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端元法的银川盆地MIS6—MIS5气候变化探究

来源 :现代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onw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川盆地位于东亚季风与西风带的交界带,地层沉积物记录着气候环境的演变信息.通过对银川盆地LS01钻孔沉积物进行光释光定年、粒度分析以及端元分析重建了该地区MIS6—MIS5时期的气候演变序列.结果表明,端元分析得到4个有具体环境指示意义的端元E m1—E m4:E m1代表了水动力较弱的弱流水或湖沼相沉积;E m2代表了水动力较强的河流沉积;Em3和Em4可指代区域构造抬升事件.气候演变分为6个阶段:150~137 ka(MIS6),银川盆地气候冷干,出现两次构造抬升事件;137~110 ka(MIS5),气候整体较为暖湿,期间有3次暖事件a1(137~129 ka)、a2(124~120 ka)和a3(118~111 ka);110~107 ka(MIS5),气候转向冷干;107~102 ka(MIS5),气候由冷转暖,出现冷事件b1(106~104 ka),整体偏暖湿;102~87 ka(MIS5),气候较冷干;87~75 ka(MIS5),出现冷事件b2(87~84 ka),但整体偏暖湿.该区域MIS6—MIS5阶段气候变化主要受夏季太阳辐射和岁差驱动.
其他文献
三叠系沉积物广泛覆盖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中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物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研究却较为缺乏.为了丰富相关研究和揭示区域构造演化的特点,通过古水流方向统计、砂岩中碎屑矿物统计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祁连山三叠纪盆地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古流向主要有南东向、正南向、南西向,物源来自岩浆弧和大规模褶皱造山作用的混合区.祁连山三叠系砂岩中的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主要峰值集中在250~290 Ma、360~460 Ma、1600~2000 Ma
为客观描述机动车在道路上的运行特征,针对传统城市道路标准行驶工况构建方法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嵌入与K均值聚类(LLEKM)和马尔科夫链的汽车工况构建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准确性进行研究.首先,结合道路交通条件对实测样本数据进行除噪平滑处理,根据运动学片段定义将其划分为1754个运动学片段,并选取16个运动学参数构建特征参数矩阵.其次,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降维约简特征参数矩阵,解决了由数据压缩重构导致的线性结构丢失的问题;通过K均值聚类分析,计算不同类型数据集中各行驶状态时间占比的差异性,得到相应类
本文针对综合管廊施工对临近建筑的沉降影响问题开展研究,依托陕西省汉中市综合管廊项目进行现场监测。采用Midas GTS/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管廊明挖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施工全过程下基坑围护结构以及临近建筑的变形情况,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临近建筑物发生了偏向基坑的倾斜,倾斜度为0.13×10~(-3),建筑物最大沉降值为4.8 mm,满足监测规范要求;围护结构
本文针对社交类网游中敏感信息识别处理体系展开研究,提出了区块链模式下网游敏感信息即时数据挖掘框架.选取某大型社交网游聊天室数据库进行测试,采用基于Python的SKLearn库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TensorFlow实现模型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针对网游语境中的短文本识别,TextCNN的准确率高于朴素贝叶斯、CNN两种模型5% 以上,因此在模型数据层中引入TextCNN模型能够满足大型网游中敏感信息识别高效、精准的要求.结论证明,区块链模式下的网游敏感信息挖掘框架具有联盟链的层级管理优势、分布式账本对信
通过对上其木干花岗岩进行锆石微量元素和全岩主量元素分析,借助锆石饱和温度和Ti地质温度,反演岩浆源区的温度,进一步分析花岗岩的形成环境.锆石具有典型岩浆岩锆石向左倾斜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即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有显著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锆石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上其木干花岗岩的锆石饱和温度介于772~829℃之间,平均值为800℃,属于高温花岗岩.锆石Ti地质温度的平均最低温度为614℃,平均最高温度为634℃,花岗岩中锆石形成的温度在614~634℃之间.结合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为研究车辆重载等引起的台后大不平衡土压力对整体式桥台H形钢桩基水平变形的影响,开展了有无考虑台后大不平衡土压力影响的整体式桥台-H形钢桩-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对比台后大不平衡土压力对桩身水平变形、滞回曲线、耗能曲线和骨架曲线等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小位移荷载作用下,整体桥H形钢桩基本无累积变形,在大位移荷载作用下,桩基累积变形迅速增大;在埋深较浅范围内,设计制作的桥台-H形钢桩试件(LAHP和AHP试件)均产生正向的局部累积变形,在埋深较深范围内,2个试件均产生负向的整体累积变形;台后
充分认识城镇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空间规划集约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黑龙江省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综合运用A rcGIS空间分析、密度指数、变异系数、信息熵模型,依据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划分城镇类型,并阐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黑龙江省镇级城镇共396个,可划分为基础功能性、多功能性和综合性城镇,分别占总量的9.34%、55.56%、35.10%;②依据区域城镇密度,全省可划分为城镇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和微密度区;③不同城镇密度区的城镇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镇高密度区以多功
针对各预报模型预报结果精度评价不统一的现状,考虑径流具有非线性、突变及非平稳性等特点,本文构建了包含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和Nash效率系数(NSE)三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系统,对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在径流汛期和非汛期内进行了预报精度评价.结果表明:①单一评价指标下,ARMA模型与SVM模型预报结果精度相近,而综合评价系统表明,SVM模型预报精度优于AR-MA模型;②三种模型在非汛期预报精度均高于汛期预报精度,SVM
构造体系由多方向、多应力-应变性质和多重次序的结构构造组成,这些结构面在构造应力场中有较为固定的分布型式.经过区域成矿带、矿田、矿床等不同层次地质研究,揭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共轭剪切、挤压和引张三种类型结构面,它们在平面上组成“米字型”构造.通过应力-应变有限元法模拟,将“米字型”构造分为三个形成阶段:第一期共轭构造阶段,发育NNW 345°方向(大义山式)张扭断裂和NEE 75°方向(泰山式)压扭构造;第二期挤压构造阶段,产生NNE 25°方向挤压断裂和褶皱;第三期横张构造阶段,产生NWW300°方向(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共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呈现“米字型”结构的展布特点,分别控制了晚古生代岩浆岩(脉岩)和主要金矿床的展布.在柴胡栏子金矿区,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也组成了“米字型”结构,控制了矿体(矿化带)和化探异常的展布.矿田和矿区级别的构造形迹均呈现“米字型”分布特点,是新华夏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