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增强教育现代化的综合实力。江苏省宜兴中学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龙头,以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和教师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建用并重,着眼于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9.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73-03
展望21世纪,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科研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增强教育现代化的综合实力。我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龙头,以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和教师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建用并重,着眼于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树立教育现代化观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灵魂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给学生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如何搞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人类知识的代表者、先行者和传播者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适应信息化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者,同时也是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在艰难中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过程:在改革中发展,从课外兴趣小组到第一课堂;在发展中完善,从环境建设到应用推广;在探索中创新,从学科实验到学科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显示了具大的优越性。宜兴中学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加快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步伐,提高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和水平,争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追求。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是现实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紧跟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发展的前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双轨并进的策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效益优先”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发展规划,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学校第一期校园网工程建设铺设主干千兆(800个终端)的校园信息网,各终端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了各行政部门、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室、图书馆等都能网上备课、网上交流、资源共享、因特网访问等,为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二期校园网工程建设为每个教室配置了高亮度大屏幕投影机和视频实物展示台;扩充了6间拥有60台集学生学习、教师培训、网上教育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计算机的教室,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学校领导在倾力于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制定了软件(资源库)建设目标:通过采购、收集、复制、自制的方法,多快好省地加快软件(资源库)建设步伐,教学软件投资逐年递增,为丰富教学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准备了物质条件。为激活校园信息网的生命力、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每年还举办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质课竞赛活动、自建学科资源库竞赛活动及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等系列活动,通过参与、制作、竞赛和评比活动,不断收集、不断积累,充实校园信息资源库。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德深为人表,业精为人师。现代教育技术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只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才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保证。学校始终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了现代教育技术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各教研组的电教核心小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电教课代表。要实现科教兴校,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1.架起空中桥梁,扩大视觉领域
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及校园信息网,一方面丰富了校园“风华电视台”的节目来源及相关学科教学资源,如《教育新闻联播》、《一周时事纵横》等专题节目和国内著名教育网站、著名院校网站等;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外界的金桥。教师通过接收闭路电视系统观看全国教育电视台节目,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国内、国际教育信息和教育发展动态,如《名校专访》、《学术报告厅》、《教育制高点》等专题电视报道,使师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2.利用名师引路,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讲坛群英荟萃,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特级教师的经典电视示范课是教育宝库中的瑰宝。在岗教师很难大容量地领略他们动人的教学风采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及时录制下来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同时学校还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组织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赛教获奖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设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通过议、评、比、学等环节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3.采取“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没有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不行,没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更不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以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考核为动力,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师学概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等现代教育理论,定期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家来校作“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设计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专题讲座,切实培养和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化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班。此外,学校还根据项目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近年来,学校外出学习培训的领导、课题组人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共达250多人次。
四、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有结构意义。结构决定功能,也影响效率。《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实施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实验学校的五项目标,其中第一项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也要求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其意义就在于强调教育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后,教育教学设备正向着现代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发挥好这些设备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模式的探索是核心,同时也把它作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之路,在探索中建构了融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的一体化模式,教、科、技的整合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
为切实提高教师理论学习质量、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电教周活动,并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写一万字读书笔记,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一节电教实验研究课,写一篇反映自己科研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六个一”工程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和评优的基本要求。
学校先后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推动了我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步伐,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科研骨干。
五、激活科研兴校奖励机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激发广大教师科研兴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激活科研兴校的奖励机制。我们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条例,完善三个制度。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条例》,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①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列入教学评估和教师考评的标准。②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作为教研组教学研究工作内容之一,列入教研组工作评估和考核指标。
2.考核评优制度
学校每年都要在年末开展一次“三类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中年特色教师、学术型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评比活动。利用这一载体,学校按一定比例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学研究贡献大,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期起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批群众”的导向作用。
3.学习交流制度
学校把外出交流学习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对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和实验课题研究的教师或各类竞赛获奖者和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论文的发表者,只要有机会,学校就派员外出学习交流。同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举办“精一教育论坛”,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其目的有四:一是让他们开阔眼界 —— 找出差距;二是让他们“知识充电”—— 提高素质;三是让他们展示自我——树立竞争意识;四是给他们“压压担子”—— 增强使命感。
4.科研奖励制度
为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步伐,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对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和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竞赛、辅助教学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均按照相关《科研工作条例》、《成果奖励办法》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条例》和《办法》对教育科研课题从申报到结题都有明确的要求,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凡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课题可获1万元经费支持。科研制度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规范、有序提供了制度保障。观念的转变、制度的保障,激发了广大教师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的热情。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编辑:鲁利瑞)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9.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2-0073-03
展望21世纪,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科研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增强教育现代化的综合实力。我校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龙头,以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和教师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建用并重,着眼于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树立教育现代化观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灵魂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给学生一个全新的、高质量的教育,如何搞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人类知识的代表者、先行者和传播者的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具有适应信息化发展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学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推进者,同时也是受益者。现代教育技术在艰难中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过程:在改革中发展,从课外兴趣小组到第一课堂;在发展中完善,从环境建设到应用推广;在探索中创新,从学科实验到学科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显示了具大的优越性。宜兴中学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加快了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步伐,提高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和水平,争创“全国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打造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教育品牌,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追求。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是现实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长期以来,学校紧跟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发展的前沿,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质环境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双轨并进的策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用并重、效益优先”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发展规划,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建设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
学校第一期校园网工程建设铺设主干千兆(800个终端)的校园信息网,各终端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实现了各行政部门、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室、图书馆等都能网上备课、网上交流、资源共享、因特网访问等,为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第二期校园网工程建设为每个教室配置了高亮度大屏幕投影机和视频实物展示台;扩充了6间拥有60台集学生学习、教师培训、网上教育三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计算机的教室,为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学校领导在倾力于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制定了软件(资源库)建设目标:通过采购、收集、复制、自制的方法,多快好省地加快软件(资源库)建设步伐,教学软件投资逐年递增,为丰富教学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准备了物质条件。为激活校园信息网的生命力、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每年还举办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竞赛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质课竞赛活动、自建学科资源库竞赛活动及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等系列活动,通过参与、制作、竞赛和评比活动,不断收集、不断积累,充实校园信息资源库。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保证
德深为人表,业精为人师。现代教育技术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只有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得到提高,才能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会得到保证。学校始终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建立健全了现代教育技术领导体系和组织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下设:信息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各教研组的电教核心小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学生电教课代表。要实现科教兴校,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块崭新的天地。
1.架起空中桥梁,扩大视觉领域
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及校园信息网,一方面丰富了校园“风华电视台”的节目来源及相关学科教学资源,如《教育新闻联播》、《一周时事纵横》等专题节目和国内著名教育网站、著名院校网站等;另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架起了一座通往外界的金桥。教师通过接收闭路电视系统观看全国教育电视台节目,通过网上冲浪了解国内、国际教育信息和教育发展动态,如《名校专访》、《学术报告厅》、《教育制高点》等专题电视报道,使师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2.利用名师引路,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讲坛群英荟萃,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特级教师的经典电视示范课是教育宝库中的瑰宝。在岗教师很难大容量地领略他们动人的教学风采和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教师及时录制下来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同时学校还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组织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赛教获奖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设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实验课,通过议、评、比、学等环节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3.采取“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没有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不行,没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更不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以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能考核为动力,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师学概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等现代教育理论,定期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专家来校作“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设计理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专题讲座,切实培养和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化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科研的能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举办各种信息技术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班。此外,学校还根据项目需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近年来,学校外出学习培训的领导、课题组人员、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共达250多人次。
四、探究新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模式是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它具有结构意义。结构决定功能,也影响效率。《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实施意见》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实验学校的五项目标,其中第一项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也要求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其意义就在于强调教育模式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发展历程后,教育教学设备正向着现代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发挥好这些设备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模式的探索是核心,同时也把它作为我们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几年来,学校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之路,在探索中建构了融现代教育技术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的一体化模式,教、科、技的整合成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大特色。
为切实提高教师理论学习质量、教学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电教周活动,并实施“六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写一万字读书笔记,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一节电教实验研究课,写一篇反映自己科研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六个一”工程将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和评优的基本要求。
学校先后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素质,推动了我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步伐,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科研骨干。
五、激活科研兴校奖励机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激发广大教师科研兴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激活科研兴校的奖励机制。我们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条例,完善三个制度。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条例》,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工作计划,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计划地分步实施,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①把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之一,列入教学评估和教师考评的标准。②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作为教研组教学研究工作内容之一,列入教研组工作评估和考核指标。
2.考核评优制度
学校每年都要在年末开展一次“三类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中年特色教师、学术型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的评比活动。利用这一载体,学校按一定比例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学研究贡献大,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期起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批群众”的导向作用。
3.学习交流制度
学校把外出交流学习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对积极参与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和实验课题研究的教师或各类竞赛获奖者和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论文的发表者,只要有机会,学校就派员外出学习交流。同时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举办“精一教育论坛”,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其目的有四:一是让他们开阔眼界 —— 找出差距;二是让他们“知识充电”—— 提高素质;三是让他们展示自我——树立竞争意识;四是给他们“压压担子”—— 增强使命感。
4.科研奖励制度
为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步伐,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学校对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和在各级各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竞赛、辅助教学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均按照相关《科研工作条例》、《成果奖励办法》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奖励。《条例》和《办法》对教育科研课题从申报到结题都有明确的要求,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凡符合条件的省级以上课题可获1万元经费支持。科研制度为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规范、有序提供了制度保障。观念的转变、制度的保障,激发了广大教师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的热情。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一定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