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侧重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体系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存在以建设评价替代运行评价,定量为主、定性为辅,技术主导、师生缺位等绩效评价误区。绩效评价可分为投人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四个维度即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维度互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36-02
教学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和改进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信息化是将教学中交互传递的信息部分编码,传递和使用,通过提高这些信息的利用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教学效率的过程。
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是设定一系列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采用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信息化实现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判断和比较的过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化设定的目标,对教学信息化中相关设计、规划、执行、运维和管理等工作有着导向性作用。
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其核心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信息化常被边缘化。教育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保障,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和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概念走向应用,让数字化校园演进至智慧校园,出现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盛行近十年的E-learning(数字化学习),发展出M-learning(移动学习)、B-learn-ing(混合学习)、U-learning(泛在学习)。SNS(社交网络服务)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化媒体改变学习模式的到来。整体而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研平台、迎新离校、设备资产、图书档案、一卡通系统等,这些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了学校各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但并不能直接促进教学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侧重管理,教学信息化更侧重服务。一般而言,改进服务的难度要大于改进管理,管理多是流程化或标准化的,是能用行政命令加以协调的;而服务是弹性定制,依赖于教师主体特点的,是可以敷衍的,也是难以定量评价的。此外,管理是对权力的规范,是有强制力的要求,而服务更强调供给或帮助,一般不以命令的方式实施。衡量管理好坏的指标,很难完全用于比较服务质量的优劣。
2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误区
教学信息化要以师生满意度为根本。在全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教学信息化的提升空间很大。各种资本投入建设的学习类App,不断更新,强调用户的体验,获得用户认可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期望值。高校教学信息化平台要跟上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步伐,更需要分析用户需求,以师生满意度为作为评价教学信息化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教学平台在建设和更新时,要考虑师生的使用习惯,方便易用,以用户为中心,而不能以主管领导、技术专家为中心。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以建设评价替代运行评价,有形象,无内容,有存储量,无访问量。在行政体系的考核下,教学信息化面临着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还要比其他学校建得规模大,档次高,是学校的形象工程。各学校比拼投资额、服务器和存储配置、大牌软件一次到位,教学视频大量上传,建设完成后却无人问津。多少教师和学生在实际使用,用得怎么样,有哪些要改进,都被忽略。不重视教学信息化的服务质量,教师和学生都不向平台注入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没有产生有效的互动传递,视频和课件长期不更新,平台形同虚设。此外,平台的运维和宣传也是短板,有学校拼命录制教学视频,似乎只要把教学视频挂到网上,学生就会蜂拥而至,实际上,结果几乎无人问津,这都与宣传推广和后期维护缺位有关。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量化评价的优点是客观、精确、可以累加、易于操作,但作为服务的教学信息化,是很难定量评价的。服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把绝对量化的分数作为区分教学信息化的唯一标准,会偏离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比如界面设计,怎么能做到界面的简洁设计和菜单的扁平化布局,或者要有较强的容错性,降低学习者的挫折感,这些是没法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的。对服务的评价本质上是满意度测评,是分别对教师、学生、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满意度的考核,多数只能采用相对的标准,实践中应强调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技术主导,师生缺位。教学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各级行政是推动的主要力量,许多教学信息化工作在总结经验时都会强调领导重视。在保障投入后,技术部门也是关注重点,比如要求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网络流畅、界面美观、系统安全等。技术管理也被重视,认为高校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管理性IT能力时,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性IT能力的功用。唯独是教师和学生,一直被代表着,却没有真正参与,在建成前根本看不到教学信息化的平台。每个课程,其课件的设计理念、表現方式、互动模式等都是教师的个人特色,去掉这些个性,千人一面,不关注用户的反馈并作及时调整,并不合适。技术的作用是将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信息资源和互动传递进行有机集成,提升其整体和潜在的效能,而不是唯技术论。同时,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后期维护更新,需要在技术标准、部门协调、人员培训、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调整时,同样需要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3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模式
在构建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从教学信息化的服务特点出发,根据教学信息化服务的四个维度,构建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平衡记分法、关键因素法(KPI)、麦肯锡7S模型、标杆分析法、六西格玛、3E体系等,随之的评分方法还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与评估对象反复沟通,评估后及时反馈。此外,无论从哪个角度开展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都有其优劣势。 投入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各种投入是容易衡量的,例如设备和软件、网络接入速度、教学资源数量、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课程数量、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技术培训次数等。这种评价方式最常见,其缺陷是只关注投入,忽略其产生的效益,只种不收,不关注教学信息化是否实现了其战略目标,师生是否满意等重要信息。
目标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目标一般是可以衡量的,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要求基本完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册用户达到6000万人,提供超过500万条的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6500万,启动1500学时视频课程学习资源等。为实现指定的目标,教育部和各高校就会将相关指标分解,进而建构平衡计分卡或标杆分析法等框架,从多个方面将教学信息化达到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个主要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引导,逐步指引教学信息化向学校既定的目标发展。其缺陷就是强調数量,缺乏对定性信息的分析,缺乏对师生互动这一关键信息的关注。
过程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过程是师生的互动,也是一个服务过程,包括教育质量的提升,师生满意度地提高等,这些也可以构成相应指标并作衡量。过程评价能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及时地反映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强调面向绩效的持续改进,促使教师、学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整。
这三种模式,有区别,也有联系。例如学校要组织一个班级春游,从武汉到重庆。投入评价考察的是多少人去、共花费多少,交通工具是火车还是轮船,春游用了多长时间等;目标评价考察是的住宿费用有没有超标,到达计划的景点没有,照了合影没有,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有没有安全事故等;过程评价考察的是玩得是否尽兴、同学间是否增进了友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有没有投诉并解决,下去再去有哪些要注意的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三种模式是相互结合、配合使用的,在确定指标后,再利用客观、有效的数学模型计算指标的权重指数,最终形成教学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模型。
4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四维体系
构建完整、科学、相地稳定的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教学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体系能指导教学信息化实践,提高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假设权威的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主要指标是硬件设备的数量和金额,就会让学校重视设备投入,而不是系统运维、教学互动,这就绩效评价指标的导向性作用。缺乏合理的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或客体,缺乏对评价体系弹性和“造假”的充分认识,就会让绩效评价的可信度不强,缺乏指导性。目前我国各类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很多,许多评估由政府部门管理或推动的,有较高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具体到教学信息化领域,具体到高校层次,怎么做是最有效率的,哪些教学信息化算是成功的,这方面并没有共识。
教学信息化的核心的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互动。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发生在课堂的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被转移并优化。从这个角度看,教学信息化包括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四个维度。信息资源是指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学习内容及针对性指导、学生向教师传递的情绪、疑问或建议等。互动传递包括信息的传递方式、媒介、信息的记录、查找与存储等。显然,信息的可编码程度与传递的方式密切相关,信息的复杂程度与互动的类型有很大关联。例如,要实时传递学生的一个皱眉表情,且这个表情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在传统课堂中很容易实现(被教师观察到),而教学被信息化后,反而变得困难。再比如,要学习车辆驾驶的科目二,很少有学员只在“网上驾校”学习后就通过考试,这是由于这些实践操作类信息的可编码程度非常低,不适合常见的信息化编码,当然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进步,越来越多信息的将可能被编码。
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可从四个维度展开,分别是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教师通过教学信息化后,能更好地传递知识、技能与实现思想教育,对教师的劳动做出价值判断,为教师改善绩效、职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指导;学生能学得更多更好,还能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学生获得内化的知识、能力、素质或认知的改变;而信息资源将更丰富、更有趣,编码方式更多;互动传递的媒介更多,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和习惯。由于每个维度应包括的指标非常复杂,将另文分析。
5结束语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侧重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体系的复杂性。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四个维度即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乘以从每个维度上使用投入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三种模式,共有十二个系列的指标可供分析设计,这些也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维度互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9-0136-02
教学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和改进教与学的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教学信息化是将教学中交互传递的信息部分编码,传递和使用,通过提高这些信息的利用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教学效率的过程。
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是设定一系列量化标准和评价指标,采用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信息化实现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判断和比较的过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化设定的目标,对教学信息化中相关设计、规划、执行、运维和管理等工作有着导向性作用。
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信息化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其核心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学信息化常被边缘化。教育信息化是教学信息化的基础和保障,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和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无线网络等概念走向应用,让数字化校园演进至智慧校园,出现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盛行近十年的E-learning(数字化学习),发展出M-learning(移动学习)、B-learn-ing(混合学习)、U-learning(泛在学习)。SNS(社交网络服务)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化媒体改变学习模式的到来。整体而言,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科研平台、迎新离校、设备资产、图书档案、一卡通系统等,这些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了学校各部门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但并不能直接促进教学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侧重管理,教学信息化更侧重服务。一般而言,改进服务的难度要大于改进管理,管理多是流程化或标准化的,是能用行政命令加以协调的;而服务是弹性定制,依赖于教师主体特点的,是可以敷衍的,也是难以定量评价的。此外,管理是对权力的规范,是有强制力的要求,而服务更强调供给或帮助,一般不以命令的方式实施。衡量管理好坏的指标,很难完全用于比较服务质量的优劣。
2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误区
教学信息化要以师生满意度为根本。在全社会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教学信息化的提升空间很大。各种资本投入建设的学习类App,不断更新,强调用户的体验,获得用户认可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期望值。高校教学信息化平台要跟上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步伐,更需要分析用户需求,以师生满意度为作为评价教学信息化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教学平台在建设和更新时,要考虑师生的使用习惯,方便易用,以用户为中心,而不能以主管领导、技术专家为中心。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
以建设评价替代运行评价,有形象,无内容,有存储量,无访问量。在行政体系的考核下,教学信息化面临着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还要比其他学校建得规模大,档次高,是学校的形象工程。各学校比拼投资额、服务器和存储配置、大牌软件一次到位,教学视频大量上传,建设完成后却无人问津。多少教师和学生在实际使用,用得怎么样,有哪些要改进,都被忽略。不重视教学信息化的服务质量,教师和学生都不向平台注入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没有产生有效的互动传递,视频和课件长期不更新,平台形同虚设。此外,平台的运维和宣传也是短板,有学校拼命录制教学视频,似乎只要把教学视频挂到网上,学生就会蜂拥而至,实际上,结果几乎无人问津,这都与宣传推广和后期维护缺位有关。
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量化评价的优点是客观、精确、可以累加、易于操作,但作为服务的教学信息化,是很难定量评价的。服务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把绝对量化的分数作为区分教学信息化的唯一标准,会偏离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比如界面设计,怎么能做到界面的简洁设计和菜单的扁平化布局,或者要有较强的容错性,降低学习者的挫折感,这些是没法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的。对服务的评价本质上是满意度测评,是分别对教师、学生、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满意度的考核,多数只能采用相对的标准,实践中应强调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
技术主导,师生缺位。教学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各级行政是推动的主要力量,许多教学信息化工作在总结经验时都会强调领导重视。在保障投入后,技术部门也是关注重点,比如要求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网络流畅、界面美观、系统安全等。技术管理也被重视,认为高校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管理性IT能力时,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性IT能力的功用。唯独是教师和学生,一直被代表着,却没有真正参与,在建成前根本看不到教学信息化的平台。每个课程,其课件的设计理念、表現方式、互动模式等都是教师的个人特色,去掉这些个性,千人一面,不关注用户的反馈并作及时调整,并不合适。技术的作用是将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信息资源和互动传递进行有机集成,提升其整体和潜在的效能,而不是唯技术论。同时,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后期维护更新,需要在技术标准、部门协调、人员培训、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调整时,同样需要师生的理解和支持。
3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模式
在构建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从教学信息化的服务特点出发,根据教学信息化服务的四个维度,构建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常见的评价方法有平衡记分法、关键因素法(KPI)、麦肯锡7S模型、标杆分析法、六西格玛、3E体系等,随之的评分方法还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与评估对象反复沟通,评估后及时反馈。此外,无论从哪个角度开展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都有其优劣势。 投入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各种投入是容易衡量的,例如设备和软件、网络接入速度、教学资源数量、信息化技术、管理人才、课程数量、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技术培训次数等。这种评价方式最常见,其缺陷是只关注投入,忽略其产生的效益,只种不收,不关注教学信息化是否实现了其战略目标,师生是否满意等重要信息。
目标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目标一般是可以衡量的,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要求基本完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注册用户达到6000万人,提供超过500万条的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6500万,启动1500学时视频课程学习资源等。为实现指定的目标,教育部和各高校就会将相关指标分解,进而建构平衡计分卡或标杆分析法等框架,从多个方面将教学信息化达到的目标分解为若干个主要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引导,逐步指引教学信息化向学校既定的目标发展。其缺陷就是强調数量,缺乏对定性信息的分析,缺乏对师生互动这一关键信息的关注。
过程评价模式。教学信息化的过程是师生的互动,也是一个服务过程,包括教育质量的提升,师生满意度地提高等,这些也可以构成相应指标并作衡量。过程评价能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及时地反映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强调面向绩效的持续改进,促使教师、学生、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整。
这三种模式,有区别,也有联系。例如学校要组织一个班级春游,从武汉到重庆。投入评价考察的是多少人去、共花费多少,交通工具是火车还是轮船,春游用了多长时间等;目标评价考察是的住宿费用有没有超标,到达计划的景点没有,照了合影没有,有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有没有安全事故等;过程评价考察的是玩得是否尽兴、同学间是否增进了友谊、遇到不公正待遇时有没有投诉并解决,下去再去有哪些要注意的等。在实际工作中,这三种模式是相互结合、配合使用的,在确定指标后,再利用客观、有效的数学模型计算指标的权重指数,最终形成教学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模型。
4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四维体系
构建完整、科学、相地稳定的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教学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体系能指导教学信息化实践,提高教学信息化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假设权威的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主要指标是硬件设备的数量和金额,就会让学校重视设备投入,而不是系统运维、教学互动,这就绩效评价指标的导向性作用。缺乏合理的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主体或客体,缺乏对评价体系弹性和“造假”的充分认识,就会让绩效评价的可信度不强,缺乏指导性。目前我国各类信息化的绩效评估很多,许多评估由政府部门管理或推动的,有较高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但具体到教学信息化领域,具体到高校层次,怎么做是最有效率的,哪些教学信息化算是成功的,这方面并没有共识。
教学信息化的核心的是教学信息的传递互动。在信息化的作用下,发生在课堂的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被转移并优化。从这个角度看,教学信息化包括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四个维度。信息资源是指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学习内容及针对性指导、学生向教师传递的情绪、疑问或建议等。互动传递包括信息的传递方式、媒介、信息的记录、查找与存储等。显然,信息的可编码程度与传递的方式密切相关,信息的复杂程度与互动的类型有很大关联。例如,要实时传递学生的一个皱眉表情,且这个表情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在传统课堂中很容易实现(被教师观察到),而教学被信息化后,反而变得困难。再比如,要学习车辆驾驶的科目二,很少有学员只在“网上驾校”学习后就通过考试,这是由于这些实践操作类信息的可编码程度非常低,不适合常见的信息化编码,当然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进步,越来越多信息的将可能被编码。
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学信息化的绩效评价可从四个维度展开,分别是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教师通过教学信息化后,能更好地传递知识、技能与实现思想教育,对教师的劳动做出价值判断,为教师改善绩效、职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指导;学生能学得更多更好,还能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让学生获得内化的知识、能力、素质或认知的改变;而信息资源将更丰富、更有趣,编码方式更多;互动传递的媒介更多,更适合用户的需求和习惯。由于每个维度应包括的指标非常复杂,将另文分析。
5结束语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侧重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评价体系的复杂性。教学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四个维度即教师、学生、信息资源、互动传递。乘以从每个维度上使用投入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三种模式,共有十二个系列的指标可供分析设计,这些也是后续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