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谜是万谜之源。猜字谜有形扣、义扣、音扣三种方法,也有将音、形、义的变化交叉或结合相扣的。后一种谜难做易猜,且谜味较浓,有利于普及。现选注三则。
一条谜语大家猜,细细琢磨答案来。
有人说声要发言,有人说是石达开。(打一字)
谜面一、二句为义扣,提示谜底有“大家猜”、“细细琢磨”(即研究、研讨)的意思;第三句为音扣,“声要发言”,即谜底要读“言( )”音,末句形扣,“石”“开”两字组合,“达”作联系动词。至此,谜底“研”字浑然一体。
本是一品官,江西到湖南。
用心多想想,声音象同乡。(打一字)
此谜谜底为“相”。首句义扣,因古代称宰相为一品官。二、三句形扣,“江西”为“氵”,它一到,“相”便成“湘”(湖南);“用心多”即多一个“心”字,“相”便成“想”字,故应“想(到)想(字)”;此谜妙处在末句“发音象同乡”,不是“说话象老乡(同乡)”而应理解为“象”和(同)“乡”两个字的发音:(xiang)和(xiang)。仔细体会,谜底“相”字不正是这样的多音多义字吗?
古来称少林,车上叫车停。
那会一瞬问,发音却不同。(打一字)
此谜前三句以补漏法义扣,有点象语文考试的填空组词。谜底“刹”字经组词后有不同释义。“古”来成“古剁(chà)”,即寺庙,所以称“少林”;“车”上为“刹车”,所以叫“车停”;“那会”变“刹那”;即“一瞬间、一会儿”的意思,而在这三个词中,“刹”的读音并不完全相同,又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因此,如果把这种字谜引入到语文教学,将可起到加深印象,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下面留一条音义合扣谜,请读者试猜。
百万数字,未卜先知。
照字读音,谁都认识。
谜底:兆(一、二句义扣,三句音扣)
别开生面的实物灯谜
叶适中
广丰方伯第卢定勋,曾任布政史司十几年,富冠广丰,致仕后,每年在府第门前摆一二则实物灯谜。以排遣雅兴。
这一年,摆上了八索(仟)铜钱,二个饼,一个陶罐,从正月初一直摆至元宵,人不识其奥秘,在将收拾灯谜之际,一赌汉上前,将二个饼拿起吃掉,顺手将罐摔掉,拿了八仟钱就走,看守灯谜者阻拦,要讨个说法,适闻卢大人在场,笑着说,他的动作已告诉人,他猜中了。又转向赌汉,“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答日:“我吃二饼,打一万(罐),和八索(条)”。
又一年,摆上一纸扎大厦,内有有须长者三人,一白须二黑须,束发童子三四人,屋中方桌上摆着十块银元,不用说,这十块银元就是奖品,这么丰富的奖品,引来如潮观众,虽个个跃跃欲试,然皆不得其奥。但终于让一个书生拿走了。只见这书生,拿一竹片作刀,先刺杀白须,后连刺二黑须,后又连着把四个束发童子也刺掉了,接着又一脚踏破了纸屋,揣了十块银元要走,人们自是要讨个谜底。
书生说道:“书日,若杀其父兄,系戮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卢大人点头说:“对了。”
饶有趣味的方言谜
邱中尧
侯宝林在相声中曾说过一个北方人怕进上海理发店挨“打头”的笑话(上海话把洗头叫打头)。其实如果把某些方言引入灯谜,倒也蛮有趣味。如上海人称父兄为“阿拉伯”、“我的点子不一般”叫“阿拉法特”。这“阿拉”就是上海话“我”。还有“年轻的女强人”在闽南俗话中叫做“查某仔贼”等等,不知方言意思就会觉得特怪。最近一期《牛城风采》谜刊中,辟有“周口风味”专栏,介绍周口方言谜,而且将方言原意一一标明便于制做谜面或猜谜,很有特色,值得一读。
最有意思的是周口方言把“吝啬”叫“老尖”也真够尖刻,大概和北方“抠门”相当。其谜面更有意思——“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这是借用了古埃及狮身人面兽司芬克斯用来吃过路人的那个著名谜语。原来谜作者是把“老尖”斥成“小、大、老”分别代表人的成长三个阶段,正好和斯芬克斯谜底“人”相应,而和方言的原意却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别解了。
漏字谜
曾正明
从《牛城风采》中这些周口方言谜不难得到启示,说明方言入谜潜在的活性很大。方言本来就有各地的特殊味道,入谜后再经过谜人巧妙神奇的别解,简直是趣上加趣、别有风味。当然,方言毕竟有很大局限,不宜“推而广之”。只能是“小菜一碟”,尝尝鲜而已。
康熙和和尚对对联
刘 山
传说,有一天康熙请来一位有才学的和尚,在宫中边下棋,边对对联,边猜灯谜。康熙指着棋盘上一个棋子说:“豆”。和尚指着宫中的一盏灯道:“油。”康熙马上话题一转,说:“我说的不是食物的豆,而是打斗的斗字。”和尚也随着道:“我讲的不是食品的油,而是游荡的游字。”
康熙想了想,又说:“先说的豆,是两碟豆。”和尚对答:“先讲的油,是一瓯油。”
和尚对得工巧,洒脱、有趣。康熙想了想,又说:“长老差矣,我说的不是宴席上的两碟豆,而是两只蝴蝶——两蝶斗。”和尚起身对答:“我主万岁,我所讲的也不是宴席上的一瓯油,而是一只海鸥——一鸥游。”
和尚对得精巧、别致、生趣。康熙想了想,又说:“我说的是在花前,是花前两蝶斗。”和尚随口而出:“我所讲的是在水上,是水上一鸥游。”
康熙听了心里高兴,笑着说:“我的花前两蝶斗,是隐射一个赫字,即‘亦’象形蝴蝶,把花前的艹,斗做撕打解,把十十合为艹;这赫,赫赫有名。”和尚略一沉思,顺口而出:
“我讲的水上一鸥游,是隐一个承字,即‘7’象形海鸥,三是游动的川,即水;这承,承受恩赐。”
这个爱才的康熙皇帝听了脸上露出笑容,忙叫手下人速备御宴,招待这位和尚,席间,他们接连对了不少有趣的对联,猜了不少有趣的灯谜。
一条谜语大家猜,细细琢磨答案来。
有人说声要发言,有人说是石达开。(打一字)
谜面一、二句为义扣,提示谜底有“大家猜”、“细细琢磨”(即研究、研讨)的意思;第三句为音扣,“声要发言”,即谜底要读“言( )”音,末句形扣,“石”“开”两字组合,“达”作联系动词。至此,谜底“研”字浑然一体。
本是一品官,江西到湖南。
用心多想想,声音象同乡。(打一字)
此谜谜底为“相”。首句义扣,因古代称宰相为一品官。二、三句形扣,“江西”为“氵”,它一到,“相”便成“湘”(湖南);“用心多”即多一个“心”字,“相”便成“想”字,故应“想(到)想(字)”;此谜妙处在末句“发音象同乡”,不是“说话象老乡(同乡)”而应理解为“象”和(同)“乡”两个字的发音:(xiang)和(xiang)。仔细体会,谜底“相”字不正是这样的多音多义字吗?
古来称少林,车上叫车停。
那会一瞬问,发音却不同。(打一字)
此谜前三句以补漏法义扣,有点象语文考试的填空组词。谜底“刹”字经组词后有不同释义。“古”来成“古剁(chà)”,即寺庙,所以称“少林”;“车”上为“刹车”,所以叫“车停”;“那会”变“刹那”;即“一瞬间、一会儿”的意思,而在这三个词中,“刹”的读音并不完全相同,又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因此,如果把这种字谜引入到语文教学,将可起到加深印象,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下面留一条音义合扣谜,请读者试猜。
百万数字,未卜先知。
照字读音,谁都认识。
谜底:兆(一、二句义扣,三句音扣)
别开生面的实物灯谜
叶适中
广丰方伯第卢定勋,曾任布政史司十几年,富冠广丰,致仕后,每年在府第门前摆一二则实物灯谜。以排遣雅兴。
这一年,摆上了八索(仟)铜钱,二个饼,一个陶罐,从正月初一直摆至元宵,人不识其奥秘,在将收拾灯谜之际,一赌汉上前,将二个饼拿起吃掉,顺手将罐摔掉,拿了八仟钱就走,看守灯谜者阻拦,要讨个说法,适闻卢大人在场,笑着说,他的动作已告诉人,他猜中了。又转向赌汉,“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答日:“我吃二饼,打一万(罐),和八索(条)”。
又一年,摆上一纸扎大厦,内有有须长者三人,一白须二黑须,束发童子三四人,屋中方桌上摆着十块银元,不用说,这十块银元就是奖品,这么丰富的奖品,引来如潮观众,虽个个跃跃欲试,然皆不得其奥。但终于让一个书生拿走了。只见这书生,拿一竹片作刀,先刺杀白须,后连刺二黑须,后又连着把四个束发童子也刺掉了,接着又一脚踏破了纸屋,揣了十块银元要走,人们自是要讨个谜底。
书生说道:“书日,若杀其父兄,系戮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
卢大人点头说:“对了。”
饶有趣味的方言谜
邱中尧
侯宝林在相声中曾说过一个北方人怕进上海理发店挨“打头”的笑话(上海话把洗头叫打头)。其实如果把某些方言引入灯谜,倒也蛮有趣味。如上海人称父兄为“阿拉伯”、“我的点子不一般”叫“阿拉法特”。这“阿拉”就是上海话“我”。还有“年轻的女强人”在闽南俗话中叫做“查某仔贼”等等,不知方言意思就会觉得特怪。最近一期《牛城风采》谜刊中,辟有“周口风味”专栏,介绍周口方言谜,而且将方言原意一一标明便于制做谜面或猜谜,很有特色,值得一读。
最有意思的是周口方言把“吝啬”叫“老尖”也真够尖刻,大概和北方“抠门”相当。其谜面更有意思——“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这是借用了古埃及狮身人面兽司芬克斯用来吃过路人的那个著名谜语。原来谜作者是把“老尖”斥成“小、大、老”分别代表人的成长三个阶段,正好和斯芬克斯谜底“人”相应,而和方言的原意却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别解了。
漏字谜
曾正明
从《牛城风采》中这些周口方言谜不难得到启示,说明方言入谜潜在的活性很大。方言本来就有各地的特殊味道,入谜后再经过谜人巧妙神奇的别解,简直是趣上加趣、别有风味。当然,方言毕竟有很大局限,不宜“推而广之”。只能是“小菜一碟”,尝尝鲜而已。
康熙和和尚对对联
刘 山
传说,有一天康熙请来一位有才学的和尚,在宫中边下棋,边对对联,边猜灯谜。康熙指着棋盘上一个棋子说:“豆”。和尚指着宫中的一盏灯道:“油。”康熙马上话题一转,说:“我说的不是食物的豆,而是打斗的斗字。”和尚也随着道:“我讲的不是食品的油,而是游荡的游字。”
康熙想了想,又说:“先说的豆,是两碟豆。”和尚对答:“先讲的油,是一瓯油。”
和尚对得工巧,洒脱、有趣。康熙想了想,又说:“长老差矣,我说的不是宴席上的两碟豆,而是两只蝴蝶——两蝶斗。”和尚起身对答:“我主万岁,我所讲的也不是宴席上的一瓯油,而是一只海鸥——一鸥游。”
和尚对得精巧、别致、生趣。康熙想了想,又说:“我说的是在花前,是花前两蝶斗。”和尚随口而出:“我所讲的是在水上,是水上一鸥游。”
康熙听了心里高兴,笑着说:“我的花前两蝶斗,是隐射一个赫字,即‘亦’象形蝴蝶,把花前的艹,斗做撕打解,把十十合为艹;这赫,赫赫有名。”和尚略一沉思,顺口而出:
“我讲的水上一鸥游,是隐一个承字,即‘7’象形海鸥,三是游动的川,即水;这承,承受恩赐。”
这个爱才的康熙皇帝听了脸上露出笑容,忙叫手下人速备御宴,招待这位和尚,席间,他们接连对了不少有趣的对联,猜了不少有趣的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