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已经越来越无法适应其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素质教育的瓶颈。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从减轻学生的负担抓起。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性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受错误政绩观的影响,片面抓升学率,并以此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主要指标,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有些学校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组织统考联考、月考周练等名目繁多的考试,严重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部分学校不能按要求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有些学校的课程、课时、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性大,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忽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养成性课程。
二、从督导工作入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的违背教育规律、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偏离了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教育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样的难题,既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真正将其纳入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更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创新的策略、更加得力的措施,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用更多的精力,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上下工夫,在强化督查执行力上下工夫,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工夫,敢于破难点、打硬战,常抓不懈,综合治理,强力推进,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督导评估工作应受到充分重视。
三、从处理好几个关系上着眼督导,以减轻学生负担
减负要全面实行以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以学生学业成绩、教师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制度改革。应该对学生的课业数量、内容和结构形式等优化组合,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效益上做文章。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既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特别是用人机制和导向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也是教育内部急功近利、无序竞争、发展失衡、违背规律所致。要真正促使减负增效工作收到实效,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政绩观。
1、着力处理好减负与提高课堂质量的关系。减负只是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抓好提高课堂效率这个核心。在强化课堂教学上,要努力做到“三不”和抓好“三个环节”,即:学生会的不讲,无实质内容的课不讲,学生听不懂的课不讲;课堂的设疑互动提问环节,答疑解惑环节,用于教学的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应该在教材的处理上更讲究科学,该讲的讲到位,切忌多讲;该练的练到位,切忌滥做。要精讲,教师就应该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和剪裁,要精练,教师就要研究练习中知识点的落实情况,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是将往年的练习复印出来,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今年用了明年用,一届一届地沿用下去,直到永远。
2、着力处理好减负与主动学习的关系。减负不是单纯地减少学习内容、减少作业等,而是应该对学生的课业数量、内容和结构形式等进行优化组合,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效益上做文章。仅靠限制作业量、限制作息时间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能真正实现减负。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像重视智力因素一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下功夫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商开发、兴趣培养、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责任意识,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的成功,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3、着力处理好减负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加强学校管理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要把好“五严”关,执行“三不”令,即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严禁占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严格控制教学辅导资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不布置超量作业,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给学生排列名次,不得体罚学生和驱赶后进生。
四、从细致管理上着手督导,以减轻学生负担
规范办学行为关键是落实在细节上,而落实得如何,督查能否到位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督查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关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细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学校的课程表,按照课程计划编排,设计要规范。教师按课程表上课。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执行课程计划的时候还有随意性,少数教师有移用现象,例如把音乐课、美术课改上语文或数学课,类似这样的现象要杜绝。学校的综合活动课程、校本课程要认真开齐开足。要求教师严格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把握教学进度,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准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不随意调课和挤占术科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严格教育教学秩序。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停课放假;不得在节假日给学生全体补课或变相上课,不得以假日活动名义,进行全班性文化课补习或上新课。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征订教材、教辅读物、练习资料、教学用具。在职教师不得为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3、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除学校规定的统一作息时间外,不得另行规定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分别约为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严禁利用晚自修时间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确保学生每日有充足睡眠时间。
4.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到教师配备合理,学校现代化硬件配备充足。学校要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到各学科配备数量合理的专职教师,教学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标准教室,美术室、音乐教室、阅览室等功能室齐全且符合标准。在硬件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增长的需求。
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更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更严、更细、更实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维护好教育的形象,办让领导放心,让社会认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办学行为不规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危害性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受错误政绩观的影响,片面抓升学率,并以此作为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主要指标,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有些学校加班加点、节假日补课,组织统考联考、月考周练等名目繁多的考试,严重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和心理负担,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部分学校不能按要求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有些学校的课程、课时、教学内容安排随意性大,只重视考试科目的教育教学,忽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养成性课程。
二、从督导工作入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任务。一些地方和学校存在的违背教育规律、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偏离了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教育的“老大难”问题,破解这样的难题,既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真正将其纳入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更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创新的策略、更加得力的措施,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用更多的精力,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上下工夫,在强化督查执行力上下工夫,在构建长效机制上下工夫,敢于破难点、打硬战,常抓不懈,综合治理,强力推进,才能真正解决好这个问题。因此,督导评估工作应受到充分重视。
三、从处理好几个关系上着眼督导,以减轻学生负担
减负要全面实行以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以学生学业成绩、教师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制度改革。应该对学生的课业数量、内容和结构形式等优化组合,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效益上做文章。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既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特别是用人机制和导向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也是教育内部急功近利、无序竞争、发展失衡、违背规律所致。要真正促使减负增效工作收到实效,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政绩观。
1、着力处理好减负与提高课堂质量的关系。减负只是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是学校的生命线,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抓好提高课堂效率这个核心。在强化课堂教学上,要努力做到“三不”和抓好“三个环节”,即:学生会的不讲,无实质内容的课不讲,学生听不懂的课不讲;课堂的设疑互动提问环节,答疑解惑环节,用于教学的环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应该在教材的处理上更讲究科学,该讲的讲到位,切忌多讲;该练的练到位,切忌滥做。要精讲,教师就应该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和剪裁,要精练,教师就要研究练习中知识点的落实情况,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是将往年的练习复印出来,或者干脆从网上下载,今年用了明年用,一届一届地沿用下去,直到永远。
2、着力处理好减负与主动学习的关系。减负不是单纯地减少学习内容、减少作业等,而是应该对学生的课业数量、内容和结构形式等进行优化组合,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效益上做文章。仅靠限制作业量、限制作息时间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不能真正实现减负。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像重视智力因素一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下功夫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商开发、兴趣培养、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责任意识,善于激励和赏识学生的成功,引导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3、着力处理好减负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加强学校管理是全面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要把好“五严”关,执行“三不”令,即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严禁占用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严格控制教学辅导资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不布置超量作业,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给学生排列名次,不得体罚学生和驱赶后进生。
四、从细致管理上着手督导,以减轻学生负担
规范办学行为关键是落实在细节上,而落实得如何,督查能否到位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督查工作,加大督查力度,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关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细节。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要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学校的课程表,按照课程计划编排,设计要规范。教师按课程表上课。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执行课程计划的时候还有随意性,少数教师有移用现象,例如把音乐课、美术课改上语文或数学课,类似这样的现象要杜绝。学校的综合活动课程、校本课程要认真开齐开足。要求教师严格按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把握教学进度,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不准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不随意调课和挤占术科教学时间,确保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严格教育教学秩序。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随意停课放假;不得在节假日给学生全体补课或变相上课,不得以假日活动名义,进行全班性文化课补习或上新课。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征订教材、教辅读物、练习资料、教学用具。在职教师不得为学生进行有偿家教。
3、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除学校规定的统一作息时间外,不得另行规定学生到校和离校时间。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分别约为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严禁利用晚自修时间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确保学生每日有充足睡眠时间。
4.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到教师配备合理,学校现代化硬件配备充足。学校要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到各学科配备数量合理的专职教师,教学班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标准教室,美术室、音乐教室、阅览室等功能室齐全且符合标准。在硬件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日增长的需求。
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更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所以我们一定要以更严、更细、更实的工作作风,同心同德,真抓实干,维护好教育的形象,办让领导放心,让社会认可,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