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却半身念相逢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经有言:“有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的戴爱莲,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后,尽管也曾结过两次婚,但她的心里,始终思念着一个人,谁也无法替代,“我一直在努力忘记,却总也忘不了。”
  他叫威利·苏考普,是她的初恋,短短两周的相处,却刻上了一生的烙印。
  那时,出身于南美的戴爱莲只身在英国学习舞蹈,父亲破产后,她靠半工半读维持学业。1939年夏天,23岁的她考入位于达亭顿庄园的尤斯—雷德学校舞蹈系,假期里,她靠给学校的服装设计师哈科洛斯当模特勉强保证一日三餐。可是有一天,在餐桌上,哈科洛斯对她说:“我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英国,我不能帮助你了,你另找活干吧。”
  戴爱莲一听,顿时难过起来,神情沮丧食不知味。“我想请你做模特,但我没有钱。”这时,坐在哈科洛斯身边的那个英俊青年小心翼翼地说话了。他是哈科洛斯的朋友,一位来自奥地利的穷艺术家,受邀到达亭顿访问三个月,从事雕塑创作。身材婀娜、有着一头乌黑直发和一双细长眼睛的戴爱莲让他动心了,他想为她雕塑。
  “我不是为了赚钱做事情的,只要有地方住、能自己做饭,就满足了!”戴爱莲立刻振作起来,就这样,她做了威利的模特。餐厅的饭太贵,威利支付不起两个人的饭钱,戴爱莲就每天做饭给他吃,简陋的工作室里打个地铺,就是她的床,共同的生活开始了。
  通过交流,戴爱莲渐渐发现,她和威利有着相同的经历,都是很早脱离了家庭自食其力,都对艺术非常执着。尽管条件很艰苦,但威利工作起来非常投入,戴爱莲经常充满惊奇地望着他的手,看着一团团泥巴在他的灵感注入下,变成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由欣赏到敬佩,再加上威利外形俊朗、态度温和,有着浓郁的艺术家气质,这些都触动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不知不觉中,青春的第一朵花悄悄地开了。
  她开始更多地关心他,他起床时,早饭已经摆好;他的衣服破了,学过绣花的她不仅把破洞补好,还在上面绣上一朵好看的小黄花,一针一线里,都包含着恋爱的羞涩与甜蜜。
  戴爱莲这个娇小的东方姑娘也让威利刮目相看,她心灵手巧,舞蹈跳得好,不怕吃苦,又真诚率真,和她在一起,愉快又轻松。好感是掩藏不住的,他喜欢和她说话,哪怕是一点极无聊的小事都会兴致盎然;散步时,遇到水坑,他会细心地停下来,轻轻地把她抱过去;她在草地上为他翩翩起舞时,他双眼放光,由衷地称赞她是个天生的舞者。
  彼此欣赏的两个人,相处是舒畅和愉悦的,然而,威利是一个传统而又善良的人,他不忍心伤害任何人,一次在森林散步时,他坦城地对戴爱莲说:“我们相识太晚了。”
  威利订婚了,巧的是,那个叫西蒙的未婚妻与戴爱莲的生日一样,都是5月10日。“爱莲,我要遵守承诺,我要和西蒙结婚了。”像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心虽然痛,但是“使君有妇”,自尊心非常强的戴爱莲默默地把失落隐藏起来,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
  两周时间过得很快,一尊颇具东方少女神韵的石质头像成为他们相爱的见证。
  不久,西蒙来了。远远地望着威利和西蒙有说有笑散步的身影,站在树下的戴爱莲悲伤难抑,“我从来没有这么难过过,我已经爱上这个人了!”爱他,就要祝福他,她在心里,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要忘掉他!我会忘掉他的!我一定要忘了他!”
  战争改变了一切,英国向德国宣战后,学校被迫停课,学生们只能各奔前程。此时,威利已经远赴加拿大,孤单地徘徊在和威利一起走过的林间小路上,戴爱莲的心空荡荡的,她想离开这个伤心地,寻根的梦再一次唤醒了她,“我打算去中国,那是我的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现在,她也正陷入战争的苦难中,我想回去,为同胞们做一些事情。”
  虽然从小生长在海外,一句汉语都不会说,但戴爱莲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她时时关注着祖国,在她的脑海里,“中国”两个字,像彩虹一样飘渺而神奇。把威利留在梦里,她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和中国有关的书籍,努力寻找回国的路。
  二战打得激烈时,戴爱莲从报纸上知道中国正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她加入了援华运动委员会,积极参加义演,即兴创作了很多抗敌的舞蹈,“那个跳舞的中国女孩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其死在国外,不如把血洒在祖国的土地上。”在“援华会”的帮助下,戴爱莲终于得到一张回国的船票,于1940年踏上了香港的土地。
  “中国舞蹈家从英国学习归来,到了香港”,报纸上的消息得到宋庆龄的关注,戴爱莲受邀加入“保卫中国同盟”,参加募捐演出时,结识了著名画家叶浅予。一个不会汉语,一个只有中学程度的英语,靠打手势、画画来交流,居然相谈甚欢。艺术是相通的,折服于彼此才华的两个人,半个月之后便由“社会人”升华为“生物人”,开始谈情说爱。
  “天上掉下个戴爱莲”,叶浅予喜出望外,兴奋不已。一心想要救国的戴爱莲也天真地以为,“他是进步人士,还是《今日中国》杂志的负责人,这个人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一定会爱上他!若能真正爱上他,我就能忘记以前的一切了!”
  然而,越想忘记就越是逃不出回忆。结婚后,戴爱莲和叶浅予相互扶持,叶浅予创作了很多舞蹈题材的画作,他组织节目,设计海报,她跳舞,他打锣,“边疆舞蹈大会”后,她被称为“中国邓肯”,轰动一时。尽管这样,戴爱莲还是感到叶浅予不能完全理解她,为了他的创作,他让生病的她在战乱中独自回到香港;只要她讲起过去,讲起威利,他的态度总是很冷淡。十年过去,她并没有像最初想象的那样深爱他,“我们的心不能贴得很紧,我耐心等了10年,最终还是失望。”
  因为相爱在一起,却因为了解而分开,对于戴爱莲突然提出的离婚,叶浅予一生都无法释怀。仅仅十年,这个令人羡慕的艺术家庭就在他的眼泪中画上了句号。
  戴爱莲很快再婚,然而,“第二次婚姻就是个错误”。初恋是唯一的恋爱,经过离婚、结婚、再离婚,戴爱莲意识到,威利是她心上的刺青,早已刻骨铭心。她期待一次久别重逢,在“文革”中两度想到自杀时,都是靠与威利相见的信念支撑着才渡过难关,她曾试着写信到英国和自己的出身地特立尼达岛,但是经过战乱,联系早已中断,信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
  岁月没有辜负有情人,1978年,一位苏格兰朋友在威利的工作室看到了戴爱莲雕像的照片,那时,威利已经是英国著名的雕塑家了。
  第二年,“舞蹈大使”戴爱莲去英国参加活动,威利等在会场。分别40年,恍若昨日。在她眼里,身穿白色西装的他还是那样潇洒,那样帅气,坐在花园里,她深情地对他说:“多少年了,我一直都无法忘记你!”从青春到白头,爱的火焰从未熄灭。
  与威利一家相处,戴爱莲感到非常愉快,她与西蒙成了好朋友,只要到英国就会去拜访他们,威利的儿子也成了她最亲的干儿子,看到他幸福,她就是满足的。
  1987年,叶浅予的第三任妻子王人美去世,一直無法忘记戴爱莲的他希望重结连理,然而戴爱莲说:“我的心里全都是威利,不能再接受任何感情了。”
  几年后,西蒙去世,独居的威利轻度中风,家人尝试为他找保姆、管家,却都被他拒绝了,正在伦敦的戴爱莲去看望他时,他眼神里流露出渴望,握着她的手问:“你能留下来陪伴我吗?”
  这是她梦寐以求的,这个迟来的缘分,她等了半个多世纪,能够陪伴他、照顾他,是她人生最大的幸福。1995年,带着安宁与满足,88岁的威利离开了,对戴爱莲来说,此生再无憾事,正如威利的儿子所说:“你们有个开始,也有个结束。”
  晚年的戴爱莲是孤独的,她很少出门,常常注视着威利为她雕塑的头像出神。窗外,一缕斜阳穿过高大的法国梧桐照在她瘦削的脸上,逆光望去,宛如一尊雕像。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
其他文献
一个长年在家工作的人,如我,有一点小小的怪癖,可以不讲究样式,但对衣服的舒适度有几近偏执的要求。尽管衣柜里有许多的新衣服,我可能也会花几个小时翻箱倒柜,直至找出我念念不忘的六年前的短裤。旧衣服,不一定是家居服。事实上,我很不喜欢那些碎花、格子的家居服,贴了标签的,好像只要穿上就家居了,其实不;而且那些碎花呀格子呀,一旦洗旧,不忍直视。  有一件我特别喜欢的拼接毛衣,穿了不知道多少年,腋窝的拼接棉布
期刊
婚姻最好的模式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是1+1≥2,两个人在一起,应该要得到更多的可能与收获。这个算法看上去很完美,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要维系这种算法,往往很难实现。  我们每个人在结婚的那一刹那,都对婚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与向往。想象着像童话中的结局一样: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现实往往是:婚姻生活中,总是潜伏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曾经两情相悦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两看相厌的地步。  1  有一对
期刊
正午,走进晴空下的麦地  晒烫脊背时  麦子密密兀立  听见一种声音  很小的聲音  我很痛苦  ——麦穗爆响了  那是麦子绽开处女之唇  和太阳最后一次的接吻  一声呻吟  就要坠落啊  ……你看,满眼橙黄橙黄
期刊
居里夫人,她在不同的课本里,两获诺贝尔奖,一屋子的奖章,淡泊名利,造福人类,令人肃然起敬。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谈论几本居里夫人的传记,说各有侧重,除了她女儿的那本,另外几本都写到她和学生朗之万那场引起轩然大波的,几欲让她身败名裂的情事。  死死地盯着这句话,并非要“逮住蛤蟆,攥出尿来”,有点像电光火石,高高在上的居里夫人忽然走到人群中间,原来她也有七情六欲,这让人觉得亲切。  这件事发生在居里
期刊
那天,群里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哥,突然发了几句感慨,关于一个老男人如何活得更加精彩的自我激励,看了之后,很有感触。  对于衰老,过去我总浅薄地认为,女人的恐惧甚于男人。世人都说女人天性柔软是水做的,对于变僵硬变脆弱从软体动物变成冷硬的冰,恐慌也属正常。可男人天性是刚的是土质的,衰老之后依然是刚性和散沙,怎会惧怕!  但事实上,目过太多老男人的形态,你会发现,男人和女人对于衰老的恐惧是相同的,美女对于迟
期刊
1  倪妮井柏然分手了。  各路小道消息暗戳戳地预言了半个多月,最近,两家工作室终于正式盖章确认。分开的理由,落到书面上也无非是:性格不合,聚少离多。  评论下方也有不少人幸灾乐祸,说合约情侣到期了,不知下一个安排的是谁。  讲真,两位都是我很欣赏的演员,演技的确不错。但喜欢一个人的剧本可以撰写,动作可以设定,眼神和一些下意识的动作却骗不了人。  我还记得他俩在机场被人偷拍,即便是匆忙赶路,也未撒
期刊
在日本德岛县的中部,有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叫上胜町,虽然村子远离城市,也只有1500人,但却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让他们摆脱贫困的致富法宝,则是别人眼中没有用处的垃圾——树叶。  上世纪80年代,上胜町也曾有过辉煌,那时,家家户户都栽种了柑橘,每到了收获季节,数着大把大把的钞票,人人都乐开了怀。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寒流,导致全村的柑橘树一夜之间全部枯死,望着地里一片萧瑟的惨景,村民们哭天喊地,不知道
期刊
寂静的凌晨,特别适合与草木对话。  这个时候,黎明未来,夜空还保持着它的清澈,忙碌的人都在梦乡,唯有自己静对草木。  草木不语,但不语有不语的智慧。  你看呀,那一片片上昂的叶子,它在暗示,人总要有可为之处,不能甘于沉迷,得让自己忙起来,忙起来才知道生活不易,知道了不易,才能体味甘甜。  你看那粗壮的枝杆,它呈现出的是无所欲的大气、从容。看轻了欲望,就会变得淡泊豁达,心胸宽广。不争光阴,不争水土,
期刊
最后一把稻谷  从手里倒下了  你面前  大片大片地  就躺倒一个季节  丰满而痛苦  阳光里  满是创口的声音  一种近于拔节的声音  你看见  稻子割倒的田亩  赤裸仰躺  像妻子分娩时的姿态  灾难般的喜悦  让你对世界的一切事物  肅然起敬
期刊
一个家,在高楼上  黑压压的楼群  如巍峨的山峦把天空塞满  城市把天空塞满  这叫繁华,然后繁华  把一个家,就送到了天空  我们从底下向上望  望吧望吧  眼睛里流出了泪水  才看得到楼尖  望吧望吧  口舌念叨干涸了  才数到那个窗口  城市人口密集,人挨人人叠人  但是你要看一看自己  都不容易  一个家,在高楼上  像一個坟墓埋在天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