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想要构建高品质的课堂,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体验、共鸣、探究和应用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小学生的耐心不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师应运用设计游戏、讲述故事、探究案例等方法来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本文就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品质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使知识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构建品质课堂时,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一、确定教学目标,重视品质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很多学生和家长在认知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将知识点背诵下来就能取得好成绩。其实,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但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利于其对知识点的掌握。为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在教学中先根据教学知识科学确定目标,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品质和综合素养[1]。举例来说,在学习《说话要算数》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重视目标的制定。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在将守信的重要性,及失信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后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朋友、同学之间应真诚相待,互相理解,讲信用;能力目标为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观念,并能够实事求是的作出承诺;情感目标则是懂得守信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并了解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授课,借助电子课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二、设计趣味游戏,增强学习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体验感较差就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太好。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很多较为抽象的知识,虽然有着足够的哲理性,但难以被学生掌握[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并鼓励其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对学习有更足的信心。举例来说,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虽然大部分小学生都有独自购物的经验,但也只是对买卖过程中有初步的了解,对于购物中的一些学问了解的并不多。而且,还有一部分小学生的规划能力较差,很少会考虑是不是需要这一食品,也没有考虑过到哪里购买更合适。在购买过程中多是重视价格和保质期,反而忽视了食品外包装的QS标志和条形码等信息。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设计“模拟买卖”的游戏,先引导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用品,每个小组中选择出一个组长,其他人是组员。组长要代表本组组员进行购物,并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购买的物品,还要说明购买理由,这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购物相关的知识。游戏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对购物游戏的认识,从中收获了哪些经验,购物中是否发现了哪些关于价格的秘密。交流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三、引入真实案例,锻炼思辨能力
部分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认为课堂中努力学习的知识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也很少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课堂实际问题[3]。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案例,并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更好的锻炼其思辨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当冲突发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并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如“在阅览室中,大家正在安静的阅读,刘强拉着李雯说话,虽然控制了说话的音量,但说笑声仍然会影响到他人。过了一会儿之后,二人又开始偷偷吃饼干,阅览室中弥漫着葱油的气味,让他人感到不舒服。”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完这一事例后思考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性格较为冲动的同学说:“应该直接上去指责他们,怎么能在图书馆吃东西!”性格较为腼腆的同学则说:“再忍一忍吧,也许一会儿就结束了呢!”处事较为稳妥的同学则说:“我会真诚劝告他们,请不要在阅览室中吃东西。”针对不同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案,教师应引导其逐一分析,谈一谈这三种方法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结果,从而让班级同学意识到面对冲突应如何解决。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行为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实现全面发展,不能仅依赖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其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为此,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其在活动中思考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应用意识自然会得到提升,而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其将道德意识与行为相关联,起到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举例来说,在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我国著名民间艺术,并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从而培养其欣赏能力,唤醒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课堂中教师要先对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为其普及常识。之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交流会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展览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民间多彩的艺术。
五、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对故事有着较大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合理创设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其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其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中的情节,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其体验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有效解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举例来说,在学习《我们的好朋友》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高山流水”的视频,并向其讲解伯牙子期的故事,利用这一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深厚的友谊,并引出本课主题,“同学们,正所谓知音难觅,通过视频大家已经了解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情谊了,生活中我们也渴望获得深厚的友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开展本课学习吧!”教师利用视频导入故事创设情境,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对友谊这一话题展开思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其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倡导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品质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是提升其道德素质的有效渠道之一,教师应探索如何发挥其育人功能,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人文性。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个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34-135.
[2]胡迪.试论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课堂[J].考试周刊,2020(A5):109-110.
[3]杨吉莲.合理利用资源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绽放活力[J].中国教师,2020(S1):150.
关键词:品质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使知识与生活脱节,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的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构建品质课堂时,要重视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一、确定教学目标,重视品质培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很多学生和家长在认知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将知识点背诵下来就能取得好成绩。其实,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但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利于其对知识点的掌握。为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在教学中先根据教学知识科学确定目标,以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品质和综合素养[1]。举例来说,在学习《说话要算数》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守信的重要性,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重视目标的制定。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在将守信的重要性,及失信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后果。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朋友、同学之间应真诚相待,互相理解,讲信用;能力目标为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观念,并能够实事求是的作出承诺;情感目标则是懂得守信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并了解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授课,借助电子课件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品质和素养。
二、设计趣味游戏,增强学习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体验感较差就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太好。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很多较为抽象的知识,虽然有着足够的哲理性,但难以被学生掌握[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并鼓励其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对学习有更足的信心。举例来说,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时,虽然大部分小学生都有独自购物的经验,但也只是对买卖过程中有初步的了解,对于购物中的一些学问了解的并不多。而且,还有一部分小学生的规划能力较差,很少会考虑是不是需要这一食品,也没有考虑过到哪里购买更合适。在购买过程中多是重视价格和保质期,反而忽视了食品外包装的QS标志和条形码等信息。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应设计“模拟买卖”的游戏,先引导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用品,每个小组中选择出一个组长,其他人是组员。组长要代表本组组员进行购物,并在小组内展示自己购买的物品,还要说明购买理由,这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购物相关的知识。游戏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对购物游戏的认识,从中收获了哪些经验,购物中是否发现了哪些关于价格的秘密。交流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三、引入真实案例,锻炼思辨能力
部分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认为课堂中努力学习的知识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而忽视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也很少会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课堂实际问题[3]。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利用网络搜集相关案例,并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更好的锻炼其思辨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当冲突发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并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如“在阅览室中,大家正在安静的阅读,刘强拉着李雯说话,虽然控制了说话的音量,但说笑声仍然会影响到他人。过了一会儿之后,二人又开始偷偷吃饼干,阅览室中弥漫着葱油的气味,让他人感到不舒服。”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完这一事例后思考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性格较为冲动的同学说:“应该直接上去指责他们,怎么能在图书馆吃东西!”性格较为腼腆的同学则说:“再忍一忍吧,也许一会儿就结束了呢!”处事较为稳妥的同学则说:“我会真诚劝告他们,请不要在阅览室中吃东西。”针对不同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案,教师应引导其逐一分析,谈一谈这三种方法可能出现哪些不同的结果,从而让班级同学意识到面对冲突应如何解决。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行为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实现全面发展,不能仅依赖课堂教学,还要引导其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为此,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其在活动中思考如何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应用意识自然会得到提升,而且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其将道德意识与行为相关联,起到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举例来说,在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我国著名民间艺术,并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从而培养其欣赏能力,唤醒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在课堂中教师要先对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并为其普及常识。之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民间艺术交流会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展览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民间多彩的艺术。
五、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小学生对故事有着较大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合理创设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其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其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事件中的情节,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其体验能力。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有效解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枯燥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举例来说,在学习《我们的好朋友》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高山流水”的视频,并向其讲解伯牙子期的故事,利用这一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深厚的友谊,并引出本课主题,“同学们,正所谓知音难觅,通过视频大家已经了解到了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情谊了,生活中我们也渴望获得深厚的友谊,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开展本课学习吧!”教师利用视频导入故事创设情境,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对友谊这一话题展开思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其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倡导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学生的品质教育。而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是提升其道德素质的有效渠道之一,教师应探索如何发挥其育人功能,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和人文性。从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个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20(S2):134-135.
[2]胡迪.试论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课堂[J].考试周刊,2020(A5):109-110.
[3]杨吉莲.合理利用资源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绽放活力[J].中国教师,2020(S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