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sha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效率不高,教师满堂问,分析式的阅读教学始终难以突破,学生疲于应对教师的提问,缺少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学习过程。《提更好的问题》一书中指出,“教师每周要提几百个问题。问题的种类和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及质量有巨大的影响。但是传统的教师发展却很少关注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满堂问,切割分析教材内容是教师亟待突破的瓶颈。笔者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在听课时采集数据,记录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一,对学情的把握不到位。教师总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好,以为只要自己都“问”到了,教学就无死角了。其实,教师细碎的问题既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比如,在教学《葡萄沟》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教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哪些地方让你感到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枝叶是什么样的?葡萄多吗?有什么颜色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读课文就能够找出答案,我们称之为浅问题。浅问题就容易造成学生浅阅读、浅思考、浅学习,这样的教学就缺乏有效性。
  第二,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肤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要植根于此。
  目前,教师在课堂上过于纠结教材讲的是什么,烦琐的内容分析,挤占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却忽视了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用什么方法来写,为什么这样写等深度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学语文要思考、领会,日后还要加以运用的。
  例如,《桥》这一课,最后一部分写桥塌了,老汉被洪水冲走了。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木桥怎样了?“推”与哪个字意思相反?获救的是谁?被洪水冲走的是谁?
  从这些问题的设置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教师侧重于学生浏览课文就能解决的教学内容,忽略了这段文字中对老汉动作的描写以及白浪滔天等环境描写的作用,使得学生缺乏深度的阅读与思考,学习浅尝辄止,这正是目前阅读教学中常见的现象。
  这样的教学必须要突破。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提更好的问题》一书指出,“改进我们提问的方法之一就是提更好的问题,它可以激发和支持思考,并促进学习”。
  笔者带着剖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在听课的过程中采集了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根据学情,有效提问
  有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符合二八定律,即一篇课文有80%的内容学生自己能够读懂,僅有20%的内容须教师引导和点拨。然而,阅读课上,教师常常在学生已读懂的部分下功夫,却忽略了学生不懂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疑点、兴趣点、语言的发展点调整教学设计,学生才能实现有效学习。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课文《一封信》时,教师这样指导学生体会露西写给爸爸第二封信的内容:
  第一句“亲爱的爸爸”,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露西日夜思念着爸爸,她从心底发出无数次这样的呼唤,那让我们来亲切地叫一叫爸爸吧。
  第二句“我们过得挺好”,教师采用朗读评价的方法激励学生朗读:爸爸听你这么说就放心了……
  第三句“太阳闪闪发光……”,学生朗读,教师顺势出示图片(阳光、草地、小狗、小女孩)引导学生朗读:瞧,这就是露西与希比希一起玩耍的图片,露西现在会有怎样的感觉?那你就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吧。
  第四句,师生直接进行分角色对话。
  第五句,看电影一句,教师听学生朗读后评价:这可真是个好消息,我听得出来,你特别兴奋,还有满满的期待,那我们再读一遍。
  第六句“……天天想你……”,教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露西对爸爸的思念和爱是绵绵不断的,我们来读最后一句话。
  上面的设计中,教师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人物产生共鸣。正如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发现过程。教师起到引导、点拨、组织作用,退到幕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是主动的、探究的、展示的,学习就会是有效的。
  二、整合教材,有效提问
  目前,许多教师在备课时最大的问题是不知如何巧妙地运用教材,串讲串问、从头到尾的分析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若在头脑中树立整体的目标意识,如这一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前后的语文要素如何承接,就能够想到解读教材的好办法。
  于漪曾说,开始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背知识,就是背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可以让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1.按照文体进行整合
  统编教材以单元为整体进行了编排,其中按照某一文体编排课文是一大特色,如三、四年级有童话单元,六年级有小说、散文单元……利用文体编排的特点组织教学,目标更明确,训练更集中。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童话单元,教师备课时就要站在小学生阅读童话的阶段整体去建构:二年级,学生学习了复述课文,借助提示讲故事;三年级,学生学会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学习了“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组童话,这次要求学生创编故事。教学时,教师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奇妙的童话”,以课后习题“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根据已有的内容选择一个进行创编,讲给同学听”为统领,带着学生通过阅读找到“奇妙”的解码:大胆的想象,丰富的语言,进而用这样的方法有步骤地创编故事。
  将一篇童话教学植根于小学整体的童话学习之上,勾连了学生之前学习的童话内容,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体现了阅读与表达的融合,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力、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实现了学生阅读童话能力的提升。   2.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整合
  针对统编教材单元整合教学内容,教师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去备课,就会对教材进行系统解读,进而开展整合,对学生进行有系统的语言训练。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共有两個教学目标:一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二是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赵州桥》作为其中一篇精读课文,着力于实现本单元教学的第一目标: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进行表达。课后习题也集中指向对单元目标的落实。课后第一题,让学生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是学习“一段话如何围绕中心句来写”;第二题,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是练习“一篇文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组织材料并展开表达的”。基于此,教师设计教学的主要环节就是运用数、联、串句子等方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如何通过列举桥栏板上雕刻着的图案把“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赵州桥》是一篇传统课文,之前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古代建筑,感受文化的魅力。编入统编教材之后,教学目标变为学习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进行表达。教学目标不同,教师在备课时的思路和方法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三、把握学段训练点,有效提问
  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明确每个学段的训练重点,要让学生在每节语文课都能得到语言方面的训练。带着这样的目标去备课与教学,教师自然就不会囿于细碎的提问,陷入烦琐的阅读教学了。
  对于第一学段,可以《葡萄沟》为例,教师采用“通过读课文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大问题统领学生的学习。教师注重词语和句子的认知、感受、体会以及运用。对于第二学段,四年级可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读前两句,想象可以看到哪些画面,想把什么词送给雨后的柳树,想把什么词送给雨后的渭城。渭城的景物有很多,作者写柳树,猜测其用意。看似教师提了好几个问题,实则所有问题都指向将课内与课外进行有机整合,将学生的想象与诗的意境进行巧妙的对接。像这样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指向促进学生语言积累的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对于第三学段,五年级可以《四季之美》为例,教师把握住一个问题:四季之美,美在哪里?通过抓住描写春天黎明的色变之美、夏天夜晚的光感之美、秋天黄昏的情感之美、冬天早晨的和谐之美的句子,在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将语文学习指向理解与表达。
  通过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到不同学段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共同之处是,在语言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语言,用语言。
  要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阵地,习得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避免碎片式的阅读教学,就要从有效提问开始,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会答疑解难,学会阅读思考。语文课简洁了,学生主动了,课堂效率便高效了。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信息搜索和资讯获取方面更加便捷,但也正逐步丧失深度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方面具有
期刊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教育等方面形成了极具特色、辉煌灿烂的精神文化财富,这亦是我国儿童教育重要的现实基础
期刊
【关键词】猜读识字,实测,调查,教学策略  《小学识字要义:识记当代社会成员的约定——再谈让识字教学回归常识》一文指出,“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其音形义联结为社会成员所约定俗成,汉字也不例外”。文章对当前各级质量监测命题中,让学生根据汉字形体猜测读音的做法,以及统编教材编排的“猜读识字”内容,着重从汉字及汉字认知规律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统编教材编排的“猜读识字”内容教学实效如何?教师如何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文学中的乡土意识也在悄悄发生着嬗变和转型.孔小彬著的《多维视角下的当代乡土文学》一书便是以中国当代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乡土文学的叙事艺术、乡
期刊
传统教学模式下,授课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具有绝对权威,掌握着教学的整体节奏和活动安排;学生作为客体,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久而久之,
期刊
【关键词】《水浒传》,生辰纲,智,不智,整本书阅读  近二十年关于《智取生辰纲》这一经典片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智取”,始于智而终于智。如今依“整本书阅读”精神,将取得生辰纲后续发展的情节统一起来观察,则“ 智取”是否蕴含着诸多“ 不智”,很值得深思。本文认为,只有从“ 整本书阅读”的角度出发,《智取生辰纲》在全局结构上的有机性才能充分显示。  一、《智取生辰纲》中“智”的回顾与反思  关于《智
在学习统编教材中的状物类文章时,运用比较阅读策略可以有效落实观察方法、表达方式、感情体验等语文要素.比较阅读,要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比较维度,选择比较内容
【关键词】语文知识研究,研究层级和基底,知识观,系统观,语文课程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变的研究主题。然而,在大多数“针锋相对”和小部分“自说白话”的情况下,关于语文知识的研究仍在暗中摸索,困难重重。语文学科也并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反而因缺乏语文知识的研究越来越深受诟病。  语文知识研究之所以收效甚微,重要原因就在于对语文知识研究的基本问题认识不清。如
波德莱尔不仅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一位文艺评论家.凡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方面,他都发表过富有独创性的评论,批评范
期刊
由张世君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史》是一部颇具创新性的专著.本书的内容以欧美文学史为重点,作者详细介绍了从古代至19世纪的外国文学史.rn本书具有三个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