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意识形态功能 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其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意识形态历史性与阶级性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建构,明确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共产党宣言》关于意识形态一般规律特点的阐述,以及贯穿始终的思想理论原则和视角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启示我们要在批判和整合中发展意识形态,绝不能淡化乃至放棄主流意识形态,并且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6-0003-05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意识形态斗争更加严峻复杂。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导权,打赢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从《共产党宣言》中探寻意识形态建设的规律、原则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共产党宣言》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具有标志性意义和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意识形态一般规律的同时,着力建构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仅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核心价值支撑,也为今天我们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而且在意识形态斗争的方法论上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对意识形态基本属性的规定
  《共产党宣言》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在主要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一般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共产党宣言》一开始就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1 〕31,表明分析问题的历史视角和阶级视角,表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历史性与阶级性的辩证统一中分析意识形态的基本特点和属性,不仅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剖析,同时也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建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一,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虽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使用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唯物史观的分析,但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并未直接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而是用不同的话语来表达,主要有“精神”“意识”“教育”“观念”“观点”“概念”“信仰”“法”“道德”“宗教”“思想”等表达方式,虽然这些表达方式所指的具体内容有所侧重,但都表明了意识形态的存在。《共产党宣言》指出,作为意识形态存在形式的“宗教、道德、哲学、政治和法”等是在一切社会、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的,仅仅是其观念内容不断改变,而各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尽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总是在某些共同的形式中运动的” 〔1 〕51-52,进一步表明了意识形态存在的普遍性。
  第二,意识形态是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以发展的视角对意识形态的历史属性进行了规律性分析。首先,各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共产党宣言》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1 〕50-51。恩格斯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1 〕9,即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生产和由经济生产决定的社会结构相一致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及其诸要素发展的历史必然,无论作为其基础的私有制还是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现代市民社会,都并非如倡导社会契约论的思想家所宣称的那样,是自然的、先天的。由于“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1 〕33,因而,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与现代市民社会相一致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意识形态的历史性还表现为其有消亡的进程,“在旧社会内部已经形成了新社会的因素”的情况下,“旧思想的瓦解是同旧生活条件的瓦解步调一致的” 〔1 〕51,也就是说,与旧社会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伴随着旧的社会生活条件的消失而走向瓦解。比如,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 〔1 〕34,封建的意识形态被抛进了历史的故纸堆,而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逐渐占居社会的主导,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次,分析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局限性。《共产党宣言》对这种局限性从产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遏制性进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分析道,“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 〔1 〕34。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虽然这种发展性是一切社会的共同特征,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之具有不可遏制性,这种变动非但不是被动的、缓慢的,相反它是由资本主义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是主动的、激烈的,是不为资本所控制的变化,突出了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遏制性与变革生产关系要求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而这种紧张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历史局限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有限性进行分析。《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1 〕37,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奠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快速变动,否则就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资本的内在规定性却不断地将其自身推向两难境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超越过去一切世代的速度创造出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不断制造着经济危机和饮鸩止渴般危机应对方法的恶性循环,从而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有限性。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使得与之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必然蕴藏着内在的张力和局限性,注定其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新的意识形态所取代,从而表明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发展的历史性。   第三,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面对资产阶级用与现实相脱离的抽象的平等掩盖实际的不平等,将“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 〔1 〕34粉饰为一般的、无条件的自由,把为阶级利益服务的资产阶级国家宣扬为普遍理性原则之上的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对包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内的以往一切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作出了“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1 〕51的断言。《共产党宣言》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方面,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来源于统治阶级“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 〔2 〕551,是统治阶级所掌握的权力与资源,通过自身统治的巩固发展而必然向社会精神领域拓展的体现。《共产党宣言》写道,“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1 〕35,这就使得资产者不仅以资本开拓了世界市场,也生产了以资本为基础的精神产品,包括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与生产的集中相适应,产生了政治的集中,也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以自由交换、自由竞争为基础的“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思想”,“不过表明自由竞争在信仰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罢了” 〔1 〕51。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道德、宗教等的背后,隐藏着的也“全都是资产阶级利益” 〔1 〕42。另一方面,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是由“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1 〕9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阶级属性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揭示,把它放到“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中进行分析,把握了“意识形态阶级性”的核心所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 〔1 〕48,资产阶级的法律作为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资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1 〕48,而作为意识形态表现形式的资产阶级教育,也是由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可以说,意识形态的阶级性首先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2 〕550-551,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2 〕550,其次才是统治阶级自觉的有目的的建构,是阶级占居统治地位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阶级性的揭示,所表明的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作为中介实现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思想控制,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共同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物质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对意识形态的决定性作用。
  二、《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建构
  《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党纲,在深入分析意识形态规律特点的基础上,“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 〔1 〕30,着重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建构,向全世界表明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价值的新的意识形态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集中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建构,在论证中表明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使无产阶级自此真正开始了有理论指导的自觉的阶级存在,开启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新时代。
  第一,明确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性。既然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而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不仅“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强制性的干涉” 〔1 〕52,取代资产阶级在物质生产领域的统治地位,还要取代其在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要使“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1 〕51,正如封建所有制被资产阶级所有制所取代、封建贵族思想被资产阶级的思想所取代一样,这是观念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1 〕52。从中可以看出,不仅是制度重建特别是经济制度重建的问题,更有一个思想上层建筑重建的问题,也就是意识形态的建构问题。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意识形态与以往一切意识形态均不同,是一种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掌握一切生产工具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是与“消灭私有制”的社会相一致的意识形态,是与尽可能利用政治统治的力量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的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意识形态。因此,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不同于包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内的以往一切意识形态,超越了以往一切以阶级对立为特点的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指出,各种千差万别的社会意识存在形式,“只有当阶级对立完全消失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 〔1 〕52。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意识存在形式,是以消灭阶级对立为目标的,是要消灭阶级统治,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因此,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的超越性。
  第二,明确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先进性。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性”与“阶级性”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展开的批判,在指出其狭隘的剥削阶级本质的同时,阐明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所在。首先,《共产党宣言》在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阐述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远超以往一切意识形态的普遍性。“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 〕42。不同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少数人压迫多数人提供辩护,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则是旗帜鲜明地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无产阶级解放自身,最终是要解放全人類,包括当下作为敌人但很快就会被迫加入无产者队伍的小资产阶级,也包括被资本异化为其机器零部件而依然陶醉于“主人”身份的资本家们。无产阶级在过渡性的专政之后所要实现的,是要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最终消灭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的历史画上句号。正是立足于唯物史观,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真正改变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少数人利益的关注,以“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价值诉求,以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为最高追求,最终实现了价值的跨越,是人类价值的整体实现,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其次,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公开坦率地承认自身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从诞生之初就自诩为现实中自然的、逻辑中先天自明的理念不同,马克思主义公开承认自身存在的历史有限性和阶级性,指明自身的存在限度和发展取向。《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没有不同于广大人民的特殊利益,由此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公开表明其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服务的阶级立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体现了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先进理念的发扬,意味着那些作为抽象形式的美好理念得以落实,体现了在社会运动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越和对人类价值的整体关怀。   第三,明确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践性。意识形态都根源于社会实践,但这一事实被意识形态自觉地加以把握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根本属性。首先,人民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主体。人民作为社会生产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与社会生产实践直接关联。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对现代市民社会的解剖,发现“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3 〕,因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成为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进入阶级社会后,无论非劳动阶层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如何变化,社会的存系始终需要劳动者阶层的供养。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使阶级关系简单化,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而无产阶级作为与现代大工业相联系的生产劳动者,是与社会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劳动者,所以包括无产者、小农和城市贫民等在内的人民就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成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践主体。其次,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具体践行者。以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这一具体的行动主体来把握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方向,实现对无产阶级的领导,推动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体现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强烈的实践价值。《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 〔1 〕44,强调了共产党人代表无产阶级整个运动的方向。正是有了共产党人这一行动主体,使得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同时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性。《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这表明了无产阶级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共产党人作为对整个运动规律和方向的把握者,决定了其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1 〕42,也进一步表明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强烈的实践指导价值,突出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革命性特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共产党人的不断实践,逐步实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地位,为人类自由历史的发展拉开了新的序幕。
  三、《共产党宣言》意识形态功能的当代启示
  《共产党宣言》在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建构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指导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实践价值。现在距离《共产党宣言》发表已有170多年,虽然与马克思恩格斯据以谋划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历史境况已经迥然不同,但其关于意识形态一般规律特点的阐述,以及贯穿始终的思想理论原则和视角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并在意识形态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第一,意识形态要在批判和整合中发展。意识形态就其本源来讲,是一定历史阶段统治阶级对各种各样的现实意识进行批判和不断整合的结果,因此需要在批判中拨清迷雾,在整合中引领发展。《共产党宣言》对意识形态的建构大多是在批判和面对批判中给出的。马克思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在批判基础上进行革命的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对旧意识形态的深刻批判基础上的扬弃。同样,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中国,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就要理直气壮地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旗帜鲜明地宣扬马克思主义,捍卫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要勇于面对随着全球化发展而日渐开放的舆论态势,要直面一切来自外部的舆论冲击。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出入境人员的增多和翻译软件的智能化发展,信息传播成本不断降低,这就意味着阻断信息传播的成本不断升高。为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积极作为,主动研究适应新态势的举旗铸魂工作,基于理论建设展开批判,在批判中加强理论建设。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要区分对待:对反映社会各阶层合法权益的正当的、合理的诉求,应给予肯定和支持;对试图假借社会名义为谋取非正当利益而大造舆论的行为,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对那些打着各种旗号歪曲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丑化党的领导人、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各种借口否定改革开放、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端错误言论和行为,必须坚决驳斥、果断打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必须积极主动地占领现实的思想阵地。对于思想阵地,如果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主流巩固而又多元包容的内部环境,正如《共产党宣言》将支持一切革命力量和保持批判态度统一起来一样,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和在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中引领社会思潮统一起来。为此,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精髓,认真总结历史,积极展望未来,在批判和整合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精神力量。
  第二,绝不能淡化乃至放弃主流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的意识形态功能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建构了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建构了无产阶级的思想上层建筑,从而使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处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指导之下。任何时代占居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社会意识中,统治阶级的思想必然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主流意识形态发挥整合作用,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整合,就会使社会处于混乱甚至分裂状态,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在阶级对立还没有消失的当今时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我国这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实现国家历史使命的价值支撑和理论支撑,因此绝不能淡化乃至放弃。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多样化直接表现为价值观念、社会理想、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多样化,这无疑给承担着从思想观念上整合社会责任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意识形态整合过程中坚持而不是淡化乃至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新时代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我们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其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先进性。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有稳固的执政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占领传播主阵地,保证并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任何政权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及其施政行为的合理性与正当性,都必须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系统化的理论论证,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认同”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强化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意识形态多样化的今天,绝不能淡化乃至放弃主流意识形态,否则中国共产党将失去其执政的理论依据,更遑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三,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意识形态作为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思想观念,其生命力最终表现为对实践的反作用。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依然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善于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实践的引领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党宣言》中批判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把握的一个基本点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对意识形态提出了新要求,正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世界历史相联系,才使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具备了强大的社会引领功能。《共产党宣言》强调共产党必须一刻都不能放松对民众的教育。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推进时代化大众化,不仅要实现其内涵的与时俱进,还要在方式方法上不断革新,不断增强其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共产党宣言》深刻阐明了社会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联:任何观念的、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都有其现实的社会基础,用观念作用于观念所发挥的效果是表面的,根本的在于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历史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本质规律,坚持现实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相结合。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各领域的技术革新已经并将继续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观点理念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妥善应对社会意识形态在技术冲击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实践的引领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
  〔4〕刘明君,郑来春,陈少岚.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58.
  责任编辑 梁华林
其他文献
林女士家住重庆市九龙坡区,平日里她通过微信朋友圈出售自家产的土蜂蜜,收益还不错。2019年1月底,林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加入到一个微信群,群里的人都是微商同行。其中一名微信名为“巴黎采购员”的女子自称是重庆人,身在巴黎求学,可以帮忙代购各式衣服、鞋、包,还主动添加林女士为微信好友。  此后,这名“巴黎采购员”时常发布定位在巴黎的微信朋友圈信息,林女士也经常浏览其发布的图片。2月1日,“巴黎采购员”发
<正>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街头诈骗、交友诈骗等,通过设置亲情、迷信、小便宜、"安全"等陷阱,往往能击中老年人的软肋,使其陷入圈套。为此,公安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中国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升华,唱歌就是超越现实的一种情感的抒发。人们常通过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所以说,唱歌往往是人们心灵感受的一种传递。有了心灵的传递,就有了共同的分享和
如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筑电气检修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重视。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
期刊
少儿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极易出现枯燥期,本文试图从少儿钢琴学习过程中出现枯燥期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入手,通过对出现枯燥的原因分析,就如何让少儿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摆脱枯燥期提出
云南省玉溪市公安局江川分局成功打掉一无证生产烟草制品窝点,抓获涉案人员13名,查扣烟叶制品20余吨及大量制假器械,涉案总价值500余万元。2019年3月21日,玉溪市公安局江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