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出生在雷州,生长在雷州。雷州这片广阔而神秘的土地,早已深深烙入心海,淳厚而熟悉,历久而弥新。
到办公室必经一条小巷。巷子不长,从这儿经过,盛夏里迎面吹过一阵凉风,立马给走得热透的身子带来清爽;严寒中穿梭其中,也觉得比大街上多了一份暖意。我喜欢走在这样的小巷,两边的建筑或高或低,新建的一幢八层楼房突兀地矗立在那儿,很是显眼。树荫下聚集着三两人群,说着家长里短,孩童的嬉闹声回荡在小巷的上空。偶尔一户人家的窗台延伸出几簇艳丽的开得正欢的花儿,把一面斑驳的旧墙点缀得熠熠生辉,整条巷子在沉寂中立马生动了起来。小巷狭窄处只容一人一摩小心地侧身而过。抬头向上望去,蓝天映亮一线天际,发着明晃晃的光。穿过逼仄,眼前又赫然空阔,让刚刚拥堵的心绪豁达开来。这条小巷,几乎每天都不断地重复走过,却一点也不觉得单一。
拐角处的那户人家,每次经过,都见到一位妇女盘腿坐在家门口,面前摆放着削好的竹片和剪刀、细绳等,手法娴熟地侍弄着,上下左右穿梭中,一个菜篮子的雏形就出来了。她沉浸在她的艺术品创作中,似乎从巷子里进进出出的人们都与她无关。我猜,这些纯手工编制的实用的工艺品,不久将出现在不同的买菜人的手中。
巷子中的这一大家子,见证了小巷的热闹。特别是春节或其他节庆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带着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后来又增添了曾孙子、曾孙女、曾外孙、曾外孙女,浩浩荡荡的,从四面八方汇聚,欢声笑语洒满了小巷。聚餐时,一楼临巷宽敞的大厅摆了几桌,大男人在高谈阔论,勤快的媳妇不停地添菜,小孩子绕着饭桌追赶玩耍。短暂的假期结束,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老俩口一拨一拨地送。往往是一簇人围在小车旁,老人把一些土特产塞进车子,又搂抱一下孙辈。小车缓缓开走,车里的人探出半个头,对着车外招手,嘴里说着“回去吧,回去吧”。更多的日子,两位老人悠闲地坐在他们家三层楼房前的石砌板凳上,旁边可见一两位儿孙辈的身影。一只家狗,养得毛发油光可鉴,温顺地躺在墙角。看得出老爷爷是勤快之人,虽然满头银发,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经常踩一部自行车,自己买东西,自己拎东西。老奶奶长相福气,猜得出年轻时就是美人一个。儿孙辈中,有经商的,也有从事体育、艺术的,个个都长得不赖,一看就是属于好看的那一类。老俩口常一块散步,散步时,老爷爷总是自然地拉着老奶奶的手,慢悠悠地走上几圈。我每次走过他们家门口,总看到老爷爷在忙碌着。或者对着一碟子虾,一个一个很认真地剝着虾壳;或者仔细地剖一条刚买的新鲜的鱼。有一次还看到他把那部自行车卸下来,有板有眼地在大修。
巷子分叉道,有一处不大不小的转盘,一棵枝叶还算繁盛的绿树,烈日下遮出一丝阴凉,我上班途经这儿,常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这儿纳凉。一次经过,两位老妇人,身子朝着不同的方向,眼睛半眯着,似睡非睡,相对无语。我从她们面前走过,走了几步,听到其中一位开口了:“你说,现在还有谁会去穿破的衣服呢?”另一个接话:“我们那时候,一件衣裳补了袖口补领子。”然后又恢复了安详宁静。
遇上传统节日,煕煕攘攘的巡游队伍从大街转入小巷,平日寂静的小巷立马热闹了起来。锣鼓敲响,彩旗舞动,浩浩荡荡,首尾不接。小巷人家,一大早在门口置放案台,摆上果品,伸长脖子等候着。被选上参加巡游的,再远的路都赶回来,再忙的活都先放下。
雷州这样的巷子很多。在雷城,小巷四通八达,七弯八拐,疑无路中又豁然开朗。寻找某个地点,通常都可以从巷子中找到捷径。不见经传的小巷深处,往往荫蔽着名人故居、历史遗迹。青石板与水泥地交错,古墙古井与现代建筑变换,寂静与喧嚣交织,小巷在岁月浸润中愈加隽永生动。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到办公室必经一条小巷。巷子不长,从这儿经过,盛夏里迎面吹过一阵凉风,立马给走得热透的身子带来清爽;严寒中穿梭其中,也觉得比大街上多了一份暖意。我喜欢走在这样的小巷,两边的建筑或高或低,新建的一幢八层楼房突兀地矗立在那儿,很是显眼。树荫下聚集着三两人群,说着家长里短,孩童的嬉闹声回荡在小巷的上空。偶尔一户人家的窗台延伸出几簇艳丽的开得正欢的花儿,把一面斑驳的旧墙点缀得熠熠生辉,整条巷子在沉寂中立马生动了起来。小巷狭窄处只容一人一摩小心地侧身而过。抬头向上望去,蓝天映亮一线天际,发着明晃晃的光。穿过逼仄,眼前又赫然空阔,让刚刚拥堵的心绪豁达开来。这条小巷,几乎每天都不断地重复走过,却一点也不觉得单一。
拐角处的那户人家,每次经过,都见到一位妇女盘腿坐在家门口,面前摆放着削好的竹片和剪刀、细绳等,手法娴熟地侍弄着,上下左右穿梭中,一个菜篮子的雏形就出来了。她沉浸在她的艺术品创作中,似乎从巷子里进进出出的人们都与她无关。我猜,这些纯手工编制的实用的工艺品,不久将出现在不同的买菜人的手中。
巷子中的这一大家子,见证了小巷的热闹。特别是春节或其他节庆日,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带着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后来又增添了曾孙子、曾孙女、曾外孙、曾外孙女,浩浩荡荡的,从四面八方汇聚,欢声笑语洒满了小巷。聚餐时,一楼临巷宽敞的大厅摆了几桌,大男人在高谈阔论,勤快的媳妇不停地添菜,小孩子绕着饭桌追赶玩耍。短暂的假期结束,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老俩口一拨一拨地送。往往是一簇人围在小车旁,老人把一些土特产塞进车子,又搂抱一下孙辈。小车缓缓开走,车里的人探出半个头,对着车外招手,嘴里说着“回去吧,回去吧”。更多的日子,两位老人悠闲地坐在他们家三层楼房前的石砌板凳上,旁边可见一两位儿孙辈的身影。一只家狗,养得毛发油光可鉴,温顺地躺在墙角。看得出老爷爷是勤快之人,虽然满头银发,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铄,经常踩一部自行车,自己买东西,自己拎东西。老奶奶长相福气,猜得出年轻时就是美人一个。儿孙辈中,有经商的,也有从事体育、艺术的,个个都长得不赖,一看就是属于好看的那一类。老俩口常一块散步,散步时,老爷爷总是自然地拉着老奶奶的手,慢悠悠地走上几圈。我每次走过他们家门口,总看到老爷爷在忙碌着。或者对着一碟子虾,一个一个很认真地剝着虾壳;或者仔细地剖一条刚买的新鲜的鱼。有一次还看到他把那部自行车卸下来,有板有眼地在大修。
巷子分叉道,有一处不大不小的转盘,一棵枝叶还算繁盛的绿树,烈日下遮出一丝阴凉,我上班途经这儿,常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在这儿纳凉。一次经过,两位老妇人,身子朝着不同的方向,眼睛半眯着,似睡非睡,相对无语。我从她们面前走过,走了几步,听到其中一位开口了:“你说,现在还有谁会去穿破的衣服呢?”另一个接话:“我们那时候,一件衣裳补了袖口补领子。”然后又恢复了安详宁静。
遇上传统节日,煕煕攘攘的巡游队伍从大街转入小巷,平日寂静的小巷立马热闹了起来。锣鼓敲响,彩旗舞动,浩浩荡荡,首尾不接。小巷人家,一大早在门口置放案台,摆上果品,伸长脖子等候着。被选上参加巡游的,再远的路都赶回来,再忙的活都先放下。
雷州这样的巷子很多。在雷城,小巷四通八达,七弯八拐,疑无路中又豁然开朗。寻找某个地点,通常都可以从巷子中找到捷径。不见经传的小巷深处,往往荫蔽着名人故居、历史遗迹。青石板与水泥地交错,古墙古井与现代建筑变换,寂静与喧嚣交织,小巷在岁月浸润中愈加隽永生动。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