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低碳经济作为当下第一大全球性课题,其涵盖的范围包括经济、环境、政治、能源、科技以及人类生存方式的彻底改变,把握住这次低碳经济革命,中国经济就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新能源 战略发展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一书中。其直接目的是应对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温明显变暖带来的生存环境恶化。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转变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以“低碳”的方式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其核心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发展观念的转变。
二、“低碳经济”在全球发展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近200年人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95%的生产力,同时工业化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敲响了警钟。气候异常、酸雨、海平面升高等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发展。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公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时至今日,《京都议定书》的约定效应已经过期,但公约中提出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一精神充分尊重了当时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从历史排放的角度去看,发达国家的排放总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要为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有义务率先减排,同时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需求,从自愿性减排开始做起,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制定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低碳经济发展协议,使更多的国家纳入到协议当中。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和领头人,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英国政府率先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创办了碳基金,其性质为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独立于政府并按照企业管理方式进行运作。资金来源于政府征收的碳税,项目针对帮助企业改进设备和工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英国政府还制定了气候变化协议,以及碳排放贸易机制。力求在201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0%,到2050减少60%,实现低碳方式发展。
德国政府签署《可再生能源法》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进行补贴,鼓励企业从被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到主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制定法律法规汽车上市需要标注其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信息,对于高排放的汽车额外征收碳税。整合航空行业,促进其一体化最终实现整体碳排放的减少。
日本作为一个能源匮乏的岛国,为了摆脱能源的国际依赖以及气候变化对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全民浪潮,制定诸多法律法规,例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行业,降低房屋建筑的碳排放,大量生产和消费可循环消费品,注重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引导。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虽然没有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但众多国家都作出了减排承诺,其中欧盟减排力度最大,承诺2020年前减少30%。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放弃了布什政府的强硬立场,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世界各国在低碳经济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低碳经济全球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发展态势。中国在其中处于非常敏感的位置,一方面我国刚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严重落后,能源结构不合理,需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转变产业落后状况。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同时人口又众多,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又该何去何从呢?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为多煤少气贫油,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过多的煤炭能源燃料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GDP中碳含量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碳排放量居于世界第二位,以目前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20.7%超越美国的20.1%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可以说减排压力十分严峻。2007年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5次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连续4次提到发展“低碳经济”,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达沃斯世界论坛上也谈到“中国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不断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法案》、《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低碳经济”的热潮,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可以说2009是真正意义上中国低碳经济元年,哥本哈根的硝烟还未消散,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以低碳经济为引导的经济转型之路,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科技革命中占领先机,创造性的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新能源经济之道,广泛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经验,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狠抓落实。
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以企业与市场为主体的渐进式减排,构建低碳交易体系。
充分尊重客观事实,不强制性的以行政命令手段改变目前的碳排放现状。可以借鉴英国的碳基金制度,针对能源消耗状况的不同,区别的对待每个企业。以碳基金作为中介,企业根据各自情况购买碳排放额度。没有超过排放配额的企业可向碳基金出售其剩余配额部分,同理凡是超过配额的企业需要购买排放配额。这样既有利于国家整体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同时对于率先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的企业又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收益,客观上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建立低碳经济政策。
制定具有普适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政策法规是基础。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碳排放标准,在各级环保部门中建立碳排放的检查和考核机构,设立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项资金,设立低碳经济研究所,参与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创立低碳经济试点,支持技术开发、生产实践以及成果展示。
(三)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促进新能源开发,推动低碳技术国际间交流。
进一步发展碳采集和封存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注意二次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第开发与应用。在我国目前92%的能源消耗来自于化石能源,而清洁能源不足8%,其中以水力发电为主。因此需要加大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诸多新型能源。
(四)全面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引导传统产业逐步使用新能源。整合或者关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鼓励建设生产可循环低碳产品的现代企业。创建低碳经济产业集聚区,构建低碳经济规模化优势。发展多元化服务行业,引导劳动力转向社会服务行业。
(五)推广低碳生活,重视相关教育。
建设低碳城市,提倡低碳生活,限制车辆增长速度,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减免税或补贴政策,提高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房屋建设提倡使用新型材料,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鼓励利用新型能源供热供暖。提高环保教育,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注意节约生活用水,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使用塑料产品,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四、中国”低碳经济”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在争取发展和履行碳排放义务上都任重道远。低碳经济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中国在全世界的产业结构中处于生产的上游分配的下游,能源的开发也进入了瓶颈期,低碳经济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国家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中国必须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快更有效的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对低碳产品的生产企业和进出口贸易进行合理的税费补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高碳排放企业,提高进入门槛。效仿国外设立碳基金,出台有关碳交易有关规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化战略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国民经济学系)
参考文献:
[1]周凤起,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与中国经济道路,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庄贵阳,储成山,低碳经济选择与实践科学发展,中外能源,2009,(1).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城市住宅,2008(5).
[5]胡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环境保护,2008(6).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新能源 战略发展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见诸于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一书中。其直接目的是应对人类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气温明显变暖带来的生存环境恶化。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转变依赖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来实现以“低碳”的方式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其核心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发展观念的转变。
二、“低碳经济”在全球发展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近200年人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95%的生产力,同时工业化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敲响了警钟。气候异常、酸雨、海平面升高等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发展。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公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时至今日,《京都议定书》的约定效应已经过期,但公约中提出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一精神充分尊重了当时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从历史排放的角度去看,发达国家的排放总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要为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有义务率先减排,同时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需求,从自愿性减排开始做起,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制定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低碳经济发展协议,使更多的国家纳入到协议当中。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和领头人,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英国政府率先在制度上进行创新,创办了碳基金,其性质为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独立于政府并按照企业管理方式进行运作。资金来源于政府征收的碳税,项目针对帮助企业改进设备和工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英国政府还制定了气候变化协议,以及碳排放贸易机制。力求在201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0%,到2050减少60%,实现低碳方式发展。
德国政府签署《可再生能源法》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企业进行补贴,鼓励企业从被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到主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制定法律法规汽车上市需要标注其二氧化碳排放效率信息,对于高排放的汽车额外征收碳税。整合航空行业,促进其一体化最终实现整体碳排放的减少。
日本作为一个能源匮乏的岛国,为了摆脱能源的国际依赖以及气候变化对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日本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全民浪潮,制定诸多法律法规,例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行业,降低房屋建筑的碳排放,大量生产和消费可循环消费品,注重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与引导。
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虽然没有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但众多国家都作出了减排承诺,其中欧盟减排力度最大,承诺2020年前减少30%。美国奥巴马政府也放弃了布什政府的强硬立场,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世界各国在低碳经济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低碳经济全球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发展态势。中国在其中处于非常敏感的位置,一方面我国刚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严重落后,能源结构不合理,需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来转变产业落后状况。但是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同时人口又众多,发展低碳经济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又该何去何从呢?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为多煤少气贫油,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过多的煤炭能源燃料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GDP中碳含量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碳排放量居于世界第二位,以目前经济发展速度,预计到2015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将达到20.7%超越美国的20.1%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可以说减排压力十分严峻。2007年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5次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连续4次提到发展“低碳经济”,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达沃斯世界论坛上也谈到“中国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不断出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法案》、《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一时间国内掀起了“低碳经济”的热潮,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可以说2009是真正意义上中国低碳经济元年,哥本哈根的硝烟还未消散,中国必须走出一条以低碳经济为引导的经济转型之路,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科技革命中占领先机,创造性的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新能源经济之道,广泛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经验,实事求是,结合实际,狠抓落实。
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以企业与市场为主体的渐进式减排,构建低碳交易体系。
充分尊重客观事实,不强制性的以行政命令手段改变目前的碳排放现状。可以借鉴英国的碳基金制度,针对能源消耗状况的不同,区别的对待每个企业。以碳基金作为中介,企业根据各自情况购买碳排放额度。没有超过排放配额的企业可向碳基金出售其剩余配额部分,同理凡是超过配额的企业需要购买排放配额。这样既有利于国家整体碳排放的总量控制,同时对于率先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的企业又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收益,客观上激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建立低碳经济政策。
制定具有普适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政策法规是基础。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碳排放标准,在各级环保部门中建立碳排放的检查和考核机构,设立发展低碳经济的专项资金,设立低碳经济研究所,参与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创立低碳经济试点,支持技术开发、生产实践以及成果展示。
(三)加大低碳技术创新力度,促进新能源开发,推动低碳技术国际间交流。
进一步发展碳采集和封存技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注意二次创新,加强国际间的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第开发与应用。在我国目前92%的能源消耗来自于化石能源,而清洁能源不足8%,其中以水力发电为主。因此需要加大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诸多新型能源。
(四)全面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低碳经济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引导传统产业逐步使用新能源。整合或者关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鼓励建设生产可循环低碳产品的现代企业。创建低碳经济产业集聚区,构建低碳经济规模化优势。发展多元化服务行业,引导劳动力转向社会服务行业。
(五)推广低碳生活,重视相关教育。
建设低碳城市,提倡低碳生活,限制车辆增长速度,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实行减免税或补贴政策,提高公共交通运输能力,房屋建设提倡使用新型材料,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鼓励利用新型能源供热供暖。提高环保教育,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注意节约生活用水,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使用塑料产品,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四、中国”低碳经济”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家,在争取发展和履行碳排放义务上都任重道远。低碳经济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中国在全世界的产业结构中处于生产的上游分配的下游,能源的开发也进入了瓶颈期,低碳经济给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未来国家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中国必须通过技术交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快更有效的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对低碳产品的生产企业和进出口贸易进行合理的税费补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整合高碳排放企业,提高进入门槛。效仿国外设立碳基金,出台有关碳交易有关规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化战略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学院国民经济学系)
参考文献:
[1]周凤起,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与中国经济道路,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庄贵阳,储成山,低碳经济选择与实践科学发展,中外能源,2009,(1).
[3]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1).
[4]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城市住宅,2008(5).
[5]胡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环境保护,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