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为啥不愿返乡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吕梁山深处的山西省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由于山大沟深、土地瘠薄,该县56万农村人口中,有15万人外出务工,是山西最大的劳务输出县。春节前后,《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了该县一些劳务输出大村了解到,当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大量输出,特别是“80后”农民工不愿回乡,农村发展举步维艰,引发当地农民对农村发展前景的担忧。
  
  “他们全不会种地,而且压根就不愿意回乡”
  
  桐村村民外出打工比较早,集中在太原、呼和浩特等地,一般是全家整体外出,孩子在打工地上学,大部分村民每年过春节的时候都不回来,已有十几户村民在打工地买了房子。40岁的高翠生说:“现在每年回来的人,都是看望老人。要是家里没有老人,谁也不愿意每年花上大几千块钱回来。将来如果村里的这些老人全都下世(逝世)了,村里就更黑瞎(当地土语,意为没希望等)了。”
  “村子将来的发展让人担心”,春节前刚从呼和浩特市打工返乡的临县白文镇桐村村民高翠生说。桐村共有12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的有五六百人,临时性打工人员也有一二百人,平常时候村子里大部分房子没人居住。
  让高翠生感到忧心的是村子里平常全剩下老弱病残,村庄管理、面貌都比较差。55岁的村主任郝乃贵说:“全村有2600多亩耕地,由于立地条件差,只能种一些玉米、蓖麻等低效作物。种地的都是老年人,像我这个年龄算是年轻的。”
  记者在桐村看到,虽然每户村民通过打工每年可收入二三万元钱,但村庄面貌仍比较落后。村里的道路全是泥沙铺就,一些地方存有不同程度的积水;很多村民仍住在石头为主体垒成的窑洞里;窑洞内部也比较简陋,在村主任郝乃贵的窑洞里,甚至看不到一件像样的电器。
  临县城庄镇阳宇会村有劳动力598人,在外务工的劳动力达400多人,平常留守在家的500多人主要是小孩和60岁以上的老人。村支书王雁说,我们村外出务工的村民比较支持村庄建设,但由于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村里的公益事业、计划生育等工作很难开展。去年县里搞农民培训,村里去了20几个人,都是60多岁的。
  王雁更担心村子将来的发展。他说:“村子里有100名左右的80后劳力,现在全部在外打工。他们全不会种地,而且压根就不愿意回乡,都想着在城里呆着咋也比在村里强。”
  桐村80后农民工有200多人。白文镇包村干部赵宗说:“这些人不会种地,宁愿临时住在城里,也不想回到村里。再过个一、二十年,村里可能真的是房子没人住,地没人种。”
  
  “一百五六十个学生只剩下六个”
  
  一些农民工在打工挣钱与孩子教育之间面临两难,为了争取使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让他们不再重复自己的生活,大多数中青年农民工举家外出,将孩子带到打工城市上学。高翠生说:“在村里呆着挣不下钱,害了两代人。不仅自己这一代受穷,孩子那一代也耽误了。在外面打工,哪怕挣不到钱,至少还能保证孩子能上个好学校。”
  桐村有适龄儿童150名左右,现在几乎全在外地上学。郝乃贵说:“村里有一个小学,前七、八年头上还是六年制的,有一百五、六十个学生。现在只剩下一个学前班,只有六个学生,其中一个还是外村的,大一点的学生全部跟着父母到城里上学了。在城里上学,虽然教学质量比村里高,但费用也高,村民们一年打工挣下的钱,大部分都用在日常开支和小孩上学上了。”
  阳宇会村支部书记王雁说,打工子女在城里上学也比较困难,费用高不说,还只能在教育质量一般的学校上。一些城市虽然设立了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定点学校,但农民工居住分散,距离这些学校较远,交通不便。
  在山西一个城市打工十几年的阳宇会村村民王艳红一家,由于害怕孩子在农村被耽误,一直将两个孩子带在身边、放在城市里上学,其中大孩子即将上高中,小孩子即将上小学。她说:“人一辈子都是为娃考虑,但娃在城里上学太困难。大孩子上小学时每学期需要交500块钱借读费,上初中时,一下子又交了一万多块钱的费用。明年想让他上个好点的高中,但就是不知道哪里有专门给农民工子女上的学校。”
  阳宇会村的刘月莲则担心她19岁的大儿子的出路问题。她的孩子2008年初中毕业后到太原一家私人首饰厂当学徒,目前每个月能拿1000块钱工资。她说:“我们不想让孩子将来回到农村,种地收入连个开支都顾不下,再说他也不会种地。在城里也呆不下,总给别人打工,工资太低;要自己单干,又没有钱,真不知道将来怎么办?”
  阳宇会村47岁的郭建峰则为城里房子的事发愁。郭建峰在太原市打工十几年了,目前还租住在一个城中村的十几平米的房子里,每个月的租金150元,冬天还没有暖气。他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想在城里买一套房子,但城市里房价太贵,而且户型太大。能不能提供一些二、三十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子,让我们农民工也买得起。”
  
  “想回农村创业,但不知道干什么”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在外务工多年的农民工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后,有着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发展的愿望,但对回乡后的前景有所担忧。桐村的高翠生等人说,随着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我们也认为农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也想回村发展,但就是不知道能干些什么?国家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有什么具体的扶持政策?希望政府能在项目、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给我们支持、引导一下。
  临县副县长王润奎说,该县自然条件差、人口密度大,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导致农村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劳务输出在带动全县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还是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在户籍、土地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入手,加快城镇化步伐。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特别是农民工素质提升,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临县根据实际将大力发展红枣加工转化、核桃生产、养殖业、蔬菜种植、小杂粮等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
其他文献
在常去的小摊上买早点时,死死盯着煎饼炸油条的那瓶油。摊主说:“放心,我用的都是好油。”  狐疑。摊主似乎没有理由不用“地沟油”——据说食用油价又涨了。既然“地沟油”能少花成本多赚钱,既然它一样能清亮无味,连专家也说“油掺油,神仙愁”,既然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又不会立竿见影地毒死人,连大餐馆都在用——什么能阻止小生意人不用它来多赚钱呢?只靠个人的良知约束吗?  美食当前,最近几日不知有多少人会经
期刊
乳业回暖的2009年已经过去,这一年对于很多养牛人可以说是“进”与“退”并存的一年。退出养牛行业的人不少,坚持下来的也不少。眼下养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养牛对他们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感情?2010年他们能否坚持下去?笔者近日走访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些养牛村,请养牛人说出他们心里的想法。    “倒奶使奶农心态改变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镇桃花乡曾经是一个“牛声阵阵、乳香四溢”的地方,但是
期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在即,主题仍是‘三农’。”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向本刊记者透露,至此,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7年直指“三农”。“三农”问题为何牵涉如此的关切?发展“三农”,其密匙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就这些事关重大的问题,这位曾多次参加党和国家涉农政策咨询和参与“一号文件”起草的农业经济权威专家,日前向本刊记者作了系统解读。    “三农”事关全局    “党和国家为什么重视‘三农’问题?我认为最
期刊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有人把这简单归结为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不足够的。第一,很多项重大改革属于一次性效益,比如家庭承包制改革示范效果就是一次性,80年代中期就结束了。第二,任何改革开放制度变迁所创造的经济增长、潜力都会通过具体的源泉、具体的引擎真正释放出来。   因此,我们要分析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究竟来自于什么地方,就会有很多不同的研究结果。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有一部分来自
期刊
一个土地等生产要素奇缺的资源小省,一个农业在GDP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沿海省,一个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制造业大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却连续25年“领跑”全国各省区。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和浙江省统计局15日发布消息:2009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第25次成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的“增收状元”。  为揭开浙江农民“钱袋子”的秘密,记者走村入户调查,这个奇迹背后的三笔“科学发展账单”渐渐浮出水面
期刊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2010年工作计划,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让其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为此,“壮大县域经济”、为存有大规模待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偏农地区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集中所需资源将是关键。对多数的偏农业、待城镇化地区(它包括农业省市和先工业化省内的农业市县),如果没有工业化和一定规模的工业产值的支撑,就地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城镇化的目标,是基本无法实现的
期刊
海南豇豆有毒,而且中毒不浅。2月25日,广州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再检21个样品,结果11个含禁用农药,合格率仅47.6%。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使用的高毒农药,在豇豆上却有禁不止,菜农故意为之还是另有隐情?为此,南方农村报记者深入调查,从豇豆生物特性、生产规程及流通等方面,全面解“毒”海南豇豆。    “不喷药,条条豇豆都有虫”    2月25日,广州市食安办公布市农业标准与监测中心对江南果蔬批发市
期刊
回望海地地震,不禁想到中国的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里氏7.9级地震侵袭了中国四川省的汶川地区,无数校舍、大楼、房屋在地震中倒塌,6.8万人被地震夺走了生命。然而地震的无情和令人震惊的死亡人数可能是海地和中国这两个都被地震侵袭的国家仅有的相同点了。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奥斯汀·拉姆齐在汶川地震6个月后曾回访灾区,当地的城市面貌和经济恢复速度之快令他十分吃惊:在都江堰,废墟和震后搭建的帐篷
期刊
元旦期间,海南澄迈县农民李丕才每天都在自家的3亩辣椒地里忙活,为的是春节期间能卖个好价钱。在海南的冬天,几乎全省农民都像李丕才这样闲不住,“冬天种菜,既能丰富内地人的菜篮子果盘子,我们又能多赚钱!”李丕才的话简单质朴。  建省21年来,海南利用天然大温室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每年冬春季节,一车车的辣椒、茄子、豆角、哈密瓜、香蕉,跨越琼州海峡运出海岛,销往全国170个大中城市和80个国家
期刊
近日,继海南毒豇豆后,海南节瓜在广东江门被检出含禁用药水胺硫磷;河北一农民也自爆反季节菜是长期喷农药种植出来的……市民买菜随之神经紧绷,有媒体也呼吁“少吃反季节蔬菜”。这是反季节蔬菜自2005年北京市食安办一则“慎买反季节蔬菜”警示引发争议之后,再一次遭遇信任危机。     反季节菜争议由来已久    反季节栽培是冲破传统农时的产物。人们在掌握农时规律后,通过人为调控光照、积温等改变或满足作物对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