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急需大量专业综合性硕士人才背景下,石油、石化以及海洋工程领域对机械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国家教委针对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框架为指导,结合石油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现状及特点,从满足国家及行业需求、优势专业资源整合、全周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机制完善及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石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综合改革思路与措施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石油;高等院校;专业硕士;改革
专业硕士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急需大量专业综合性硕士人才的背景下,石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面须在国家教委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框架下,充分发挥石油高等院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建设优势资源和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与体现石油专业优势与特色,更好地适应石油、石化以及海洋工程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以满足国家及石油行业重大需求为驱动
在国家急需大量专业综合性硕士人才的背景下,石油高等院校在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在生源质量、招生规模、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满足国家、地域能源战略、地方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海洋工程等行业人才计划和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发挥石油高校优势专业资源
集中、高效、系统、全面地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立足于不断建设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资源、高水平大学建设资源,以国家、地区以及中石油石化行业教育科研资源为支撑,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动态管理和优化控制,高水平地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西安石油大学立足机械工程重点学科硕士生培养形成的特色、内涵和经验,以导师团队与油田企业“产学研”合作所承的担油气田开发、机械采油、采油机械、井下工具、深孔加工的系列课题、所形成的系统专有技术、工具等为优势资源,依托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石油企业实践(实习)基地,在机械工程专业方向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数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基于“去周期”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全周期”培养理念,立足石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特点与现状,围绕培养质量目标,进行全周期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系统管理和质量控制,从生源选拔-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培养-论文撰写-人才输送-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全周期培养过程各环节、节点的系统管理和质量控制。
四、立足专业、多学科交叉增加综合课程
借鉴美国全国教学专业委员会(NBPTS)以及英国石油地质专业硕士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石油行业专业特色和专业内涵,优化机械工程学科及二级学科在专业课程上的设置,在专业教材选择、编写以及讲授内容(教学大纲)制定方面紧密结合培养目标,更加侧重于实践性、工具性和综合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覆盖:
1)数理基础类课程;
2)专业知识类课程,应增加;
3)工具软件性知识类课程;
4)质量工程与综合管理性课程;
5)人文社科类知识课程。
课程的结构设置上减少理论课程,增加教学实践,调整公共必修课程的比例与课程内容,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服务个性化需求,拓宽知识面,专业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五、加强高水平师资梯队建设、拓宽引进途径
立足于石油高等院校在机械工程重点学科专业硕士培养、学科建设等已有导师资源,健全高水平梯队(老、中青)建设,拓宽交叉学科、尖端学科导师资源引进途径,加大企业导师的引进力度,拓展企业合作指导模式。
六、教育机制、模式多元化与培养目标相统一
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突破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实现优势教育资源与培养个体“多对一”、与培养群体的“一对多”的教育关系和模式。加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培养目标根据立足来源、面向人才去向,培养目标不单一,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七、健全和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体系
以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有效、全面、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专业型硕士而言评价体系应包括:课程知识学习相关指标(理论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环节、专业学位论文、企业实践环节等相关指标,考核机制应按照全周期培养环节,制定不同的考核与评价方式(考试、考查等),制定不同的权重比例,同时培养目标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式应有所差别。
参考文献:
[1] 黄东兆,胡忠举.机械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发展—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2014,6(2):52-54
[2] 張文修,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要重视质量突出特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6):15.
[3] 黄英婉,王敬涛.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沈阳大学学报,2016,18(3):282-285
[4] 袁文霞,王其东,李军鹏.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0):77-80.
项目名称:
1.2015年陕西省教改项目:“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综合改革”;2.2015年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石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石油;高等院校;专业硕士;改革
专业硕士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急需大量专业综合性硕士人才的背景下,石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面须在国家教委专业性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框架下,充分发挥石油高等院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学科建设优势资源和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与体现石油专业优势与特色,更好地适应石油、石化以及海洋工程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以满足国家及石油行业重大需求为驱动
在国家急需大量专业综合性硕士人才的背景下,石油高等院校在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在生源质量、招生规模、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满足国家、地域能源战略、地方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海洋工程等行业人才计划和企业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发挥石油高校优势专业资源
集中、高效、系统、全面地整合各项优质教育资源,立足于不断建设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资源、高水平大学建设资源,以国家、地区以及中石油石化行业教育科研资源为支撑,对各类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动态管理和优化控制,高水平地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西安石油大学立足机械工程重点学科硕士生培养形成的特色、内涵和经验,以导师团队与油田企业“产学研”合作所承的担油气田开发、机械采油、采油机械、井下工具、深孔加工的系列课题、所形成的系统专有技术、工具等为优势资源,依托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实验室—石油企业实践(实习)基地,在机械工程专业方向专业硕士培养质量、数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基于“去周期”的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全周期”培养理念,立足石油高等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特点与现状,围绕培养质量目标,进行全周期培养过程各环节的系统管理和质量控制,从生源选拔-理论学习-专业能力培养-论文撰写-人才输送-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全周期培养过程各环节、节点的系统管理和质量控制。
四、立足专业、多学科交叉增加综合课程
借鉴美国全国教学专业委员会(NBPTS)以及英国石油地质专业硕士课程体系设置的特点,课程设置紧密围绕石油行业专业特色和专业内涵,优化机械工程学科及二级学科在专业课程上的设置,在专业教材选择、编写以及讲授内容(教学大纲)制定方面紧密结合培养目标,更加侧重于实践性、工具性和综合性,在课程设置上应覆盖:
1)数理基础类课程;
2)专业知识类课程,应增加;
3)工具软件性知识类课程;
4)质量工程与综合管理性课程;
5)人文社科类知识课程。
课程的结构设置上减少理论课程,增加教学实践,调整公共必修课程的比例与课程内容,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比重,增加更多的选择机会,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服务个性化需求,拓宽知识面,专业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五、加强高水平师资梯队建设、拓宽引进途径
立足于石油高等院校在机械工程重点学科专业硕士培养、学科建设等已有导师资源,健全高水平梯队(老、中青)建设,拓宽交叉学科、尖端学科导师资源引进途径,加大企业导师的引进力度,拓展企业合作指导模式。
六、教育机制、模式多元化与培养目标相统一
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突破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实现优势教育资源与培养个体“多对一”、与培养群体的“一对多”的教育关系和模式。加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培养目标根据立足来源、面向人才去向,培养目标不单一,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七、健全和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体系
以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有效、全面、系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专业型硕士而言评价体系应包括:课程知识学习相关指标(理论课程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环节、专业学位论文、企业实践环节等相关指标,考核机制应按照全周期培养环节,制定不同的考核与评价方式(考试、考查等),制定不同的权重比例,同时培养目标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式应有所差别。
参考文献:
[1] 黄东兆,胡忠举.机械工程硕士的培养现状及发展—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2014,6(2):52-54
[2] 張文修,仇国芳.工程硕士培养要重视质量突出特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6):15.
[3] 黄英婉,王敬涛.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沈阳大学学报,2016,18(3):282-285
[4] 袁文霞,王其东,李军鹏.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0):77-80.
项目名称:
1.2015年陕西省教改项目:“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综合改革”;2.2015年西安石油大学教改项目:“石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