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现象与创作探索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教育部学位论文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上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论,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回归原境,致力于拓展、深化乾嘉考证之法。现已出版《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谢赫“六法”义证》《迈往凌云——米芾书画考论》《书画同源:张大千》《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卷轴画·宋》《气韵——隋唐以前汉梵艺术精神之会通与融合》等学术专著;在国内美术专业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次。
  主持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晋唐艺术观念变迁研究》(编号:18BA010)、主持并完成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和谐之道——隋唐以前梵汉艺术精神之会通与融合》(编号:12YJA760018)等。2014年,论著《迈往凌云——米芾书画考论》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
  2019年9月17日14:30,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现代艺术》杂志社主办的“文艺百家”工程·文艺讲坛2019年第11期(总第23期)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楼一楼会议室举行。讲座特别邀请到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教授韩刚先生担任主讲嘉宾,为大家分享了以“感悟‘气韵’——怎样鉴赏文艺作品”为主题的讲坛。
  说到如何鉴赏作品,不得不提到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韩刚先生开门见山由《文心雕龙》引出今天的主题,《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文学创作是作家的内心有所活动,然后才表现在作品之中;文学批评却是先看作品的文辞,然后再深入到作家的内心。从末流追溯到根源,即使隐微的也可以变得显豁。对年代久远的作者,固然不能见面,但读了他的作品,也就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了。难道担心作品太深奥吗?只恐怕自己见解太浅薄罢了。弹琴的人如果内心想到山和水,尚可在琴声中表达出自己的心情,何况文章既用笔写出来,其中的道理怎能隐藏?所以读者内心对作品中道理的理解,就像眼睛能看清事物的外形一样:眼睛清楚的话,就没有什么形态不能辨别;内心聪慧的话,就没有什么道理不能明白。
  由此韩刚先生深入讲述了“气——气运——气韵”的各种解答,为了使讲坛更加有理有据韩刚先生引用了《说文解字》《黄帝内经》《京氏易传·盅》《节游赋》等著作。更如先秦《楚公钟》《商钟》《曾侯钟》铭文中各有一“韵”字,共三处以及其余著作共十六处,其“韵”字意蕴均与音声有关,而“韵”字逐渐流行与进入思想史是三国以后之事。
  紧接着韩刚先生谈到了“韵”之四种意蕴:一、声音之和;二、人伦鉴赏之和;三、文艺品评之和;四、本原全美。由“韵”又引出“气韵”,他提到五代荆浩,《笔法记》中如此道:“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思者,删拔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再引用陆探微的话,“气韵”便是: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
  讲坛期间,韩刚先生展示了许多作品的图示,从墓里的彩绘棺到佛像到壁画到书画、陶瓷,让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活灵活现、生动形象。
  讲座最后回到“气韵”之初,韩刚先生提问:“‘气韵’何來?”他详细论述了“气韵生动”中“生动”为心生之动,即情、意;“气韵”天成,非师可传;“气韵”习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董其昌《画旨》:“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他认为这一观点的提出为那些艺术天赋缺乏而想做画祖者提供了希望,指明了道路,意义重大。最后,韩刚先生指出说:“气韵”应与艺术品在历史之维中的积淀有关。
其他文献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民俗摄影协会主席,《成都日报》高级记者,四川大学、成都体院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曾荣获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中国摄影记者最高奖—金眼奖,首届中国体育摄影“十杰”,中国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四川省“十佳”新闻工作者,成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  推荐理由  2017年5月,摄影作品《晨曦-Morning gl
2018年11月18日,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由中国文联、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河南省文联、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承办,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协办,以“聚焦新时代 金像映初心”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二届三门峡白天鹅·野生动物国际摄影大展拉开帷幕。作为“一节一展”的重头戏,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三门峡国际文博城大剧院举行,正式揭晓纪实摄影类、艺术摄影类以及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委会委员,成都民盟书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画院特聘画家。  2017年作品《遥看云山万叠里》入选“我爱丹青”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2016年作品《无尽溪山》特邀参加第四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2016年作品《山水》参加“群星璀璨”四川省群文美术作品展荣获优秀奖;2016年作品《江山不负英雄志》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陈毓平  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国防诗书画院副院长,省美协水彩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副院长,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华阳书画院顾问。1962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受教于陈亮清、周伦元、罗新之、罗次冰、刘既明等著名画家。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及中国画,水彩画的研探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多件作品被国内文博部门和国际友人收藏,不少作品刊载于国内大
刘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天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四川女艺术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家,蜀都书画院画家,艺术村画家。   “自在于其中”,在西方现代绘画中,是一种艺术理念。它要求画者不是平面的、直观的描摹对象,而是直接进入画面之中,反映出自己在三维、四维时空的切身感受。其中,既有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有空间的分割、穿插乃至
作为一名年逾古稀的老翁,我从出生到现今将近跨了一个世纪,从民国年间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新年,每一个时期的“年味”都让我回味无穷、感慨万千。近年来,我创作了围绕“年味”的10余幅风俗画,纪念老“年味”、讲述老“年味”,以传承“我们的节日”——春节。  我记忆中的“年味”  我记忆中的“年味”是我家乡流行的一句话“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农历冬月
在中国城镇化趋势下,时间争先恐后地粉刷着城市,不断刷新的精神意志在空间和时间中切换,构成了庞杂无序的城市化现象,我们来不及思考和定位,又被下一波洪流冲向了另一个彼岸。我也就是这样在多重身份挤压下成长起来的摄影师,与同龄人有着共同的社会逻辑经历,我是一个“守旧”的人,希望通过影像停下来思考如何传承和探索传统民俗文化。  三维·影像的性格  我爷爷也喜欢摄影,他是一个医生,尽管生活拮据,但还是买了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