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市政工程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市政工程建设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分析了当前市政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市政施工 管理质量 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建设是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工作,在现如今的每一个城市都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市政工程在进行着,它们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每个城市的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础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使得市政施工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
但是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这对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多为重点工程,其资金多来源于地方财政,有时是先开工后立项,部分工程的资金来源没有保障,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产生影响,出现质量差工期长的问题。市政工程的业主多为政府或主管部门,有些单位滥用职权,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在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参建各方面的质量行为并不规范,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部分监理单位缺乏专业人才,不能严格履行监理职责。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为了应付检查,往往只注重工期而忽视了质量,质量意识不强,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不同步,监督处罚力度不够,助长了各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
市政工程的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企业在整体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品牌形象。在当前普遍采取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分包的形式,这种模式很难明确各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容易造成工程程序上的遗漏和混乱,使协调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涉及的专业也愈加广泛,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作业模式在现在的建筑施工项目中仍占有很大比例,施工人员中多为务工的农民工,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技术的质量。
市政道路施工的场地狭窄,难以控制人流,交通封闭困难。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热力和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彼此交织、相互干扰,这样就更使原来狭窄的场地显得更加拥挤,同时也使质量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零散,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市政道路施工经常遇到与光缆、供热、给水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的施工,就极有可能伤害管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重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市政道路工程也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到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深井降水等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可以组织开挖,保证施工正常,这同时也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现在的市政设计、施工标准与实际发展相比,有的标准滞后,有的标准空缺,这制约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造成先天不足。现在我国无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这就使得市政施工审查机构在审查市政施工图时有些审查难以操作。
二、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要解决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为实现市政工程總的质量目标会设有许多的分目标, 一步一步实现分目标可被视为是实现总目标的一些具体步骤。在明确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之后, 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具体的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 对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的计划措施。市政工程建设的工人流动性大,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的随意性,监理人员工程质量监理的无所谓态度等都会对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工作,同时实行竞争、激励、奖惩并存、共同作用的有效机制,这样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对于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工程发包给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具备相应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以有利于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为原则,合理划分标段。并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按照工程承包合同规定供应的材料、构件和产品等进行招标。对于监理单位,应按国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对工程实施监督,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应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不得向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推荐和指定市政工程材料,不得擅自接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津贴或礼金。
目前,有许多没有专业施工资质,甚至有许多是个体户性质的施工队伍也通过种种渠道参与到市政工程建设中来,他们不懂得施工工艺,没有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没有好的机械设备,即使想把工程搞好,但也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抓工程质量管理,首先必须控制好源头,通过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对此,施工单位应重点加强施工的技术力量,完善自检体系,建立工地实验室,用于收集和检测数据,以此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严格转序手续,合法施工,严禁不经转序就进行下道工序的不合法施工行为。内业资料要保证准确、及时、完整和真实,相关图标上墙,并搞好文明施工,树立起施工单位的良好形象。
市政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对此,要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就要做好现场检查,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此来减少经济损失。监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遇到质量难题,监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推卸责任。质量管理者只有深入施工第一线,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互相交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施工全过程既合理又经济地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是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使得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任务既十分复杂又很是繁重。所以,应当牢牢抓住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以保证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以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总之,市政工程项目范围广,涉及的专业性很强,要管好工程质量,必须从选择建设、施工、监理三支队伍着手,抓好队伍建设。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牵涉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工程项目质量好,才会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也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如果施工质量不好,就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设计质量,加强施工管理,注重质量意识,发挥监理的监督作用,重视工地实验室的材料抽检,抓好工程档案的建立和完善,这些环节中的每一个都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芹.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和管理原则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09
[2] 曹鹏. 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 山西建筑, 2007
[3] 郝惠敏,梁波. 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城市桥梁与防洪, 2006
【关键词】市政施工 管理质量 控制措施
市政工程建设是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工作,在现如今的每一个城市都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市政工程在进行着,它们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每个城市的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基础建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使得市政施工企业也随之大量发展。
但是由于对施工质量未能进行有效地控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并出现了一批粗制滥造的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和危害,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分析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因素,把握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这对于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多为重点工程,其资金多来源于地方财政,有时是先开工后立项,部分工程的资金来源没有保障,对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产生影响,出现质量差工期长的问题。市政工程的业主多为政府或主管部门,有些单位滥用职权,不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在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参建各方面的质量行为并不规范,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部分监理单位缺乏专业人才,不能严格履行监理职责。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为了应付检查,往往只注重工期而忽视了质量,质量意识不强,各责任主体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不同步,监督处罚力度不够,助长了各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
市政工程的管理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企业在整体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品牌形象。在当前普遍采取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分包的形式,这种模式很难明确各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容易造成工程程序上的遗漏和混乱,使协调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涉及的专业也愈加广泛,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传统的作业模式在现在的建筑施工项目中仍占有很大比例,施工人员中多为务工的农民工,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技术的质量。
市政道路施工的场地狭窄,难以控制人流,交通封闭困难。电力、电信、自来水、煤气、热力和排污管道等各种管线彼此交织、相互干扰,这样就更使原来狭窄的场地显得更加拥挤,同时也使质量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零散,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市政道路施工经常遇到与光缆、供热、给水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的施工,就极有可能伤害管线,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重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影响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市政道路工程也受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的影响,如遇到现场地下水位高,土质差,就需要采取深井降水等措施,待水位降至符合施工条件,才可以组织开挖,保证施工正常,这同时也增加了质量控制的难度。
现在的市政设计、施工标准与实际发展相比,有的标准滞后,有的标准空缺,这制约了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造成先天不足。现在我国无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这就使得市政施工审查机构在审查市政施工图时有些审查难以操作。
二、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要解决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为实现市政工程總的质量目标会设有许多的分目标, 一步一步实现分目标可被视为是实现总目标的一些具体步骤。在明确了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目标之后, 项目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具体的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 对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效的计划措施。市政工程建设的工人流动性大,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的随意性,监理人员工程质量监理的无所谓态度等都会对工作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工作,同时实行竞争、激励、奖惩并存、共同作用的有效机制,这样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对于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将工程发包给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具备相应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根据工程特点,以有利于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为原则,合理划分标段。并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按照工程承包合同规定供应的材料、构件和产品等进行招标。对于监理单位,应按国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对工程实施监督,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不得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有隶属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应审查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准备情况,不得向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推荐和指定市政工程材料,不得擅自接受被监理单位的任何津贴或礼金。
目前,有许多没有专业施工资质,甚至有许多是个体户性质的施工队伍也通过种种渠道参与到市政工程建设中来,他们不懂得施工工艺,没有专门的施工技术人员,没有好的机械设备,即使想把工程搞好,但也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因此,抓工程质量管理,首先必须控制好源头,通过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对此,施工单位应重点加强施工的技术力量,完善自检体系,建立工地实验室,用于收集和检测数据,以此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严格转序手续,合法施工,严禁不经转序就进行下道工序的不合法施工行为。内业资料要保证准确、及时、完整和真实,相关图标上墙,并搞好文明施工,树立起施工单位的良好形象。
市政工程质量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现场跟踪检查而发现的。对此,要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就要做好现场检查,要在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此来减少经济损失。监理人员要在施工现场督促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随时抽查一些项目,遇到质量难题,监理人员要同施工人员一起研究解决,出现质量问题,不能推卸责任。质量管理者只有深入施工第一线,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互相交叉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施工全过程既合理又经济地进行,以期达到预定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在是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是由于市政工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这些特点使得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任务既十分复杂又很是繁重。所以,应当牢牢抓住市政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谨慎分析、小心控制、严格把关,以保证我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以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总之,市政工程项目范围广,涉及的专业性很强,要管好工程质量,必须从选择建设、施工、监理三支队伍着手,抓好队伍建设。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牵涉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工程项目质量好,才会使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也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如果施工质量不好,就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设计质量,加强施工管理,注重质量意识,发挥监理的监督作用,重视工地实验室的材料抽检,抓好工程档案的建立和完善,这些环节中的每一个都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芹.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点和管理原则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09
[2] 曹鹏. 市政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 山西建筑, 2007
[3] 郝惠敏,梁波. 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 城市桥梁与防洪,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