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绵羊模型的建立

来源 :动物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稳定、可靠的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感染绵羊模型,将4只2日龄绵羊分成2组,分别经口接种1×106个(低剂量组)和1×107个(高剂量组)的C.parvum卵囊,观察绵羊每日精神状况,并采集粪便样品,提取DNA,用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计算每日排卵囊数量.结果表明,两组羔羊均从第4天开始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及严重的腹泻症状,镜检发现有大量的C.parvum卵囊排出,其中高剂量组的2只羔羊在感染后的第10天死亡.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羔羊均从第1天开始有少量的卵囊排出,从第5天开始增多.其中低剂量组的1#羔羊第9天达到高峰,2#羔羊第7天达到高峰,随后排卵囊量开始下降,2只羔羊直到实验结束的第36天仍有卵囊排出,并且首次发现羔羊感染C.parvum后出现3个排卵囊高峰期.高剂量组的2只羔羊均在第6天达到高峰,其中3#羔羊第7天仍然有大量卵囊排出,4#羔羊第7天和第8天仍有大量卵囊排出,随后开始下降;高剂量组羔羊高峰期排卵囊数量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羔羊高峰期排卵囊数量.对死亡羔羊进行的肠道组织学观察,发现虫体寄生部位肠黏膜层出现大面积实质细胞脱落,局部可见肠腺数量减少,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取代.提取死亡羔羊肠道内容物和粪便DNA,进行套式PCR扩增,经测序鉴定,证实为C.par-vum感染,与羔羊接种的虫种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接种1×106个C.parvum卵囊,绵羊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伴有大量的卵囊排出,可以作为C.parvum的感染模型;而接种1×107个C.parvum卵囊,绵羊会发生死亡,但是能够排出更多的卵囊,适合进行隐孢子虫的繁殖试验.为进一步利用该模型研究C.parvum的致病机理、疫苗和药物筛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试验地位于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坡小岭余脉,黑龙江省尚志市境内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东经127°29′~127°44′,北纬45°14′~45°29′);试验林为试验地的东林施业区(进
[目的]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其过度激活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对炎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肠道疾病种类繁多且常见,其中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在过去的30年中呈现出明显的攀升走势,因而结肠疾病的预防、检测及早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肠道疾病诊断方法有以下
为探究水貂细小病毒(MEV)VP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对MEV VP2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用ELISA初步评价重组蛋白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通过大肠埃希菌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构建MEV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