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相合相契 气节相知相敬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xw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有过如下一段议论:
  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猷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石以米颠为知己;茶以陆羽为知己;鹅以右军为知己;鼓以祢衡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
  张潮虽然列举了众多“物”以“人”为知己的故事,其实,都是“人”以“物”为知己的传奇。想必在你并不漫长的成长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种“一与之订,轻易不移”的人生知己,请以“我以 为知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填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考题解析】
  2017年湖北宜昌市中考作文命题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的方式一样,那就是力图贯彻这样一种理念:即在阅读板块中,尽可能渗透写作能力的考查,反过来,在写作板块中,尽可能兼顾阅读能力的检测。因为,读写本一体,读写应互动。考生只有正确解读材料,充分把握题意,才能准确拟题,畅快行文。
  今年用于作文命题的材料与往年比较有所不同的是:往年一般是取材于前面的阅读文章,而今年则是从前面用于考查“汉字”的命题材料——清代文学家张潮的《幽梦影》中拓展延伸而出。这种情况在以前的中考命题中往往是要刻意回避的,但这部古典佳作语言凝练、境界清透,有很多句子都表现出了作者遣词炼句的非凡才能和精致风雅的高迈情操,所以对《幽梦影》的材料遴选,也表现了命题者对传统文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选材思路,这无疑也是今年宜昌市中考作文命题材料与形式上的一大创新。
  且看作文题引用的材料:“天下有一人为知己,可以不恨,不独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一与之订,千秋不移。”这段论述“知己”的文字如山野清风扑面而来,带给学生一种正确高雅的交友观,考生会受到古人清雅情感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中将这种美好的交友观、人生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
  再看考题要求,提示考生根据阅读材料,着重强调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写,这样的命题意图非常明显,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考生便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考题还明确规定写成记叙文,旨在针对近年来许多师生淡化文体,经常出现“四不像”作文的流弊,而以此来引领、强化教师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文体意识。
  【写法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 文题”的半命题作文。它介于话题作文与全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给考生适当的选择余地,从而做到了束缚与自由的统一、限制与开放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写好本文题,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懂文题意蕴
  命题者在出示文题之前,首先引用了清代文學家张潮的《幽梦影》中的一段文字,可谓字字珠玑、意味隽永。这段文字精辟地阐释了不一样的“知己观”——不独人与人,会有俞伯牙与钟子期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纯真友情;人与物之间,也会产生超越世俗的殷殷之情:当具有某种特质之“人”遭遇某种特质之“物”的时候,他们就会气节相应、心意相通、神韵相合,成为“一与之订,千秋不移”的知己。何为“知己”?显然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朋友。由于这段“导语”取材于古文,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言功底和阅读理解能力,只有读懂材料,了解“物”与“人”之间也会产生“神韵相合相契、气节相知相敬”这别有洞天的知己观的时候,才能准确拟题,快意写作。
  二、把握审题关键
  写作这道半命题作文,审题的第一个关键是要将知己之物补充在横线上。题目要求的是我以“物”为知己,而不是“物”以我为知己,更不是我以“人”为知己,考生须将选材的范围锁定在成长过程中与某个特定的“物”之间产生交集、发生碰撞、激发意趣、沟通心意的事件上,才不至于下笔千言却言不及题。审题的第二个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知己”的含义——这要求考生写出“我”与“物”之间像“我”与“人”之间一样相知相契、相惜相敬、精神相通等诸多情感。此时的“物”,已经打上了“人”的思想痕迹和情感烙印,成为“我”的真正知己,就仿佛琴能懂别意、水能知人愁、花能解人语、月能悟人心一般。读懂了题目当中的这几个关键信息,考生便可在考场上文思泉涌、纵横驰骋。
  三、注重细节描写
  本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记叙文离不开描写。因为具体形象的描写可让人“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尤其是细节描写能够赋予人或物以生命,赋予情感以活力,赋予主题以光华。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或物的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或物的形象越鲜明。由于本文要求写“我”以某“物”为知己,所以这个“物”既可以是有生命的某种动物,譬如小猫和小狗;也可以是无生命的某种实物,譬如小洋娃娃和玩具熊。描写你选定为“知己”的某种“物”时,首先必须细致入微地观察,力求在脑海中形成比较直观而全面的印象;然后运用“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方式,层次清晰地逐一刻画;再围绕其习性,步步点睛地细致描写;最后融入故事,情感升华,凸显出文章的主旨。
其他文献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传播,起之于湖北,随着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福建等19个省逐渐蔓延;深知,病毒的严——重性。轻之;隔离观察。重之;夺取生命。已有人失去亲人,本该是阖家欢庆,把酒言欢。可因为这次的病毒,让原本美好的一切成了幻影。商店粮食争夺,街道空无一人,我相信这是你我所不愿看到的。   医护人员、警卫边防在战场上病毒抗争护我们周全;看到一位位医生、护士、武装警员、不顾自身为我们做出牺牲
当一支队伍迎着黎明的曙光登上山顶,其中的一个年轻人端起相机拍摄壮阔的山景时,你绝对想不到,这个成功攀岩的摄影师竟然是一个盲人。  他叫萨拉斯,出生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市。小时候,他也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视力越来越差,从五岁开始就不得不戴上厚厚的眼镜。上了中学后,他的视力急转直下,不得不休学回家。经过一年的扫描和血液测试后,该市最好的眼科医生表示无能为力。萨拉斯的世界崩塌了,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歌是全国人民从内心深处唱出来的  中国人民衷心拥护共产党  跟党走的信念坚定不移  这首歌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  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  近代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均以失败告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人民才有了
五年前的暮冬,天气逐渐转暖,金色的太阳不时爬上阴浓的云头,迎着还有些刺骨的寒风洒下缕缕温暖。绿意也开始在大地上悄无声息地蔓延。  外婆从花市上买来一些蔷薇花苗搁置在园子旁,打算在春暖花开时栽下它们。在一个冬日灿烂的午后,外婆将一棵幼小的花苗种在了花园里。纤细的枝条上几片嫩绿的新芽在冷风中微微颤动,徐徐流淌着春的生机,我看了煞是喜爱。还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生机勃勃的活力呢?  眼看阴冷而漫长的冬季就要宣
a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b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c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d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
继“郁闷”之后,“浮躁”又逐渐变成当今社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流行语。  时风所至,学生读书不努力,叫浮躁;老师教学不认真,叫浮躁;医生对患者不负责任,叫浮躁;学者写论文抄袭、剽窃、找“枪手”,叫浮躁;作家长期写不出好作品,叫浮躁;生产或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叫浮躁;新闻记者猛炒、乱造、恶搞,也叫浮躁……  难怪有人说:“浮躁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  究竟什么叫“浮躁”?翻了好几本辞典,定义不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之窗,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心。而我说:眼泪是性情之门,从中可以明白一个人的情。流出了眼泪,也涌出了真情。  痛苦时,我们会流泪,就像李后主怀着忧伤的心情,唱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亲人离去时,我们哭泣;比赛失利时,我们流泪;遭遇变故时,我们更是无法掩饰内心滔滔翻滚的江水,让它夺眶而出。火箭队又一次以大比分落败,小巨人姚明再也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郁闷和苦楚,他流泪
新材料作文是当前一种重要的作文命题方式,写新材料作文时,怎样才能有效地把握材料主旨,防止审题失误呢?笔者的一孔之见是,分清材料类型,把握审题“抓手”——关键词句。这样,才能切正切准题意,建起思想的桥梁。  一、寓意性材料,要注意找出揭示寓意的句子  寓意性新材料作文找出材料所揭示的寓意是关键,这种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材料蕴含比喻或哲理。这就要看我们写这个作文之前首要的一步是要清楚理
秦初年。夜像一张全黑的大幕遮蔽了空间,朦朦胧胧间树影婆娑,倘若没有高空之上的那轮明月,这定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鸟声虫鸣时不时响起,这夜多寂寥。  秦宫,一座辉煌宫殿中,灯火通明,在深黑 的夜中,尤為突出。殿内,他,始皇嬴政。一身黑袍加身,金带束腰。黑袍上那霸气的金爪之龙,硬将俊逸身姿平添几分霸气。始皇低头批阅着奏折,一双剑眉时而紧皱,时而舒开,黑色瞳孔之中,闪烁着繁星般的王者睿智。唇,薄得近乎透
离别,道声珍重。美丽的校园,和蔼的老师,亲爱的同学,让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记忆上路,人生从此不孤单。  致母校  三年前,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这美丽的校园。三年中,母校感染着我,教育着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俯仰天地的气魄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做事,要有踏踏实实的风格和无愧于心的坦荡。今天,我们即将离开母校,虽然难舍,但依恋拖不住时间前进的脚步。  眺望远方,路漫漫,水长长。母校,你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