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411)
摘 要: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不断提高,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市场活力、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不稳定、缺乏信用证明、抵押手段、担保手段等原因难以从银行或其他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难不可避免地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以期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7-0024-02
我国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经历了近20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级信用担保机构以其下一级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对象和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自1998年经过了10多年发展,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迅猛,形成了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相辅形成的格局。
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迅猛。
根据1998年《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开始起步和试点,随着2000年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出台,特别是2003年在《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除了各地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之外,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出资筹建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和由民间资本独资成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行业开始走向多元化、市场化。随着民营资本大量进入担保行业,全市担保行业已经逐步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转变。2009年国有控股担保机构达1501家,占总数的27%;全国5547家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总额3389亿元,政策性资金866.5亿元,占当年担保资金总额的25.5%,非政府出资2523亿元,占74.5%。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初步显现。
2009年全国5547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共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796亿元,受保企业同比增长60.8%,担保业务增长49.5%。55.8万笔担保业务中,单笔担保额800万元以下的52万笔,占总笔数的93.3%;单笔担保额 100万元以下的29万笔,占总笔数的52.2%。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担保期限也越来越体现出了短期的特点,符合中小企业贷款“短、急、贫”的特点。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各级政府为了防范和规避担保风险,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审批程序,建立月度例会制度、月度统计制度、备案制度、巡检制度等日常工作制度,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统计报表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及时有效监控,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提高担保机构的透明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作用。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论是数量、资本金额度、还是业务品种都在不断扩大和丰富,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膨胀期,已经形成了民间融资担保、合同履约担保、投资履约担保、企业财产诉讼保全、商业票据贴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等多个业务品种共同开展、交叉进行的态势。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操作和道德风险,有些业务潜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就各担保机构来说,对于这些业务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担保市场也是鱼龙混杂,干扰了正规担保机构的经营,各担保机构的实力、从业人员素质、风险防控能力、道德水准等内在素质也参差不齐,全国担保体系建设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路口。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虽然我国信用担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着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资本金规模小,实力较弱。2009年,全国5547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平均注册资本金不到6000元,注册资本过亿元担保机构只有1263户,过亿元担保机构户数占总数量比重为22.7%,户均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仅为1.9亿元,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我国信用担保的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如,2009年河南省有信用担保机构1000家,占全国总量的近20%,但总的注册资本总额只有316.06亿元,户均注册资本额为3000多万元。
(2)管理和业务运作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担保机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不到位,虽然都建立起了法人治理结构,部门设置都较为完备,但在各部门如何运转和衔接,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仍未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补偿机制,没有按照规定提取各种准备金,保证金;二是担保业务种类单调,目前多为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担保,而其他诸如合同履约担保、投资履约担保、忠诚担保、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等担保品种所占份额极低。三是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担保专业培训和开展担保业务所需的金融、财务、风险、法律、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不仅影响了担保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还导致金融机构对其认同度不高,制约了担保业务的拓展和提升。
(3)融资担保存在较大风险。
目前,担保行业最为活跃民间融资担保,其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担保机构、借、贷三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借方、担保机构对于贷款方资金的用途不甚了解,或者贷款方有意隐瞒或谎报资金用途,直接导致担保机构风险评估不到位;二是反担保措施少且落实困难,目前全市担保机构所做的业务多为房产和货物抵押担保贷款,一旦发生代偿,房产和货物的变现又很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三是投资人对担保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理财缺乏足够的知识,只关心高利息、高回报,根本不关心对方款项用途和抵质押物;四是恶性竞争风险,各担保机构以高息招徕客户,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超出中小企业承受能力,如果不进行整体调控,担保行业整体将面临危机;五是高息的背后是高风险。企业肯出高利息,说明它在银行贷款的难度更大,资金链更紧张,那么担保业务风险也越高;六是违规操作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非法集资、单笔额度过大等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
(4)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是目前反担保抵押程序繁琐、登记难、收费较高、可抵(质)押的品种少等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股权、动产、土地的抵押登记上难度很大;二是缺乏对于担保机构的绩效激励和风险补偿政策,担保体系的经营风险缺少释放和缓解的通道和机制;三是信用体系的缺失,没有建立起信用信息收集、评价、发布、查询平台。四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困难。银行普遍对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存有顾虑,授信审批程序繁琐。所以,担保机构的业务品种受到限制,本应该是主业的银行贷款担保业务开展起来却困难重重,为中小企业担保服务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5)持续性发展存在困难。
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补偿不能到位。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各级地方一次性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由于补偿机制的不完善,缺乏后续资金的注入及补偿。二是相当一部分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先天不足,后续补偿也不能到位。由于资金补偿不到位,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就相当弱,因而许多担保机构常常被资金链断裂所困扰,多数担保机构只能把提高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用担保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
(1)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坚持政府资金引导,吸引多元化投资,促进创新发展与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争取政策扶持与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相结合,在稳定现有担保机构数量、提高现有担保机构素质的前提下,积极、审慎地促进现有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最终形成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引导,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各自拥有细分市场的,信用担保和信用再担保协作配套的,覆盖中小企业有较强融资能力的信用担保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策性担保机构主要为本地区的空间分散、建立时间短、风险高、经营不规范但符合产业政策的、政府支持的或高新技术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商业性担保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为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部分较为独立的不归属于任何集群、团体的中小企业提供小额、分散、短期的民间融资担保服务。互助性担保机构由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或者由其中的几个主体出资组建或由会员企业互助联合,小额入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担风险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
(2)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控制和分担机制。
从商业银行对于担保的需求来看,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银行又急于放贷,第三方担保便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银行对于担保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因此,要加强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始终把防控风险放在开展担保业务的首位,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要开展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备案管理、资信评级、绩效考核和在线申报及动态监管,实现行业优化和整体能力提升。同时,要引导各地普遍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促进担保业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3)改善中小企业信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因此,搞好担保体系建设的根本还是营造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要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级、信用发布与守信褒扬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特别是建立融资信用、商业信用和企业信用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4)制定和完善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环境。
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资质、设立与退出制度、财务与内控办法、业务范围与操作流程、风险防范与损失分担机制、鼓励扶持政策、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依法引导担保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加强对担保机构运行状况的监管,规范担保机构的业务行为,提高担保机构的管理水平,保证担保资金安全有效和规范使用,为担保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 结论
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已经成为一个正在迅速兴起的新兴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目前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全国都处在探索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着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一些地区的机构发展过快、过滥,担保业专业法律和行规行约建设滞后,担保机构存在运作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状况,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与损失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再担保业务长期空白,使担保体系整体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
三是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必须从环境、信用、机制等方面来进一步加强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凤岐.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5).
[2]王小哈,施健. 台湾与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管理科学,2003,(2).
[3]梅强,潭中明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式及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摘 要: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GDP的贡献不断提高,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市场活力、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不稳定、缺乏信用证明、抵押手段、担保手段等原因难以从银行或其他渠道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融资难不可避免地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瓶颈。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以期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7-0024-02
我国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经历了近20年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级信用担保机构以其下一级的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对象和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自1998年经过了10多年发展,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迅猛,形成了政策性、商业性、互助性担保机构相辅形成的格局。
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现状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发展迅猛。
根据1998年《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开始起步和试点,随着2000年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出台,特别是2003年在《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除了各地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之外,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由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出资筹建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和由民间资本独资成立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行业开始走向多元化、市场化。随着民营资本大量进入担保行业,全市担保行业已经逐步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型转变。2009年国有控股担保机构达1501家,占总数的27%;全国5547家担保机构担保资金总额3389亿元,政策性资金866.5亿元,占当年担保资金总额的25.5%,非政府出资2523亿元,占74.5%。
(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用初步显现。
2009年全国5547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共为37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0796亿元,受保企业同比增长60.8%,担保业务增长49.5%。55.8万笔担保业务中,单笔担保额800万元以下的52万笔,占总笔数的93.3%;单笔担保额 100万元以下的29万笔,占总笔数的52.2%。对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担保期限也越来越体现出了短期的特点,符合中小企业贷款“短、急、贫”的特点。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各级政府为了防范和规避担保风险,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高度重视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审批程序,建立月度例会制度、月度统计制度、备案制度、巡检制度等日常工作制度,引导信用担保机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统计报表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实施及时有效监控,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提高担保机构的透明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政府、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桥梁纽带作用。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不论是数量、资本金额度、还是业务品种都在不断扩大和丰富,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膨胀期,已经形成了民间融资担保、合同履约担保、投资履约担保、企业财产诉讼保全、商业票据贴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等多个业务品种共同开展、交叉进行的态势。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操作和道德风险,有些业务潜在着非常大的风险,就各担保机构来说,对于这些业务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担保市场也是鱼龙混杂,干扰了正规担保机构的经营,各担保机构的实力、从业人员素质、风险防控能力、道德水准等内在素质也参差不齐,全国担保体系建设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路口。
2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虽然我国信用担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壮大,但总体来说,还是存在着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资本金规模小,实力较弱。2009年,全国5547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平均注册资本金不到6000元,注册资本过亿元担保机构只有1263户,过亿元担保机构户数占总数量比重为22.7%,户均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仅为1.9亿元,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同时,我国信用担保的区域发展差异较大,如,2009年河南省有信用担保机构1000家,占全国总量的近20%,但总的注册资本总额只有316.06亿元,户均注册资本额为3000多万元。
(2)管理和业务运作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担保机构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估计不到位,虽然都建立起了法人治理结构,部门设置都较为完备,但在各部门如何运转和衔接,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上,仍未建立起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与风险补偿机制,没有按照规定提取各种准备金,保证金;二是担保业务种类单调,目前多为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担保,而其他诸如合同履约担保、投资履约担保、忠诚担保、诉讼财产保全担保等担保品种所占份额极低。三是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担保专业培训和开展担保业务所需的金融、财务、风险、法律、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不仅影响了担保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还导致金融机构对其认同度不高,制约了担保业务的拓展和提升。
(3)融资担保存在较大风险。
目前,担保行业最为活跃民间融资担保,其风险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担保机构、借、贷三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借方、担保机构对于贷款方资金的用途不甚了解,或者贷款方有意隐瞒或谎报资金用途,直接导致担保机构风险评估不到位;二是反担保措施少且落实困难,目前全市担保机构所做的业务多为房产和货物抵押担保贷款,一旦发生代偿,房产和货物的变现又很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三是投资人对担保行业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理财缺乏足够的知识,只关心高利息、高回报,根本不关心对方款项用途和抵质押物;四是恶性竞争风险,各担保机构以高息招徕客户,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超出中小企业承受能力,如果不进行整体调控,担保行业整体将面临危机;五是高息的背后是高风险。企业肯出高利息,说明它在银行贷款的难度更大,资金链更紧张,那么担保业务风险也越高;六是违规操作风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非法集资、单笔额度过大等投机行为和道德风险。
(4)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一是目前反担保抵押程序繁琐、登记难、收费较高、可抵(质)押的品种少等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股权、动产、土地的抵押登记上难度很大;二是缺乏对于担保机构的绩效激励和风险补偿政策,担保体系的经营风险缺少释放和缓解的通道和机制;三是信用体系的缺失,没有建立起信用信息收集、评价、发布、查询平台。四是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困难。银行普遍对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存有顾虑,授信审批程序繁琐。所以,担保机构的业务品种受到限制,本应该是主业的银行贷款担保业务开展起来却困难重重,为中小企业担保服务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
(5)持续性发展存在困难。
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资金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补偿不能到位。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各级地方一次性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由于补偿机制的不完善,缺乏后续资金的注入及补偿。二是相当一部分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先天不足,后续补偿也不能到位。由于资金补偿不到位,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就相当弱,因而许多担保机构常常被资金链断裂所困扰,多数担保机构只能把提高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用担保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
(1)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坚持政府资金引导,吸引多元化投资,促进创新发展与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相结合,争取政策扶持与增强自身发展能力相结合,在稳定现有担保机构数量、提高现有担保机构素质的前提下,积极、审慎地促进现有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最终形成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引导,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机构各自拥有细分市场的,信用担保和信用再担保协作配套的,覆盖中小企业有较强融资能力的信用担保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政策性担保机构主要为本地区的空间分散、建立时间短、风险高、经营不规范但符合产业政策的、政府支持的或高新技术型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商业性担保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为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部分较为独立的不归属于任何集群、团体的中小企业提供小额、分散、短期的民间融资担保服务。互助性担保机构由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或者由其中的几个主体出资组建或由会员企业互助联合,小额入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担风险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为会员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
(2)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控制和分担机制。
从商业银行对于担保的需求来看,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银行又急于放贷,第三方担保便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银行对于担保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因此,要加强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预警和监控机制,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始终把防控风险放在开展担保业务的首位,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水平。要开展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备案管理、资信评级、绩效考核和在线申报及动态监管,实现行业优化和整体能力提升。同时,要引导各地普遍建立行业自律性组织,促进担保业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
(3)改善中小企业信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因此,搞好担保体系建设的根本还是营造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要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征集、信用评级、信用发布与守信褒扬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特别是建立融资信用、商业信用和企业信用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4)制定和完善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环境。
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资质、设立与退出制度、财务与内控办法、业务范围与操作流程、风险防范与损失分担机制、鼓励扶持政策、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依法引导担保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加强对担保机构运行状况的监管,规范担保机构的业务行为,提高担保机构的管理水平,保证担保资金安全有效和规范使用,为担保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 结论
一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已经成为一个正在迅速兴起的新兴行业,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目前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全国都处在探索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目前面临着担保机构规模小,实力弱,一些地区的机构发展过快、过滥,担保业专业法律和行规行约建设滞后,担保机构存在运作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状况,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与损失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再担保业务长期空白,使担保体系整体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
三是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必须从环境、信用、机制等方面来进一步加强其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凤岐.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5).
[2]王小哈,施健. 台湾与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管理科学,2003,(2).
[3]梅强,潭中明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式及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