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齐家的欢乐时光

来源 :莫愁·天下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iu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育有三女一子,跟着父亲一起,他们都在动乱中成长成才。受父亲的影响,几个孩子均乐观待人,豁达处事,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前不久,笔者采访了老舍的大女儿舒济,她说父亲留给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写作起来无比严肃,可只要一笑,所有人都能感到快乐。”
  风雨漂泊中的小乐趣
  上世纪20年代末,老舍从英国伦敦回国,居住在北京一个朋友家中。那时,他认识了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到了济南之后,他开始给胡絜青写信,一连写了一百多封信,终于追到了心仪的女孩。别人谈恋爱都是说一些嘘寒问暖的话,老舍倒好,他在给胡絜青的信中写道:“我希望我们恋爱后,能约法三章:第一、彼此都要能吃苦;第二、你要刻苦学习,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收到信,胡絜青哭笑不得,不过她从中看到了老舍的耿直和善良。1931年,胡絜青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便和老舍成了婚,暂居济南。
  婚后不久,老舍夫妻俩有了大女儿舒济和儿子舒乙。母亲给他们定了规矩,父亲创作时,谁也不能打搅。有时创作完,见两个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边,不敢吵闹,老舍总是于心不忍,主动逗他们笑,有时把女儿举起来,咯吱她,或是陪儿子画幅画。总之,不创作的时候,老舍绝对是个慈父。
  那时,一家几口全靠老舍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日子艰难。即使这样,老舍也从不让孩子们觉得苦闷。舒济虽是女孩子,但活泼爱动,和男孩子一样。老舍在散文《有了小孩以后》中写道:“小女三岁,专会等我不在屋中,在我的稿子上画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济会写字’。把人要气没了脉,她到底还是有理。再不然,我刚想起一句好的,在脑中盘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亚,假若能写出来的话。当是时也,小济拉拉我的肘,低声说:‘上公园看猴。’于是我至今还未成莎士比亚。”
  日子很苦,有孩子也很闹腾,但即使没有什么使自己感到快乐,老舍也能从孩子们身上找到一丝甜蜜和幸福。他曾说:“小孩子的确是位小活神仙,有了小活神仙,家里才会热闹。尿布有时候上了写字台,奶瓶倒在书架上。上次大扫除的时候,我在床底下找到了但丁的《神曲》。”父亲的这种幽默开朗,让年幼的舒济和弟弟在一种完全无压力的状态下长大,以至于后来,不管面临多么大的困境,他们忆起的总是父亲一脸慈爱的笑容。
  凡事看开点总不为过
  几年后,老舍的二女儿舒雨出生。这时候,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老舍接到了齐鲁大学文学院的聘书,全家搬到了齐大校内。看着身边的百姓在战火中颠沛流离,老舍总想做些什么。那时三个孩子都小,最大的舒济也才4岁,最小的才满三个月。老舍曾想过把一家老小带在身边,可上有敌机的轰炸,下有乱军包抄,想要安全到达目的地,不太现实。最终,他选择一个人外出。胡絜青带着舒济、舒乙、舒雨在济南待了一年之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便回到北京。而此时,老舍辗转于武汉、重庆两地,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
  老舍在前线用文字作战,胡絜青则在后方养活着一家老小,几年间,彼此往来的只有书信。1943年,几个孩子渐渐大了,胡絜青才带着他们投奔重庆的丈夫。日子虽然苦,但对孩子的教育,老舍一点也没有忽视,他对几个孩子都采取“无为而治”,主张发展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什么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七八岁的时候,舒乙爱上了画画,经常在家写写画画。为了鼓励孩子画画,只要有客人来,老舍都会拿出小儿的画给客人看,变着法子鼓励孩子。一次,舒乙在山头上写生,老舍走过去,在他身边坐了下来,指点道:“这里的线条浅了些,那里的颜色应该亮些。”舒乙笑着问:“爸爸,你懂画吗?你不是说你是‘画痴’,一点也不懂吗?”老舍坦白地承认了:“我不会画,可我知道怎么画好看,文学和画画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父子俩坐在山头上,看着远处的风景,聊了一下午。正是因为年幼时打下的基础,舒乙退休后又开始学习绘画,虽然没有师从任何画派,但却有自己的风格,曾先后举办了12次画展。
  重庆的家很破旧,冬冷夏热,最大的问题就是老鼠多。朋友来后,劝他们:“想办法治一治,这样下去,老鼠多了,书稿都被咬坏了,多可惜。”老舍听后笑了笑:“这些小东西,住在我们家也不容易,只能吃些简陋的东西,如果再把它们赶走,也许它们连家都没有了。”不仅如此,老舍还为书房取名“多鼠斋”,幽默待之,一笑待之。
  在父亲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几个孩子过得都很快乐。老舍觉得这种快乐还不够,他不希望因为贫穷,影响孩子们的童年,他能做的就是让几个孩子快乐一些,再快乐一些。
  最小的石头也有用处
  1945年,小女儿舒立出生。家有四个孩子,热闹更翻了一倍。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老舍赴美讲学,计划一年后回国,后来却因为手头上的《四世同堂》没有创作完成,继续留在了美国。这段时间,胡絜青带着几个孩子依然留在重庆,等待丈夫归来。1949年,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老舍回到中国,才和家人团聚。
  幾年未见,孩子都长大了,怕孩子和自己生疏,老舍极力想让家里的气氛快乐起来。每每创作之余,他总要设置一些谜语让几个孩子去猜,猜到的人,有时奖励一颗糖果;猜错的人,惩罚大多是轻打一下屁股,或者罚扫一下地。这样的小游戏,让几个孩子都很喜欢。父亲书房的门紧闭的时候,他们不敢吭声,可一旦父亲从书房出来,几个孩子便知道,他们玩耍的时间到了,缠着父亲要做游戏。
  渐渐地,几个孩子大了,均从事着和文学不同的专业。舒济曾问父亲:“我们都没有继承你的衣钵,你遗憾吗?”老舍摇摇头:“从事文字工作是辛苦的,这份苦累,常人难以体会,你们有各自的生活,不受我的影响,实现自我,我很欣慰,何来遗憾?即使最小的石头,也有它的用处。”有了父亲的这句话,舒济选择了物理,舒乙选择了化学,舒雨选择了研究德国文学和德国文化,舒立之后成了北京联合大学的一名老师。
  对于老舍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几个孩子回家,每个人聊着各自的工作和学业。很多东西,老舍不懂,便追问着孩子,从老师变成了学生。舒乙曾对父亲说:“爸爸,你比我们好学。”老舍笑了笑:“不懂就要问,不懂装懂是呆子。”从孩子们身上,老舍看到一种创新的精神,一个个新词从年轻一辈嘴里蹦出来,他看到了希望,所以感到欣喜。
  老舍去世后,他住了16年的北京丰富胡同19号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舍故居。老舍的孙辈们没有从事文字工作,可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生活的快乐,后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性格开朗,凡事都看得很开,从不计较一点得失。
  2017年3月底,天气晴好,舒济步行前往位于北京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院的老舍纪念馆。自从担任老舍纪念馆馆长以来,只要身体允许,她就会过去看看,有时遇到一些前来参观的孩子,她会主动上前讲解父亲的作品,和他生前的故事。舒济想,如果父亲活着,知道大家如此尊重和想念他,他一定会很开心。而有生之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护好这里的一切,让老舍的故事一代一代传下去。(作者声明: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视为侵权。)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钟健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电影圈里有这么一句话:一张好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作为中国第一位走上戛纳红毯的平面设计师,黄海被称为将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拉向国际水平的第一人。  艺术与海报完美融合  时间回到1999年,黄海绝对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跟电影沾上边。那时,刚从厦门大学设计系毕业的他,选择了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在电视台做社会新闻,“当时我觉得设计师不被尊重,所以宁可把专业放在心里。”那段职业生涯拓宽了黄海对社会认知的
期刊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2017年10月5日,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他的文字细腻优美,作品游离于大众艺术与精英艺术之间,被翻译成二十八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  石黑一雄出生在日本长崎,5岁的时候,父亲被北海石油公司派往英国工作,小小年纪的他随父亲移居英国。他本以为这是一场短暂的旅行,甚至没来得及和小伙伴们告别。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场离别竟然长达29年之久,以至于他后来重温这段
期刊
2017年元月,郁闷无比的李倩在兰州知名论坛化名为“紫佩”发帖:“我和他真心相爱6年,眼看自己就要30岁了,可他从没想过和我结婚,软硬兼施逼婚若干次,都如同拳头打在棉花上,毫无回应。我下了最后通牒,他居然提出分手。我该怎么办?”  李倩是甘肃白银人,毕业后在兰州一家饭店当收银员。饭店老板鲁勇,时年36岁。一次,鲁勇因生意上的事心情沮丧,李倩下班后,特意留下来教他打游戏,结果,他玩得像个孩子似的开心
期刊
一个老北京的情怀  李涵成为名人,是因为他的绘本《一点儿北京》获得了2013年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的殊荣。而画这个绘本,他的初衷是觉得“自己是北京的‘灵魂画师’,观察它,用图纸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是最有意义的城市研究工作”。  李涵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一名建筑师。他出生在王府井,在他的记忆中,自己和父母以及叔辈们住在一起,房子不大,条件不好,却其乐融融。那些年才是和亲人们距离最近、最亲密、最快乐的
期刊
福建福州的小伙子肖裕长22岁时开始经营一家蔬菜出口公司,从云南省通海县的一个村庄收购晒干的萝卜条出口到日本。那时,他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产品卫生检查总是不达标。肖裕长就亲自跑去云南解决问题,在他看来,萝卜丝卫生不达标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萝卜没洗干净,自己到云南监督村民一段时间,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可真到了云南,肖裕长才发现,在那里想把萝卜洗干净几乎是不可能的。原来那个村庄严重缺水,村民要到几公里
期刊
举步维艰时峰回路转  兰州女孩窦凌的大学好友几年前开设经营了微信公众号,短短数年就吸粉众多,引得商家投放广告,每月坐收上万元,这让窦凌羡慕不已,她也萌生了经营微信公众号的念头。  2015年12月,窦凌的微信公众号开张,她选择女性生活类文章为主攻方向。窦凌的人缘好,微信公众号发布后,朋友们都卖力帮她关注、转发、评论,一时间人气飙升。  不久,窦凌因工作上的失误,被领导苛责,她一怒之下辞职,开始全心
期刊
携带自创品牌小巨蛋(Little Dome)牙膏,24岁的中国企业家杨磊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路透屏。以路透社为首的国际媒体,对杨磊及小巨蛋牙膏给予高度赞扬,并对小巨蛋牙膏开创的新型泵头牙膏形式进行全面报道。  杨磊是个90后,他16岁辍学,做服务员打工谋生。上班之余,杨磊喜欢博览商业书刊,自学阅读了超过数百本商业书籍。经过两年的辛苦积累,他学习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18岁时进入广告业。  一年后,
期刊
一本32开大小的《博望志》,黑白灰的色系,干练、简洁又不失文艺的素雅。拿到它,就像接触到灵魂,可以与之对话。《博望志》是一本致力于记录人物和商业侧面的书,创作团队希望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的讲述,留住这些亲历者易被忽视又值得留存的片段,还原一个时代的微观历史图景。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不断更迭的时代,信息泛滥,软文成灾,占据着人们的大量时间;这也是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可以做自己的发声筒,为自己代言;当
期刊
30歲时高文安转行为室内设计师,50岁开始学习健美,60岁开创包含面馆、咖啡馆、理发店在内的品牌馆,70岁致力于古文物保护……他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新的征途,用无法抑制的热情点亮生活。  不懂风水却可造福地  香港著名“鬼才”黄沾曾说,“高文安”三个字在香港就是好品味的代名词。高文安非常注重细节,有一次他在泰国请黄沾吃晚饭,下午就出去踩点,最后决定在海边进行烛光晚餐,但为桌子摆在哪里好看,琢磨了好久
期刊
1.  我俩又吵架了。从我懂事起,大大小小的架,谁也不记得吵了多少次。这次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是,我想去南方上大学,妈妈却执意要我读本地的师范院校。妈妈性格强势,我又很叛逆。我俩谁都不示弱。  妈妈大声嘶吼:“真是白眼狼啊,养你这么大就想往外跑是吧?”  我也很气,口不择言地反驳她:“没错,受够你了,就想躲你远远的。”  妈妈被我气得够呛,举起手就想打我,被爸爸拦下了。我小声嘟囔了一句,然后怒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