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学习方式受到了认可和应用。如何采取恰当的分组策略,已成为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一体化教学及小组学习的分组策略、方法,并提出了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
2003年国家启动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入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念。同一时期,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课题“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初步引进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念,并进行了试验。如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已在大规模范围内推广和引进,各中、高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纷纷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和实验,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出色成果。
采用大班制教学、专业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有限、师资配备不足、实训师傅缺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一体化课程的推广应用,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学习方式受到了认可和应用,并日渐流行。然而,由于教师没有对“小组学习”进行充分理解,在当前课改实践中,较多是流于形式,有其形而无其实。这种小组学习往往忽视实质,要么演变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要么最终小组成员我行我素。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但是没有对讨论的内容加以选择,没有对交流的方法加以指导,使讨论交流的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效率低。
如何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采取恰当的分组策略,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已成为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核心特点是工作和学习的一体化,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一体化教学的表面层次,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因此,深入探索一体化教学的真谛势在必行。
二、小组学习方式的分组策略及方法
一体化教学需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目前普遍实施较好的几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中,如: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学生采用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和工作,往往比个体独立开展活动效果更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模式。
小组学习有助于改变传统学生学习“闷头单干”的形态,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分组,科学划分小组具有重要意义。分组时,要以实际情况和学生特性为依据,科学划分。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小组学习成果将远胜于单个个体或任意分组的学习成果。
1.分组策略
从理论上讲,分组策略通常有以下两种。
(1)同质分组,即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同质分组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管理模式,性质相近的学生有利于接受同样任务。
(2)异质分组,即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不同的学生混合搭配进行编组。异质分组适合于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助于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2.分组方法
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采用以下的分组方法。
(1)随机分组。不考虑任务的具体内容,只是按照学生的学号或座位顺序,按就近原则随机分组。这种分组方法优点为方便易操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缺点为偶然性大,完成任务的目标性不强,组间的差距较大。适合学习任务相对简单,对学生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作任务。
(2)按成绩分组。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分在优、良、中、差等不同的组,分别给予难易不同的工作任务。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为各组能力区分清晰,工作任务与能力相匹配,易于开展分层教学;缺点为组间差距进一步加大,小组间竞争力不强,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适合难度较大但分工层次较明显的工作任务。
(3)搭配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学生按某项特点,如能力、兴趣、特长等指标,进行有意识的优劣搭配,使各组水平保持基本一致。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为组间差距小,可保持同一教学进度,组内可进行优势互补;缺点为分组操作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适合难度适中,具有综合性的工作任务。
笔者认为学习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并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其优势,做到扬长补短,各尽其才,让每个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互动、增值。
三、实施小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尽量采取异质分组,并在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小组特性的变动,适当地动态改变小组成员的结构和人数将能优化小组的结构。动态调整可以是指根据不同活动主题或内容,学生分组情况的不同;也可以是小组内成员角色的互换或轮换。小组人数应合理控制在4~6人的规模,还应注意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不能过大,以免形成个别成员统管一切的结果。
2.不可过分注重形式,忽视现代教育理念
在教学形式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和交流的形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可以运用,如角色扮演、辩论、游戏、演示、动手练习等等。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课堂中,所有的因素(包括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都要纳入互动的过程中,是全员互动为特征的课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3.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非常重要
若没有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及时恰当的起作用,学习小组会流于形式。在学习小组课堂中,教师的备课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一味追求完成所设计的课节内容,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4.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小组学习是一个强调感悟、体会的学习过程,素质是在实践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并展现的。课程一定要从活动中开始,在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有所感悟和领会,在活动中更能培养和体现出平等参与、合作互助的意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会更容易被培养出来,进而得到能力的提升。
5.小组讨论的时间一定要充分
学习小组讨论的问题一定要从活动中引出,并且是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开放性的问题,问题不要提的太多,以不超过3个问题为宜。讨论中切忌只由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什么都不讲或做其他事。合作的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总结不宜面面俱到或将学生讨论的内容重复一遍,应简明扼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不可以的是教师的总结时间超过学生讨论的时间。
(作者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学习方式 小组学习
2003年国家启动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入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理念。同一时期,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课题“职业活动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初步引进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念,并进行了试验。如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已在大规模范围内推广和引进,各中、高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纷纷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和实验,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出色成果。
采用大班制教学、专业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有限、师资配备不足、实训师傅缺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一体化课程的推广应用,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组学习方式受到了认可和应用,并日渐流行。然而,由于教师没有对“小组学习”进行充分理解,在当前课改实践中,较多是流于形式,有其形而无其实。这种小组学习往往忽视实质,要么演变为个别学生的一言堂,要么最终小组成员我行我素。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但是没有对讨论的内容加以选择,没有对交流的方法加以指导,使讨论交流的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学效率低。
如何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采取恰当的分组策略,合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已成为当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核心特点是工作和学习的一体化,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一体化教学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在单元教学时间里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一体化教学的表面层次,似乎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实质上它是奠定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因此,深入探索一体化教学的真谛势在必行。
二、小组学习方式的分组策略及方法
一体化教学需要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目前普遍实施较好的几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中,如:四阶段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学生采用小组形式开展学习和工作,往往比个体独立开展活动效果更佳。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模式。
小组学习有助于改变传统学生学习“闷头单干”的形态,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的核心是分组,科学划分小组具有重要意义。分组时,要以实际情况和学生特性为依据,科学划分。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小组学习成果将远胜于单个个体或任意分组的学习成果。
1.分组策略
从理论上讲,分组策略通常有以下两种。
(1)同质分组,即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相近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同质分组适合于个别化学习管理模式,性质相近的学生有利于接受同样任务。
(2)异质分组,即选择一项关键属性作为分组依据,将性质不同的学生混合搭配进行编组。异质分组适合于合作学习管理模式,不同个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助于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2.分组方法
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常常采用以下的分组方法。
(1)随机分组。不考虑任务的具体内容,只是按照学生的学号或座位顺序,按就近原则随机分组。这种分组方法优点为方便易操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缺点为偶然性大,完成任务的目标性不强,组间的差距较大。适合学习任务相对简单,对学生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作任务。
(2)按成绩分组。考虑任务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分在优、良、中、差等不同的组,分别给予难易不同的工作任务。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为各组能力区分清晰,工作任务与能力相匹配,易于开展分层教学;缺点为组间差距进一步加大,小组间竞争力不强,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适合难度较大但分工层次较明显的工作任务。
(3)搭配分组。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学生按某项特点,如能力、兴趣、特长等指标,进行有意识的优劣搭配,使各组水平保持基本一致。这种分组方法的优点为组间差距小,可保持同一教学进度,组内可进行优势互补;缺点为分组操作复杂,影响因素较多,适合难度适中,具有综合性的工作任务。
笔者认为学习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并根据个性差异来合理调配,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其优势,做到扬长补短,各尽其才,让每个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使小组合作学习实现互动、增值。
三、实施小组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尽量采取异质分组,并在学习过程中密切关注小组特性的变动,适当地动态改变小组成员的结构和人数将能优化小组的结构。动态调整可以是指根据不同活动主题或内容,学生分组情况的不同;也可以是小组内成员角色的互换或轮换。小组人数应合理控制在4~6人的规模,还应注意小组成员的能力差异不能过大,以免形成个别成员统管一切的结果。
2.不可过分注重形式,忽视现代教育理念
在教学形式上,不能仅仅停留在讨论和交流的形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可以运用,如角色扮演、辩论、游戏、演示、动手练习等等。在划分学习小组的课堂中,所有的因素(包括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都要纳入互动的过程中,是全员互动为特征的课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3.教师作为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非常重要
若没有教师在小组学习中及时恰当的起作用,学习小组会流于形式。在学习小组课堂中,教师的备课工作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一味追求完成所设计的课节内容,要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4.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小组学习是一个强调感悟、体会的学习过程,素质是在实践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并展现的。课程一定要从活动中开始,在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有所感悟和领会,在活动中更能培养和体现出平等参与、合作互助的意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会更容易被培养出来,进而得到能力的提升。
5.小组讨论的时间一定要充分
学习小组讨论的问题一定要从活动中引出,并且是能够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开放性的问题,问题不要提的太多,以不超过3个问题为宜。讨论中切忌只由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什么都不讲或做其他事。合作的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总结不宜面面俱到或将学生讨论的内容重复一遍,应简明扼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不可以的是教师的总结时间超过学生讨论的时间。
(作者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