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红军后代,3年援疆,行程12万公里,做励志演讲16场、逾万名师生聆听,自筹资金2.2万元,建起“‘长征源’爱心点赞超市”,雪山草地遍布他的足迹,长征精神播撒在帕米尔高原;
他,名师引领,创建“‘梦想语文’名师工作室”,上公开示范课27节,9次“订单式”送教到农牧区,组织县级国语培训3场,培训新入职教师1500多人;
他,身兼数职,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办公室秘书、雪松中学副校长、语文教师,协助管理江西首批援疆支教团队,筹集6000余册国学教材捐赠农牧区学校,是柯尔克族贫困户孩子的“江西爸爸”,“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使者……
他就是江西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获奖者赖扬平。
新长征再出发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1982出生的赖扬平在于都长大,耳濡目染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身心体悟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奶奶常常给我讲太爷爷参加红军的故事,可以说是那段红色记忆伴着我长大的。作为红军的后辈,我从小立志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精神一直鞭策着我。”赖扬平向记者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
大学毕业后,赖扬平回到母校于都二中,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所教学科成绩和所带班级教学质量年年优秀。有“红色”血统的他,时常为学生做励志演讲。2016年11月,当获知可报名援疆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
他说:“对边疆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到新疆去是我的梦想。一定要把好的教学经验带过去,有责任把长征精神带过去。”
那年,他7岁的儿子读小学一年级,妻子身怀二胎待产。妻子说:“我当过老师,我理解你。当年送郎参军,如今我送郎援疆。”
父亲说:“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校长说:“学校是你的坚强后盾,我们会像当年于都百姓支持红军长征一样,全力支持你参与新疆建设。”
带着满腔热血,带着家人期盼,带着同事嘱托,2017年2月25日,赖扬平背起行囊从于都出发,行程5000多公里,来到了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上的阿克陶县,开始了他援疆一千多个日夜的新长征路。
汗水浸润戈壁
阿克陶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属地大多是高海拔的戈壁盐碱地,环境恶劣,地广人稀。
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是江西全资1.2亿元援建在戈壁滩上的新学校,赖扬平最初被分配到这里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全校3400名学生的国语基础差,一个班40多人,语文考试常常能考及格的不过5人。
“我叫赖扬平,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赖扬平作了10分钟的自我介绍,可到了学生的作文本上,他的名字还是被写成“懒羊皮”“来样平”。他在黑板上写下“题目自拟”,最后作文本收上来,有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自拟”……
一周之内,赖扬平摸清了学校的情况:学生国语基础薄弱,上课铃响后都不愿进教室;学校优质师资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牧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放更多的羊……面对现实,赖扬平用行动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教育落后的面貌,一定要用教育阻断这里的贫困代际传递。
他身先士卒,将自制的早读任务表贴在班级墙上,每天20分钟的早读课细化到每天读几个字词、背哪篇课文。早读时间第一个到教室,督促学生进教室,指导读拼音、写笔画,让学生从最基础的教学开始。
他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播放中国诗词、成语大会电视节目片段,将经典红色剧目和传统戏曲搬进课堂,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吟诵古诗词,传唱《十送红军》歌曲、表演《十送红军》情景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趣味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尝试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兑现奖励的办法,能背诵一篇新学课文奖励一根棒棒糖、一支笔,完成一次集体活动奖励一场电影、一个生日Party,同时把关注点聚焦到更多的贫困生身上。
“贫困生的家离校远,一学期难得回一次家,在校几乎没有零花钱,我原想给他们捐点东西,但又担心贴上无形的‘标签’而伤了他们的自尊。”他灵机一动,带头捐出2000元,动员家乡亲友、同事和早年教过的学生捐资助学,办起了“‘长征源’爱心点赞超市”,超市里有笔、地球仪、台灯、水杯、牙膏等学习生活物品,学生可通过集“赞”兑换。学习进步、做好人好事、参加文艺汇演都可获“赞”。超市里,所有物品都“明码标价”,5个“赞”换一支笔、20个“赞”换一副乒乓球拍、100个“赞”换一个篮球。赖扬平叮嘱任课教师,在奖学生“赞”时,要给贫困生“放点水”。他说:“通过努力获‘赞’兑换需要的物品,会让贫困生们更有成就感和被尊重感。”在这种方式激励下,学生变得更加自主、更加自信。他也成为大家公认的最会奖励学生、被学生喜爱的老师。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到校的第二个月,他主持的“‘梦想语文’名师工作室”在阿克陶挂牌,以此为平台,援疆教师组团与当地年轻教师师徒结对,“订单式”送教下乡下校,开展大面积的公开示范课教学、推进“国学教育进课堂”活动,把江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管理理念毫无保留地与当地教师交流分享。
一时间,年轻教师由不愿上公开课到抢名额参加赛课,赛课拿奖数比十几年前的总数还多。师生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每个班级、每所学校、全县的教育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學而不厌、教而不倦的教学风气蔚然成风。
坚持一边教学一边扶贫的赖扬平,每月至少一次,来回花上近6个小时,去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岁女孩阿娜尔汗家,戈壁沙漠盐碱地、大雪地震沙尘暴都挡不住这名“江西爸爸”“走亲戚”的脚步。
2019年端午节前夕,赖扬平去布伦口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出钱买了500个粽子,跋涉3个半小时。一到学校,他一边安排煮粽子一边开讲端午节文化。课讲完了,粽子熟了,当地200多名师生第一次过上了有粽子、吃粽子的端午节。活动结束后,他把课件留了下来,端午节文化也留了下来。 送教扶贫,从县城周边到边远牧区,他不知疲倦地讲着、忙着,有时嗓子痛,强忍着就过去了。2018年11月,他被檢查出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当时临近学期末,他凭着不惧困难、牺牲的精神力量,坚持到放寒假才回南昌手术。术后不久,他就带着药返回了阿克陶。因为他知道,阿克陶需要他,学生在等着他。
花开雪山草地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是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他说:“在那个被称为‘帕米尔高原明珠’的地方,虽然春天来得慢,但有耐心有期待,就会有花开。”
在走村串户的访问中,赖扬平发现,当地许多初高中生毕业后都回家放牧,没有选择升学,根源是这些人没有立志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他跟自己较着劲:一定要为这里的学生播撒梦想的种子,让更多的学生今后有更大的作为。
他想到了家乡的“长征源”,想到了在于都二中擅长的“最美的风景在大学”的主题励志演讲。于是,他把长征精神融入主题,创新内容,收集、拍摄父母在田间、工地、牧场劳动和车站、码头背着行囊的照片、视频,整理国内大学和祖国发展历程、成就材料,到各所学校给学生讲励志成长故事、谈人生规划,激励学生通过读书改变世代放羊的人生轨迹,树立走出戈壁雪山、建设大美新疆的宏大志向。
2019年3月,赖扬平应邀到阿克陶红柳中学做励志演讲,高三学生布瓦杰尔被演讲感动。在交流分享环节,她第一个上台说出了考大学的梦想。8月26日,布瓦杰尔在公园散步时,认出了同在公园散步的赖扬平,她高兴地说被新疆农大录取了,拉着他合影、邀请去她家吃饭。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组照片里就有她上台发言和赖扬平的合影,附言是:“读书改变命运、最美的风景在大学”的演讲激励我冲刺高考。没有这次听讲,我可能考不上大学。谢谢您老师!
在雪松中学七(13)班的墙上,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写满了学生的梦想:有14个人想当教师,13个人想当特警或军人。2019年8月19日,赖扬平收到九(4)班学生阿迪力的一条报喜短信:老师好消息,我考上南昌市莲塘一中的新疆班了……
2020年1月,援疆支教结束,视援疆为使命、把阿克陶当故乡的赖扬平,带着满满的牵挂回到了家乡:“不去援疆,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不去支教,不知道教育发展有多么不均衡。只要有需要,我愿再赴新疆。”◆
他,名师引领,创建“‘梦想语文’名师工作室”,上公开示范课27节,9次“订单式”送教到农牧区,组织县级国语培训3场,培训新入职教师1500多人;
他,身兼数职,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办公室秘书、雪松中学副校长、语文教师,协助管理江西首批援疆支教团队,筹集6000余册国学教材捐赠农牧区学校,是柯尔克族贫困户孩子的“江西爸爸”,“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使者……
他就是江西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获奖者赖扬平。
新长征再出发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1982出生的赖扬平在于都长大,耳濡目染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身心体悟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奶奶常常给我讲太爷爷参加红军的故事,可以说是那段红色记忆伴着我长大的。作为红军的后辈,我从小立志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精神一直鞭策着我。”赖扬平向记者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
大学毕业后,赖扬平回到母校于都二中,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所教学科成绩和所带班级教学质量年年优秀。有“红色”血统的他,时常为学生做励志演讲。2016年11月,当获知可报名援疆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
他说:“对边疆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到新疆去是我的梦想。一定要把好的教学经验带过去,有责任把长征精神带过去。”
那年,他7岁的儿子读小学一年级,妻子身怀二胎待产。妻子说:“我当过老师,我理解你。当年送郎参军,如今我送郎援疆。”
父亲说:“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校长说:“学校是你的坚强后盾,我们会像当年于都百姓支持红军长征一样,全力支持你参与新疆建设。”
带着满腔热血,带着家人期盼,带着同事嘱托,2017年2月25日,赖扬平背起行囊从于都出发,行程5000多公里,来到了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上的阿克陶县,开始了他援疆一千多个日夜的新长征路。
汗水浸润戈壁
阿克陶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属地大多是高海拔的戈壁盐碱地,环境恶劣,地广人稀。
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是江西全资1.2亿元援建在戈壁滩上的新学校,赖扬平最初被分配到这里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全校3400名学生的国语基础差,一个班40多人,语文考试常常能考及格的不过5人。
“我叫赖扬平,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赖扬平作了10分钟的自我介绍,可到了学生的作文本上,他的名字还是被写成“懒羊皮”“来样平”。他在黑板上写下“题目自拟”,最后作文本收上来,有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自拟”……
一周之内,赖扬平摸清了学校的情况:学生国语基础薄弱,上课铃响后都不愿进教室;学校优质师资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牧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放更多的羊……面对现实,赖扬平用行动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教育落后的面貌,一定要用教育阻断这里的贫困代际传递。
他身先士卒,将自制的早读任务表贴在班级墙上,每天20分钟的早读课细化到每天读几个字词、背哪篇课文。早读时间第一个到教室,督促学生进教室,指导读拼音、写笔画,让学生从最基础的教学开始。
他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播放中国诗词、成语大会电视节目片段,将经典红色剧目和传统戏曲搬进课堂,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吟诵古诗词,传唱《十送红军》歌曲、表演《十送红军》情景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趣味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尝试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兑现奖励的办法,能背诵一篇新学课文奖励一根棒棒糖、一支笔,完成一次集体活动奖励一场电影、一个生日Party,同时把关注点聚焦到更多的贫困生身上。
“贫困生的家离校远,一学期难得回一次家,在校几乎没有零花钱,我原想给他们捐点东西,但又担心贴上无形的‘标签’而伤了他们的自尊。”他灵机一动,带头捐出2000元,动员家乡亲友、同事和早年教过的学生捐资助学,办起了“‘长征源’爱心点赞超市”,超市里有笔、地球仪、台灯、水杯、牙膏等学习生活物品,学生可通过集“赞”兑换。学习进步、做好人好事、参加文艺汇演都可获“赞”。超市里,所有物品都“明码标价”,5个“赞”换一支笔、20个“赞”换一副乒乓球拍、100个“赞”换一个篮球。赖扬平叮嘱任课教师,在奖学生“赞”时,要给贫困生“放点水”。他说:“通过努力获‘赞’兑换需要的物品,会让贫困生们更有成就感和被尊重感。”在这种方式激励下,学生变得更加自主、更加自信。他也成为大家公认的最会奖励学生、被学生喜爱的老师。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到校的第二个月,他主持的“‘梦想语文’名师工作室”在阿克陶挂牌,以此为平台,援疆教师组团与当地年轻教师师徒结对,“订单式”送教下乡下校,开展大面积的公开示范课教学、推进“国学教育进课堂”活动,把江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管理理念毫无保留地与当地教师交流分享。
一时间,年轻教师由不愿上公开课到抢名额参加赛课,赛课拿奖数比十几年前的总数还多。师生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每个班级、每所学校、全县的教育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學而不厌、教而不倦的教学风气蔚然成风。
坚持一边教学一边扶贫的赖扬平,每月至少一次,来回花上近6个小时,去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岁女孩阿娜尔汗家,戈壁沙漠盐碱地、大雪地震沙尘暴都挡不住这名“江西爸爸”“走亲戚”的脚步。
2019年端午节前夕,赖扬平去布伦口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出钱买了500个粽子,跋涉3个半小时。一到学校,他一边安排煮粽子一边开讲端午节文化。课讲完了,粽子熟了,当地200多名师生第一次过上了有粽子、吃粽子的端午节。活动结束后,他把课件留了下来,端午节文化也留了下来。 送教扶贫,从县城周边到边远牧区,他不知疲倦地讲着、忙着,有时嗓子痛,强忍着就过去了。2018年11月,他被檢查出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当时临近学期末,他凭着不惧困难、牺牲的精神力量,坚持到放寒假才回南昌手术。术后不久,他就带着药返回了阿克陶。因为他知道,阿克陶需要他,学生在等着他。
花开雪山草地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是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他说:“在那个被称为‘帕米尔高原明珠’的地方,虽然春天来得慢,但有耐心有期待,就会有花开。”
在走村串户的访问中,赖扬平发现,当地许多初高中生毕业后都回家放牧,没有选择升学,根源是这些人没有立志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他跟自己较着劲:一定要为这里的学生播撒梦想的种子,让更多的学生今后有更大的作为。
他想到了家乡的“长征源”,想到了在于都二中擅长的“最美的风景在大学”的主题励志演讲。于是,他把长征精神融入主题,创新内容,收集、拍摄父母在田间、工地、牧场劳动和车站、码头背着行囊的照片、视频,整理国内大学和祖国发展历程、成就材料,到各所学校给学生讲励志成长故事、谈人生规划,激励学生通过读书改变世代放羊的人生轨迹,树立走出戈壁雪山、建设大美新疆的宏大志向。
2019年3月,赖扬平应邀到阿克陶红柳中学做励志演讲,高三学生布瓦杰尔被演讲感动。在交流分享环节,她第一个上台说出了考大学的梦想。8月26日,布瓦杰尔在公园散步时,认出了同在公园散步的赖扬平,她高兴地说被新疆农大录取了,拉着他合影、邀请去她家吃饭。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组照片里就有她上台发言和赖扬平的合影,附言是:“读书改变命运、最美的风景在大学”的演讲激励我冲刺高考。没有这次听讲,我可能考不上大学。谢谢您老师!
在雪松中学七(13)班的墙上,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写满了学生的梦想:有14个人想当教师,13个人想当特警或军人。2019年8月19日,赖扬平收到九(4)班学生阿迪力的一条报喜短信:老师好消息,我考上南昌市莲塘一中的新疆班了……
2020年1月,援疆支教结束,视援疆为使命、把阿克陶当故乡的赖扬平,带着满满的牵挂回到了家乡:“不去援疆,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不去支教,不知道教育发展有多么不均衡。只要有需要,我愿再赴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