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是学校一项基础的德育工作,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和学生认知、心理因素入手进行分析,提出了疏导与矫治的对策,以达到有效地转化学生不良行为的目的,减少其对社会、家庭、学校所产生的危害。
关键词:学生不良行为疏导矫治策略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
人的行为到底受哪些因素支配?人类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方式、指向和强度,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个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现状的调查,结合我们平时工作过程中对学生及外部环境因素的了解分析,我们认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主要是:
1、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是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年龄范围基本上在15~19岁,其生理已渐趋成熟,认识和情感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但同时又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肤浅,只能以个人的管孔之见、零碎的感知去认识和评价复杂的社会现象,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其次是学生间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中职学生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经常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容易形成小团体,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不良行为恶性膨胀。学生人格尚不健全,心理尚不成熟,情绪还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哥们义气”重,总有“一人胆小,二人胆大,三人什么都不怕”的心理。不良交往不断地滋生着新的不良行为,对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2)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一些案例中发现,凡是问题学生,究其原因,都有一个共性,父母孩子家庭关系紧张,不和谐,经常性争吵,父母和孩子几乎没有沟通和交流,需要钱的时候,孩子向家长要,其它情况家长几乎不管。他们一者是工作忙、压力大,二者是以为孩子进了学校就象进了保险箱,反正有学校有老师;或者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小孩管不了,也就只能放弃了对孩子的监管,甚至在进行家访的时候,一些家长提出最低的要求是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事就行了。
(3)学校教育的不当与失误。据我们统计,行为不良学生主动请求心理辅导的不到辅导总数的5%。学生片面地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有病,是见不得人的事,所以有时不愿意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并积极做出调试。只靠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有时候也显得力不丛心。
2、行为不良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矛盾
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受其认知及心理支配,这是不良行为形成的内部诱因。
(1)自卑、厌学心理。一些家长送子女进入职业高中学习时,只是将职高当成了“托儿所”,只求混一张文凭而已。这些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基础差,主观上又怕苦,成绩往往不理想,久而久之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与厌学心理,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以外的地方,引发不良行为的产生。
(2)畸形的自尊心理。由于学习差、表现差,因此他们在群体中不被重视、没有地位。尽管他们不注意尊重别人,但仍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要,因此若他人对其言行稍有不尊,他们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有时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求得可怜的、畸形的自尊,便会以出格的行为来显示自身的存在。
(3)盲目的从众心理。由于心理特征的不稳定性,他们往往表现出优柔寡断、自信心差、判断力不强的弱点。看见别人穿戴很时髦,就对自己的朴素感到寒酸;发现别人谈恋爱,会为自己仍在“安守本份”叹息。
(4)逆反、疑惧心理。职高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了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方向发展,成人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加强。行为不良学生经常会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他们,较多地受到指责、批评,对老师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刻意回避、反感甚至在行为上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
二、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对策
不良行为的转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注意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行为及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因此,通过疏导与矫治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抓住三个转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醒悟阶段的策略
策略一:施予挚爱心,架设互信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偏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才会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
策略二:选好突破口,激活进取心。许多行为不良的学生在实施不良行为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后果,教师若能选好突破口,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就可以使他们幡然醒悟。
以上两个策略是针对感恩心理。醒悟阶段的这些学生,虽然当时满怀感恩,但还不能保证他们没有反复,不能确保他们有坚定的改错意向。
2、转变阶段的策略
当行为不良的学生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意向,并且对自己的错误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在行为上会产生一定的转变,但这仅仅是开始。由于不良行为的形成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的自控能力往往较差,意志不够坚定,有时抵制不了诱惑,就很容易出现反复。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反复,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策略三:设置低起点,采用小步子。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要设置低起点,以低标准入手,逐步递进,指导学生制定整改的近、远期目标,既要有一学年、一学期的目标,更要有一月、一周的目标。内容不仅要包括不良行为的整改,也应包括学习成绩、体育锻炼、文艺活动、对集体的贡献等。放低起点,小步子转化,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使学生前进有目标,又不会失去信心,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学生行为的反复。
策略四:磨炼新意志,提高是非感。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有时抵制不了不良诱惑,并抱有侥幸心理,当不良诱因再现时,学生的行为就会反复。因此,指导学生行为的转化,既要控制不良诱引(如不良人际交往、不良场所等),又要在他们改正错误时,在有把握的前提下,让他们在不良诱因的条件下来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其是非感。
3、自新阶段的策略
行为不良的学生经长期转变后,若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反复,就逐步进入了自新阶段。这一阶段可以采取的策略是:
策略五:避免翻旧账,树立新形象。到达这一阶段,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注意,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要避免对行为不良学生的歧视和翻旧帐,否则将使他们的行为再次出现反复。
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对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参与该项工作的教师的面不够广,对于不良行为发生的预见性距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疏导与矫治的实效性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师,家长教育能力较低下、水平不均衡;社会的许多消极因素还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负面影响不仅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难以整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抵消和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克服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不光是职业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邵瑞珍 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熊川武 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陶澍 职业学校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职业技术教育网。
关键词:学生不良行为疏导矫治策略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
人的行为到底受哪些因素支配?人类的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的行为方式、指向和强度,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即个人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现状的调查,结合我们平时工作过程中对学生及外部环境因素的了解分析,我们认为中职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主要是:
1、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是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年龄范围基本上在15~19岁,其生理已渐趋成熟,认识和情感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但同时又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肤浅,只能以个人的管孔之见、零碎的感知去认识和评价复杂的社会现象,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其次是学生间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中职学生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经常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容易形成小团体,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不良行为恶性膨胀。学生人格尚不健全,心理尚不成熟,情绪还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哥们义气”重,总有“一人胆小,二人胆大,三人什么都不怕”的心理。不良交往不断地滋生着新的不良行为,对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危害性极大。
(2)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在一些案例中发现,凡是问题学生,究其原因,都有一个共性,父母孩子家庭关系紧张,不和谐,经常性争吵,父母和孩子几乎没有沟通和交流,需要钱的时候,孩子向家长要,其它情况家长几乎不管。他们一者是工作忙、压力大,二者是以为孩子进了学校就象进了保险箱,反正有学校有老师;或者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小孩管不了,也就只能放弃了对孩子的监管,甚至在进行家访的时候,一些家长提出最低的要求是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事就行了。
(3)学校教育的不当与失误。据我们统计,行为不良学生主动请求心理辅导的不到辅导总数的5%。学生片面地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有病,是见不得人的事,所以有时不愿意正确面对心理问题并积极做出调试。只靠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沟通工作,有时候也显得力不丛心。
2、行为不良学生的认知与心理矛盾
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受其认知及心理支配,这是不良行为形成的内部诱因。
(1)自卑、厌学心理。一些家长送子女进入职业高中学习时,只是将职高当成了“托儿所”,只求混一张文凭而已。这些学生对学习无兴趣,基础差,主观上又怕苦,成绩往往不理想,久而久之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与厌学心理,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以外的地方,引发不良行为的产生。
(2)畸形的自尊心理。由于学习差、表现差,因此他们在群体中不被重视、没有地位。尽管他们不注意尊重别人,但仍有强烈的被尊重的需要,因此若他人对其言行稍有不尊,他们就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有时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求得可怜的、畸形的自尊,便会以出格的行为来显示自身的存在。
(3)盲目的从众心理。由于心理特征的不稳定性,他们往往表现出优柔寡断、自信心差、判断力不强的弱点。看见别人穿戴很时髦,就对自己的朴素感到寒酸;发现别人谈恋爱,会为自己仍在“安守本份”叹息。
(4)逆反、疑惧心理。职高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了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方向发展,成人意识、独立意识不断加强。行为不良学生经常会觉得家长、老师不理解他们,较多地受到指责、批评,对老师的教育容易出现怀疑、刻意回避、反感甚至在行为上背离,形成逆反、疑惧心理。
二、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对策
不良行为的转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注意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行为及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因此,通过疏导与矫治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抓住三个转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醒悟阶段的策略
策略一:施予挚爱心,架设互信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偏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才会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
策略二:选好突破口,激活进取心。许多行为不良的学生在实施不良行为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后果,教师若能选好突破口,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就可以使他们幡然醒悟。
以上两个策略是针对感恩心理。醒悟阶段的这些学生,虽然当时满怀感恩,但还不能保证他们没有反复,不能确保他们有坚定的改错意向。
2、转变阶段的策略
当行为不良的学生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意向,并且对自己的错误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在行为上会产生一定的转变,但这仅仅是开始。由于不良行为的形成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的自控能力往往较差,意志不够坚定,有时抵制不了诱惑,就很容易出现反复。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反复,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策略三:设置低起点,采用小步子。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要设置低起点,以低标准入手,逐步递进,指导学生制定整改的近、远期目标,既要有一学年、一学期的目标,更要有一月、一周的目标。内容不仅要包括不良行为的整改,也应包括学习成绩、体育锻炼、文艺活动、对集体的贡献等。放低起点,小步子转化,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使学生前进有目标,又不会失去信心,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学生行为的反复。
策略四:磨炼新意志,提高是非感。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有时抵制不了不良诱惑,并抱有侥幸心理,当不良诱因再现时,学生的行为就会反复。因此,指导学生行为的转化,既要控制不良诱引(如不良人际交往、不良场所等),又要在他们改正错误时,在有把握的前提下,让他们在不良诱因的条件下来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其是非感。
3、自新阶段的策略
行为不良的学生经长期转变后,若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反复,就逐步进入了自新阶段。这一阶段可以采取的策略是:
策略五:避免翻旧账,树立新形象。到达这一阶段,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注意,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要避免对行为不良学生的歧视和翻旧帐,否则将使他们的行为再次出现反复。
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以下问题:对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参与该项工作的教师的面不够广,对于不良行为发生的预见性距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疏导与矫治的实效性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家长不配合学校、教师,家长教育能力较低下、水平不均衡;社会的许多消极因素还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负面影响不仅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难以整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抵消和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克服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不光是职业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邵瑞珍 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熊川武 学校管理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陶澍 职业学校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职业技术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