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摘 要】随着绿色建筑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日益增多,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也为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探讨了绿色城市的城市形态,指出了实现绿色建筑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住宅;发展趋势;措施
前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指建筑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具有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建筑师在开始设计起就以创造绿色建筑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1 .绿色建筑是发展趋势
如今,豪宅、亲水、奢华等概念房正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线,那些高占地的别墅、超大面积的豪宅、高能耗的私家游泳池、高耗材的欧美式建筑不再是房企竞相开发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绿色、环保、绿色等理念,目前‘绿色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建筑节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能源消耗日益增长的中国,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我国还存在着大量因建筑结构不合理、材料使用失当而引发的高耗能、高排放。前几年在建筑降低能耗领域已有企业在不断尝试,如今“绿色”概念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认同,所以绿色节能建筑的开发趋势不可逆转。
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如下目标:(1)新建建筑。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目前建造绿色建筑存在的现状
在发展绿色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建造绿色建筑将是房地产业大势所趋。但绿色建筑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包括完善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建立建筑节能评估体系等。
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建筑节能设计通常受到建筑项目“地形”限制,设计缺陷无法回避;虽然落地窗和大窗户的设计并不利于住宅的保温节能,但开发商和购房者更看重建筑外立面的美观。
更讓人头痛的是,建筑节能设计经常受限于成本因素,设计师虽然能按节能标准将楼盘设计得很好,最终却可能因为设计方案将极大地抬升开发施工成本,挤压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而并不被开发商所采用。
成本因素不仅体现在施工环节,在上游的建材行业,也同样存在节能建材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由于设计、生产方面的更高要求,节能环保建材造价通常会比普通建材更为昂贵,但施工建造环节多半只会选用传统门窗等建材产品,节能环保建材难以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久而久之,市场的清淡亦打消了建材企业的开发生产积极性。事实上,绿色建筑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与节能回报的持续性回收,这两方面的主体并不一致——资金是由开发商投入的,回收却由业主享受。这是制约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国内情况看,政府在建筑节能的立法、标准制订方面还是做了不少工作。。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凡是新建建筑全部建成绿色建筑、两年内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城区,国家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5000万元,并命名为绿色建筑示范城区;对高等级的绿色建筑,也就是二星级以上的给予中央财政直接补贴,其中三星级每平方米补贴80元,二星级每平方米45元。同时,有许多省份已经提出,中央财政补多少、地方财政就补助多少。
3. 发展绿色城市及建筑的策略
中国的城市选择绿色模式,首先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必须有绿色理念,城市规划要为实现绿色城市创造前提条件;其次要有绿色的产业结构,一个重工业化城市,很难做到绿色;三是要有绿色的能源结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结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占有更大的比重;四是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最好是非机动交通,机动交通应利用非化石类能源;五是要发展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
对于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来讲,要走好绿色之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开源、节流和循环这三个环节。我们要推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
针对各个气候特征的节能建筑,要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使用。围绕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宅,加快建筑结构体系,部品材料设备体系的优化和集成。应该针对适应不同建筑气候带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本地的材料设备,组织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和供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质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并以其普适性加快推广和应用。
首先是开源-开辟新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在2010年将达到1.5亿平方米,到2020年达到3亿平方米。“十一五”末,太阳能、浅层地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5%以上,到2020年占50%以上。国家在《节约能源法》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众多环节,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设计。为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必须抓住设计这个环节,坚持新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不能到房子都盖好了再考虑安装新能源装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里也规定:“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另外,要强制推动太阳能。目前有十几个省,对12层以下的建筑都进行了强推,必须要装太阳能热水器。深圳在探索12层以上的高层也准备“强推”。实行“强推”最早的国家是以色列,从1980年开始强推,不装太阳能就不准开工,所以现在以色列是世界上太阳能普及率最高的国家,95%以上的建筑都装有太阳能。
其次是节流。节流就是节约为首,切实降低建筑能耗,全面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节约能源法》中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按新建建筑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还要加快研发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和新型墙体体系。“节流”的技术路线应趋向于“被动式”,不能应为建筑节能而去消耗其他的更多的能源。此外,为了有效的节约,必须选择适合国情的合理户型,不能贪大求阔。我们要重点发展二,三居室套型为主的中小型住房,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出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
再次是循环,在减量化优先前提下,实施再利用和资源化。
延长建筑使用周期是最大的减量化。我国普通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但遗憾的是,我们不少房子连50年都没到就拆了。一方面,对老建筑要管理好利用好,做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新建筑的安全使用期似应适当延长。在当今的材料、技术条件下应该是可行的。
在减量化的同时,还要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使其资源化。中水系统可将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次用在合适的地方,这样就节约了自来水。冬季通风换气,可以将热量回收,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此外,大量的建筑垃圾也有资源化再利用的问题。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可以依靠现代科技,变废为宝。现在有些小区中,有机垃圾变成了肥料,可燃的提供焚烧发电。有些硅酸盐材料,则可利用铺路或筛选后重新成为骨料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
4 .实现绿色建筑的具体做法
4.1 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1)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2)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屋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北向),否则,高层建筑的底层应局部架空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3)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4)应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设标准的规定。即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和架空楼板,不应设置外墙洞口处无窗户的凸(飘)窗,坡屋顶宜设置结构平顶棚或降低坡度,应采用封闭式楼梯间等。当体形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时,应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计算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并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5)不應设置大窗户,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门窗玻璃应采用普通透明玻璃或淡色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中空玻璃,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不应采用可见光透光率低的深色镀膜玻璃或着色玻璃。门窗型材应采用塑料型材、断热彩钢及断热铝合金型材,不得采用非断热铝合金及彩钢型材。还要求外门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不小于30分贝的隔声性能和不小于2.5kPa的抗风压性能。
(6)屋顶和外墙既要保温又要隔热,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屋顶和外墙,不能采用单一的轻质材料和空心砌块材料(保温好,隔热很差),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
(7)屋顶和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层,不宜采用黑色、深绿、深红等深色饰面层。
(8)加强分户墙和楼地面的保温性能,使其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居室及办公室楼地面面层的吸热指数还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
(9)设有集中采暖、空调的节能建筑,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与系统,不得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和装置,应设置分室温度控制装置,住宅建筑必须设置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
除上述9点之外,绿色节能建筑还应具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隔声性能等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和环境性能。
4.2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4.3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工程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工程责任的范围广,且责任重大,所负责任的时间长(直至设计使用周期止)。因为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5 .结束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的发展则是考量生态城市系统好坏的关键。作为一名城市工作者,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以最小的耗能来设计整个生态城市的建筑问题
参考文献:
[1]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国办发〔2013〕1号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3]建筑学报,2010
【摘 要】随着绿色建筑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入,绿色建筑日益增多,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也为建筑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探讨了绿色城市的城市形态,指出了实现绿色建筑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住宅;发展趋势;措施
前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指建筑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具有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建筑师在开始设计起就以创造绿色建筑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1 .绿色建筑是发展趋势
如今,豪宅、亲水、奢华等概念房正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视线,那些高占地的别墅、超大面积的豪宅、高能耗的私家游泳池、高耗材的欧美式建筑不再是房企竞相开发的重点,取而代之的是节能、绿色、环保、绿色等理念,目前‘绿色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建筑节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能源消耗日益增长的中国,建筑节能已迫在眉睫。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有数据表明,我国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的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我国还存在着大量因建筑结构不合理、材料使用失当而引发的高耗能、高排放。前几年在建筑降低能耗领域已有企业在不断尝试,如今“绿色”概念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认同,所以绿色节能建筑的开发趋势不可逆转。
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如下目标:(1)新建建筑。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2.目前建造绿色建筑存在的现状
在发展绿色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建造绿色建筑将是房地产业大势所趋。但绿色建筑的推进尚需一系列制度支持,包括完善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建立建筑节能评估体系等。
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建筑节能设计通常受到建筑项目“地形”限制,设计缺陷无法回避;虽然落地窗和大窗户的设计并不利于住宅的保温节能,但开发商和购房者更看重建筑外立面的美观。
更讓人头痛的是,建筑节能设计经常受限于成本因素,设计师虽然能按节能标准将楼盘设计得很好,最终却可能因为设计方案将极大地抬升开发施工成本,挤压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而并不被开发商所采用。
成本因素不仅体现在施工环节,在上游的建材行业,也同样存在节能建材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由于设计、生产方面的更高要求,节能环保建材造价通常会比普通建材更为昂贵,但施工建造环节多半只会选用传统门窗等建材产品,节能环保建材难以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久而久之,市场的清淡亦打消了建材企业的开发生产积极性。事实上,绿色建筑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与节能回报的持续性回收,这两方面的主体并不一致——资金是由开发商投入的,回收却由业主享受。这是制约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国内情况看,政府在建筑节能的立法、标准制订方面还是做了不少工作。。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凡是新建建筑全部建成绿色建筑、两年内开工建设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的城区,国家财政一次性给予补助5000万元,并命名为绿色建筑示范城区;对高等级的绿色建筑,也就是二星级以上的给予中央财政直接补贴,其中三星级每平方米补贴80元,二星级每平方米45元。同时,有许多省份已经提出,中央财政补多少、地方财政就补助多少。
3. 发展绿色城市及建筑的策略
中国的城市选择绿色模式,首先是城市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必须有绿色理念,城市规划要为实现绿色城市创造前提条件;其次要有绿色的产业结构,一个重工业化城市,很难做到绿色;三是要有绿色的能源结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结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应占有更大的比重;四是绿色交通,绿色出行,最好是非机动交通,机动交通应利用非化石类能源;五是要发展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
对于建筑业,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来讲,要走好绿色之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开源、节流和循环这三个环节。我们要推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
针对各个气候特征的节能建筑,要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使用。围绕中小套型,中低价位的普通住宅,加快建筑结构体系,部品材料设备体系的优化和集成。应该针对适应不同建筑气候带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本地的材料设备,组织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和供应。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质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并以其普适性加快推广和应用。
首先是开源-开辟新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在2010年将达到1.5亿平方米,到2020年达到3亿平方米。“十一五”末,太阳能、浅层地能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25%以上,到2020年占50%以上。国家在《节约能源法》中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众多环节,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设计。为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必须抓住设计这个环节,坚持新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不能到房子都盖好了再考虑安装新能源装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里也规定:“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另外,要强制推动太阳能。目前有十几个省,对12层以下的建筑都进行了强推,必须要装太阳能热水器。深圳在探索12层以上的高层也准备“强推”。实行“强推”最早的国家是以色列,从1980年开始强推,不装太阳能就不准开工,所以现在以色列是世界上太阳能普及率最高的国家,95%以上的建筑都装有太阳能。
其次是节流。节流就是节约为首,切实降低建筑能耗,全面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节约能源法》中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发展战略。”我们应该按新建建筑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还要加快研发高效的保温隔热材料和新型墙体体系。“节流”的技术路线应趋向于“被动式”,不能应为建筑节能而去消耗其他的更多的能源。此外,为了有效的节约,必须选择适合国情的合理户型,不能贪大求阔。我们要重点发展二,三居室套型为主的中小型住房,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出较高的居住生活舒适度。
再次是循环,在减量化优先前提下,实施再利用和资源化。
延长建筑使用周期是最大的减量化。我国普通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但遗憾的是,我们不少房子连50年都没到就拆了。一方面,对老建筑要管理好利用好,做到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新建筑的安全使用期似应适当延长。在当今的材料、技术条件下应该是可行的。
在减量化的同时,还要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使其资源化。中水系统可将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次用在合适的地方,这样就节约了自来水。冬季通风换气,可以将热量回收,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此外,大量的建筑垃圾也有资源化再利用的问题。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可以依靠现代科技,变废为宝。现在有些小区中,有机垃圾变成了肥料,可燃的提供焚烧发电。有些硅酸盐材料,则可利用铺路或筛选后重新成为骨料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
4 .实现绿色建筑的具体做法
4.1 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1)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须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需增大建筑成本。
(2)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屋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北向),否则,高层建筑的底层应局部架空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3)按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尽量加大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尽量减少建筑群间的硬化地面,推广植草砖地面,提高绿地率,加强由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及地面植被组成的空间立体绿化体系,以便由树冠和地面植被阻档、吸收大部分的太阳直射辐射,减小地面对建筑物的反射辐射,降低区域的夏季环境温度,减轻区域的热岛现象。
(4)应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超过节能设计设标准的规定。即尽量减少外墙的凸凹面和架空楼板,不应设置外墙洞口处无窗户的凸(飘)窗,坡屋顶宜设置结构平顶棚或降低坡度,应采用封闭式楼梯间等。当体形系数超过标准的规定时,应加强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计算建筑物的采暖空调能耗并不得超过标准的规定。
(5)不應设置大窗户,窗户大小以满足采光要求为限。门窗玻璃应采用普通透明玻璃或淡色低辐射镀膜玻璃的中空玻璃,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不应采用可见光透光率低的深色镀膜玻璃或着色玻璃。门窗型材应采用塑料型材、断热彩钢及断热铝合金型材,不得采用非断热铝合金及彩钢型材。还要求外门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不小于30分贝的隔声性能和不小于2.5kPa的抗风压性能。
(6)屋顶和外墙既要保温又要隔热,其保温隔热性能应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还要防止保温层渗水、内部结露和发霉。屋顶和外墙,不能采用单一的轻质材料和空心砌块材料(保温好,隔热很差),最适合采用厚实材料加轻质材料的复合构造做法。
(7)屋顶和外墙的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层,不宜采用黑色、深绿、深红等深色饰面层。
(8)加强分户墙和楼地面的保温性能,使其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居室及办公室楼地面面层的吸热指数还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规定。
(9)设有集中采暖、空调的节能建筑,应选用高效、低能耗的设备与系统,不得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和装置,应设置分室温度控制装置,住宅建筑必须设置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
除上述9点之外,绿色节能建筑还应具备设计规范所要求的隔声性能等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和环境性能。
4.2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应贯彻超前性原则
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规定性指标,水平较低,仅仅是实现现阶段节能50%目标的需要,距离舒适性建筑的要求甚远,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分阶段予以修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会逐步提高。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长,到时按新标准再对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是很困难的,因此应贯彻超前性原则,特别是夏季酷热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屋顶、外墙、外门外窗)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突破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予以适当加强,应控制屋顶和外墙的夏季内表面计算温度。
4.3建筑设计者要有社会责任感
社会上的人每做一件事,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承担了一份社会责任,工程设计更是如此。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设计一项工程,工程自施工建设开始,设计者就开始对它承担起终身的社会责任。工程责任的范围广,且责任重大,所负责任的时间长(直至设计使用周期止)。因为能源是我国的战略物质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又是后代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所以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者又实际上承担了一份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后代人生存条件的社会责任。
5 .结束语
建设生态城市是每个国家的首要任务,而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的发展则是考量生态城市系统好坏的关键。作为一名城市工作者,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以最小的耗能来设计整个生态城市的建筑问题
参考文献:
[1]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国办发〔2013〕1号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3]建筑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