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口味李玉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电影看李玉
  从2007年的《苹果》风波,到2011年《观音山》在东京电影节载誉而归,四年间,李玉经历了导演生涯中颇富戏剧化的一段旅程。
  李玉偏爱在灰色地带探索,她希望自己的电影不是“抚摸”观众,而是“打到”观众,能让观众有强烈的反应。
  将于今年国庆档上映的《二次曝光》,是《观音山》之后“李玉+范冰冰”组合的第三次亮相。
  老搭档方励评价:李玉导演生涯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部署”:小制作《红颜》练手,全明星阵容的《苹果》打响知名度,站稳脚跟后,通过《观音山》力求成为有商业前景的作者导演。
  李玉谈电影
  《红颜》讲“困顿”,《苹果》讲“迷失”,《观音山》讲“找寻”,而《二次曝光》则给了“找寻”一个明确的方向,但不是向前奔跑,而是向过去追溯。
  《观音山》没故事,是茶一样的情绪蔓延到观众心里。《二次曝光》不一样,情节性很强。《二次曝光》可比作“烈酒”,感情强烈,令人沉迷,是“度数高”的东西。
  《二次曝光》是一个事件的两次呈现,或者是一个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的两种反应。其实它已经不是二次曝光了,起码是一千万次曝光。
  我很喜欢拍让人意外的电影。喜欢重口味的观众,可以看看我的电影。
  李玉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东京电影节的两张获奖证书,一张是“最佳艺术贡献奖”的原件,一张是“最佳女演员奖”的复印件,旁边是她在获奖现场与方励、陈柏霖意气风发的合影。
  李玉出现时,扎了个清爽的马尾,化了点淡妆,清秀如初。但从肤色上不难发现,她在工作上花费的心血,远超过对个人的保养。她性格爽朗,有点“见面熟”,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谈吐也颇为率真,笑称自己“不擅于隐藏”。
  依方励的说法,李玉自《红颜》以后,导演生涯的每一步都经过“精心部署”:先用小制作练手(《红颜》),再用全明星阵容(《苹果》)打响知名度,渐渐站稳脚跟之后,力求成为有商业前景的作者导演(《观音山》)。这个规划初见成效。
  “我的电影,资金状况一部比一部好。”李玉说,《二次曝光》共投资5000万元,制作与宣发各占一半,影片虽是中等规模,却是她迄今为止“最大”的电影。拍《观音山》时她还会过问资金的问题,现在已放手交给老搭档、制片人方励去操心了。
  《观音山》加上宣发费用总共不到3000万元投资,收获了7800万元票房,成为当时“国产文艺片”的一个市场标杆。这部影片也为《二次曝光》的制作及宣发积累了不少经验。此次,影片的投资方除了方励的劳雷影业,还有院线公司和宣传公司参投,为影片的市场表现护航。此次影片杀入竞争激烈的国庆档,二人都很有信心。方励对影片最终的排片情况相当乐观。李玉则表示:“《二次曝光》的故事看起来很复杂,它不只有视觉刺激,还有心灵刺激。喜欢的人会很沉迷。”
  “度数高”的电影
  “其实在年轻的时候不靠谱过也挺好,它会让你内心一直很澎湃。”
  生于1973年的李玉,最早是济南电视台《风光无限》栏目的主持人,几年之后辞职到北京闯荡,担任央视《生活空间》栏目编导,其间拍摄的纪录片《姐姐》《守望》《光荣与梦想》等屡获大奖。
  她的叛逆似乎与生俱来。成长于不算幸福的家庭,她没怎么见过父亲,与母亲的关系也一度很紧张。“我的叛逆期很长,属于活到老叛逆到老的那种。”她说。可能源于此,男性形象在她执导的影片中总是面目模糊,母女之间的复杂关系却始终萦绕不去。“我对家庭一直很感兴趣,因为家庭浓缩了这个时代,只用表现家庭就很能说明整个社会的问题。”
  她中学时离家出走,写小说,看哲学书,听摇滚乐,典型的“文艺女青年”做派。“这挺害人的。”她笑道,但随即又说,“其实在年轻的时候不靠谱过也挺好,它会让你内心一直很澎湃。”
  “女文青情结”直接投射到李玉的早期电影上,画面里传递的质感无一不是敏感、直白且激烈的。她的电影处女作《今年夏天》,讲述女同性恋的生活;第二部电影《红颜》涉及未成年生子等敏感 话题;而《苹果》中的“强奸”桥段更引发了巨大争议。该片的坎坷境遇令她遭遇重创,但心态在这场变故之后变得“更加宽广平和”。蛰伏之后再出发的《观音山》,增添了几许温情。
  创作《观音山》,李玉用了很多迂回委婉的表达方式,激情与赤诚仍在,只是多了些留白与朦胧。但对于一个内心澎湃的人而言,这样的表达毕竟不够酣畅淋漓。相较之下《二次曝光》有着复杂的剧情结构,李玉努力想要拉着观众的手,进入一个迷宫般令人眩晕的电影世界,最后在筋疲力尽之际找到出口。“《观音山》没故事,是茶一样的情绪蔓延到观众心里。《二次曝光》不一样,情节性很强,每个扣都搭得很紧,像剥洋葱一样,扒开一层还有一层。”她把《二次曝光》比作“烈酒”,感情强烈,令人沉迷。“我喜欢度数高的东西。”
  李玉的电影序列暗暗贯穿着一个主题:内心自由的人究竟应该怎样面对于他/她而言处处都是南墙的世界。《红颜》讲“困顿”,《苹果》讲“迷失”,《观音山》讲“找寻”,而《二次曝光》则给了“找寻”一个方向,但不是向前奔跑,而是向过去追溯。女主角在找回失落的记忆之后,最终与现实和解。李玉的电影始终有一股挥之不去的痛感,“我始终在黑暗中追索光明。”
  “打到你”的电影
  “我希望我的电影,不是抚摸你,而是打到你,让你有强烈的反应。”
  李玉执导的电影,无一例外地聚焦边缘人群的独特生存状态。在她看来,奇特的、令人意外的故事才真正能触摸到当代中国人普遍的情感内核。在这些独特的人和事中间,习以为常的日常逻辑遭到质疑和颠覆,平时难以触摸到的人性灰色地带凸显出来,甚至成为支配命运的关键力量。这些看上去“非正常”的情节可能会令观众感到不适,但李玉偏爱在灰色地带探索。正如她常说的那句话:“我希望我的电影,不是抚摸你,而是打到你,让你有强烈的反应。”
  李玉过去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带给她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在拍摄的过程中发现丰富的可能性,“多义性是做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她习惯让演员自由发挥,捕捉最有意思的状态。她也会临时改剧本。拍摄《二次曝光》最后海边那场戏时,李玉到现场之后突然有种感觉:原来的台词不对了——女主角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最后的结尾应该让所有人都“突然一下受不了”。于是她靠在一块石头上,边想边写。写完之后,她念给正在化妆的范冰冰听,听得对方泪光莹然。   李玉不喜欢完整而封闭的剧本,她把剧本看作种子,在拍摄过程中不断生长,到最后开始自由发展,这是她最享受的过程。
  尽管作者情结始终存在,李玉却很在意观众的反应。在她看来,“电影到底在说什么”这个结论并非是在剧本完成时得出的,甚至也不是在剪辑完成时得出,而是在与观众的碰撞中产生的。“很多时候他们的阐释与我的想法有偏差,但我喜欢这个偏差,我不去纠正它。”
  李玉很信任中国观众的审美能力,尤其欣赏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观众,“他们是在美国大片涌入后长大的一代,接触到的东西很先进。他们看完有些国产片会骂,但我觉得他们很多话说得都对,甚至有的判断比导演自己还清醒。” 李玉的影片也很受年轻人欢迎。因此,比起票房,她更关心自己的观众群——“支撑起票房数字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李玉喜欢和观众交流,然后从他们的回应中,像一个旁观者一样重新挖掘电影的价值。“我不是只相信观众,而是我本来就与他们站在一起。”
  对话李玉 做不一样的类型片
  《综艺》:拍摄《二次曝光》的初衷是什么?
  李玉:初衷是想做不一样的类型片,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中国不缺“文艺片”,我也有文艺情怀,但现在国产的类型片里,只有搞笑、打斗或者穿越的,而且跟风特别厉害。
  还有一个原因,我想拍一个有关心理的电影。
  中国人普遍不喜欢表达,因为大家特别愿意让别人喜欢自己,从小不给别人添麻烦。但对于欧美人来说,看心理医生就像看牙医一样普通。举个例子:我们的电影配乐Howie B一次与我聊天,说他有一回在街头跟人打架,把人打伤了。他突然觉得很害怕:我怎么变成了一个我不认识的人呢?然后他就去看心理医生。这个对中国人来说很可笑,大家根本不会往这方面想。心理医生疏导他,告诉他恐惧的根源究竟在哪儿,为什么打了一架就让自己的心灵直接进入了黑洞。他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十七岁之前是有暴力倾向的。这在我们来说又很正常,十七岁的孩子谁不打架?但西方人不这样认为。
  当我愿意了解的时候,才发现周围很多人都有程度不同的抑郁症。他们也不会找人倾诉,甚至不愿意让人知道,觉得这很尴尬。这其实是我们不敢触摸的那个自我。《二次曝光》就是让大家去面对这些问题。当真正找到那个有温度的自己的时候,才能够强大起来去面对这个世界。电影中的女主角因为童年的刺激和阴影导致现在生活的所有扭曲和错位,这是电影的核。我想用这种极端的故事来告诉大家,怎样去穿透黑暗,到达有光的地方。
  《综艺》:你说它是不一样的类型片,是否可以给它一个定位?是心理悬疑片吗?
  李玉:一般的类型片都有规律,哪个地方给个大翻转,哪个地方有一个高潮等。有些艺术片不管这些,导演自己爽了就行。我觉得这个电影是类型片,因为它需要与观众共享。看完之后的讨论才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我不愿意太模式化,比如说煽情的,像《妈妈,再爱我一次》那种,或者小清新的那种爱情片——观众一目了然地就能看到它在讲什么。
  这部电影不完全是心理悬疑片。后半部分虽然是一个更大的秘密,但其实是在讲人性,很复杂的父女关系。它不是一个完全解密的电影,有悬疑的部分。好电影里面都应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这样的电影是需要去引导观众适应的。有个法国影评人看完这部影片后,说它“非常特殊”,这是我最希望听到的评价。
  《综艺》:为什么取名《二次曝光》?
  李玉:等你看过电影之后,会有自己的理解。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个事件的两次呈现,或者是一个人在同一件事情上的两种反应。其实它已经不是二次曝光了,起码是一千万次曝光,内心不停地翻转,最后真相袒露出来的时候,让所有人的心都痛了一下。在事件的不断曝光中,看到所有人的命运和内心。
  《综艺》:故事结构很复杂,创作过程顺利吗?
  李玉:剧本是我和方励一起创作的。我们最开始在创作另一个故事,也是心理题材,谈了半年,始终走不通。《二次曝光》的故事就是从岔道上过来的,我们谈了四十五分钟就谈出来了。我告诉方励说想拍这样一部电影,然后他用他的人生经验带给我很多讯息。他告诉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社会状态,而那时候我还小。那个时候,六十年代生人突然打开了这个世界,大家都在追逐金钱,出现了各种可能性,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很富有,但心灵建设又跟不上,所以那个时期人的心态是非常混乱的,于是他们的下一代开始还债。比如说九十年代的离婚大潮,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影响到子女所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婚姻观,就像《二次曝光》的女主角那样。
  虽然目前不能直接表达这个问题,但我也不能用装疯卖傻的方式来讲,所以用了一个“奇案”的壳。前半部分的故事能说是女主角的幻觉吗?其实城市里每一个人面对友谊和爱情都有那样的不安全感,从心理角度来看都是真实的。
  《综艺》:这部电影比《观音山》的投资要大,钱主要花在哪儿了?
  李玉:置景花了很多钱。我们在北京租了一整层公寓,一租两个月。四合院的景,所有的家具都是买的,就等于是布置一个家。航拍的部分是Flying Cam的团队,好莱坞好多大片都用他们,而且是整个团队过来的,费用不菲。还有特技和特效,“撞车”那段情节是特技加特效。这次特技想做一个不一样的效果,让它不知不觉影响到人,不让人感觉到是特技。冯绍峰说他看到小西化作烟雾那场戏,做了一晚上噩梦。这不是因为画面恐怖,而是因为感到一个被杀死的人其实没有离开,她变成了挥之不去的心魔。而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这次我们跑了十几个地方进行拍摄。因为有女主角上路的过程,我们要真实地把路线画出来。她从北京到新疆,都经过了哪些地方?我们自己真的开车去了嘉峪关,去了秦皇岛,还有新疆等地。这个电影挺折腾的,后面的拍摄基本都是在路上,我们自己本身也是在路上,都在经历女主角所经历的过程。
  《综艺》:很容易让我联想起马丁·斯科塞斯的《禁闭岛》,它也是后面把前面完全推翻了。
  李玉:没错,再看一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前面打了很多埋伏,一开始看的时候没注意。《告白》也是如此,我很着迷,看了两三遍,它前后部分所表述的故事特别不一样。我也很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他在一个悬疑的故事外壳下探讨人性和社会,也是在黑暗中追索光明。我的电影也是如此,情感在两极之间迸发张力。我很喜欢拍让人意外的电影,我的每部电影都让人意外。喜欢重口味的观众,可以看看我的电影。   《综艺》:电影大量使用水下的意象,让人想起《观音山》。
  李玉:《观音山》里的水象征爱欲,是好的欲望。这次的水下意象有两层含义:首先,水象征母体。这个女孩其实特别希望被包裹,而人最本能的就是回到子宫,对她来说在水中是特别安全的状态。另一方面,她遗忘了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丢了那部分记忆,她每次下去都被各种东西阻挡,一下水就茫然了。这是她心理问题的症状。
  《综艺》:你电影中的女主角都有很坚硬、不顾一切的性格。这是你本人内心的写照吗?
  李玉:绝对是,不能不承认,不敢不承认。影如其人,这是躲不掉的。我的女主角内心是自由的,都怀揣着特别强烈的爱,但是这份爱是双刃剑,有的时候成全自己,有的时候也伤害自己。爱永远是双面的。
  《综艺》:你与范冰冰合作已经是第三次了,除了商业因素,她作为一个演员最打动你的特质是什么?
  李玉:首先作为一个女人,她非常动人,从她的眼睛里能感觉到真诚。然后是她对我非常坦率和信任,就是那种“反正跟你走不会有错”的感觉。有了信任,她在电影里就敢于尝试,而且我也好意思折腾她。好多导演都是假装强大,感觉很能驾驭演员,其实很脆弱。
  拍《苹果》的时候我们还处在磨合期,要像祥林嫂一样不停地讲,让她理解我的电影理念;《观音山》时期,她已经完全知道我想要什么;到了《二次曝光》,我们的合作已经开始出神入化了。
  我没有一开始就确定由她来演女主角,但因为我们太熟了,所以我在剧本创意阶段就经常给她打电话聊这个故事,她也会提一些意见。写剧本的时候我有时也会想起她来,考虑如果她来演会有哪些可能性。后来剧本交给她了,我甚至有时候会告诉她,在某个场景我希望服装是蓝绿色的,或者红白条的,她马上就能捕捉到我的意思:你想要那种清冷的感觉。换一个陌生演员我很难去这样沟通,都要从头来过。
  《综艺》:你喜欢探索前卫、先锋的东西。上次的配乐是伊朗电影配乐师,这次,你请来了英国电子乐大师Howie B。他的音乐让影片充满迷离、悬疑的气质。
  李玉:他非常擅长将现代感融合进古典的东西。电子乐很适合做环境音乐,与钢琴、弦乐等传统乐器结合起来,就会走进人的内心。电影剪完之后,我先让Howie看了一遍电影,我给每一段需要的电影音乐都取了一个名字,比如“最后的爱”“绝望”“复仇”,每一段都有一个关健词,而且我也找了一些替代的音乐先搁在那儿,告诉他我需要什么风格。比如说杀人那场戏,虽然是一个杀人现场,但是我觉得像舞蹈。于是他就做了一个有点华尔兹感觉的电子乐,同时又很悲壮。我希望观众看到这些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综艺》:《二次曝光》为什么直接杀入了竞争激烈的国庆档?
  李玉:档期对于我们来说是惨烈的,但是对于观众来说是好事。一场厮杀下来,你也能看清中国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电影。这个档期里有完全不同类型的影片在竞争。我希望很多人与我竞争,但都得是好电影,这样我才有危机感。
  我还是相信观众。“普、文、二”三种青年,我争取不了所有的,能争取一部分就好了。我首先要做到不让已经在关注我的人失望,然后让一些有可能与我沟通的观众慢慢开始了解我。
  《综艺》:你希望自己每一部影片都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李玉:对。有些导演终其一生都在拍同一部电影,始终对同一种东西有迷恋,或者说跟某一个问题一直过不去。而我一直想要不停地超越自己,不跟别人比,一直在与自己比,看自己每一步走得如何。不管怎样,我希望在极致的故事里面看到普遍的人性。
其他文献
点评人: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  《选择》  约会类节目。单身明星到节目中选择约会对象,明星们要坐在转椅上背对约会候选者,听她们介绍自己,如果明星们感兴趣,会将椅子转过来。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人的心理变化视觉化并做到极致。在节目中,女孩儿的每一句话,每个信息,都能成为打动男生或者断送约会的原因。  制作上,节目优点首先在于节奏快;其次是灯光色彩运用得当;第三是一些固定的表现
期刊
【编者按】  意大利当地时间9月1日,以“惊喜电影”身份入围竞赛单元的美国影片《大师》,亮相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这部话题之作吊足了媒体和影迷的胃口。被称为展示美国神秘教会组织“基督教科学会发迹史”的这部影片,当天放映结束后,评论界予以一致好评,电影节发布会现场首次出现爆满,影片评分高居威尼斯电影节会刊榜首。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新作《大师》无疑是一部杰出而纯熟的佳作。  这部片子,可能在很长
期刊
第64届美国艾美将于当地时间9月23周日晚揭晓,美国广播公司(ABC)将对颁奖典礼做全程直播,在美剧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各大奖项提名者备受关注。从较早前公布的提名名单上判断,虽然《广告狂人》和《摩登家庭》等老剧在提名总数上依旧表现强势,但今年的艾美奖还是出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  喜剧类  最佳剧集  新  《副总统》(Veep)  《衰姐们》(Girls)  老  《生活大爆炸》(T
期刊
当前,国内电影产量惊人,但很多影片由于项目启动前缺乏科学研判和论证,拍摄完成后难以赢得观众。为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电影立项的科学性和市场针对性,促进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 8月27日,《综艺报》和北京市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在京举办“综艺·电影创投论证会”,邀请来自投资、制片、发行、放映等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选电影项目进行多方论证。  参与本次论证的四个电影项目均属北京亿商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期刊
狮门(Lionsgate)公司的小成本恐怖片《恶灵入侵》(Possession)上周末顺利登顶北美票房榜,成绩为1770万美元。前三部《蜘蛛侠》导演山姆·雷米(Sam Raimi)监制的这部新作故事,设定很接近该类型经典《驱魔人》。《恶灵入侵》上周末在2816家影院放映3天,平均每块银幕进账了6294美元。  上周正值美国劳动节假期,北美影市继续走低,大盘收入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虽然首映
期刊
BIRTV2012以“品格媒体品质生活”为主题,吸引了中外参展商近500家,多角度展示了高清、3D、三网融合、全媒体、云计算、NGB、CMMB等最新技术及设备  互联网、社交网站、云计算、3G移动视频等新技术正在冲击着广电行业传统的运营模式,在广电战略性转型的背景之下,8月22-25日,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的第21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BIRTV2012)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
期刊
此前,影片导演兼编剧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和出品方环球影业,都未承认影片和基督教科学会有直接关系,基督教科学会也不置可否。但影片中的不少线索直指这个在美国影响力巨大的组织:比如主演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的造型和身份设置就和科学会创始人L·罗恩·哈伯德非常相似,男主角妻子的名字甚至直接用了L·罗恩·哈伯德妻子的名
期刊
随着“双侠”(《超凡蜘蛛侠》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以下简称《蜘蛛侠》和《蝙蝠侠》)《普罗米修斯》和《敢死队2》的“组团上映”,今年暑期档告一段落。就在8月15日,今年国内电影票房突破百亿元,破百速度比去年整整提前了两个月,但纵观暑期档全程,整个市场有点“不太热”——除了6月底《画皮Ⅱ》出乎意料地高开,以及4部进口大片合力强势收尾之外,整个暑期影市并没有太多亮点。  相较于去年暑期由《功夫熊猫
期刊
瞥一眼网上的收视数据,心生一惊:电视难道走进“微雕时代”?因为现在的收视率已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有如在米粒或头发丝上玩雕刻。  扫一眼杂志上的大标题,触目惊心: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大片时代”——业内人士宣称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已经到了大片竞争的时代。想到上面那组数据,不禁释然,节目越是竞争惨烈,数据越是细致入微。  “大片”究竟是多大?电视机前的观众可能未必有太多切身感受。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引
期刊
调整最低票价政策,让最低票价回到合理的层级,是拉动影院经营,拉动市场,培育更多观众的必要手段。  目前电影发行方给院线和影院定出的最低票价(任何影院的出售票价不得低于该票价)常常让二三线市场的影院无法开展灵活的营销工作,比如团体票、会员、打折票促销等。而在一线城市,35元的最低票价也让很多钱包不够鼓的观众望影院而兴叹。  竞争力较强的影院,其标准票价(影院自行定制的票价)会定得较高,而且往往高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