信息化构建,对其在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途径提出可实施方案,为基于网络的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促进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网络; 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西北历史遗存; 美术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王丹玲(1971—),女,甘肃会宁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艺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在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艺术教育资源日益呈现开放性的特征,教师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已没有必然的优势,学生学习的途径变得愈来愈丰富、更具选择性。因此,信息化也就成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对现行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效率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基于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教育信息化手段的课堂教学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资源的设计、组织成为日常教学准备的基础工作。不断拓展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将丰富、生动的地域美术资源引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地域美术资源的开发相结合,创新学习方式,突破公共艺术教育一成不变的内容、直线式美术史知识灌输的积弊,已成为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值得认真思考和探究的课题之一。作为西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遗存美术资源,其传承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浓郁,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施高校艺术教育的最佳资源之一。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是极具潜在价值的教育基点,具备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优越条件,应当在当前的艺术教育课程中给予足够重视,并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那些蕴涵了丰富的美术学科知识、具有艺术教育价值的地域资源进行整合、梳理,并逐步转换成基于网络进行存储、传输的数字形态,完成其信息化构建,以有助于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的拓展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仅以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为例,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资源拓展和应用的途径。
  一、 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体系的构成
  西北地区是中国美术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彩陶、壁画、石窟、岩画等均是中国原创艺术的载体和宝库,也是西北各民族在历史、文化、民俗形成等方面的宝贵纪录。合理利用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这一宝库,将其引入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首先应该梳理这些珍贵资源的基本内容,并按照不同的类型特征来归纳,初步构建资源体系的框架。以类型属性和艺术特征来概括,这些独特的历史遗存美术资源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 石窟艺术资源群
  作为佛教文化传播的主要通道和桥梁,西北地区石窟艺术的遗存,有着比内地、沿海地区更加广泛的资源分布,而且体系完整、衔接紧密,保存相对较好,具有系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特征。石窟艺术带自东向西知名度较高的有庆阳的南石窟、北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新疆库木吐拉千佛洞、克孜尔千佛洞等,形成了从北魏到明清时期近千余石窟窟龛和雕塑,壁画达6万多平方米。这些石窟在从关中、陇东到河西走廊、新疆绵延数千公里地域中,构成了跨越了1000余年时间的石窟艺术带资源群,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石窟艺术长廊,真实地记录了西北地区宗教建筑、雕塑、壁画艺术以及宗教、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面貌,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
  2. 美术文物和考古资源群
  西北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又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汇集之地,数千年间留下了大量文化遗址和珍贵的美术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如武威的铜奔马、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美术文物类资源中较突出的有莫高窟藏经洞文献和彩陶艺术。陕、甘、宁、青的仰韶、马家窑、齐家、半山文化彩陶,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记载了中华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是中国象形文字的起源,从制作工艺、艺术成就、历史价值等诸多因素看,都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美术考古类资源中较著名的历史遗迹有横贯东西的岩画艺术带和星罗棋布的各种历史遗存。闻名遐迩的岩画艺术带由新疆的阿尔泰山岩画、天山岩画、昆仑山岩画、嘉峪关黑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等组成,其他的古代遗存如关中地区的历代皇室墓葬、大地湾地画、河西地区的汉、魏、晋墓壁画及画像砖、嘉峪关、阳关城址、高昌古城、交河古城以及各地的长城、峰火台等等,都是西北得天独厚的美术资源宝库。
  3. 工艺美术资源群
  工艺美术“通过与其物质功能相适应的抽象物态和形式组合来概括地反映生活,从而侧重于表现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主观感受和情感”,[2]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应用性艺术,与所在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审美观念息息相关。西北是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地区,历史上曾是手工艺最先发展、繁荣的地区,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其中很多项目现在都已纳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西北地区的工艺美术资源可以包含实用工艺品和装饰工艺品两大类,实用工艺品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必需品,如少数民族的服饰、器皿、腰刀、编织等;装饰工艺品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手工制品,如雕漆、洮砚、剪纸、皮影、刺绣、面具、砖雕、各类草编、鼓艺、各种石艺、布艺、毡艺和藏族的堆绣、酥油花等。这些工艺美术资源风格独特,历史悠久,颇负盛名,共同汇聚成繁花似锦的西北“工艺美术资源群”,许多品种已形成了新兴的传统工艺产业,成为一方文化和经济的象征。
  二、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的信息化构建
   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的信息化构建是一个多元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和教师的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不同作用。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制定长远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区域性共享的网络资源库系统,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并接入校园网,使资源库得以在高校内顺畅地运行,在艺术教育课程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各高校要加强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在确保指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在立项资金、专业协调、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与热情。同时对任课教师进行学科专业资源库建设有关知识技能的培训,让教师了解本资源库的设计框架、功能及工作流程;任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地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尝试具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把生动、丰富的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根据数据库的运行、管理要求和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特点,西北历史遗存美术资源实现信息化转换,资源的采集是关键的环节,首先需要明确采集的种类和分工合作方式。根据教育部在2000年制定的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构建完整的基于网络的专题资源数据库,其在高校的应用部分包含系统管理、教师教学和学习资源三大模块,由政府牵头,各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博物馆、高校科研机构和教师共同进行分类资源采集,并进行权限分级管理,以确保资源库能够顺畅地运用到课程教学活动中。[3]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开展项目式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生项目式实验教学与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相互割裂、配合不够的情况,或虽有项目却缺乏开放式实验室的有力配合,项目难以顺利完成;虽有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却没有项目作为实验内容,造成实验闲置和浪费。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实验项目为核心,以开放式实验室为保障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影视专业实验教学中得到了检验,对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素质
期刊
[摘 要] 联合支援法是一种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首先,以祝智庭教授所总结的学科理论模型为例,说明学科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咫尺天涯。其次,归纳简化的学科理论模型,即教育技术圆柱体。再次,从教育技术圆柱体中总结学科的一般研究法——联合支援法。最后,详细说明联合支援法描述研究对象的模型、分阶段的研究步骤、凭借的工具、明确的规范。  [关键词] 研究方法; 联合支援法; 教育技术圆柱体; 重干预学习过
期刊
[摘 要] 数字校园推进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协调与合作”,协同学作为“协调合作之学”为数字校园建设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数字校园作为一个复杂的人造系统,其发展的过程是数字校园系统协同进化的过程,数字校园必将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在数字校园推进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数字校园建设中的内外部阻力,保证数字校园发展影响因素的合力方向一致且正向向前。  [关键词] 协同理论; 数字校园; 进化; 发
期刊
[摘 要] 作者从一段尘封的历史中挖掘和筛选出大量丰富、珍贵的史料和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以金陵大学电化教育专业及其创始人孙明经教授为代表的我国早期“电教人”在探索和开创影音教育中国之路过程中的艰难历程和杰出贡献,并将其置身于历史的长河,放到与世界同行展开的国际比较中,系统概括了我国早期电化教育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交流四方面所达到的层次和水平、积累的丰富经验,并在深刻地时代反思中揭
期刊
[摘 要] 社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促进着人们以信息系统方式认识和改造教育,此时教育又称为教育信息系统,或简称为教育系统。而教育系统的分析设计则是人们认识或改造教育的必要过程环节。当前教育系统分析设计主要采用定性方法,从社会性、教育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理论结合实践,从过程驱动系统要素、社会性与自然性统一、定性与定量统一、现实系统与软件系统互相隐喻等方面对教育系统分析设计进行再思考,并以案例进行了
期刊
[摘 要] “信息化教育”包含信息化教育事业、产业和学科,本文重点讨论信息化教育学科。信息化教育学科是信息科学技术与教育科学交叉的学科,本文介绍信息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产生信息教育学,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科学交叉产生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信息教育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之和就是信息化教育学。它是一门科学化、现代化的教育科学。本文进而阐述了建立信息化教育科学的几点思考,抛砖引玉引起大家重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电化教育研究》为样本,对2001—2010年所有载文的参考文献和网络参考文献的数量、语种、网络参考文献域名及可追溯性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分析,探讨我国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近十年来网络参考文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最后对网络参考文献的发展和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 电化教育研究; 网络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
期刊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模型,即6R模型。模型中指出了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过程。据此模型,文中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建设研究型网络课程设计开发要点及可行策略,并简要概述了该网络课程的应用情况。本文在提出新模型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基于此模型的研究型网络课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6R模型; 研究型; 网络课程; 设计; 开发  
期刊
[摘 要]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代表,近些年来在中小学快速普及的同时,也成为教育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即以电子白板为例,与读者一同探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相关问题,继而引申到对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的实质、功能和适用对象等问题的探索,并呼吁重视对教师差异性的研究,重视教师的根本需求。  [关键词] 教师; 信息技术; 交互式电子白板; 媒介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社会认知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等为理论基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BlackBoard网络教学系统的采纳为背景,在五所不同类型的国内高校获取数据实证探讨了自我效能和个人创新性两个个人特质因素对教师采纳教育信息技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自我效能和个人创新性通过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间接影响持续使用意向;(2)无论是对决策阶段的教师还是对确认阶段的教师,自我效能均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