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征精神播撒在帕米尔高原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红军后代,3年援疆,行程12万公里,做励志演讲16场、逾万名师生聆听,自筹资金2.2万元,建起“‘长征源’爱心点赞超市”,雪山草地遍布他的足迹,长征精神播撒在帕米尔高原;
  他,名师引领,创建“‘梦想语文’名师工作室”,上公开示范课27节,9次“订单式”送教到农牧区,组织县级国语培训3场,培训新入职教师1500多人;
  他,身兼数职,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办公室秘书、雪松中学副校长、语文教师,协助管理江西首批援疆支教团队,筹集6000余册国学教材捐赠农牧区学校,是柯尔克族贫困户孩子的“江西爸爸”,“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使者……
  他就是江西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获奖者赖扬平。
    新长征再出发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1982出生的赖扬平在于都长大,耳濡目染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身心体悟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奶奶常常给我讲太爷爷参加红军的故事,可以说是那段红色记忆伴着我长大的。作为红军的后辈,我从小立志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长征精神一直鞭策着我。”赖扬平向记者介绍了他的成长经历。
  大学毕业后,赖扬平回到母校于都二中,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所教学科成绩和所带班级教学质量年年优秀。有“红色”血统的他,时常为学生做励志演讲。2016年11月,当获知可报名援疆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提交了申请。
  他说:“对边疆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到新疆去是我的梦想。一定要把好的教学经验带过去,有责任把长征精神带过去。”
  那年,他7岁的儿子读小学一年级,妻子身怀二胎待产。妻子说:“我当过老师,我理解你。当年送郎参军,如今我送郎援疆。”
  父亲说:“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
  校长说:“学校是你的坚强后盾,我们会像当年于都百姓支持红军长征一样,全力支持你参与新疆建设。”
  带着满腔热血,带着家人期盼,带着同事嘱托,2017年2月25日,赖扬平背起行囊从于都出发,行程5000多公里,来到了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上的阿克陶县,开始了他援疆一千多个日夜的新长征路。
    汗水浸润戈壁
  阿克陶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属地大多是高海拔的戈壁盐碱地,环境恶劣,地广人稀。
  阿克陶县雪松中学是江西全资1.2亿元援建在戈壁滩上的新学校,赖扬平最初被分配到这里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全校3400名学生的国语基础差,一个班40多人,语文考试常常能考及格的不过5人。
  “我叫赖扬平,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赖扬平作了10分钟的自我介绍,可到了学生的作文本上,他的名字还是被写成“懒羊皮”“来样平”。他在黑板上写下“题目自拟”,最后作文本收上来,有学生的作文题目就是“自拟”……
  一周之内,赖扬平摸清了学校的情况:学生国语基础薄弱,上课铃响后都不愿进教室;学校优质师资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牧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放更多的羊……面对现实,赖扬平用行动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教育落后的面貌,一定要用教育阻断这里的贫困代际传递。
  他身先士卒,将自制的早读任务表贴在班级墙上,每天20分钟的早读课细化到每天读几个字词、背哪篇课文。早读时间第一个到教室,督促学生进教室,指导读拼音、写笔画,让学生从最基础的教学开始。
  他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播放中国诗词、成语大会电视节目片段,将经典红色剧目和传统戏曲搬进课堂,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吟诵古诗词,传唱《十送红军》歌曲、表演《十送红军》情景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趣味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尝试学生每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兑现奖励的办法,能背诵一篇新学课文奖励一根棒棒糖、一支笔,完成一次集体活动奖励一场电影、一个生日Party,同时把关注点聚焦到更多的贫困生身上。
  “贫困生的家离校远,一学期难得回一次家,在校几乎没有零花钱,我原想给他们捐点东西,但又担心贴上无形的‘标签’而伤了他们的自尊。”他灵机一动,带头捐出2000元,动员家乡亲友、同事和早年教过的学生捐资助学,办起了“‘长征源’爱心点赞超市”,超市里有笔、地球仪、台灯、水杯、牙膏等学习生活物品,学生可通过集“赞”兑换。学习进步、做好人好事、参加文艺汇演都可获“赞”。超市里,所有物品都“明码标价”,5个“赞”换一支笔、20个“赞”换一副乒乓球拍、100个“赞”换一个篮球。赖扬平叮嘱任课教师,在奖学生“赞”时,要给贫困生“放点水”。他说:“通过努力获‘赞’兑换需要的物品,会让贫困生们更有成就感和被尊重感。”在这种方式激励下,学生变得更加自主、更加自信。他也成为大家公认的最会奖励学生、被学生喜爱的老师。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到校的第二个月,他主持的“‘梦想语文’名师工作室”在阿克陶挂牌,以此为平台,援疆教师组团与当地年轻教师师徒结对,“订单式”送教下乡下校,开展大面积的公开示范课教学、推进“国学教育进课堂”活动,把江西优秀的教育资源和管理理念毫无保留地与当地教师交流分享。
  一时间,年轻教师由不愿上公开课到抢名额参加赛课,赛课拿奖数比十几年前的总数还多。师生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努力,每个班级、每所学校、全县的教育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學而不厌、教而不倦的教学风气蔚然成风。
  坚持一边教学一边扶贫的赖扬平,每月至少一次,来回花上近6个小时,去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岁女孩阿娜尔汗家,戈壁沙漠盐碱地、大雪地震沙尘暴都挡不住这名“江西爸爸”“走亲戚”的脚步。
  2019年端午节前夕,赖扬平去布伦口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出钱买了500个粽子,跋涉3个半小时。一到学校,他一边安排煮粽子一边开讲端午节文化。课讲完了,粽子熟了,当地200多名师生第一次过上了有粽子、吃粽子的端午节。活动结束后,他把课件留了下来,端午节文化也留了下来。   送教扶贫,从县城周边到边远牧区,他不知疲倦地讲着、忙着,有时嗓子痛,强忍着就过去了。2018年11月,他被檢查出患有甲状腺乳头状癌,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当时临近学期末,他凭着不惧困难、牺牲的精神力量,坚持到放寒假才回南昌手术。术后不久,他就带着药返回了阿克陶。因为他知道,阿克陶需要他,学生在等着他。
    花开雪山草地
  每个人都是一粒种子,是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他说:“在那个被称为‘帕米尔高原明珠’的地方,虽然春天来得慢,但有耐心有期待,就会有花开。”
  在走村串户的访问中,赖扬平发现,当地许多初高中生毕业后都回家放牧,没有选择升学,根源是这些人没有立志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他跟自己较着劲:一定要为这里的学生播撒梦想的种子,让更多的学生今后有更大的作为。
  他想到了家乡的“长征源”,想到了在于都二中擅长的“最美的风景在大学”的主题励志演讲。于是,他把长征精神融入主题,创新内容,收集、拍摄父母在田间、工地、牧场劳动和车站、码头背着行囊的照片、视频,整理国内大学和祖国发展历程、成就材料,到各所学校给学生讲励志成长故事、谈人生规划,激励学生通过读书改变世代放羊的人生轨迹,树立走出戈壁雪山、建设大美新疆的宏大志向。
  2019年3月,赖扬平应邀到阿克陶红柳中学做励志演讲,高三学生布瓦杰尔被演讲感动。在交流分享环节,她第一个上台说出了考大学的梦想。8月26日,布瓦杰尔在公园散步时,认出了同在公园散步的赖扬平,她高兴地说被新疆农大录取了,拉着他合影、邀请去她家吃饭。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组照片里就有她上台发言和赖扬平的合影,附言是:“读书改变命运、最美的风景在大学”的演讲激励我冲刺高考。没有这次听讲,我可能考不上大学。谢谢您老师!
  在雪松中学七(13)班的墙上,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写满了学生的梦想:有14个人想当教师,13个人想当特警或军人。2019年8月19日,赖扬平收到九(4)班学生阿迪力的一条报喜短信:老师好消息,我考上南昌市莲塘一中的新疆班了……
  2020年1月,援疆支教结束,视援疆为使命、把阿克陶当故乡的赖扬平,带着满满的牵挂回到了家乡:“不去援疆,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不去支教,不知道教育发展有多么不均衡。只要有需要,我愿再赴新疆。”◆
其他文献
“六十年耕耘,只为做好一件事;六十岁出发,夸父逐日新征程。不辞辛劳辅后学,大江南北留芬芳。提琴奏曲,都说夕阳无限好;老骥伏枥,又赞皓月更迷人。”这是2020年9月7日,江西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获奖者——南昌三中退休教师黄恕伯的颁奖词。  60年,人生一甲子;80年,风雨人生路。在第36个教师节当天上午,记者如约在南昌三中见到了黄恕伯老师。“退休后,在江西的活动少了,在全国的
期刊
秋日,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94岁的宋金如老教授按时走出家门,沿着太谷路走向她的“稀有散装实验室”。路旁的大樟树高耸入云,那是当年学校从山西搬迁至江西建校时栽种的。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我们投身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在创业中铸就辉煌……”校歌勾勒出了该校的不凡出身。从1956年创办的太谷地质学校,到20世纪60年代因“追逐”铀矿迁至抚州,再到
期刊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是省级贫困乡,但在这里,连续20多年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相反,还走出了全国师德标兵、省市优秀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上百人。当地的百姓都说,这得益于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  2020年9月,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晓,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终身名誉理事长李维正榜上有名。现年91岁的他是这次入选者中年龄最大、唯一没有到场领奖的获奖者。颁奖晚会现场,在众人关
期刊
9月7日,在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当一位年轻的独臂老师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他身上。而听完他的事迹介绍和获奖感言,大家除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之外,更被他身残志坚、矢志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就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单文增。   用坚强作“翅膀”,在逆境中起飞   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节软件开发课上,单文增用
期刊
“诚信做事,良心做人。常怀感恩之心,致力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无数孩子重返校园;急公好义,赢得世人普遍尊敬。你用大爱绘出了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这是写给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凃雅雅的颁奖词,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祖籍山东、从小旅居香港的凃雅雅,一直关心国家的兴旺发达,以本真之心创业处世,心系教育发展。多年来,她不仅将企业做得有声有色,还秉承“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期刊
主题思政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以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节庆日、纪念日以及社会生活热点事件、话题为契机,围绕某个主题实施的思政教育活动。“浸润式”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积极创设教育情境,注重氛围营造和过程参与、体验,促进学生学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主题思政教育活动是载体,“浸润式”教育是方法,二者有机结合,可有力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2020年“七一”到来之际,
期刊
他是大学教授,却皮肤黝黑更像农民;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爱农村。作为大学教授,他本可以很光鲜地出现在农村,但他却选择光脚走在农村的广袤土地上,奔波在田间地头,把种植技术变成农民手中的真金白银……  2020年教师节前夕,担任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黎川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团长的“农民教授”李荣同被评为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消息传到他所服务的黎川县,百姓纷纷为之叫好。  “我是
期刊
身为中共婺源县委书记的吴曙,站在“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后,主持人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读了组委会给予她的颁奖词:“书记身份,甘当教育勤务兵;师者情怀,乐做校园监护人……财政小县建成教育大县,书香文脉点亮最美乡村。” 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 吴曙正在带领全县人民倾情打造美丽江西“婺源样板”,同时凝聚全县力量大手笔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为美丽再做一道加法。  
期刊
20年很长,每一次都是心灵的陪伴。20年也很短,因为他一直乐在其中。   从无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守护者   从无到有,从一个人、一部电话、一张办公桌,到覆盖全校的“六位一体”体系,20年来,在一所工科高校里,心理健康教育能落地生根、開花结果,他倾注着满腔的热血与挚爱。  时针拨回到2001年,舒曼开始担任1998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辅导员。那时,随着大学扩招、就业困难、网络普及等,一种叫“
期刊
历史重大事件会加速改变固化的生活学习模式,推进社会的变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数千万大中小学生在家通过互联网平台等进行在线学习,这其中暴露了一些问题,诸如自控能力较弱、时间规划不合理、浅表学习的现象较多、部分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等。如何实现线上深度学习,如何实现线上教育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衔接,江西师大附中以线上学习共同体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  一、背景  日本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