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柯尔克孜族花毡是柯尔克孜族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更具有新疆民族融合的地域特色.笔者多年来从事新疆地区毡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试图对新疆的毡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字整理和工艺的数字化记录,以期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对于柯尔克孜族的花毡笔者通过实地调研,采访柯尔克孜族花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期进行文字和数字化记录的保护与传承.
【机 构】
:
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乌鲁木齐830046;新疆大学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乌鲁木齐830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柯尔克孜族花毡是柯尔克孜族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更具有新疆民族融合的地域特色.笔者多年来从事新疆地区毡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研究,试图对新疆的毡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字整理和工艺的数字化记录,以期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对于柯尔克孜族的花毡笔者通过实地调研,采访柯尔克孜族花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期进行文字和数字化记录的保护与传承.
其他文献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休闲放松方式,其服务质量和发展方向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和广大民众的重点关注.文章阐述了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以才兴产、产才融合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的意义,分析了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探究了乡土人才成果产业化扶持的路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农业保险的“扩面、增品、提标”具有必要性,文章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在对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展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保险面临的实际问题,包括农户支持度较低、投保与理赔面临瓶颈等,提出了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的对策,包括转变农户思维、提升农业保障机制等,希望为加快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阐述了湖南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展开阐述,针对高校如何开展此项工作进行了探讨.
笔者对《说文解字》中的常用与非常用的纺织用植物纤维已做整理[1-2],而除植物纤维以外,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纤维材料则是蚕丝纤维.由蚕丝织造而成的纺织品被称为丝绸,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织造丝绸的国家,目前出土最早的丝织物是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约有5600多年历史的碳化了的丝麻织品,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缫丝织绸了.中国丝绸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丝绸之路”,这也表明了丝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说文解字》中糸部有很多关于蚕
[研究意义]纺轮的出现使得原始纺织产业初露端倪,它是现代纺锭的鼻祖,为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在考究绳的原始制作方法基础上,结合原始物质生活状况,解析了纺轮的诞生过程.[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纺轮的出现,是制绳过程中结并、纠缠、摩擦搓捻、旋转加捻到重力加捻转变的结果,是人类迫切需求下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开拓、创新的结果.纺轮的出现成功实现了从粗绳到细纱(线)的历史性转折.
[研究意义]对中西时装画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时装画在绘画风格、表现技法、传播媒介等方面获得突破性、创新性的发展.[研究方法]文章以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相结合,探究了中西时装画发展的源流、特征、相互关系.[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认为:中西方时装画的发展源流与历程由东、西方社会文化特征所决定,同时不同程度受到社会变革与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的时装画发展较晚,到20世纪初才真正形成;相异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情境,也决定了中国时装画早期的以模仿西方为主,而现代时装画则在表现内容、表现技法、时尚文化表达等方面突显了新
[研究意义]文章以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为研究载体,分析画像砖中武士服饰的基本形制,该时期的画像砖整体内容丰富,线条清晰精美,能够展现出世俗社会生活状态,对于南北朝服饰分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以往研究多集中在区分男性、女性的服饰形制,对于特殊身份的服饰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选取武士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在还原图像的基础上对武士服饰在南北两方形成的服饰差异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章运用文献法、图像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从服装学的角度,探析南北朝时期南方、北方武士服饰的基本形制与风格特点.[研究结论]研究认为:
1 引言:邮品中的纺织女工和国棉一厂rn1955年初,中国人民币币值实行改革,原1万元改为1元.邮电部于当年11月3日发布命令,决定自1956年1月1日起停止出售旧币值邮票,改用新币值邮票.1955年6月2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纪31.1-1《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单枚纪念邮票,该套邮票成为中国人民邮政以新币值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研究意义]夏布绣艺术是主要流行于新余、重庆、内江、浏阳等地的民间绣活,它以粗犷古朴的材质、灵活细腻的针法、鲜明浓郁的生活气息形成了重要的民间文化意象.[研究内容和结论]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绣艺术为研究对象,从夏布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创新及再生发展等方面调研报告了夏布绣艺术的现状及其问题.研究认为:夏布绣艺术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文化再生产过程,营造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和夏布绣艺术传承人主观能动性的“场域”、构建夏布绣艺术文化意象和文化认同的“惯习”以及建立夏布绣艺术品牌特色和产业发展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