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中学,四川泸州646200)
【摘要】以史明智、以史为鉴,是我们进行历史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终极目的,历史于人的价值不仅在于陈述和表现史实本身,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晓、思考其史实背后的时代意义、前因后果、情节变化和人物命运。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我们当赋予其故事性、启发性和思辨性,并在具体过程中培养学生知性的科学精神和真切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
查阅古汉语字典,“历”的繁体写法是“歷”,基本含义是在丛林里“经过”,而“史”的基本所指是专管记录的官员。二者联系起来使用最早的书籍是梁朝萧子显(487—537)所撰的《南齐书 列传第二十一 鱼复侯子响传》,其中这样写道:昔闵荣伏痍,怆动坟园;思荆就辟,侧怀丘墓。皆两臣衅结于明时,二主议加于盛世,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此后,北齐《颜子家训》中这样使用:“有史俊士、自许史学甚高。”即是我国“史学”概念最早出现的记录。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争取解放与发展的历史,在交叉缠结、羁绊着人的重重矛盾中,归根到底,无非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在遭遇矛盾和解析矛盾的过程中,人类始终不渝地把关注自己命运的现实和未来作为追求的动力和目标,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不同意义上,产生了种种谋求解放与发展的学说。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几个年代,记住几个人名,还要深入去了解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起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这个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等等,这才是历史能够引导我们进步的精华。粱启超说:“历史的目的是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历史不仅仅是过去,也是当下,是过去与现实的不断对话,它沉淀于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信仰和力量。
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怎样紧紧围绕教材,挖掘其中的科学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目的?
第一,必须重视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人学,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到底有没有用,又有什么用?,其现实意义何在?可以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中得到启示,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华夏灿烂文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还要通过启发性教育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牢记民族悠久历史、立志发扬文明创造文明的勇气和信心。可以这样说,骄傲和自豪来自于历史教学给予学生的直接感观,而勇气和信心则是教师进行基本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的终极意义,把这种勇气和信心转化为学习实践的具体行动就是现代青年热爱祖国、铮铮铁骨献身民族事业的最佳方式。
第二,必须重视爱的教育,拥有科学精神,树立崇高理想。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那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爱的教育是教师的本分,更是教师的责任,世间的一切作为都应该源于爱,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更是会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通过广博的历史教学,让学生爱生命,爱自己、爱家人、爱亲朋、爱自然、爱生活,用爱心去生活中的对待一切,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保持朴素、善良的真本情怀,才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能睿智地甄别真善美和假丑恶,才能以拳拳爱心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永恒的幸福。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历史史实和基本的哲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的基本哲学理念,促使学生运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哲学方法认识、分析和思考历史史实,用科学的道理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用客观的态度分析人物命运,这个过程即是逐步培养学生崇尚真理、拥有科学精神的过程。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历史的每首航船都由过去驶来,向未来奔去,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把握住高中生的思想认识特征,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意义、前因后果、情节变化和人物命运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明晰人生航线, 树立远大志向和目标。
第三,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高尚情感。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高尚情感,就是要将历史道德和历史责任转化为学生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格特质:热爱真、善、美,讲求礼、智、信,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等这些传统的优秀的人格品质需要通过教育去挖掘和发现,使他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如在教学“工业革命”时,不只讲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而是重点解读科学家的成功人生,分析科学家们成功的因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借鉴;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时,不能只讲它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而是突出老一辈革命家在逆流中的抗争,使学生从人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逐步形成正直、勇敢、积极进取的品格。虽然历史上的道德形象与现实社会的道德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具有榜样性的示范作为,而且一部分典型的历史道德形象具有具体、生动、鲜明且脍炙人口的特点。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并善于发挥个体历史道德形象的榜样作用,运用现代化的多种教育教学技术,精心组织和加工教学内容,虚设特定的时代环境,着力还原历史道德形象的真实情感经历和表率事实,进而引导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不可想象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会爱党爱社会主义。我们希望通过德育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做到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这也就实现了我们历史教学目标知性科学精神和真切人文情怀的培养。
总的来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讨论,观看一些历史声像资料,甚至发挥学生的想像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剧情等方式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因此,历史教学对人文素养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重视。
【摘要】以史明智、以史为鉴,是我们进行历史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终极目的,历史于人的价值不仅在于陈述和表现史实本身,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晓、思考其史实背后的时代意义、前因后果、情节变化和人物命运。针对高中历史教学,我们当赋予其故事性、启发性和思辨性,并在具体过程中培养学生知性的科学精神和真切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
查阅古汉语字典,“历”的繁体写法是“歷”,基本含义是在丛林里“经过”,而“史”的基本所指是专管记录的官员。二者联系起来使用最早的书籍是梁朝萧子显(487—537)所撰的《南齐书 列传第二十一 鱼复侯子响传》,其中这样写道:昔闵荣伏痍,怆动坟园;思荆就辟,侧怀丘墓。皆两臣衅结于明时,二主议加于盛世,积代用之为美,历史不以云非。此后,北齐《颜子家训》中这样使用:“有史俊士、自许史学甚高。”即是我国“史学”概念最早出现的记录。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争取解放与发展的历史,在交叉缠结、羁绊着人的重重矛盾中,归根到底,无非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在遭遇矛盾和解析矛盾的过程中,人类始终不渝地把关注自己命运的现实和未来作为追求的动力和目标,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不同意义上,产生了种种谋求解放与发展的学说。因此,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几个年代,记住几个人名,还要深入去了解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起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在这个过程中主人公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这个结果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等等,这才是历史能够引导我们进步的精华。粱启超说:“历史的目的是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历史不仅仅是过去,也是当下,是过去与现实的不断对话,它沉淀于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信仰和力量。
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怎样紧紧围绕教材,挖掘其中的科学人文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目的?
第一,必须重视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人学,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到底有没有用,又有什么用?,其现实意义何在?可以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中得到启示,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华夏灿烂文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还要通过启发性教育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牢记民族悠久历史、立志发扬文明创造文明的勇气和信心。可以这样说,骄傲和自豪来自于历史教学给予学生的直接感观,而勇气和信心则是教师进行基本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培养的终极意义,把这种勇气和信心转化为学习实践的具体行动就是现代青年热爱祖国、铮铮铁骨献身民族事业的最佳方式。
第二,必须重视爱的教育,拥有科学精神,树立崇高理想。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那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爱的教育是教师的本分,更是教师的责任,世间的一切作为都应该源于爱,一个有爱心的人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更是会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通过广博的历史教学,让学生爱生命,爱自己、爱家人、爱亲朋、爱自然、爱生活,用爱心去生活中的对待一切,唯有如此,他们才能保持朴素、善良的真本情怀,才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能睿智地甄别真善美和假丑恶,才能以拳拳爱心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永恒的幸福。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历史史实和基本的哲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的基本哲学理念,促使学生运用发展的、联系的、辩证的哲学方法认识、分析和思考历史史实,用科学的道理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用客观的态度分析人物命运,这个过程即是逐步培养学生崇尚真理、拥有科学精神的过程。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历史的每首航船都由过去驶来,向未来奔去,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把握住高中生的思想认识特征,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时代意义、前因后果、情节变化和人物命运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明晰人生航线, 树立远大志向和目标。
第三,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高尚情感。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不会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教育和养成的。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和高尚情感,就是要将历史道德和历史责任转化为学生的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许多多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格格特质:热爱真、善、美,讲求礼、智、信,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等等这些传统的优秀的人格品质需要通过教育去挖掘和发现,使他在当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如在教学“工业革命”时,不只讲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而是重点解读科学家的成功人生,分析科学家们成功的因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借鉴;如在教学“文化大革命”时,不能只讲它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而是突出老一辈革命家在逆流中的抗争,使学生从人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逐步形成正直、勇敢、积极进取的品格。虽然历史上的道德形象与现实社会的道德形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作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道德标准具有榜样性的示范作为,而且一部分典型的历史道德形象具有具体、生动、鲜明且脍炙人口的特点。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并善于发挥个体历史道德形象的榜样作用,运用现代化的多种教育教学技术,精心组织和加工教学内容,虚设特定的时代环境,着力还原历史道德形象的真实情感经历和表率事实,进而引导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不可想象连父母都不爱的人会爱家乡,连家乡都不爱的人会爱祖国,连祖国都不爱的人会爱党爱社会主义。我们希望通过德育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做到谦虚好学、勤奋上进、诚实正派、遵纪守法,爱家乡爱祖国,有理想有道德。这也就实现了我们历史教学目标知性科学精神和真切人文情怀的培养。
总的来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通过老师讲授,学生讨论,观看一些历史声像资料,甚至发挥学生的想像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剧情等方式去感受历史,体验历史,认识历史。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因此,历史教学对人文素养的促进作用,我们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