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探在找矿方面的应用存在其他勘探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本身能够快速的对大致区域进行确认,对于异常区域能够相对比较准确显示出来,找矿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在实际找矿工作中大部分有价值的矿床在1:20万或者1:50万的比例尺没有明显异常,但是在1:5万化探扫面上就能够有所发现,本文将对于出现该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该方法的必要性和技术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化探 找矿效果 因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246-2
1问题的提出
化探是一种常用的找矿方法,是目前快速找矿工作中确定异常区域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异常强度和元素组合特征来完成探矿工作的,其最大特点在于快速、直接、经济并且有效,是目前地质学界认可程度最好的水平。化探的方法能够对于固定的目标矿种进行寻找,找矿成功率较高。通过多年来对有关找矿的研究分析表明,成型的矿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化学元素的不同,而化探的主要参照内容就是对于地下元素的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地下元素的信息,化探异常是最近几年在找矿工作中最重要的深入调查依据,其主要作用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任何一件技术都不可能达到全面的解决工程中的所有问题,每种方法没有其主要的侧重点和优势,实际技术应当根据外界因素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进行确定。
根据理论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矿床的周围会有相对比较大的范围内存在化探异常,但是通过实践操作证明某些情况喜爱抵制手段或者别的技术方面找到的矿床,周围并没有化探异常的存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是说化探技术存在漏洞,主要原因在于采样密度、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测试手段等部分的条件制约,将异常逐渐减弱甚至不存在。在我国矿产的富存区域大部分位于西部山区,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对较差,难以实行高密度、高科技的化探技术进行探测,导致部分异常程度较低矿区被遗漏。
2工程实例
2.1青海省解嘎银多金属矿点
解嘎银多金属矿点是在1986年进行的区域调查时,技术人员发现的化探异常,然后逐渐发现该金属矿点的。在本次化探工作之前还进行过多次地球化学扫面勘探工作,但是都没有发现元素的储存情况存在异常,是在2003年开始国家进行的1:5万化探扫面才将比较完整的化学元素异常,并且其边界面于实际发生变化矿化蚀变区域吻合度也比较高,化探对比图如下:
通过基本的检查评价,本地区能够发现的矿化蚀变带有4条,长度为130m至1580m范围内,宽度为1m至45m范围内,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过程,对铜、铅、锌综合矿区进行更小范围的圈定工作,该综合矿床的条带边界有9条,长度为40至640m之间,宽度为1至7.5m。矿石的类型主要分为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三种类型,同时有少量银伴生存在。最高品位的黄铜矿中铜占比为2.7%,大部分的矿石占比为0.5至1%;方铅矿中最高品位为13.22%,大部分的方铅矿的含量为0.7至2%;闪锌矿普遍含锌量较低,少数能够达到0.7%左右;银的含量更低大约每吨矿石中含有30~100克银。
2.2青海省东昆仑地区
在东昆仑地区在早期时并进行1:50万的区域化探技术扫面,在对结果进行分析过程中没有发现该地区存在铜异常的现象。由于之前在该区域已经发现比较多的数量的铜矿分布点,根据这些铜矿分布点的分析推测出该位置可能有铜矿的赋存,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整体的矿区分布呈现北西向线带状分布,特别是在8号和12号铜矿整体规模都比较大,都是由铜绿色片岩中提取出,层位本身性质比较稳定,成因基本相同,都是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品位大部分比较接近或者比铜边界品位稍高,少数位置含量较高。根据本身已经呈现的矿化事实和矿区形成条件可以分析出该位置的铜矿发展潜力较大,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开采。
3原因分析
地球化学勘探在找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来自风成砂的干扰作用、选取的采样介质本身存在问题、位移相对存在一定的异常。通过上述两个实例的分析,影响化探找矿效果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我国化探刚刚兴起的初期,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的区域性的化探扫面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各方面的资料的了解准确程度不够,监控质量不高,同时技术的成熟度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在初期的化探扫面过程中可能部分的有用信息被遗失,导致部分矿床没有在化探找矿过程中被发现。
第二,通常情况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域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得到解决,部分地区甚至道路还没有全面畅通,无法实行高密度的化探技术扫面,因此大部分情况都是采用低密度采样,由于采样的密度过小同时样品的组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导致化探异常时有发生。
第三,矿产分布量较大的区域通常自然条件比较复杂,采用密度较低、面积较大的扫面工作过程中,采样粒级的控制十分重要,该数据对于不同地区,所需要的数值可能不全相同,适用于本地区的粒级,不一定能够有效的对另一个地区进行准确的勘探。例如在本文上述实例一中,解嘎银多金属矿点在60目筛选下的混合粒级作用样品使用时,该区域总体基本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将粒级调节至10至80目时,就能够比较准确在解嘎银多金属矿点周围圈定多条良好的综合矿床异常点。该实例能够有效的对化探方法试验重要进行解释。化探找矿本身需要设计十分广大范围内的地质区域,如果没有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或者选择的区域没有经过深入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只是作为一个随机位置来进行化探工作时,通常难以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4结束语
当采用低密度化探扫面时,对于发现大型、特大型的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型和小型的矿区低密度的化探方法难于准确的进行识别,因此很有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当其他条件允许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适当加大化探网的密度,从而得到更多有效的资料,增加我国矿床的总体探明量。
参考文献
[1]马及第.地质找矿中利用化探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30-31.
[2]李树国,孟繁荣,王德成.化探方法在银多金属矿区勘查中的应用效果[J].能源环境.2013(2):126-126.
[3]郭君红.谈盐晕找矿的地球化学依据[J].能源环境.2013(22):170-170.
[4]张占玉,石天成.影响化探找矿效果的因素分析[J].青海科技.2007(2):45-47.
[关键词]化探 找矿效果 因素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4-246-2
1问题的提出
化探是一种常用的找矿方法,是目前快速找矿工作中确定异常区域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异常强度和元素组合特征来完成探矿工作的,其最大特点在于快速、直接、经济并且有效,是目前地质学界认可程度最好的水平。化探的方法能够对于固定的目标矿种进行寻找,找矿成功率较高。通过多年来对有关找矿的研究分析表明,成型的矿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化学元素的不同,而化探的主要参照内容就是对于地下元素的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地下元素的信息,化探异常是最近几年在找矿工作中最重要的深入调查依据,其主要作用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任何一件技术都不可能达到全面的解决工程中的所有问题,每种方法没有其主要的侧重点和优势,实际技术应当根据外界因素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进行确定。
根据理论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矿床的周围会有相对比较大的范围内存在化探异常,但是通过实践操作证明某些情况喜爱抵制手段或者别的技术方面找到的矿床,周围并没有化探异常的存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方法不是说化探技术存在漏洞,主要原因在于采样密度、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测试手段等部分的条件制约,将异常逐渐减弱甚至不存在。在我国矿产的富存区域大部分位于西部山区,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对较差,难以实行高密度、高科技的化探技术进行探测,导致部分异常程度较低矿区被遗漏。
2工程实例
2.1青海省解嘎银多金属矿点
解嘎银多金属矿点是在1986年进行的区域调查时,技术人员发现的化探异常,然后逐渐发现该金属矿点的。在本次化探工作之前还进行过多次地球化学扫面勘探工作,但是都没有发现元素的储存情况存在异常,是在2003年开始国家进行的1:5万化探扫面才将比较完整的化学元素异常,并且其边界面于实际发生变化矿化蚀变区域吻合度也比较高,化探对比图如下:
通过基本的检查评价,本地区能够发现的矿化蚀变带有4条,长度为130m至1580m范围内,宽度为1m至45m范围内,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过程,对铜、铅、锌综合矿区进行更小范围的圈定工作,该综合矿床的条带边界有9条,长度为40至640m之间,宽度为1至7.5m。矿石的类型主要分为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三种类型,同时有少量银伴生存在。最高品位的黄铜矿中铜占比为2.7%,大部分的矿石占比为0.5至1%;方铅矿中最高品位为13.22%,大部分的方铅矿的含量为0.7至2%;闪锌矿普遍含锌量较低,少数能够达到0.7%左右;银的含量更低大约每吨矿石中含有30~100克银。
2.2青海省东昆仑地区
在东昆仑地区在早期时并进行1:50万的区域化探技术扫面,在对结果进行分析过程中没有发现该地区存在铜异常的现象。由于之前在该区域已经发现比较多的数量的铜矿分布点,根据这些铜矿分布点的分析推测出该位置可能有铜矿的赋存,从图形中可以看出,整体的矿区分布呈现北西向线带状分布,特别是在8号和12号铜矿整体规模都比较大,都是由铜绿色片岩中提取出,层位本身性质比较稳定,成因基本相同,都是火山作用而形成的。品位大部分比较接近或者比铜边界品位稍高,少数位置含量较高。根据本身已经呈现的矿化事实和矿区形成条件可以分析出该位置的铜矿发展潜力较大,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开采。
3原因分析
地球化学勘探在找矿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来自风成砂的干扰作用、选取的采样介质本身存在问题、位移相对存在一定的异常。通过上述两个实例的分析,影响化探找矿效果的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我国化探刚刚兴起的初期,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的区域性的化探扫面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各方面的资料的了解准确程度不够,监控质量不高,同时技术的成熟度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在初期的化探扫面过程中可能部分的有用信息被遗失,导致部分矿床没有在化探找矿过程中被发现。
第二,通常情况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域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没有良好的得到解决,部分地区甚至道路还没有全面畅通,无法实行高密度的化探技术扫面,因此大部分情况都是采用低密度采样,由于采样的密度过小同时样品的组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导致化探异常时有发生。
第三,矿产分布量较大的区域通常自然条件比较复杂,采用密度较低、面积较大的扫面工作过程中,采样粒级的控制十分重要,该数据对于不同地区,所需要的数值可能不全相同,适用于本地区的粒级,不一定能够有效的对另一个地区进行准确的勘探。例如在本文上述实例一中,解嘎银多金属矿点在60目筛选下的混合粒级作用样品使用时,该区域总体基本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将粒级调节至10至80目时,就能够比较准确在解嘎银多金属矿点周围圈定多条良好的综合矿床异常点。该实例能够有效的对化探方法试验重要进行解释。化探找矿本身需要设计十分广大范围内的地质区域,如果没有选择适当的试验方法,或者选择的区域没有经过深入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只是作为一个随机位置来进行化探工作时,通常难以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4结束语
当采用低密度化探扫面时,对于发现大型、特大型的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型和小型的矿区低密度的化探方法难于准确的进行识别,因此很有可能存在遗漏的情况。当其他条件允许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适当加大化探网的密度,从而得到更多有效的资料,增加我国矿床的总体探明量。
参考文献
[1]马及第.地质找矿中利用化探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30-31.
[2]李树国,孟繁荣,王德成.化探方法在银多金属矿区勘查中的应用效果[J].能源环境.2013(2):126-126.
[3]郭君红.谈盐晕找矿的地球化学依据[J].能源环境.2013(22):170-170.
[4]张占玉,石天成.影响化探找矿效果的因素分析[J].青海科技.2007(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